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5的文章

滙控艾橋智:上半年敲定重組部署

  滙控艾橋智:上半年敲定重組部署 滙豐控股(005)行政總裁艾橋智(Georges Elhedery)自去年9月上場後,為精簡架構而大舉重組。他首次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時表示,上周已就融入新架構作出了大部分的必要決策,並將於上半年基本敲定有關如何進行重組的各項決定,然後接下來的12至18個月便將落實執行。他重申會把重組所騰出資金,重新投放予更具策略性和更高回報的業務上,包括中港市場的財富管理業務。 艾橋智表示,落實重組相關決定前需要一個過渡期,集團亦已承諾到 2026 年底前受惠重組將獲財務得益,到2027年可實現全年節省15億美元。此外,集團持續退出非策略性或回報欠佳的業務活動,因此中期額外所得的 15 億美元,將重新調配到更具策略性、更高回報、更具競爭力並與客戶更相關的業務活動中。他指已公布結束或出售的業務活動佔了上述金額的三分一,其餘部分則在推進中,將適時公布。此前公布退出業務包括德國私人銀行、法國保險業務及巴林零售業務,至於馬爾他及南非業務則在策略檢討中。 更強科技能力服務理財客戶 他重申集團將大力投資財富管理業務,並優先考慮香港、中國內地、新加坡、印度、阿聯酋和英國此等增長市場,未來將開設更多財管中心、聘用更多客戶經理、建立更強的科技能力來服務理財客戶,以及建立更龐大的資產管理規模(AUM)。集團財務總監郭珮瑛(Pam Kaur)補充說,香港的招募和增長能力將是最快的。去年滙豐香港就新增了 80 萬名客戶,令客戶人數增至 620 萬,其中約三分之二來自內地,三分之一來自國際。 減少重疊後台職位提升效率 但另一邊廂,早前傳出其內地數碼理財平台聆峯(Pinnacle)削減近半人手,涉及約900人。對此,艾橋智稱,聆峰正在進行重組,從而作出優化並符合集團的策略,即聚焦其國際財富管理及卓越理財業務,加倍押注優質富裕客層。他指該業務商機龐大,冀能快速投資,擴大有關市場份額。集團將持續投入內地市場。 就滙控退出歐美的併購及股權資本市場業務,他解釋因在當地這並非其策略強項,競爭又激烈,難為客戶增值,但會繼續保留並強化亞洲及中東地區的併購與股權資本市場業務,因滙控深諳兩地區的市場情況、監管架構及上市規則,具競爭優勢。 31 Mar 2025 

美政府債台高築 聯儲最快5月料再減息

 美政府債台高築 聯儲最快5月料再減息 【明報專訊】東方匯理財富管理香港分行投資策略主管曾敏聰在上文指出,雖然近月特朗普政策搖擺不定為美國經濟帶來不明朗因素,但美股根基仍然穩固,不少目前對全球經濟已有重大影響力、將來亦受惠於人工智能(AI)發展的科技股在當地上市,建議可低吸有關股份。下文他將分析另一利好美股的潛在因素──聯儲局最快將於5月再減息。 美國聯儲局2022年3月以來曾大幅加息5.25厘,令聯邦基金利率上端在2023年7月高見5.5厘,即使隨着當地通脹放緩,當局於去年9月、11月及12月先後減息0.5厘、0.25厘及0.25厘,即累積減息1厘,令聯邦基金利率上端回落至4.5厘,惟由於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所推行的加徵關稅及加強打擊非法移民政策均可能令通脹升溫,故當局今年首季暫時「按息不動」(見圖1),市場普遍預期需要再觀察第二季通脹數據,聯儲局在第三季始會考慮再減息。 不過,特朗普近月已多次公開要求聯儲局減息,而東方匯理財富管理曾敏聰在專訪中也認同特朗普的觀點,指當局有需要於下半年前便開始減息,例如最快在5月便會減息,原因是在目前相對高息環境下,債台高築的白宮利息開支亦急升,有需要大幅減息來解困。記者翻查彭博數據,美國國債發行規模今年2月高達36.21萬億美元,較10年前2015年2月約18萬億美元倍升(見圖2)。 發長債利息開支較10年前倍增 白宮財政壓力大 曾敏聰表示:「美國政府早前有一大批10年期國債到期,即10年前發行的國債到期後需要重新發債(rollover),相關國債孳息率亦由約2厘急升逾2厘至4厘多(見圖3),這令政府未來10年就此承擔的利息開支接近倍增。問題是這並非單一事件,今後一段時間美國政府仍有很多國債需要rollover,若有關利息開支繼續急升對其財政影響屬重大,故我估計美國政府將會盡一切能力將短期的聯邦基金利率以及長期的10年期至30年期國債孳息率壓低,令其rollover的再融資成本(refinancing cost)減少。」 根據曾敏聰的觀點,美國聯儲局2022年3月以來曾大幅加息5.25厘,令聯邦基金利率上端在2023年7月高見5.5厘,除了因為需要壓抑通脹外,亦與2022年2月下旬爆發俄烏戰爭後美國需要以高息來吸引全球資金流入有關,而隨着俄烏戰爭有機會於今年告一段...

