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5的文章

基數效應 匯控首季稅前料少賺38%

 基數效應 匯控首季稅前料少賺38% 【明報專訊】匯控(0005)明日公布首季業績,綜合市場預期後,除稅前利潤料為78.33億美元,較去年首季的126.5億美元減少38.08%,去年同期出售加拿大和阿根廷業務入帳,為當季除稅前利潤帶來約37億美元淨增益令基數較高。市場料首季純利為56.4億美元(約44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撇除須予注意項目後的基本盈利按年下跌10.84%。美國月初公布「對等關稅」措施,市場關注管理層如何因應關稅對貿易、經濟增長衝擊,調整今年業績指引。 聚焦會否因關稅戰調整業績指引 關稅或使銀行在貿易相關收入(貿易融資、資金管理、匯兌等)減少,加上由於企業盈利及經濟下行令預期信貸損失上升,「對等關稅」公布後,匯控股價曾經最多跌近19%,不過美國暫緩多國高額關稅後,至上周五跌幅已收窄至0.9%,好過同期恒指表現。 巴克萊報告指出,由於情况高度不明朗,對匯控盈利影響亦可能相當不同。該行假設2026年跨境交易銀行業務(transaction banking)較沒有關稅的基本預期下降5%、今明兩年美國減息1.25厘、預期信貸損失額外增加9億美元的下行情景,估計匯控在2026年的撇除重大項目的除稅前利潤,較基本預期下跌7%至332億美元,RoTE(有形股本回報率)則由16.6%跌至15.6%。在更嚴重下行假設情景,上述因素分別設定為下降20%、減息1.75厘、額外增加37億美元,則估計匯控2026年除稅前利潤會較基本預期下跌25%至269億美元,RoTE跌至目標範圍以下的12.8%。 不過巴克萊認為,匯控的風險回報依然正面,除了估值仍然較低,即使在嚴重下行情景,該行仍可透過重組等方法自救,推動RoTE可錄得中低的十位數水平(約10%至15%),另外內地放寬貨幣和財政政策,有利匯控在港吸收存款,降低減息帶來的息差壓力。巴克萊給予匯控「超配」評級,目標價1200便士(約123.85港元)。 摩通料淨利息收入跌6.7% 摩根大通預期,匯控今年首季銀行業務淨利息收入按年跌6.66%至104億美元,反映利率下降、出售阿根廷業務影響,手續費收入則料受惠財富管理收入,按年上升4%至60億美元。摩通指匯控過去10年通過重組,能將RoTE在不同周期保持在12%水平,預期在是次利率周期結束後,股息率仍可達9厘。雖然出售業務、減息和貸款增長受壓會令匯控收入中...

周大福拓IP聯乘產品 減金價波動影響

  周大福拓IP聯乘產品 減金價波動影響 【明報專訊】周大福珠寶(1929)首席品牌官陳義邦表示,集團從數據分析得出,有許多消費者於周大福的網站中,留意每日黃金價格走勢,集團亦就金價日益上升趨勢,於近兩年來加大推行定價黃金產品策略的力度,透過推出特色產品,或與知識產權(IP)聯乘合作,務求做好設計及工藝,並增加足夠的價值予產品(value-added)身上,令消費者接受及喜歡設計及理念,則自然不太在意產品的黃金含量,同時亦避免出現消費者購買黃金飾品的意欲,跟與金價走勢一併起伏。 食正Chiikawa熱潮 「譬如說我們剛剛推出《吉伊卡哇Chiikawa》(Chiikawa)的IP(聯乘產品),其實消費者是喜歡那款產品,則不會太去追求裏面是0.8克金、還是1.2克金,消費者是喜歡這個東西,他就願意付這個價錢,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要推行定價黃金(產品),要給到消費者足夠的value-added,像『傳喜系列』(周大福新產品系列,系列靈感源自中國傳統象徵吉祥如意的鎖包)一樣,你是喜歡它的寓意、設計及『開鎖』的感覺(則會願意購買產品)。」陳義邦說。 Chiikawa近期大受港人歡迎,近日亦有限定店主辦方設題目,以打擊排隊「黃牛黨」成為熱話,而周大福珠寶與Chiikawa的聯乘預訂數量,亦超出集團過往IP合作的紀錄。對於是次周大福與Chiikawa的合作,陳義邦稱,集團調查研究發現3名人物最受歡迎後,即設計逾百款,並於授權方選擇後,再製作黃金產品的樣板去商議。他指出,授權方直至產品推出時的最後一秒仍有變動,但周大福團隊必須「Quick Strike」(快速打擊),於熱潮散退前確保產品順利推出。 地緣政治局勢升溫,增加避險需求,現貨黃金價格曾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關口,目前回落至3300美元水平。根據周大福中期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周大福於黃金按重量的對冲比例為66.7%。而去年第四季經營數據顯示,周大福黃金首飾及產品(下稱類別),包括按重量及固定價格出售的黃金產品,於內地平均售價按季升800元至6300元,港澳平均售價則按季升600元至8800元。而於類別中,定價產品的零售值佔比,由去年同期的6.9%上升至季內的18.7%。 周大福先前亦表示,自2023年11月起逐步選擇將黃金首飾的定價方式,由按重量計價改為固定價格。據集團去年年報所示,由於產品及批發組合改變,經調整後的...

內地上月工業利潤增2.6% 扭轉跌勢

 內地上月工業利潤增2.6% 扭轉跌勢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按年增長2.6%,較1至2月下降0.3%有所改善;首季則按年升0.8%至1.5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今年首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2.14萬億元,按年增長3.4%。利潤方面,國營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599.5億元,按年減少1.4%;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1萬億元,增長0.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883.5億元,增長2.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09.7億元,下降0.3%。 從行業來看,首季高技術製造業利潤由1至2月按年減少5.8%轉為增長3.5%。其中,3月高科技製造業錄雙位數增長,增速達14.3%,推動當月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2.8個百分點。 28 April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428/s00004/1745771724830

人幣貶值掀來港開戶潮

  人幣貶值掀來港開戶潮 內地與香港通關兩年多,內地訪客除愛到港買保險外,也愛到港開立銀行戶口。綜合多間本港主要銀行數據顯示,內地客來港開戶熱潮有增無減,去年部分銀行跨境客戶新開戶數目介乎6成至約1倍不等,今年首季增長勢頭亦見持續。一位來港開戶的內地訪客明言,由於人民幣貶值,故想來港開戶買理財產品及投資股票,作保值和增值之用。 本報記者實測及內地社交平台資訊,發現不同銀行、甚至具體到某銀行不同分行,開立銀行卡要求都有差異。記者實測多間銀行分行,發現部分銀行對內地客開卡要求明顯更為寬鬆,不會給客戶設定嚴格卡內資產要求。例如,滙豐香港某分行表示,無論存入多少現金都能激活卡,不設下限,部分要求存入至少100元。恒生、中銀香港多間分行要求存入1000元來激活銀行卡。 開卡寬鬆資產未設限 較嚴格的如中信銀行(國際)某分行,要求在開卡後,在人民幣、美元和港元帳戶各存1000元,而且若未來沒有存入上萬元資金進行投資理財交易,可能會有帳戶被取消的風險。花旗銀行有分行員工表示,內地人開戶最低存入150萬元資金,並持續在帳戶中維持該餘額。 開卡文件方面,一般而言,內地訪客開辦香港銀行戶口需提交基礎的「三件套」:身份證、港澳通行證、通關小票(內地人過關時入境處發放的憑證),附加條件還有投資證明、銀行結單、住址證明等。不過,較為寬鬆的銀行如滙豐香港某分行,即使沒有通關小票、在內地沒有穩定收入來源,但內地銀行戶口內有10萬元人民幣以上存款,亦能成功開戶。恒生銀行某分行,對住址證明和工作證明要求相對寬鬆,內地身份證地址若能作為住址證明,則毋須額外提供水電帳單等作為住址證明,並且並未要求查看內地銀行結單和社保訊息。中銀香港多間分行相對較嚴格,要求一定要出示通關小票。 本報向多間銀行查詢內地新客數據,發現跨境客新開戶數量持續增加。當中,中銀繼去年跨境客戶新開立帳戶按年升近7成後,今年首季按年再增1倍;恒生銀行(011)去年內地客新開戶數目按年大增81%;滙豐自2023年全通關以來,每月平均新開戶人數一直高於疫情前水平,去年新增80萬新客中,三分二來自內地。同年,東亞內地跨境客數目增60%;華僑香港同類客接近翻倍。 購高息產品及投資港美股 一位來港開戶的內地訪客告訴本報,來港開戶旨在保值和投資,「人民幣一直貶值,故想把一部分資產置換成港元或美元,存放在香港銀行,購買更高息產品,同時開立一個股...

