投資氣氛轉差 港股三連升斷纜
外圍不明朗增 內地進口跌幅擴大憂拖慢復甦
內地公布的最新貿易數據有好有壞,暗示復甦仍需要一定時間;同時由於觀望本周稍晚公布的美國最新通脹數據,投資者避險為主,昨日亞洲股市跌多升少,當中港股大跌429點,「三連升」斷纜,收報19,867點,跌幅是兩個月最大,成交1,223億元。內地最新公布,4月出口按年增長8.5%,但進口進一步收縮,按年跌7.9%。經濟分析師認為,內地為「世界工廠」,是全球很多產品的主要生產地,進口數字下降反映進口中國的原材料減少,也顯示全球經濟及消費動力減弱,料之後數月中國的出口數字會跟隨下跌。◆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4月份內地出口按年增長8.5%,市場原預期為8%,但進口卻按年降7.9%,大幅低於預期的跌0.2%。出口好於預期,反映了環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意外穩健,而進口不及預期,或顯示中國的家庭消費仍有待增長。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表示,全球經濟情況惡化或會進一步拖累今年中國經濟。
內地或續推措施提振經濟
彭藹嬈解釋說,內地4月進口數據收縮按年跌幅由3月的1.4%,大幅擴大至7.9%,或反映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的出口影響越來越明顯。作為全球產品主要生產地,由於不少進口內地的貨物其實是用於製造出口產品,因此內地進口下滑,暗示未來數月中國的出口也將隨之而受到影響。全球經濟放緩正加劇內地製造業走弱,她估計,內地可能會再推出財政刺激措施,以支持製造業的勞動市場。最有可能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是為本地生產的電動車和消費者電子產品提供補貼、以及加快建造基建設施。
聚焦美通脹 資金趨向短炒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表示,港股經三連升後回調,與內地4月份進口數據較遜色有關,後市則要看若美國通脹能否進一步受控回落,如果本周公布的通脹數據偏低,可觸發資金轉炒美國減息,幫助大市企穩。技術方面,港股於19,500點仍具支撐,但不容有失,否則回穩不成,港股或會再度破位走弱。
除了內地的進出口數據外,市場本周也觀望美國通脹數據。中薇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偉豪說,目前市場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例如近日加拿大及中國先後驅逐對方外交官,市場亦憂慮兩國外交關係惡化,影響到投資氣氛。特別是明年美國大選,令地緣政局更為動盪。投資者在目前情勢一般只會短炒,正如日前港股連升3天,昨日便借勢回吐,令股市難以突破。
科網股捱沽 券商股逆市上升
藍籌股普遍下跌,中芯(0981)及申洲(2313)急跌7.4%及6%,大型科網股亦有沽壓,騰訊(0700)及阿里巴巴(9988)均跌逾3%,使科指重創3%收市,報3,798點。國指亦跌2.4%,收報6,735點。科指成份股中,僅比亞迪電子(0285)微升0.2%,其餘成份股全跌。
券商股獲炒上,中金(3908)獲准註冊可發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債券,全日升4.2%。銀河(6881)升2.8%,中信建投証券(6066)更升近7%。個股方面,半新股綠竹生物(2480)掛牌第二日續捱沽,昨日再創16.6元新低,收報16.7元,挫24%,相對招股價32.8元已累跌49%。
文匯報
10 May 202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