中石油全年賺1647億新高 增2%

 中石油全年賺1647億新高 增2% 【明報專訊】中石油(0857)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期內受惠於石油天然氣產銷量增加、優化煉油化工產品結構、細化市場營銷策略,以及堅持低成本發展戰略舉措,純利1646.84億元(人民幣,下同)再創歷史新高,按年增長2%;收入則按年降2.5%至2.94萬億元。每股基本收益0.9元,派末期息每股0.25元。全年派0.47元,按年增加6.8%。 派末期息0.25元 中石油期內在內地實現原油產量7.77億桶,按年增長0.4%;可售天然氣產量4.9658萬億立方英尺,按年增長4.6%;油氣當量產量16.032億桶,按年增長2.5%。海外期內實現原油產量1.648億桶,按年微增0.8%;可售天然氣產量1770億立方英尺,按年降8.5%;油氣當量產量1.942億桶,按年減少0.7%。全年加工原油13.784億桶,按年下降1.5%;生產成品油1.199萬噸,按年下降2.3%。 按部門劃分,油氣和新能源業務,以及天然氣銷售業務分別錄得經營利潤1597.45億元及540.1億元,分別按年增7.1%及25.5%。煉油化工和新材料業務,以及銷售的經營利潤則分別按年減少42.1%及31.2%,錄213.86億元及164.94億元。 31 Mar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331/s00004/1743354655683

恒指再彈95點 摩通調高MSCI香港目標價

 恒指再彈95點 摩通調高MSCI香港目標價 prev next 【明報專訊】港股連續第二日回穩,但反彈動力不足,科網、生物科技股帶動大市,動漫玩具等知識產權(IP)相關股尤其活躍。有大行調高香港和內地股市指數目標,看好美元回落、中央機構入市和人工智能(AI)有助企業提升盈利。 小米跌逾4% 失守配股價 摩根大通調高MSCI香港和中國股市指數目標(見表),主要相信內地支持消費和股市,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表明增加香港資產配置,都有助提升投資氣氛;而且企業紛紛引入DeepSeek等AI模型有助提升效率和毛利,都有望帶動中資股進入盈利預測回升周期。美元債息回落亦利好流動性,但離岸受惠多於在岸市場,加上境內股指涉獵AI元素沒那麼多,所以滬深300指數基本目標反而略為調低至4150點。 恒生指數昨高開60點後,早段曾倒跌110點,中午前發力反彈,最高曾升382點,高見23,865點。但午後升幅明顯收窄,20天線得而復失,收報23,578點,升95點,成交增至2396億元。國指升23點,報8677點。科指早段曾升近2.4%,但收市僅升16點,報5589點。重磅科技股普遍向好,據報美團(3690)引入DeepSeek推介產品,股價與百度(9888)齊升逾1.8%。獲高盛看好的晶片股亦向好,中芯(0981)升逾4%,是表現最好科指成分股。但小米配股集資後反覆回軟,跌逾4%,報51.7元,失守配股價53.25元,是表現最差藍籌。 內需消費股繼續有支持,IP股泡泡瑪特(9992)業績後獲大行調高目標價,昨再抽升近10%,一度見160元;同業布魯可(0325)更急升近16%,齊創上市新高。藍籌升幅最大是新奧能源(2688),獲提私有化換母企新奧股份來港上市,股價升11%。計劃每季派息兼研究回購股份的中銀香港(2388)升逾5%,股價創3年高位。雖然升市,但「北水」流入卻放慢,昨天淨流入41.42億元,較前一天少逾50%。 25 Mar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328/s00004/1743096107015

基金公會反對IPO上調定價機制

 基金公會反對IPO上調定價機制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歷時3個月的新股定價諮詢期於上周三(19日)結束。就諮詢提出,允許上調首次公開發售(IPO)股份定價不多於10%,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認為,不同意其上調定價機制,因其實際操作較為困難,新股上市及建簿時間很緊迫,上調定價同時要重新檢視各方意願及分配,認為方案「好難說得通」。 贊成股份回撥建議 諮詢亦建議新股基石投資者禁售期3個月可沽一半,再3個月可沽其餘一半,有別於現時6個月禁售期。黃王慈明則認為,從投資者角度而言,其做法恰當,因可分階段出貨、不會一下子沽,對市場價格造成過大影響。於實際操作方面,黃提出,分配文件須列明該兩個禁售期,讓市場清楚了解基投的禁售期。 黃王慈明表示,公會認同諮詢所提出,有關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回撥機制兩個方案的建議。她表示,不應將機構投資者及零售投資者分開,兩者的利益為一致,而愈來愈多零售投資者透過基金或其他工具參與市場,認為機制調整後亦可惠及散戶。 25 Mar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328/s00004/1743096108904

金價年底有望衝3300關

 金價年底有望衝3300關 近期金價氣勢如虹,投行高盛兩個月內兩度上調金價目標,料今年底見每安士3,300美元,較早前預期的3,100美元高逾6%。該行認為,以亞洲為首的各國央行大規模買金的趨勢,預計未來3至6年內持續,買盤亦將成為推動金價上漲的主要動力。現貨金昨曾報3,056美元,升1.23%。 受惠美貿策不確定 高盛又將央行對黃金的需求預測從每月50噸上調至70噸,原因是美國政策不確定因素加劇,並預期中國於接下來的3至6年內繼續快速購買黃金。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方面,由於市場預計今年聯儲局減息兩次,每次減四分之一厘,明年上半年會再減息一次,相關因素為資金流入ETF打下基礎。 另一投行美銀預期,今年金價平均可達每安士3,063美元,明年升至3,350美元,遠高於先前預估的2,750美元與2,625美元,並指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短期內會支撐金價。 美銀認為,如投資者對黃金需求增加10%,金價有機會在未來兩年上升至3,500美元,同時目前各國央行約有10%的外匯儲備配置於黃金,估計比例或提升至逾30%,也是支撐金價因素。 惟該行提醒,一旦美國開始調整財政狀況、地緣政治緊張緩和,以及各國恢復合作關係,這些都構成金價轉勢因素。 25 Mar 2025  原文網址:金價年底有望衝3300關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50328-0328_00202_033/