大戶唱淡美股 嗌捧中國資產

大戶唱淡美股 嗌捧中國資產 橋水:百年一遇大冧 德銀估美元熊市來臨 美國總統特朗普祭出的關稅措施除了震散環球金融市場,也引發新一輪資產配置大執位。近日多家大型國際金融機構轉軚看淡美股,並籲買中國資產。其中全球大型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直言,美國資產因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而面臨極大風險,富瑞、德銀及駿利亨德森也向美股「放負」,甚或身體力行減磅美國資產。可見特朗普的關稅新政猶如搬石砸腳,損人害己,圍繞美元資產的市場震盪尚未完結! 其他熱爆話題: 要留意,今次橋水除了預期特朗普新政策導致當地經濟放緩、衰退可能上升,創始人達利奧也警告「正經歷一場百年一遇的大冧市」,涉及貨幣和經濟秩序崩潰,並建議外界可順應全球經濟危機,考慮做淡原油等資產。 環球對美融資意願料減 橋水3位聯席首席投資總監Bob Prince、Greg Jensen及Karen Karniol-Tambour,在最新的內部通訊明確指出,當前環境可能出現「政策驅動的經濟放緩」,且「衰退機率正在攀升」,強調美股等資產風險溢價被嚴重低估,此前資金流入主要受益於美國經濟相對穩健的增長態勢,以及聯儲局靈活調整政策以應對經濟挑戰的意願,可如今這兩個因素已被特朗普的政策動搖。 德銀則將今輪美國股債雙殺與史上5次大跌市相比,指下跌幅度遠遠不夠,因觀乎過往美股最多曾跌56.8%,但今次標指只跌18.9%;又認為美國接下來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若然放緩,市場將啟動為新一輪拋售潮。該行推算,美元長期熊市已到,核心原因包括在美國出現財政與外貿的雙赤字下,全球對美國融資意願下降,另多國對美國資產持有量見頂及更為傾向促進自身經濟增長,都是導致美元向下的原因。 內房板塊有望重新估值 駿利亨德森據報因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考慮削減在美國資產的風險敞口,預計旗下客戶的10%敞口或管理資產,將由美國資產中重新分配,流入歐洲、中國、中東和拉丁美洲。富瑞的看法與駿利亨德森近似,建議增持中國、印度及歐洲資產,又稱美股已見頂,而美股在MSCI全球基準指數(ACWI)的市值佔比於去年12月底達歷史新高後輾轉回落,情況與80年代的日本市場無異。 誠然,中國股市縱然獲得上述大行加持和祝福,實質經濟數據譬如內房市道是否鯉魚翻身,都是內地經濟會否回暖的關鍵指標。花旗和滙豐最新建議投資者增持內房股,認為政策支持及房企經營管理改善,均有...

外賣市場競爭激烈京東美團捱沽

  外賣市場競爭激烈京東美團捱沽 正在擴展外賣業務的京東(9618)日單量已突破1000萬單,覆蓋166個城市,市場或憂慮內地外賣市場競爭趨向激烈,京東和主要競爭對手美團(3690)股價昨日再分別大跌6.2%和5.2%,先後跌穿250天牛熊分界線,表現跑輸恒指、科指。在上述兩股走弱的拖累下,恒指全日收報21909點,跌162點,時隔一日失守22000關。惟北水卻趁低撈貨,轉流入33.86億元,扭轉周三大幅流出情況。 港股連升三日升勢斷纜,為反映關稅戰的影響,大行瑞銀將港股評級由「增持」降至「中性」。  據京東公布,截至本周二(22日)晚上8時,京東外賣日單量突破1000萬單,該數據意味着京東外賣定單量在七日內實現翻倍。惟大行瑞銀估算,目前京東外賣業務的每張定單虧損約7元至9元人民幣,並預期美團應對激烈的外賣市場競爭,可能增加開支為約50億元人民幣 ,相當於經調整純利約一成,隨着內地外賣市場競爭趨向激烈,或將拖累美團和京東的股價表現。麥格理亦認為,現時競爭階段下無贏家,隨着京東近期以激進擴張的態度進入外賣行業,美團和京東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因大量補貼支出導致盈利下降,令估值倍數吸引力下降。 「燒錢」大戰惹憂慮 京東昨日走低6.2%,收報124.2元;美團亦挫5.2%,收報127元。自今年2月11日即京東正式宣布進軍外賣市場當日計,截至昨天收市,京東股價累跌近兩成;美團亦跌21%,表現跑輸同期恒指(+2.9%),和科指(-3.2%)的表現。同日外電還引述消息指,在大量燒錢的情況下,京東擬於本周內發行期限為243天,最多15億元人民幣的境內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京東旗下北京京東世紀貿易將是發行上述PPN的主體。 另一外賣巨頭餓了麼母企阿里巴巴(9988)亦受拖累跌1.9%,收報113.8元,三股合計拖低恒指約117點。其他科技股中,快手(1024)下滑2.6%;只有小米(1810)再升1.6%。 整體大市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指可能在未來兩至三周公布對華新稅率,據報有望降至約50%至65%,惟中國外交部及商務部亦否認中美展開談判。市場對利好消息反應冷淡,恒指昨日低開42點,最多跌360點,午後則收復大半失地收市,全日收報21909點,跌162點,失守22000關。大市成交2047億元。 港股短期料上落市格局 即使中美貿易戰有望破局,但瑞銀仍指出,由於...

瑞銀降港股評級 稱較受貿易戰衝擊

 瑞銀降港股評級 稱較受貿易戰衝擊 【明報專訊】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tt)表明,不會單方面降低對華關稅;中方亦澄清未與美方開始談判,貿易戰緩和的樂觀情緒逆轉,港股連升3個交易日後昨日回吐,受制20天線,總成交和「北水」佔比都縮減。瑞銀將港股評級下調至「中性」,憂慮港股與貿易關連度較高,投資氣氛更易受到衝擊。 恒指回吐162點 3連升後斷纜 瑞銀指港股較依賴美國收入,投資氣氛更易受美國關稅衝擊,但低估值、內地刺激政策或抵消部分影響,看好受惠減息及樓市相關股份,相信吸引人才計劃可帶動需求。 至於恒指昨輕微低開42點後,早段曾倒升21點,但沽壓很快湧現,中午前曾跌360點,跌幅是一星期最大,午後收復部分失地,收市跌162點,報21,909點。國企指數跌59點,報8056點。科技指數未能企穩5000點,回落1.46%,收報4975點。 大市總成交昨日縮減21.4%至2047億元,是一星期以來最少。雖然「北水」重新轉為淨流入33.87億元,但港股通佔大市成交比例降至21.58%,是逾兩星期最低。內地投資者淨買入最多是阿里巴巴 (9988) 、美團 (3690) ,金額分別16.1億、13.13億元。淨沽出最多是中移動 (0941) 、中海油 (0883) 及騰訊 (0700) ,分別3.57億、3.35億和2.83億元。 北水重新淨流入 佔比降 京東 (9618) 、美團再成為表現最差兩隻藍籌。有大行認為上海車展未能帶來驚喜,部分汽車股偏軟,理想汽車 (2015) 曾跌逾3%失守250天線,收市亦跌2.3%。基礎投資者半年禁售期屆滿,地平線機器人 (9660) 開市早段捱沽,曾挫近18%,但收市跌幅明顯收窄至4.2%。 匯豐、花旗齊看好內房股,認為政策支持下是增持良機,萬科 (2222) 升1.5%,富力 (2777) 升4.8%。據報有望年內完成債務重組的融創 (1918) 更升5%,成交金額逾7.4億元。或有新藥研究成果公布的美國臨牀腫瘤學會年會下月底召開前,相關醫藥股有炒作,榮昌生物 (9995) 急抽逾17%,康方生物 (9926) 升7.6%。 26 April 2025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mingpao.com/fin/daily/20250425/17455136840...

