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解讀中經會 明年政策偏鬆
降準空間大助穩增長 滬指4個月高
定調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經會)周一閉幕,市場關注未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走向。多個中央媒體昨天發文解讀指,未來穩增長仍需貨幣政策「輸血」,預計政策主調仍是寬鬆,還有較大降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空間。
內地股市受中經會穩增長利好消息刺激,收創4個月新高。
官方公布的中經會公告指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營造適宜貨幣金融環境」
分析指,穩增長、調結構仍是明年經濟的主要任務,經濟將延續以往「求穩」基調,貨幣政策仍需寬鬆。對於明年貨幣政策,中經會已明確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昨日發文解讀稱,貨幣政策為「穩增長」輸送血液,明年政策仍將穩中偏寬。報道引述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表示,鑑於資本外流或是持續現象,因此為維持中性貨幣增長,需要不斷降準。測算明年中國資本外流規模將比今年下降約三分之一,若要保持廣義貨幣(M2)增長12%,需要降準200至250個點子,降準次數應在4至5次。
明年降準次數 渣打估4至5次
《中國證券報》亦發文稱,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態勢下,應適時加大宏觀調控政策寬鬆力度,加強「滴灌」、「點灌」。
市場普遍預期,未來降準空間仍較大。內地券商申萬宏源預計,明年將降準6次,減息0.25至0.5厘,明年「總體經濟不必過於悲觀」。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認為,貨幣政策由去年的「鬆緊適度」調整為「靈活適度」,意味明年貨幣政策將更「個性化」。
對於明年財政政策,此次中經會釋放更多加碼訊號,即「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中國證券報》發文解讀稱,在通縮環境中,貨幣政策一般難以發揮顯著效果,財政政策則可發揮結構性調節作用,更加積極。這包括盤活存量,適當提高赤字率,結構性減稅、發行專項債、債務置換、資產證券化、加速推進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
受中經會利好帶動,昨日A股反覆向上。滬深兩市高開,惟盤中反覆偏軟,午後受中經會「去庫存」利好刺激,水泥建材股一度上攻;農林牧漁板塊也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的消息下表現搶眼,帶動兩市倒升。截至收盤,滬指漲0.3%,報3651點,創4個月高位;深證成指漲0.9%。滬深兩市成交約8,700億元人民幣。
市場人士預計,中經會後貨幣寬鬆的環境未變,對A股長期利好,市場風險偏好將提高。九州證券預測,明年A股是「健康牛」,滬指重上5000點可期。
撰文
:
劉曉
23 Dec 2015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