內地首兩月工業利潤按年降0.3%

 內地首兩月工業利潤按年降0.3%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1至2月合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按年下降0.3%至9109.9億元(人民幣,下同),自去年9月以來持續下跌,降幅亦為期內最低。當局表示,外部環境日趨複雜嚴峻,部分工業企業仍面臨經營壓力。 私營企業利潤減9% 按企業類型來看,首兩個月國營控股企業利潤按年增長2.1%至3487.7億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利潤上升4.9%至2304.6億元。 然而,股份制企業利潤下降2%至6739.2億元,私營企業利潤更減少9%至2209.9億元。 以行業來看,首兩個月採礦業利潤按年下降25.2%至1410.3億元;製造業利潤增長4.8%至6395.1億元;電力、熱力、瓦斯及水生產及供應業利潤則升13.5%至1304.5億元。 另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按年升2.8%至20.09萬億元,營業成本升2.9%至17.10萬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53%,按年減0.14個百分點。 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指出,裝備製造業和原材料製造業利潤由降轉升,首兩個月裝備製造業受生產回暖帶動,營業收入增長8.1%,利潤亦由去年全年下降0.2%轉為增長5.4%,成為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回升的重要支撐。此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發揮效應,通用設備與專用設備產業利潤分別增長6%和5.9%。 于衛寧表示,整體而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收入持續改善,利潤降幅收窄,但受外部環境不確定增加影響,部分工業企業經營壓力仍大。 25 Mar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328/s00004/1743096108099

大摩再唱好恒指 年底見25800 中資股盈利看俏 估值具上漲空間

  大摩再唱好恒指 年底見25800 中資股盈利看俏 估值具上漲空間 摩根士丹利不足1個月內再度上調中資股指數目標,因應盈利增長預測上調,加上中資股與新興市場股市估值差距有望進一步收窄,該行把恒指基本情景下的年底目標,由原來的24000點升至25800點,較現水平有近一成上升空間。 大摩繼2月底把恒指基本情景目標由19400點升至24000點後,今年內已第二度調升恒指目標,最新看25800點,上調幅度7.5%。大摩指出,有關調整是基於該行對中資股盈利增長預測上調,以及預計中資股估值仍具上升空間而作出。 中國有力抵抗關稅影響 大摩把MSCI中國指數今年盈利預測增幅,由之前的6%微升至最新的7%,稱中資企業致力透過削減成本、海外擴張、增加股息以及股份回購等手段,以提升股東回報。儘管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盈利預測已連續13季遜預期,大摩指去年第四季業績整體有望勝預期,相信盈利預測下調的趨勢現正接近轉捩點。 此外,宏觀因素亦是大摩上調中資股盈利預測的原因,該行日前把中國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的4%上調至4.5%,以及把美元兌人民幣年中及年底的預測目標,由之前的分別7.5及7.6調整至7.35及7.5,即預期人民幣滙率較之前預測更強。 同時,大摩調高MSCI中國指數12個月預測市盈率,由現時的10.6倍升至12.5倍,認為相對於環球其他股市,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的估值折讓,有力由現時的6%繼續收窄至完全消失。大摩解釋,預期有關差距出現收窄,是由於與新興市場相比,中資股盈利走勢更為健康,中國亦較整體新興市場更有力抵抗潛在關稅影響。 高盛提醒牛市升速趨緩 大摩續指出,中國對美國收取的關稅本身極少,意味美國反過來對中國加徵對等關稅的空間有限,而且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當中,來自美國的整體收入佔比少於3%。儘管如此,大摩提醒要小心中資股兩大風險。首先,中美緊張關係一旦再度升溫,未來恐觸發美國對中國施加股票投資限制,繼而導致中資股市場出現幅度達十多個百分點的回調;其次,中國的宏觀經濟及通縮風險或會持續。 另一大行高盛昨亦對中資股發表正面評論,指隨着更多股份迎來盈利預測上調,中資股今次升市有力維持較長時間。該行指出,投資者目前對中資股的興趣與參與程度都是自2021年以來最高,形容中國重回投資者的「雷達範圍」。 不過,高盛認為中國仍需審慎執行刺激內房及消費方面的政策,從而進...
  發展局研「按實補價」 加快項目成事 商業休憩地辦活動 冀短期出台措施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昨天率領多名官員出席立法會前廳交流會,首次以新形式就發展事務和房屋事務進行專題討論。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會後表示,當局考慮就修訂地契提出「按實補價」機制,讓申請人按實際將會興建多少樓面面積而定補地價,而非按最高樓面計算。她預告,很希望短期內能有些便利措施,讓業權人善用商業地帶的公眾休憩用地舉辦活動。 非按最高樓面定補地價 甯漢豪稱,是次對於土地行政程序議題,例如如何修訂地契和發出短期租約,都與拆牆鬆綁有關;其中,「提出『按實補價』概念,即是進行地契修訂時,我們是否一定要用最高樓面面積定其補價,還是可以按申請人提出,其實不需要興建那麼多,按實在將會興建多少來定補價,目的是讓一些發展早日可以『去馬』和成事。」 業內人士認為,一直與地政總署就補地價金額無法達成一致的油塘灣大型住宅項目可望受惠「按實補價」。 同時,甯漢豪提到,希望短期內能有些措施便利部分商業地帶,無論在商場內或商業大樓外,現時有一些公眾休憩用地,如何能拆牆鬆綁,讓業權人善用這些地方舉辦活動,令社區、整個經濟氣氛得以帶動;就如何簡化審批,議員歡迎之餘亦期望局方能盡快出台。 民建聯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於本月3日提出「按實補價」建議,允許企業按實際用途與發展規模補地價及分期發展,他昨天回應說,政府接納建議意義重大,反映政府改變傳統思維,由過去以土地「最高發展價值」獲得短期收入,改變成把土地作為發展平台和工具,以產業創造長遠收入及附加價值,將土地成為推動經濟的工具。 劉國勳料有助北都拓展 劉國勳認為,「按實補價」除令發展商在不同發展周期,可以按實際情況考慮投資和發展,毋須一次過投放大筆資金,減低前置風險,相信有助加快北都的產業發展和落地。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直言,「按實補價」有利分期發展的大型項目較易達成補地價協議,因為毋須預先就日後才動工的期數補地價,可減少各方對未來估算的分歧,降低發展商財務壓力及風險;相信發展商的項目發展速度可因此加快,尤其市區項目,例如多間發展商以財團形式籌備的油塘灣大型住宅項目,待容許分期補地價,有助加速發展。 陳超國補充,非市區及不必分期發展的項目則不會受惠「按實補價」,發展商往往會用盡地積比率;「按實補價」非新事物,沙士後政府曾容許工廈分期補價,讓用家可按需要...