人行本月MLF淨投放5000億人幣 16月最多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昨日進行本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中標方式投放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扣除到期量1000億元,人行本月淨投放5000億元,創2023年12月以來最多。 彭博經濟研究指出,此舉反映人行有意通過支持信貸擴張應對貿易戰風險,為銀行提供更多資金發放貸款,本月投放額可轉化至增加廣義貨幣供應(M2)4.3萬億元,相對去年月均新增人民幣貸款僅有1.5萬億元。該行維持今年內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0.3厘,降準1個百分點的預期。 分析:以信貸擴張應對貿易戰 此外,財政部昨日啟動今年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對710億元30年期國債投標,彭博社引述參與投標的交易員表示,中標利率為1.88厘,低於同期二手市場孳息率1.92厘的水平,反映國債需求向好,500億元的20年國債中標利率則為1.98厘,大致與二手市場孳息率相同。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本月當局啟動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和5000億元特別國債發行,下一步地方政府亦會較快發債,債市將進入更大規模發行高峰,人行通過適當流動性安排,確保政府債券順利發行。 25 April 2025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mingpao.com/fin/daily/20250425/1745513684099

恒指短期料二萬二關阻力大

 恒指短期料二萬二關阻力大 復活節長假完結,今日港股復市,雖然美國金融市場波動,惟昨日內地股匯靠穩,相信有助支持港股表現。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預計,短期恒指會維持在21,000至22,000點水平上落為主。 鄧聲興指出,美股繼續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明朗因素影響,短期會較波動,惟料關稅對美股的影響最壞情況已過去,除中國外,各國正與美商討關稅安排,相信未來美股來自這方面的壓力可緩減。 至於中美料會糾纏多一段時間,市場觀望內地會否進一步加大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以財政政策推動消費,刺激內需;同時會否再推動居民收入和資產價值上升,製造財富效應,這些着眼點反而較減息降準重要,畢竟後者效應已慢慢淡化。 內需板塊值博 金礦股勿高追 恒指上周開始回穩,並重上21,000點樓上,鄧相信,恒指短期在接近50天線及20天線,即22,000至22,200點水平阻力較大,板塊可留意內需消費股份,因內地會加強推動消費以應對關稅戰。 至於昨日現貨金價再創新高,A股上市的金礦股做好。鄧指,暫時而言,資金避開美元資產風險的情況下,金價仍會偏強,但若手上沒有金礦股持倉不宜高追,畢竟累升幅度甚巨,有貨則可繼續持有。 22 April 2025 原文網址:恒指短期料二萬二關阻力大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50422-0422_00202_005/

聯儲獨立性惹疑 美匯3年低

 聯儲獨立性惹疑 美匯3年低 歐元升穿1.15 每百日圓兌5.52港元 金價又破頂 美國的經濟前景正受到嚴峻考驗,由關稅政策引發的一系列衝擊已開始產生實質影響;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放話要解僱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打擊了市場對該局作為中央銀行政治獨立的信心,繼而對美元資產的安全性有質疑。美匯指數周一急跌,失守98關,最低曾見97.921,屬逾3年來新低。與此同時,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價格再創歷史新高,每安士曾見3,424.48美元,反映出投資者從美元資產轉向黃金的趨勢。 受美元弱勢影響,幾乎所有主流非美貨幣都上漲,其中佔美匯指數最大比例的歐元,兌美元已升至1.1574,為3年半來新高;至於日圓兌每美元則見140.48,為7個月最強,每百日圓兌5.52港元。瑞穗證券近期將日圓兌每美元今年底目標修正至133,而野村證券預測為137.5。外媒亦引述消息指,日本央行傾向維持逐步加息的趨勢,認為沒有必要因為美國關稅而改變貨幣政策立場。 上月1200億買日本國債 儘管日本央行很大機會繼續加息,但由於市場開始對美元失去信心,資金依然不得已流入日本國債。日本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全球投資者於3月淨買入2.18萬億日圓(約1,200億港元)的10年期以上日本國債,創下紀錄新高。 從各指標也可見,美元的地位已受到一些動搖。瑞銀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Paul Donovan表示,美元與美國國債價格一同走弱,反映投資者對於聯儲局受政治干預的擔憂。 他解釋指,美國通脹大幅回落是由聯儲局獨立運作所驅動的,貨幣政策能夠控制中期的通脹,壓抑通脹預期,是基於市場對中央銀行(聯儲局)的信任。他說︰「建立這種信任需要花費數年時間,而失去信任可能只在一夜之間發生。」美國債價下跌,10年期債息相應地升至4.372厘。 瑞銀上調金價 比特幣3周高 另邊廂,現貨金價再創新高,突破了3,400美元。瑞銀財富管理此前已把黃金價格未來一年目標上調至3,500美元,但距離現水平已不遠。該行認為,各國央行都會有系統地增加黃金儲備,市場投資者亦倣效買入黃金。據瑞銀估算,投資者買入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趨勢會加速,將今年ETF淨購買量預測從300噸大幅提高到450噸。 至於白銀方面,該行將未來一年目標維持在每安士32美元,原因是工業應用需求可能會減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白銀的升幅。而備受注目的「數碼黃金」——比特幣(Bi...

人行連續6月維持貸息LPR不變

 人行連續6月維持貸息LPR不變 明報專訊】中美貿易戰持續,但內地連續半年維持銀行貸款指標利率不變。乘美元弱勢,官方人民幣中間價連續3個交易日高開,現貨人民幣向好,在岸價一度收復美國「對等關稅」以來跌幅。 人民銀行昨(21日)公布,4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第6個月不變,一年期維持3.1厘,5年期以上維持3.6厘,繼續在紀錄低位,符合市場預期。 逆回購1760億 淨投放1330億 人行同日在公開市場開展1760億元(人民幣,下同)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維持1.5厘,扣除到期的430億元逆回購,單日淨投放資金1330億元,是連續第3日淨投放。 美元弱勢加劇,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多次表達不滿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今年沒有減息,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上周五(18日)更表明,特朗普正研究是否可以撤換鮑威爾,外界擔心損害聯儲局獨立決策的公信力,美匯指數失守100關口後,周一曾大挫逾1.3%,接連跌穿99和98關口,見逾3年低位。 在岸人幣升至「對等關稅」後高位 人民幣匯價相對靠穩,官方連續3日調高中間價,昨報7.2055兌一美元,較上日升14點子。在岸價曾升至7.283兌一美元附近,是本月初特朗普宣布向全球各國收取「對等關稅」以來最高;離岸價亦收復7.3和7.29兌一美元關口,見一星期高位。但人民幣兌其他主要貿易伙伴貨幣卻貶值,路透統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指數,昨曾低見96以下,是21個月低位。 保銀資產管理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近期經濟數據沒有轉弱迹象,所以內地沒有動力調低利率,相信減息要數據變差後才出現。 荷蘭銀行ING認為,低通脹、美國關稅等外部威脅都為放寬貨幣政策提供理由,但為維護匯價穩定,人行或待聯儲局再次減息後才調低貸款利率。 內地信貸評級機構東方金誠重申,面對外部不利因素,內地要支持消費內需以達至5%經濟增長目標,考慮樓市走勢和物價水平等,第二季內仍有機會減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信報 22 April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422/s00004/1745254834852

上半年難降準減息 補貼望成常態

 上半年難降準減息 補貼望成常態 針對中國經濟,他認為大水漫灌的刺激效率低,使槓桿率急升,反而結構性支持更好。目前中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已在歷史新低附近,對匯率穩定產生較大威脅,故今年首季人民銀行收緊流動性,保衞匯率,對債市曾產生很大短期衝擊,認為不會有大水漫灌一說。 去年9月底至今,降準減息一直是擇機,最大考慮是匯率穩定,吳認為上半年很難落實。至於財政補貼汽車、家電、手機等則是無奈之舉,畢竟產業過剩產能較大,但有較大就業量,為了維穩,數千億元人民幣財政補貼是未來數年的標準動作。 經濟轉型靠科技升級 談及中國市道,吳小平指有涉足新能源車企、知名茶飲等投資,確實有兩個感受:第一,當前消費熱情與10年前比落差較大,由於消費不足,物價受壓制;第二,地方政府補貼競爭激烈,造成過大低效產能,同步壓制物價。這些問題需透過統一大市場來協調,中央要求地方減少激烈內耗,目前這工作正落實。 惟他認為,與日本迷失30年的相關數據比較,中國當下人口結構挑戰更大,許多人有擔心是正常的,但現在中國優勢在於全力支持科技業發展,不斷提升中國經濟質量,當年日本點錯科技樹,互聯網時代的國際競爭力一落千丈。目前中國大部分產業成長機會不大,故將以更大力度推動科技業升級,帶動經濟轉型,考慮到美國緊迫,這個轉型窗口已不長了。 對於今年來內地人工智能DeepSeek熱潮興起,掀起新質生產力、科技救國論,他認為這個立論是正確的。他指當下內需低迷,大部分產業成長很低,甚至是負增長。惟有科技業得到三方面特殊支持:央、地兩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國內科技消費(如消費電子)的市場支持、海外知名科技平台公司的協作支持(這裏存在不確定性,但短期應無虞)。 汽車智能化難成賣點 針對汽車業,他認同供給擴張太多,消費增長一般,價格內捲激烈,令國內汽車產業面臨重大挑戰。若沒財政補助,去年汽車整體銷售很可能是負增長。由於比亞迪股份(01211)等龍頭企業領先優勢太大,其他傳統和新能源車企很難生存。據他了解,個別知名企業正在破產邊緣,而本月發生的新能源汽車司機與乘客死亡事故,讓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產生很大懷疑,他並不認為消費者會因「智能化」賣點而提升對汽車的興趣,何況汽車共享化應用程式(App)的發展,將影響汽車銷售。 近年內地面對少子化問題,他認為可透過地方財政補貼略有改善,但無法實質發揮效果。他曾問及多個城市年輕人有甚麼理由會結婚,...