中港台粉絲撐起泡泡瑪特 總收入破130億元 4大角色各賣逾10億元商品 盤點13大具爆紅潛力IP

  中港台粉絲撐起泡泡瑪特 總收入破130億元 4大角色各賣逾10億元商品 盤點13大具爆紅潛力IP 潮玩巨頭泡泡瑪特(9992)與眾知名藝術家、設計師合作推出多款大受歡迎的IP角色,成功吸引全球大批粉絲搶購,就連BLACKPINK Lisa、趙露思、Angelababy等明星藝人也都紛紛入坑。泡泡瑪特公布2024年度業績,收入按年增107%至130.4億元(人民幣,下同),旗下有13個IP收入破億元,4個收入更破10億,包括LABUBU的THE MONSTERS,另外有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雖然官方並沒有將全數收入過億的IP公開,但集團指未來將全力聚焦於豐富IP類型,擴充IP資源庫。那麼除大熱的LABUBU外,還有哪些IP具備有爆紅潛力? 泡泡瑪特去年總收益130.4億元的基礎下,毛利增1.25倍至87.1億元,相當於毛利率66.8%,增5.5個百分點。泡泡瑪特指,主要由於港澳台及海外渠道收入佔比的增加,不斷優化供應鏈端成本控制,及自主產品佔比提升,外採商品逐漸減少。 以地區劃分,泡泡瑪特去年內地收入佔79.7億元,按年增長52%;港澳台及海外業務收入達50.7億元,增長375%,佔整體收入38.9%。 旗下IP表現方面,在LABUBU熱潮下,THE MONSTERS全球迅速走紅,泡泡瑪特相關收入30.4億元,大幅增長7.27倍,收入佔比由5.8%大升至23.3%。其他破10億元收入的IP當中,「CRYBABY」去年按年增長達15倍,年度收入貢獻11.65億元,增速跑贏THE MONSTERS。「SKULLPANDA」去年收入增長28%,為四大IP之中增長最慢,但仍貢獻13.08億元收入,排列公司第三大IP。 董事長兼CEO王寧業更預期,集團2025年收入有信心達200億元,按年增長逾50%,預計海外及港澳台地區銷售額突破100億元,按年增長逾100%,並希望未來逐步實現從百億到千億收入的邁進。 CRYBABY增速更勝LABUBU 四大IP中增速最快的「CRYBABY哭娃」由泰國設計師Nisa Srikumdee創作,以「哭泣無需感到羞愧」為理念,吸引蔡依林、楊謹華、Lisa等名人收藏。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眼眶中的大顆淚珠,希望透過這個設計傳達「眼淚並非軟弱」的訊息,鼓勵人們面對情緒,坦然釋放內心的感受。 CRYBABY推出後一...

金管研理財通3.0 決不改聯匯制度

 金管研理財通3.0 決不改聯匯制度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出席滙豐全球投資峰會時指,去年推出「理財通2.0」,短短一年時間,來自內地在香港投資全球產品的帳戶數目從約2.5萬個,4個月增加至9.5萬個。目前已展開對「理財通3.0」的討論,包括配額、產品範圍及銷售流程,也將探討是否有可能將該計劃推廣至內地其他地區。 被問及香港會否維持聯繫匯率制度,余直言,每當市場出現危機或一點壓力時,就會有該討論,並再次重申,聯匯制度已成立約42年,嚴正向對仍有疑慮的人表明,香港並不會改變聯匯制度。 加快推進金融科技 談到金融科技,余偉文稱,金融科技為未來幾年的3大重點策略之一。金管局去年推出Ensemble項目沙盒促進代幣化應用,本來承諾明年有項目推出市場,但正加速或在今年稍後為較快完成的項目提供早期產品環境,以便產品能夠真正進入市場,提高市場效率和透明度。目前有約20個用例在沙盒中進行測試,包括代幣化債券、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黃金、貿易融資代幣化、碳信用代幣化等,現時一些參與者已經完成用例。 對於虛擬資產發展,余指了解到無論如何加密貨幣都會存在,強調當局歡迎創新,但必須基於遵守規則的前提上,以保護投資者;又提到現時穩定幣制度正進行立法流程,已建立沙盒,幫助感興趣參與者測試用例。對於近期大熱的人工智能(AI),余指鼓勵所有銀行或金融機構以負責任的方式應用AI,相信AI將緊密整合到金融機構的運作中,但當局希望就如何使用AI、治理、策略、用例、保障措施等方面制訂指引。 已建立生成式AI沙盒 金管局已建立生成式AI沙盒,他說,目前沙盒中約有15個用例,範疇覆蓋風險管理、反洗錢到客戶介面,在沙盒中,監管部門能更有效率回應,大大縮短銀行應用AI技術的時間。 27 Mar 2025 原文網址:金管研理財通3.0 決不改聯匯制度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50327-0327_00202_003/

港2月出口升15.4% 遠超預期

 港2月出口升15.4% 遠超預期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本港2月份進出口數據,月內出口按年升15.4%,進口則按年升11.8%,升幅遠勝市場預期中位數的1.7%及0.7%,另本港於月內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63億元。有分析認為,市場預測的數字與實際公布數據的差距較大,不排除因2月份正值農曆新年,而有當月前後的數據撥進2月份之中。 進口升11.8%同勝預期 出口方面,2月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25%,當中出口到內地的貨值由1月按年下跌轉為上升,升幅達29.5%,越南亦飈1.14倍,台灣亦升73%。另一方面,出口美國貨值大跌18.5%,印度亦跌29.8%,並已連跌12個月;進口方面,2月內地進口按年大升18.1%,台灣亦升42.6%,越南及馬來西口進口亦分別大增52.4%及41.7%。來自韓國的進口按年跌31.4%,日本及美國的進口分別跌3%及6.6%。 按貨品種類計,2月份「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的出口按年增20.8%,進口亦升16.9%;「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出口按年升68.9%,進口亦升76.3%。 分析:或受農曆新年影響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表示,本港進、出口遠勝預期,與實際數據之差距之大的確令人意外,他分析或因2月份正值農曆新年期間,不排除有2月前後間的數據撥進2月數據之內,但同時表示作預測時亦已將此因素,納入考量的範圍。他續稱,仍需留意接下來數月的進、出口數據,以觀察本港出口到內地的數據是否真正轉勢,又指出數據遠勝預期,部分亦因於首兩個月的內地經濟數據改善所致。 26 Mar 2025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mingpao.com/fin/daily/20250326/1742921730833

西部鐵路深圳側設一地兩檢口岸 洪水橋15分鐘抵前海

  西部鐵路深圳側設一地兩檢口岸 洪水橋15分鐘抵前海 連接香港洪水橋及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最新走線及通車目標曝光。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為與深方同步在2035年開通港深西部鐵路香港段和深圳段,當局需於今年內開展香港段的勘查及設計工作,包括財務評估、市場意見蒐集、籌備招標、初步設計及相關影響評估等。當局稱會爭取在25個月內完成相關勘查研究工作,並視乎最終的財務安排,希望在2027年招標,以盡快開展詳細設計及建造工程。 港深西部鐵路香港段初步走線擬由屯馬線洪水橋站西面出發,經厦村、流浮山後,會用海底隧道跨越后海灣,到內地的深圳灣口岸及前海,車廠設於厦村。勘查研究及設計工作等費用預計超過3.3億元。  當局表示,為提升通關便利性和出行體驗,港深雙方同意於深圳側設「一地兩檢」口岸,而香港境內不設清關設施,兩地政府將進一步商討「一地兩檢」安排及按實際運作需要劃分香港和內地口岸區範圍,並適時開展相關諮詢及立法工作。 爭取25個月內完成勘查 擬議港深西部鐵路開通後,從洪水橋出發只需約15分鐘車程便可直達前海。項目將大幅提升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銜接,有助更好發揮港深兩地人才和資源的優勢,進一步推動及深化兩地在金融及專業服務、現代物流業和科技服務的經濟合作發展。 文件提及,為加強兩地工作對接,兩地政府已在「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的框架下設立2個專項小組,緊密合作推進下一階段工作,包括「跨界軌道項目推展辦公室」負責推展鐵路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勘測、設計、建設及營運等工作;以及  「法務小組」負責討論及釐清有關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所涉及的兩地法律法規,以及港方在內地境內設置司法管轄權的具體安排等。 考慮到港深西部鐵路是新的獨立鐵路路線,政府計劃透過公開招標來推展項目,當局會蒐集市場意見以物色潛在承建商/營運商、進行財務評估及制定相關營運的規管框架,並分析投標者的經驗、技術、資源及財務狀況,以選定最合適的承建商/營運商。  當局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邀請相關承建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  採「統一營運」 冀2035年通車 文件又提及當局在推展跨境鐵路項目之時,須小心處理港深兩地在設計標準和施工規範上的差異,並借鑒內地和海外相關做法和經驗,務求降低建造成本和壓縮建造時間。 兩地政府亦同意採用「同步建設、統一營運」的模...