內地首季GDP增5.4%「三頭馬車」提速

  內地首季GDP增5.4%「三頭馬車」提速 中國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4%,勝市場預期的5.2%,而首季「三頭馬車」數據均優於預期。不過,數據仍未反映4月貿易戰的影響。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美國加徵高額關稅對中國經濟和外貿帶來一定壓力,但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有信心實現全年既定的5%增長目標。 國統局公布,初步統計,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1.88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按年增加5.4%,多於市場預期的5.2%;按季升1.2%,少於市場預期的1.4%。 「三頭馬車」首季數據方面,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6.5%,多於估計的5.9%,亦較去年度加快0.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萬億元,按年升4.6%,多於估計的4.3%,較去年度加快1.1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0.32萬億元,按年漲4.2%,多於估計的4.1%,較去年度加快1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升8.3%。 有信心實現全年「保五」 單計3月份「三頭馬車」數據亦均勝預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升7.7%,高於預期的5.9%,為2021年6月以來最多,按月升0.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9萬億元,按年升5.9%,為2023年12月以來最多,高於預期的4.3%。 房地產方面,首季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按年減少9.9%,較首2個月擴大0.1個百分點。內房市場延續止跌回穩走勢,首季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按年跌3%,較首2個月收窄2.1個百分點,而銷售額跌2.1%,較首2個月收窄0.5個百分點。內地房價穩定,3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按月升0.1%,漲幅與上月持平,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按月計,由上月下降0.1%,轉為升0.2%;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按月持平,與上月相同。 另外,國家統計局指,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略降。首季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5.3%,與首2個月相同。單計3月失業率為5.2%,較2月回落0.2個百分點。  3月份失業率回落至5.2%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表示,整體而言,內地內需整體繼續有改善跡象,工業生產顯著加快,或短暫受惠企業趕在美國大幅加徵關稅措施前,向美國等地出口商品。 樓市方面,住宅銷售和價格跌幅保持溫和,不過房地產投資跌幅進一步擴大,或顯示房地產領域弱勢短期仍難以...

美關稅再加碼 恒指挫409點6連升斷纜

 美關稅再加碼 恒指挫409點6連升斷纜 【明報專訊】雖然中國首季經濟增長勝預期,但美國白宮聲明指出因應中方採取報復行動,中國進口貨品面臨最高245%的關稅,拖累恒指昨曾瀉近600點,失守兩萬一關。不過,內地上證綜合指數尾市抽上倒升,港股亦跟隨跌幅收窄,收市跌409點,終止六連升;科指跑輸大市,跌3.7%。另外,摩根士丹利調低恒指今年底目標13%至20,800點。 北水淨流入增一成至79億 恒指昨低開149點,其後跌幅擴大,午後最多跌597點,低見20,868點,收市跌409點,報21,056點,兩萬一關失而復得。國指跌2.55%,報7779點;科指收報4796點,跌3.7%。大市成交金額增加逾18%至2199億元,北水淨流入增加近一成至78.9億元。北水淨買入最多的是盈富基金(2800)及阿里巴巴(9988);淨賣出最多的是小米(1810)。 重磅科網股再成跌市重災區,京東(9618)搶攻外賣市場,美團(3690)急挫8%,收報134.9元,為表現最差藍籌;京東亦跌逾半成;阿里及小米齊跌逾4%;騰訊(0700)跌逾1%。 國際金融股靠穩,匯控(0005)、友邦(1299)力保不失,前者升近1%。金價屢創新高,黃金股逆市做好,山東黃金(1787)連升7日,昨收報24.55元,升7.4%;招金礦業(1818)升8.5%;靈寶黃金(3330)亦升近半成。 貿易戰陰霾下,外資大行由年初對中資股轉趨樂觀,再度變得審慎。摩根士丹利繼今年2月調升恒指目標價後,最新報告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力度超出其假設,基於經濟增長及盈利預測下調,修訂亞太區多個市場指數目標價,其中恒指基本情境下今年底目標,由24,000點,降至20,800點;並調低恒指「熊市」情境預測目標,由16,800點,降至14,400點。國指基本情境下年底目標由8600點,降至7700點:MSCI中國指數目標就調低至67點;滬深300指數目標調低至3830點(見表)。大摩並維持對中國「平衡配置」(equal weight)評級。 大摩降恒指目標 熊市情境14400點 大摩在另一份報告指出,雖然內銀有足夠能力應對美國關稅的潛在風險,但預期淨息差和手續費收入的復蘇可能會延遲,調低多隻內銀股目標價2.9%至14.7%。同時,調低港交所(0388)目標價14%,由450元降至387元,維持「超配」評級。...

積金評級:首季強積金淨流入119億 5年同期新低

 積金評級:首季強積金淨流入119億 5年同期新低 【明報專訊】環球市場動盪不穩,不少強積金供款人部署亦傾向避險。強積金研究機構積金評級公布,今年第一季強積金資金淨流入估算約為119億元,錄5年來同期新低,較2021年第一季約138億元的平均淨流入水平低13.8%。全球局勢不穩,強積金供款人取態審慎,強積金保守基金錄得100.97億元淨流入(見表),佔總額逾八成,為2019年以來最高淨流入。 美股基金走資36.5億 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Francis Chung)表示,今年首季淨流入總額見5年新低是由於市場極度不明朗,投資變得非常保守,資金從股票基金轉移到強積金保守基金,尋找「避風港」。 積金評級指出,各類基金中以美國股票基金首季淨流出金額最多,估算約為36.5億元,為6年以來最大的季度資金淨流出。去年曾錄得逾50%的強積金年度淨流入。香港及中國股票基金即使首季回報率錄近12%,其間仍錄得約23.5億元資金淨流出,為走資額第二大基金類別,並為連續5個季度淨流出。 報告所見,首季五大淨流出的強積金基金大部分是屬於股票基金,而五大淨流入出的強積金基金則為低風險,回報相對較低的保守型基金。 截至3月底,強積金在今年第一季的回報率約為2.69%,總資產值估算約為1.338萬億元,相當於479萬名強積金成員每人平均帳戶結餘約27.91萬元。另外,強積金計劃保薦人的淨流入由宏利領先,市佔近三成,緊隨為匯豐,佔逾兩成,友佔約14%。 首季整體回報率2.7% 叢川普稱,雖然本地股市在第一季表現強勁,美國股票基金和香港及中國股票基金卻出現資金淨流出,反映強積金成員正在尋找「避風港」,將資金從股票基金轉移到貨幣市場基金,令其錄得創歷史新高的淨流入。他續強調,強積金系統鼓勵成員進行多元化和長線投資。強積金系統相當安全和穩健,為成員的強積金提供保障。 17 April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417/s00004/1744825767346

美匯指數低見99.35 金價首升穿3300美元關

 美匯指數低見99.35 金價首升穿3300美元關 【明報專訊】關稅戰及貿易衝突持續,推動了黃金的避險需求。面對美國政策反覆無常,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心受損,令美元持續偏軟,美匯指數昨低見99.35,在接近3年低位徘徊,從而令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持續向上。金價昨首次升穿每盎司3300美元關口,現貨金高見3319美元,期金則高見每盎司3336美元,兩者同樣刷新歷史高位。今年以來,金價已升超過25%。 分析:美匯指數或續跌 利金價 市場分析指出,若特朗普的貿易戰削弱外國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興​​趣,並拖累美國經濟增長,美匯指數可能進一步下跌,從而有利金價。 著名經濟研究機構Yardeni Research周二發表報告指出,鑑於歐元近期上漲,美元的拋售,與投資者將資金從美國資產轉移到歐洲資產有關。該報告又稱,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也可能出售美國國債,並買入歐洲債券,作為對美國政府的經濟報復。倘外國投資者少許拋售壓力,就令美國金融市場如此焦慮,反映美國財政狀况非常脆弱。 高盛:外國報復關稅 損美元貶值好處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的報告稱,鑑於過去幾年美元相對強勢,即使過去兩個月大跌,美元兌主要貨幣長期平均匯率仍高出約20%,意味美元仍可能繼續下跌。Hatzius稱,美國政府保護主義立場可能會進一步削弱所謂的「美國例外主義」,後者近年推動美國股市大漲,「或許更重要的是,轉向保護主義不僅在短期內,而且在長期內,都將削弱美國經濟增長的理由」。 理論上,美元貶值會使外國消費者以更廉宜的價格購買美國貨品,從而有可能提高美國企業盈利,但其他國家對美國採取報復關稅,將損害美元貶值的好處。 澳洲貴金屬精煉商ABC Refinery表示,若關稅的不確定性增加,而美國政府立場趨於強硬,令關稅影響到通過第三方國家運輸的商品,有可能會損害全球供應鏈,這些因素都為金價帶來支持。 17 April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417/s00004/1744825768276

港股五連升累漲1589點

  港股五連升累漲1589點 關稅戰消息紛亂,美國海關周末沒有向多種電子產品收取新關稅,其後美方又聲言對這些產品另行徵收關稅,但亞太股市仍然造好,A股三大指數連升五個交易日。至於港股亦一度急彈逾600點,收市仍升502點,報21417點,大市全日成交縮減至2533億元,恒指5日累升1589點,相當於8%升幅。環球金融市場不明朗,資金繼續湧入金市避險,金價再創歷史新高,金礦股亦全線炒上。 恒指高開449點,報21363點,最高曾見21517點,最終收市升2.4%,報21417點;國指升164點,相當於2.1%,收報7965點;科指升114點,相當於2.3%,收市報5015點。 納指早段曾升近2% 夜期方面,截至昨晚9時35分,恒指夜期報21430點,升14點,高水13點。美股昨晚早段則顯著向好,道指報40619點,升407點或1.01%;標指則升83點或1.56%,報5447點;納指報17086點,彈361點或2.16%。 現貨金昨天曾見每盎司3245美元的歷史新高,截至昨晚九時,則回落至3208美元水平。 金礦股受追捧,山東黃金(1787)急揚9.9;赤峰黃金(6693)漲22.1%。 科網巨頭全線發力,美團(3690)升1.7%;阿里巴巴(9988)大漲5%;市傳小米集團(1810)原定周四發布新車YU7、智能手機15S PRO、以及最新人工智能眼鏡,目前已決定推遲發布。另外,小米旗下公司債註冊發行已獲上交所受理,集資不超過200億人民幣,小米逆市跌2.4%,收報43.2元。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表示,近期市場對於關稅的恐慌情緒已過去,加上上周末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概股除牌的言論,或會導致更多股份來港上市,間接利好港股,帶動近日投資氣氛,不過對於關稅政策方面,亦不排除特朗普隨時可以反口覆舌,預計大市短線為上落市格局,上落區間為20000至22000點。 港匯逼近強方兌換保證 博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表示,預期恒指繼續受制於10天線,今日或有回調風險,預期短期波幅區間介乎21000至21500點。 另外,港元近期走強,港元兌美元昨日高見7.7591水平,逼近強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香港的貨幣市場運作維持暢順,港元匯率繼續維持在7.75至7.85兌1美元的兌換保證水平之間;匯率在兌換保證範圍內的上落是正常現象,反映市場供求狀...

中國3月出口升12% 遠勝預期 受關稅戰提前出貨影響 分析料中美貿易將萎縮

 中國3月出口升12% 遠勝預期 受關稅戰提前出貨影響 分析料中美貿易將萎縮 【明報專訊】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以美元計,3月中國出口按年升12.4%,遠勝市場預期的4.6%;進口則跌4.3%,遜預期的2.1%跌幅。單月貿易順差1026.4億美元,多於預期的751.5億美元。分析指出,出口強勁或反映美國進口商因應4月起加徵關稅而提前備貨,但隨措施落實,中美貿易恐自4月起急劇放緩,具備替代品的產品貿易或將中止。 明報記者 黃志偉 以地區劃分,東盟繼續支撐中國外貿,首季對東盟出口按年增8.1%,佔比升至17%(見圖);單計3月則升11.6%,其中越南、泰國和印尼分別升18.9%、27.8%和24.6%。對美國出口則按年升9.1%,首季亦升4.5%。同時,對拉丁美洲、印度和非洲的出口亦錄得明顯升幅,分別為23.5%、27.3%和37%。另外,3月自東盟和台灣進口分別升9.8%和34.5%;但來自歐盟與美國的進口分別下跌7.5%及9.5%。 輸往東盟佔比升至17% 貨品類別方面,集成電路與家電出口數量分別升25.1%和19.9%,金額則升7.9%和12.5%;紡織品出口額亦增16.1%。至於進口貨品,能源與農產品如大豆、糧食及鐵礦石表現疲弱,而鋼鐵進口價值跌15.3%。不過,按進口額計首三大類商品均錄得按年上升,當中高新科技產品升13.1%、機電產品升7.5%、集成電路升3.6%;另外,數據處理設備與飛機的進口金額更大升,分別增129.9%與165.9%。 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發表報告表示,3月出口表現強勁,部分來自企業趕在新關稅實施前出貨,亦有貨物因在運送途中而未受關稅影響。不過,隨着4月起關稅正式實施,中美貿易可能顯著收縮。儘管半導體、電腦與智能手機暫時獲豁免,但具備替代品的產品貿易或將中止,而無法替代的產品亦可能因關稅不確定而延後交易。該行預料中國首季GDP增長或達5.3%,可能是全年表現最好季度。 進口跌4% 內需或未完全復蘇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認為,關稅壓力下,內地出口商料會將部分產品轉為內銷,或尋求加快開拓東盟等新興市場。此外,進口再出現倒退,或反映國內需求仍未完全復蘇,進口加工行業面對關稅衝擊也可能趨於審慎。他表示,視乎美國關稅政策發展,今年內地全年出口有可能錄得倒退。 浸大會計、經...

人幣中間價下調至7.211 見一年半低

 人幣中間價下調至7.211 見一年半低 【明報專訊】美匯指數上周五跌穿100水平,不過人民銀行昨日將人民幣中間價較上周五下調23點子(1元等於1萬點子)至7.211,見2023年9月以來低位,較市場以貨幣籃子測算水平偏強1075點子,力度雖較上周五多約百點子,惟遠少於「對等關稅」公布後的1300至1400點子水平。在岸人民幣低開190點子失守7.3,昨日上午美匯指數繼續走弱下,離岸人民幣繼續下跌至約7.32水平。 美國上周六公布豁免半導體、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帶動市場氣氛改善,美匯指數在美國時段開市前從99.2回升至100以上,加深人民幣跌勢,截至晚上9時在岸人民幣報7.3119,下跌203點子,離岸人民幣報7.3194,下跌375點子。 分析:市場沒太多看淡倉位 浙商中拓集團金融市場業務部總經理劉楊認為,人民幣短期內較大機會維持雙向波動,而非單向大幅貶值,目前市場目前沒有太多看淡人民幣倉位,或是由於對內地出台更多刺激政策的預期,以及對中國資產樂觀情緒,為人民幣提供一定支持。另外美國對內地以外地區暫緩「對等關稅」,也為內地轉口貿易留有餘地。 華僑銀行香港經濟師姜靜預期,短期內人民幣將維持相對穩定,另外內地3月新增貸款數據顯示刺激政策繼續發力,社會融資增長主要由政府發債融資帶動,人行近期或有進一步減息降準動作。美元兌其他貨幣則會繼續表現分化,兌歐元、日圓和避險貨幣走弱,惟兌其他亞洲貨幣保持強勢。 港匯昨日繼續接近7.75強方保證水平,晚上最高曾見7.7542,距7.75差距42點子,惟仍低於上周三(9日)的31點子。截至晚上9時,港匯報7.7548。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mingpao.com/fin/daily/20250415/1744653525427