西部鐵路深圳側設一地兩檢口岸 洪水橋15分鐘抵前海

  西部鐵路深圳側設一地兩檢口岸 洪水橋15分鐘抵前海 連接香港洪水橋及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最新走線及通車目標曝光。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為與深方同步在2035年開通港深西部鐵路香港段和深圳段,當局需於今年內開展香港段的勘查及設計工作,包括財務評估、市場意見蒐集、籌備招標、初步設計及相關影響評估等。當局稱會爭取在25個月內完成相關勘查研究工作,並視乎最終的財務安排,希望在2027年招標,以盡快開展詳細設計及建造工程。 港深西部鐵路香港段初步走線擬由屯馬線洪水橋站西面出發,經厦村、流浮山後,會用海底隧道跨越后海灣,到內地的深圳灣口岸及前海,車廠設於厦村。勘查研究及設計工作等費用預計超過3.3億元。  當局表示,為提升通關便利性和出行體驗,港深雙方同意於深圳側設「一地兩檢」口岸,而香港境內不設清關設施,兩地政府將進一步商討「一地兩檢」安排及按實際運作需要劃分香港和內地口岸區範圍,並適時開展相關諮詢及立法工作。 爭取25個月內完成勘查 擬議港深西部鐵路開通後,從洪水橋出發只需約15分鐘車程便可直達前海。項目將大幅提升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銜接,有助更好發揮港深兩地人才和資源的優勢,進一步推動及深化兩地在金融及專業服務、現代物流業和科技服務的經濟合作發展。 文件提及,為加強兩地工作對接,兩地政府已在「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的框架下設立2個專項小組,緊密合作推進下一階段工作,包括「跨界軌道項目推展辦公室」負責推展鐵路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勘測、設計、建設及營運等工作;以及  「法務小組」負責討論及釐清有關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所涉及的兩地法律法規,以及港方在內地境內設置司法管轄權的具體安排等。 考慮到港深西部鐵路是新的獨立鐵路路線,政府計劃透過公開招標來推展項目,當局會蒐集市場意見以物色潛在承建商/營運商、進行財務評估及制定相關營運的規管框架,並分析投標者的經驗、技術、資源及財務狀況,以選定最合適的承建商/營運商。  當局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邀請相關承建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  採「統一營運」 冀2035年通車 文件又提及當局在推展跨境鐵路項目之時,須小心處理港深兩地在設計標準和施工規範上的差異,並借鑒內地和海外相關做法和經驗,務求降低建造成本和壓縮建造時間。 兩地政府亦同意採用「同步建設、統一營運」的模...

啟德93億靚地收益助建綠色運輸

  啟德93億靚地收益助建綠色運輸 政府目標於今年下半年推出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招標,最新土木工程拓展署最新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區內2幅用地地積比率,包括跑道區的啟德4C區4號及5號商業地、啟德3E區1號及2號住宅地,上述2用地可建總樓面逾309萬方呎,兩地最新估值合共約93億。該署指,有空間略為放寬其發展限制,以進一步優化其土地使用並提高其土地價值,物業發展權可考慮作為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的財務資助。 上述啟德2幅用地,分別位於啟德4C區4號及5號商業地、啟德3E區1號及2號住宅地,目前屬「商業(5)」、「商業(7)」、「住宅(乙類)2」及顯示為「道路」的地方,申請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等發展。地盤面積合共約40.15萬方呎,當中位於跑道區的4C區4號及5號及毗鄰承景街部分道路的的商業地,即鄰近郵輪碼頭,及新盤天璽.海之間,申請放寬地積比率、上蓋面積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以作准許/擬議的商業發展、公共車輛車站及地下行車隧道。 可建總樓面逾309萬方呎 最新將該商業地之間的街道併入地盤面積,令地盤面積擴展至約24.3萬方呎,而且地積比率由6.8倍,大幅增加至8.16倍,即增幅高達2成,亦申放寬上蓋面積由不多於80%,增加至不多於87%;以興建3幢樓高12至18層的寫字樓,及2幢約17至20層的酒店,其基座則主要為車站、零售設施,及停車場。 項目可建總樓面約198萬方呎,較大綱圖原有規劃增加34%,其中寫字樓樓面佔最多,佔約93.2萬方呎,其次為酒店樓面,涉約48.9萬方呎。另外,用作將來車廠及車站的面樓亦佔多達25.3萬方呎。雖然政府於新財政年度暫停推售商業地一年,是次改劃不排除為將來做好準備。 至於住宅地改劃方面,為啟德第3E區1號及2號住宅地,毗鄰香港兒童醫院,地盤面積約15.9萬方呎,地積比率由約4.5倍大增約56%至約7倍,及放寬建築物高度限制至最高107米,主要用作中等密度住宅發展,以建4幢住宅樓高27至29層住宅,共提供約1928個住宅單位,可建總樓面約111.1萬方呎,對比大綱圖原有規劃增加約55.5%。其基座設有會所、零售、社會福利設施及停車場。文件顯示,預計上述項目落成日期為2033年。 綜合市場最新估值,上述商業地最高估值約47.52億,每呎樓面估值約2400元;而該住宅地最新市場估值最高約45.51億,每呎樓面估值約4100元...

憂現抽水潮 港股插561點

  憂現抽水潮 港股插561點 比亞迪(1211)及小米(1810)先後在市場配股抽水,市場憂慮抽水潮湧現,加上阿里巴巴(9988)主席蔡崇信憂慮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建設出現泡沫,令港股低開低走,最終以近全日低位23344點收市,跌561點,為近3周低位,科指成分股更是全軍覆沒。其中汽車股捱沽,小米跌逾6%,收報53.4元,仍高於配股價。綜合業界分析稱,車企、內房及科技股加入「抽水」行列的機會大,相信大型集資活動將陸續有來。 恒指昨日低開262點,早段跌幅曾收窄至158點,惟午後再尋底,低見23321點,跌583點,收市報23344點,跌561點。國指收8616點,跌234點;科指報5517點,跌219點。大市成交額2853億元,當中單是小米便佔逾25%,北水淨流入138.96億元,按日增4.5倍,連續第3日錄得淨流入。 舜宇瀉1成差絕藍籌 小米以「先舊後新」方式配股,涉及8億股,配股價為53.25元,較周一收市價折讓6.6%,集資426億元。彭博引述消息指,小米配售獲數倍超額認購。而配股消息拖累小米股價升低開5.5%,早段曾觸及配股價兼是全日低位,收報53.4元,跌6.3%,成交額近718億元,創新高。小米創辦人雷軍則在微博發文,配圖為他與兩款尚未發布的YU7車型合照。除小米外,其他汽車股沽壓亦增加,小鵬汽車(9868)挫7.5%,收報79.8元;長城汽車(2333)亦插逾7%,收報14.6元;吉利汽車(175)及理想汽車(2015)亦分別跌近5%。 此外,科指成分股顯著走低,ATMJ跌2.1%至4.3%不等。手機設備股亦捱沽,舜宇光學(2382)去年度盈利按年升1.5倍,惟公司的展望較為審慎,股價最終收報76.95元,插10.1%,為表現最差的藍籌股。 至於會否有更多車企加入「抽水」行列。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認為,車企有較大機會在市場集資,因不少車企盈利模式未穩定,需透過「燒銀紙」去增加產能。他又指內房股亦有機會配股,因內地房地產市場仍處於低迷狀態,如有投資者願意要貨,相信內房股有較大誘因「抽水」解決資金需要問題。 內房科技股料加入抽水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亦指出,電動車股及科技股集資壓力較大,因為需要資金研發AI等新技術,相比之下,派息偏高、股價偏低的傳統藍籌股,向市場抽水的機會較小。過去兩個月不少股份累積可觀升幅,相信大型集資活動將陸...

恒指回吐逾五百 科指挫3.3%三周最甘

 恒指回吐逾五百 科指挫3.3%三周最甘 支撐港股報復式反彈的多隻科技股回調,拖累恒生指數昨日挫551點或2.23%,以接近全日低位收市,跟科技指數雙雙創下3個星期最大單日跌幅。 其他熱爆話題: 恒指低開17點後,跌幅迅速擴大,午後沽壓進一步加劇,尾段曾挫584點,低見24,186點,收市報24,219點;並稱「ATMX」的小米集團(01810)、阿里巴巴(09988)、騰訊控股(00700)及美團(03690)挫2.92至4.43%,一共「貢獻」277點跌幅。國企指數亦挫213點或2.33%,收報8,950點;科技指數更跌204點或3.39%,收報5,836點。 安踏跌4.8% 券商仍看好 跌市下成交按日升約8.5%至約2,949億元,港股通錄淨賣出4.07億元,但騰訊罕有地遭「北水」掟貨33.3億元,小米亦見淨賣出8.07億元。 周三放榜的藍籌普遍受壓,不僅是騰訊,安踏體育(02020)亦挫4.85%,收報93.15元。安踏獲數家券商護航,中信里昂、瑞銀及中金將目標價分別調高到介乎114元、115.7元及120.92元,野村更上調至131.3元。 安踏指引「安踏」牌今年銷售有「高個位數」增長、「FILA」有「中個位數」增長,其他則增30%以上,同時設下目標將海外收入佔比在未來5年由1%提升至15%。中金相信安踏今年業績可繼續跑贏同業。 滙控售德財管業務傳快成事 大藍籌普遍「發軟蹄」之際,滙豐控股(00005)卻逆市微升0.05%,收報89.8元。消息指,滙控就出售德國基金管理業務Inka,跟潛在買家、法國私募基金BlackFin Capital Partners的洽商已進入更深層次,可能最快未來幾周成事。滙控同時與法國巴黎銀行磋商,讓其接手德國的託管業務。另英倫銀行昨維持利率於4.5厘不變,符預期。 21 Mar 2025 原文網址:恒指回吐逾五百 科指挫3.3%三周最甘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50321-0321_00202_005/

港銀維持P息 金管籲慎借貸

 港銀維持P息 金管籲慎借貸 美國維持利率不變,本港銀行亦按兵不動,3大發鈔銀行宣布維持港元最優惠利率(P息)不變。金融管理局再次提醒,本港利率於可見的一段時間內仍可能處於較高水平,美國未來減息的幅度和步伐存在頗大的不確定性,呼籲市民提防利率風險。 美減息步伐仍存變數 滙豐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均將最優惠利率保留在目前5.25厘;渣打銀行(香港)的港元最優惠貸款利率維持於5.5厘。 金融管理局表示,觀乎近期各項經濟數據變化及市場預期的波動,未來美國的減息步伐仍然有較大變數,取決於美國通脹和就業數據走勢,以及美國政府財政和經濟貿易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 該局強調,香港的金融及貨幣市場運作維持暢順,市場流動性平穩,港元匯率穩定;又指港元拆息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整體上趨近美元息率,較短期限拆息同時受本地市場港元資金供求影響,如季節性因素及資本市場活動等,市民置業、按揭或其他借貸時應繼續小心考慮及管理利率風險。 21 Mar 2025 原文網址:港銀維持P息 金管籲慎借貸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50321-0321_00202_002/

證監新指引:新股孖展恢復最高借九成

 證監新指引:新股孖展恢復最高借九成 【明報專訊】證監會向持牌法團(下稱法團)發通函表示,近日完成對數家選定法團,於提供首次公開招股(IPO)認購、融資服務時的相關風險管理手法和監控措施,及其合規情况的檢視。證監會指出,相關的選定法團於IPO融資活動中存在缺失,更列出法團於提供新股融資應有的操守標準,同時提供內部監控措施指引,包括恢復向客戶收取最低預付認購金額10%等,意味日後抽新股孖展只能最高九成。 證監表示,檢視發現選定法團向客戶提供新股融資時,主要聚焦於IPO股票的認購額或預期認購率,而非客戶的財務狀况。證監會指出,大部分法團主要基於其預設槓桿比率提供新股融資,該比率由法團經考慮IPO的超額認購額等因素後釐定,但有法團無法提供任何書面理據來支持其融資安排。證監又指出少數選定法團對借孖展認購IPO的指示,收取極低的預付認購資金,並過度依賴公司的資金或信貸額度,以滿足預設資金要求。 有法團認購資金無存獨立銀行帳戶 於新股孖展融資方面,證監會於指引中表明,法團應向客戶收取,最低相等於其認購金額一成的預付認購資金,變相限制券商於新股孖展時最高可借九成。 此外,該會指有選定法團沒有妥善和及時地,將從客戶收到的認購資金存放於獨立的銀行帳戶內;又指有法團沒有及時地,將從指定銀行或貸款中介人於抽籤流程後釋放。該會提醒,法團應妥善地將認購資金存放於獨立銀行帳戶內,並於一個營業日內將不成功的首次公開招股申請的相關認購資金從獨立帳戶內退回客戶。港交所(0388)昨日向結算參與者發通函,允許參與者為FINI設立不同的指定銀行戶口,以專門用於EIPO款項結算,為分隔不同用途的資金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提醒需遵循FINI身分識別 另外,本報曾就赤峰黃金(6693)IPO使用內地身分證,以及香港身分證經不同券商認購新股實測,最後均沒識別為重複認購。證監最新於通函中,提醒持牌法團需遵循FINI指定的身分證明文件,其優先次序安排次序要求處理(見表)。此外,通函指明法團需求客戶確認沒有優先次序較高的身分文件,並保留稽查紀錄。 21 Mar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321/s00004/1742488147071