大摩:中美達成關稅協議門檻或最高 料本季人大會議公布2萬億刺激方案

 大摩:中美達成關稅協議門檻或最高 料本季人大會議公布2萬億刺激方案 【明報專訊】中美關稅大戰持續,摩根士丹利首席亞洲經濟師Chetan Ahya稱,過去一周難以忘懷,毫無疑問是金融服務行業生涯中壓力最大的一周。雖然美國突然暫停對中國以外國家徵收「對等關稅」,但不確定性仍很高。他提到,在亞洲國家中,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門檻可能最高,鑑於過去數周的發展及互相升級關稅,該行看不到有明顯開始談判的途徑。即使展開談判第一步,相信要雙方達成全面協議,涉及解決多個問題,討論將非常複雜並需要時間才能完成。 明報記者 方楚茵 大摩Chetan Ahya指出,從絕對值來看,美中貿易順差額相當大,達到3050億美元,但只佔中國GDP的1.6%。由此角度來看,縮小差距顯然是可以實現。但美國的消費和儲蓄行為問題,以及增加美國生產需要時間,除貿易問題之外,戰略競爭亦是值得關注,美國可能不願意向中國出售高科技和國防設備,中國亦可能不希望依賴美國作為食品和能源的主要供應商,傾向來源多樣化,所以談判將非常複雜。 人幣不太可能無序貶值 Chetan Ahya表示,短期內認為中美貿易活動將會受干擾。有報告指出,過去7天,中美航線的貨運訂單量已直降三分之二,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貿易中斷。但該行強烈重申,更大挑戰是不確定性將持續一段時間,因為亞洲經濟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成協議,而中國的時間表似乎更長。 大摩中國首席經濟師邢自强表示,在美國關稅激增下,中國經濟成長的下行壓力與日俱增,近期降溫空間不大,市場焦點轉移到北京的潛在刺激政策和人民幣貶值。大摩預期中國不會立即推出新刺激措施,中國政府可能會優先在第二季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刺激方案。 或加快發行地方建設債 大摩認為,中國推出1萬億至1.5萬億元補充財政方案的較合理時間為下半年,但如果出口大幅疲弱則可能提前宣布。然而,這些措施不大可能完全抵消外部衝擊,並認為2025年中國GDP增長預測4.5%有下行風險。人行可能會允許人民幣溫和貶值,以配合貨幣寬鬆政策。鑑於資金外流的風險,不太可能出現無序貶值。 大摩指出,中國決策者可能會加快發行和部署地方建設債券,以更廣泛覆蓋範圍或更慷慨補貼來加強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以及推動政府購買存量房。準備中措施包括國家生育補貼也可能提前至今年第二季推出,而非在7月底政治局會議。在貨...

關稅戰美先退一步場外期指急彈

  關稅戰美先退一步場外期指急彈 環球股市因關稅消息大幅波動,美股上周五走勢突然轉好,周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則公布豁免電子產品額外關稅,連中國產品也包括在內,在新加坡交易的場外恒指期貨一度急彈500多點,市場人士估計恒指今天將會高開。不過,有報道指美國將很快對半導體展開新一輪貿易調查,屆時或施加新關稅,換言之,金融市場仍要面對不明朗因素。  港股夜期周六凌晨三時收市報21059點,升203點,較恒指收市20914點高水144點,而當時美國方面還未公布豁免電子產品額外關稅。至於在新加坡交易的場外恒指期貨,在周末期間曾升五百多點,昨晚最新只升300多點,恒指高水500多點。 美股上周五或有「春江鴨」效應,三大指數中段均發力向上,道指收市升619點,報40212,收復4萬點水平,升幅約1.6%。至於標普指數以及納斯達克指數,則分別升1.8%以及2.1%。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則升1.7%。 美股上周五或有「春江鴨」效應 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指出,受到豁免消息影響,港股或會反彈,短期內有機會上望22000點,當中手機設備股以及各類電子消費品股表現較佳。他表示,電子產品佔中美貿易比例不少,美國豁免這些產品額外關稅,令市場憧憬美方立場或有所軟化,中美兩國後續或有磋商空間。不過,由於關稅消息不斷有變化,投資者對後市相信也不會完全轉向樂觀。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涂國彬表示,之前美國股債齊跌的動力減弱,投資者亦重新審視形勢,傾向短期回補港股短倉,形成反彈動力。資深投資及理財人何啟聰則指出,美國周六公布的豁免,未必反映美國讓步,可能只屬過渡措施。 另外,受美國債息急升等因素影響,友邦保險(1299)上周股價累計下跌近16%,周五收報50.15元。友邦保險周五晚上公布,將於今日落實最高達16億美元(約124億港元)的股份回購計劃。伍禮賢指出,貿易戰有緩和跡象,對美債市場以至友邦均有利,股價或會反彈,但升幅不會太多。他又指,友邦一直有回購股份,落實新一輪回購對股價幫助有限。 內地公布三頭馬車數據 展望未來一周,將有多項重要經濟數據公布,包括中國今天公布3月份進出口數據,以及周三(16日)公布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及三頭馬車數據,包括工業生產、 零售銷售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另外,由於周五(18日)為公眾假期,港股本周只有4個交易日,直至下周二(22日)港...

高盛調高金價目標 料年底見3700美元

  高盛調高金價目標 料年底見3700美元 隨着市場不確性加劇及衰退風險增加,高盛發報告表示,今年底金價目標由早前的每盎司3300美元調高至3700美元,相應預測範圍也調整為3,650至3,950美元;若在極端情况下,金價甚至可能觸及4,500美元。值得留意的是,今次已是高盛今年第3次上調金價預測。截至上周五收盤,現貨金價報3,238.42美元,全周升6.6%。 央行購金力度超預期 高盛表示,今次調高金價預測是反映央行購金力度超預期、衰退風險增加ETF流入,以及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獨特地位。該行將央行購金量預期從每月70噸上調至80噸,儘管仍低於2022年以來的平均水平每月86噸,但遠高於2022年以前的基線每月17噸。 高盛更提到,若在極端情况下,即市場對聯儲局獨立性或美國儲備變化風險的關注增加,導致央行黃金需求持續上升至每月110噸、ETF持有量反彈至疫情時期水平,以及投機性倉位達到歷史新高,今年底金價甚至可能觸及4500美元。不過,該行補充指上述情況發生機率極低,但將其納入分析以顯示金價潛在的非線性上行空間。 除了高盛外,瑞銀也同樣上調金價預測,將今年金價目標由每盎司3200美元提高至3500美元。 14 April 2025

企業季績對辦利美股氣氛

 企業季績對辦利美股氣氛 美國關稅變幻不定之際,新一季的美企業績期已悄然開始。繼上周五摩通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大行交出強勁業績後,本周亦會有高盛、花旗、美國銀行等大型金融股的業績出爐,相信業績表現同樣不會太差;加上投資者憧憬美國總統特朗普撤回部分關稅,市場整體氣氛勢轉好。 大摩籲增短債私募投資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投資總監Lisa Shalett表示,受關稅影響,短期經濟預測變得更加悲觀;企業盈利預測亦有所惡化,市場對今年標指成分股的每股盈利預期,已經從270美元降至255美元。不過,她仍建議投資者保持耐心,多元化其投資組合。 就投資策略而言,她建議在短期債券配置更多資金,並增加私募股權投資;提高包括商品等實體資產的配置以對抗潛在通脹。從長遠投資角度出發,可從標指5,100至5,500點的區間中,用「市值加權」方式加倉股票,即是按市值比例買入,而不是平均分配在所有股票中。 隨着更多大型美國企業公布業績,雖然業績報告只能反映上季關稅戰開始前的企業表現,但企業高層如何看待接下來的衝擊、對前景看法等,仍是相當重要的信號。 估歐央行再減息0.25厘 歐洲方面,歐洲央行本周四料將再減息0.25厘,為接下來的貿易衝擊做準備。考慮到美國聯儲局的官員們口風仍偏向「鷹派」,再三強調不急於減息,意味着美元與歐元的政策利率息差會拉闊,為近日暴跌的美元、美債提供一些支持。 14 April 2025 原文網址:企業季績對辦利美股氣氛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50414-0414_00202_015/