港蟬聯全球金融中心第三 躍升11分

  港蟬聯全球金融中心第三 躍升11分 英國智庫Z / 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20日在英國倫敦和中國深圳同時發布「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7),香港繼去年9月重回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第三後,今年再度位居第三名,值得留意的是,今年香港得分大增11分,至760分,大幅領先第四名的新加坡10分,與第二名的倫敦僅差距2分。同時,香港在「投資管理」、「保險業」及「融資」等領域更位列全球第一。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所主任研究員余鵬認為,相關情況顯示頂級金融中心香港的優勢進一步鞏固,香港背靠內地廣闊的腹地市場,大量內企赴港上市,地方政府赴港發債等,也助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價和排名,每半年發布一次,本期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三藩市、芝加哥、洛杉磯、上海、深圳、首爾。報告顯示,全球金融中心發展預期向好,整體評分再次上升2%,顯示出這期間全球金融從業人員對金融業發展信心更足,全球經濟繼續保持緩慢增長,同時通脹下降,但地緣衝突仍是金融人士最為擔憂的風險。 得分領先新加坡10分 港優勢擴大 余鵬分析指出,香港與排名第四的新加坡評分差距由上期的2分擴大至本期10分,與排名第二的倫敦差距僅為2分,全球第三的地位更加鞏固,這得益於香港在特徵指標和問卷調查兩方面得分同時上升。具體來看,香港在「投資管理」、「保險業」及「融資」位列全球第一;在「人力資本」、「基礎設施」及「金融業發展水平」方面的排名,都上升至全球第二;在「營商環境」及「聲譽及綜合」方面的排名亦上升至全球第三;此外,其中「銀行業」則列全球第三。 報告也評估了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水平,香港的排名進一步躍升五位至全球第四,這表明香港金融科技領域的進步獲得國際認可。 港具背靠內地廣闊腹地優勢 從問卷調查來看,香港本期平均評分為842分,較上期提升65分。其中,來自西歐的受訪者給香港評價最高,達到940分,而亞太地區受訪者給香港的評分相對較低,僅為741分。 他稱,與紐約、倫敦等全球一流金融中心相比,香港在金融市場規模、金融產品豐富度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但香港的優勢在於金融服務專業、地理位置優越,且背靠內地廣闊的腹地市場,大量內...

聯儲局按兵不動 維持預料今年減息兩次

  聯儲局按兵不動 維持預料今年減息兩次 美國聯儲局議息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會後聲明表示,仍然預計今年減息兩次,減幅合共為半厘,與上一次於去年12月舉行的會議預計為減息兩次一樣。 4月1日起放緩縮表步伐 聯儲局亦表示,將於4月1日開始放緩資產負債表縮減步伐。將月度減持美國國債的上限下調至50億美元,維持月度減持按揭抵押證券(MBS)的規模在350億美元不變。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結束一連兩日議息會議,在本港時間周四凌晨2時公布決策聲明稱,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4.25厘至4.5厘不變。聯儲局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對本次利率決議持反對意見,他支持不改變政策利率,但更傾向於不改變縮表步伐。 調低經濟增長預測 料通脹加速 反映聯儲局官員們對利率展望的「點陣圖」顯示,預計今年聯邦基金利率為3.9厘,與去年12月估計的3.9厘一樣;預計明年聯邦基金利率為3.4厘,此前估計為3.4厘;預計2027年聯邦基金利率為3.1厘,此前預料為3.1厘;預計長期聯邦基金利率為3厘,此前預計為3厘。 點陣圖又顯示,在19名決策者中,4名認為今年不減息,4名認為減息1次,9名認為減息2次,2名認為減息3次。 決議聲明刪去有關聯儲局「維持物價穩定、實現充分就業這兩個目標所面臨風險大致平衡」的措辭,指美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下調今年增長預期,並上調通脹預測。 聯儲局公布的經濟展望摘要(SEP)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測,最新估計今年GDP增長1.7%,低於去年12月估計的增長2.1%;預料明年GDP將增長1.8%,低於此前估計的增長2%;預計2027年GDP將增長1.8%,低於此前估計的增長1.9%;預料長期GDP將增長1.8%,與此前估計一樣。 聯儲局預料美國今年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為2.7%,高於去年12月估計的2.5%;預料明年PCE通脹率為2.2%,高於此前估計的2.1%;預料2027年PCE通脹率為2%,與此前估計一樣;預期長期PCE通脹率為2%,與此前估計一樣。 SEP亦預料美國今年核心個人消費開支平減指數(Core PCE)為2.8%,高於去年12月估計的2.5%;預料明年核心PCE通脹率為2.2%,與此前估計一致;預料2027年核心PCE通脹率為2%,與此前估計一樣。 SEP預料美國今年失業率為4.4%,高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