德勤料內房債務重組轉至境內

  德勤料內房債務重組轉至境內 內房債務問題仍需時解決,德勤中國重組、企業轉型與成本轉型服務全國主管合夥人何國樑表示,在過去4年,內房銷售、信心及流動性等基本面都沒有任何改變,但預期今年內房重組趨勢將由境外轉至境內。另外,其他輕資產行業有重組風險,包括與房地產相關、電動車,以及受美國關稅影響的製造業、農業、零部件生產等。 德勤中國重組、企業轉型與成本轉型服務合夥人朱靜汶表示,由於國內的保交樓壓力仍在,所以房企沒有資源做境外重組,又引述Debtwire數據稱,自2021年起,在62間中國開發商合共約1470億美元的違約境外債券中,境外債券持有人收回的資金只有0.6%。何國樑透露,部分小型內房大股東會認為海外上市公司平台已沒有價值,「融唔到資,殼又不值錢」,因而考慮清盤,不用進行海外談判,專心做國內重組,可謂「金蟬脫殼」。 料中央再推「救內房」措施 中央積極「救內房」,該行重組、企業轉型與成本轉型服務總監鄧天恩表示,以公司處理數間大型國內房企重組的經驗來看,去年10月內地政府推出的內房「組合拳」是全面,但明顯對一線或二線城市的幫助較大,惟現時有債務問題的房企樓盤未必聚焦於一線或二線城市,故即使對於大型房企,「組合拳」效用有限,未足以力挽狂瀾、造成V型反彈。不過,他預計內地會再推有效的措施,下一輪可能聚焦三、四或五線城市,或者出台一些定向措施。 融創中國(1918)早前公布展開第二輪境外債重組,為內房首例。何國樑表示,進行二次重組是將還款期拉長及「削債深啲」,相信此為未來趨勢。 鄧天恩補充說,二次重組的出現是因為做一次重組時太樂觀,而三或四次重組的機率遠比二次重組低,並反問「第二次(重組)都死,會否仍有人與你做重組」。不過他指出,二次重組可讓企業削減更多債務,待新一輪政策及經濟向好時,便可輕裝上陣。 鄧天恩指出,該行留意到境內債權人在政策和態度上有所轉變,開始認為若不採取行動收回款項,自身便需要開始負上責任,故預期會有越來越多境內重組出現。除了房地產外,接下來會見到與房地產相關、電動車,以及受美國關稅影響的製造業、農業、零部件生產等行業有重組風險。 14 April 2025

美徵華關稅145% 短期談判渺茫

  美徵華關稅145% 短期談判渺茫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港時間周四凌晨宣布暫緩大部分國家的對等關稅90日,對中國的關稅卻即時生效,並把稅率大增至125%,其他國家則劃一為10%。其後,美國白宮宣布中國最新關稅,連同之前因芬太尼為由施加的20%稅率,實際增至145%,並再次提高中港小額包裹關稅,由90%加至120%。分析認為,中美兩國短期內勢陷於僵局,啟動談判的機會愈來愈低,中方很可能透過大規模刺激措施催谷經濟。 對他國緩執行90天 歐盟延反制 特朗普在白宮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亦熱愛自己的國家,我知道這一點,我很了解他,我認為他渴望達成協議,我認為最終會發生。」他相信美方會在某個時候接到中方的電話。 美國財長貝桑稱,中國已被美國逼至不利位置。對沖基金名宿阿克曼亦指出,特朗普暫緩對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後,中國處於孤立狀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歐盟將把對美國的反制關稅暫緩實施90天,但重申如果談判不滿意,將啟動反制措施。 不過,中國外交部態度未見軟化,發言人林劍昨表示,美方仍在對中國濫施關稅,對這種霸道霸凌的行徑,中方堅決反對,絕不接受。中國商務部斥責,中方絕不接受美方極限施壓和霸凌行徑,必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衞自身正當權利。 中國適度減少進口美電影 外交部駐港公署發信提到,美方妄圖揮舞關稅大棒,逼迫世界各國打電話認輸的野蠻人,永遠不要指望等到中國的電話。國家電影局批評,美國的錯誤行徑勢必令國內觀眾對美國影片好感度降低,將尊重觀眾選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 花旗認為,中美短期內不會啟動談判,直到出現較明顯的傷害為止。ING銀行指出,兩國都曾表明希望協商,但同樣不願被外界視為退縮,該行相信,兩國會以經濟韌力作比併,直到一方真正感受到損害,才主動要求談判。 科大經濟學系兼任教授雷鼎鳴接受本港電視台訪問時稱,中國過去幾年大力投資高科技,「如果沒過去幾年高科技的迅速發展,今日中國可能仍處於弱勢,現在計過數能打(貿易戰),可以預期中國不會撤退。」他又說,中國的產業鏈是全球最完善,歐盟不會刻意得罪自己最大的貿易夥伴,即使美方想拉攏歐盟對付中國亦難以成事。 高盛預計,最新的關稅措施影響內地經濟增長動力,把中國今明兩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預測,由原本的4.5%和4%,降至4%和3.5%。世貿組織估計,...

港股曾飈946點收漲417點 北水走資

 港股曾飈946點收漲417點 北水走資 【明報專訊】美國暫緩除中國以外多國的「對等關稅」90日,亞太區股市隨隔晚美股現「大奇蹟日」普遍急漲。其中日股、台股報復式反彈逾9%,韓股亦大漲近7%,早段更曾觸發機制限程式交易。港股早段雖曾升逾900點,一度回升至兩萬一千點關口,惟後勁不繼,收市升幅減半仍有逾400點或2%;A股上證綜指及滬深300指數則同升逾1%,與港股齊齊跑輸亞太區主要股市。港股成交就略為減至不足4000億元,北水更轉流出逾40億元,為近1個月最多。 盈富基金成交大增50%至487億 恒生指數昨高開545點,早段最多升946點,高見21,211點。內地3月居民消費價格(CPI)連續兩個月通縮,恒指早段升幅曾收窄至265點,低見20,530點,收市升417點,報20,681點。恒指連升3日,累漲853點。國指升132點,報7668點;科指曾升最多6.6%,收市升2.6%,報4813點。 大市成交減少4%至3955億元;北水終止連續13日流入,轉淨流出40.33億元,是3月11日後最多。北水主力沽盈富基金(2800)及恒生中國企業(2828),淨沽出金額分別近152億元及77.5億元。盈富基金全日成交金額增加50%至487億元,是成交最多股份。 大摩:匯控未來15日料跑贏大市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匯豐控股(0005)股價受地緣政治影響而下跌,但使其短期估值更具吸引力,預期匯控在未來15日內股價會跑贏大市,機會率超過80%,予其目標價83元,評級為「增持」。匯控全日飈升5.6%或4元,收報75.7元。 重磅科網股普遍做好,京東(9618)升3.7%或5元,收報141.7元;小米(1810)升2.7%或1.15元,收報43.05元;阿里巴巴(9988)升1.2%或1.2元,收報104.8元;騰訊(0700)升0.8%或3.6元,收報444.8元;但美團(3690)逆市跌0.7%或1元,收報145.4元,為表現最差科指成分股。聯想(0992)升7.1%或0.53元,收報8.03元,創科(0669)及申洲(2313)均升逾4%。「蔚小理」升近4%至近5%。 分析:恒指反彈力度或有限 獨立股評人郭思治表示,港股跟隨美股順勢反彈,曾升穿100天線(約21,179點),技術上恒指向下尋底暫時告一段落,除非中美角力再有特別壞消息。不過,他預期恒...

道指「大奇蹟日」後早段跌千點 周三漲8% 特朗普:金融史最重要一天

 道指「大奇蹟日」後早段跌千點 周三漲8% 特朗普:金融史最重要一天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對等關稅」生效13小時後突然宣布暫緩,這戲劇性的轉折促使環球股市止跌急升。美股周三上演「大奇蹟日」,標普500指數收市升9.52%,是二次大戰以來第3大的單日升幅。道指周三升7.87%,升幅是2020年3月新冠疫情以來最大。納指同日升12.16%,是史上第二大升幅,僅次於2001年1月科網泡沫爆破期間的14.17%升幅。特朗普表示:「我想大家會說這是金融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不過美股三大指數早段再度下滑,道指跌逾千點。 史上重大的股市升幅,往往是重大危機期間的反彈,例如標普500指數此前兩次更大單日升幅,都在2008年10月金融海嘯期間發生。在周三「大奇蹟日」前,標指徘徊熊市邊緣。在特朗普宣布暫緩關稅後,投資者紛紛回補在連日跌市累積的空倉。根據彭博社的數據,美國交易所周三的股票交易量達300億股,是接近17年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高盛主要經紀部門的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期貨的最高流動性處於歷史低位,加劇了市場波動。 日股升2894點 史上第二佳 部分受關稅困擾的美股周三強勢反彈,例如特斯拉(Tesla)(美:TSLA)升超過兩成,Nvidia(英偉達)(美:NVDA)升超過18%,蘋果(美:AAPL)升逾15%,而Nike(美:NKE)亦升超過一成。不過上述股票昨早段跌幅在3%以上。 亞洲股市承接美股周三的升勢,日經指數周四收報34,609點,升2894點,單日點數升幅史上第二,升幅達9.13%。泛歐Stoxx 600指數昨午夜前升逾4%,金融、科技及工業板塊升幅在5%以上。該指數周三收報在去年1月以來低位。被視為全球貿易晴雨表的航運巨頭馬士基(丹麥:MAERSK-B),昨股價升逾8%。 花旗:須保持審慎 勿逢低買 花旗集團全球財富主管Andy Sieg建議客戶,「最大衝擊」或已過去,但仍要在極端波動市况中保持審慎,不要逢低買入,在瞬息萬變時代要保持紀律,現在並非增持風險資產的時機。摩根大通指出,鑑於「對等關稅」於上周三(2日)宣布以來的深度拋售,技術因素和空倉回補加劇了升勢。不過由於中美貿易戰升級,以及特朗普可能對製藥及半導體等行業加徵關稅,投資者能見度仍很低。 市場人士指出,特朗普並未完全撤回關稅措施,幾乎所有輸往美國的商品仍將被徵收10%的...

內地3月CPI跌0.1% 連續兩月通縮 核心CPI升0.5% 分析:關稅加劇產能過剩續壓物價

 內地3月CPI跌0.1% 連續兩月通縮 核心CPI升0.5% 分析:關稅加劇產能過剩續壓物價 prev next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3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下跌0.1%,連續第二個月陷入通縮,並低於市場預期的持平水平。ING銀行分析指出,美國加徵關稅將加劇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引發的價格競爭將令非食品價格持續受壓,同時目前支持消費政策對提振物價成效有限,故將今年全年CPI預測由升0.7%下調至0。 明報記者 黃志偉 從食品價格來看,3月份豬肉價格按年上升6.7%,但鮮菜、牛肉及羊肉價格則持續下滑,分別下跌6.8%、10.8%及5.4%,拖累整體食品價格表現並同時拉低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按年升0.5%,較2月的跌0.1%有所改善。非食品類價格方面,交通工具價格按年跌4%,通訊工具雖按年升1.4%,但已連續3個月按月下跌;而租賃房房租按年跌0.1%,亦是連續第12個月錄得下跌。 分析:以補貼鼓勵消費 提振物價有限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3月數據,指出從邊際變化來看,提振消費需求等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核心CPI明顯回升,供需結構改善,價格呈現一些正向變化。不過,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發表報告認為,隨着針對美國農產品的新關稅開始生效,食品價格可能面臨上行壓力。目前還不確定中國是否能夠從其他地區購買這些進口產品而不會出現價格大幅上漲。至於非食品價格則可能持續受壓,因為美國加徵關稅將加劇產能過剩問題,出口商需尋找新買家,勢將加劇價格競爭。他亦提到,目前的政策支援主要集中在「以舊換新」方案,透過補貼形式鼓勵消費,對整體物價提振有限。若政策能擴展至一般消費券、提高最低工資或調整稅級,或更有利於通脹回升。鑑於首季通脹低於預期,以及新關稅將加劇產能過剩與價格競爭,該行將今年CPI預測從按年升0.7%下調至0%。 PPI降2.5% 連續30月下跌 事實上摩根大通日前亦發表報告指出,關稅風險上升和出口受到打擊往往會增加國內通貨緊縮壓力。即使有額外的財政政策支持,供需失衡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加劇。該行亦將CPI全年預測由增長2%下調至跌0.3%,即至通縮水平。彭博經濟研究指出,雖然全國人大在3月初公布的刺...

華徵84%關稅 美再加至125% 中方再向世貿起訴 刊白皮書籲平等對話

 華徵84%關稅 美再加至125% 中方再向世貿起訴 刊白皮書籲平等對話 明報專訊】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美國對華104%關稅稅率昨(9日)生效,中國同日推行4項反制,包括宣布對原產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由34%提升至84%,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9日)宣布,即時把對中國貨品的關稅提升至125%,理由是「中國對世界市場缺乏尊重」。他同時宣布「最少部分國家會有90天的關稅暫緩期」,因為「逾75國已接觸美國官員商討解決方案」。中國商務部昨稱,中方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並將12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6家美企納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商務部及外交部昨重申,若美方執意升級經貿紛爭,中方奉陪到底。另邊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發布2.8萬字的《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中方立場》白皮書,呼籲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各自關切。 特朗普:部分國家有90天暫緩期 在美國發起關稅戰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昨午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另見A12)。李強表示,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平穩運行造成一定壓力,將根據形勢需要及時推出新增量政策,並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 美國政府宣布「對等關稅」由34%提高至84%後,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昨公告稱,美方升級對華關稅是錯上加錯,中方自今天中午12時01分起將輸華美國商品的加徵關稅由34%提高至84%,其他事項按4日公告執行。該公告於昨晚約7時發布,外界日間曾一度認為中國或暫緩反擊美國。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昨稱,中方在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最新關稅,將據世貿規則堅定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經貿秩序。 中方增制裁美企 部分遭連環罰 另外,其他兩項反制手段包括將美國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及不可靠實體清單。商務部公告,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將美國光子、諾沃特、埃科達因公司、馬文工程、埃克索維拉、特勵達.布朗工程、BRINC無人機、賽尼克斯、火風暴實驗室、奎托斯無人機系統、多莫戰術通信、英斯圖12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另將涉及對台售武的護盾人工智能、內華達山脈、賽博勒克斯、邊緣自治運營、Group W和哈德森技術6家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上述企業在華投資、從事進出口活動。翻查4日公告,部分新列...

北水流入創新高 港股倒升136點

  北水流入創新高 港股倒升136點 美國關稅戰升溫,美方對華加徵104%關稅昨午正式生效,但國家隊及國企增持回購力撐大市,加上傳中國領導人開會討論提振經濟和穩定資本市場措施,中港股市低開高走,成功靠穩,更跑贏多個亞洲股市。恒指早段最多挫867點,但尾段收復失地,重拾兩萬點關口,收市倒升136點,報20264點。大市成交額4124億元,北水淨流入355億元,再創新高。不過,關稅事態走勢未明朗,恒指夜期早段報19748,跌440點,低水516點。 外電報道,傳中國高層領導人最快昨日開會,制訂提振經濟及穩定資本市場的措施,預計國務院、人民銀行及財政部等多間機構高級官員出席。會議可能會談及出口退稅補貼等,部分提振經濟的舉措,或在未來幾周內逐步實施。 內地企業回購潮持續,據內媒不完全統計,由4月7日至昨日收市,近70隻A股公布回購預案或股東提議回購,52間上市公司披露股東增持計劃,包括央企、地方國企及民營龍頭等。 跑贏多個亞洲股市 經歷黑色星期一後,港股三大指數連升兩日,恒指低開633點,最多跌867點,惟在北水支持及傳內地領導開會下,帶動港股反彈,尾市最多升314點,收報20264點,升136點,連升2日累升436點,全日波幅1181點。國指收報7535點,升105點;科指收報4689點,升120點。滬指、深成指及創業板指數升1至1.3%不等。亞太區主要股市向下,台灣加權指數大瀉5.8%;日經指數挫3.9%;韓國綜合指數跌1.7%。 北水繼續撈貨,淨流入355.86億元,按日大增50.6%,連續第13日流入。當中,阿里巴巴(9988)、騰訊(700)及盈富基金(2800)淨買入分別37.4億元、28.4億元及18.3億元。在北水發力下,阿里巴巴及騰訊(700)分別揚1.1%及0.2%。 內地企業回購潮持續 市場憧憬國有晶片替代海外晶片,晶片股落鑊。中芯(981)飆10.5%,為三大指數表現最好的成分股。大摩發報告指,受惠於中國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預計AI晶片需求將增加,加上美國AI圖形處理器供應有限,預期中芯國際將成為中國AI晶片設計板塊的主要支持者。把中芯目標價由38元上調至40元,投資建議由「減持」調高至「與大市同步」。 博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表示,若恒指回升至20600至20900點水平,反映市場已消化關稅消息,後市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