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人幣勢晉環球3強 港地位穩
更多金融機構用人幣 料市佔率每月遞增
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的地位已愈見重要,追蹤全球金融體系各種交易活動的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指出,愈來愈多企業發現使用人民幣進行支付的好處。
SWIFT並指,繼超越澳元及加元後,按照每月增加5至7點子(100點子為1個百分點)的速度,人幣可望在十年內成為三大主要貨幣。
定期發布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市場地位的SWIFT,其亞太區支付市場總監Michael Moon接受本報專訪指,市場使用人幣支付的交易數目穩步增長,各大金融機構亦陸續發現使用人幣進行交易的好處,因此機構間的人幣交易近年大幅增長,這將促使更多人幣支付系統出現,繼而加快人幣國際化步伐。
面對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增長,人民銀行10月便推出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為境內外金融機構人民幣跨境和離岸業務提供資金清算、結算服務,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料可進一步增加人幣使用量。
離岸人幣支付 港市佔率近7成
由於人幣重要性逐步提高,人幣清算中心數目不斷上升,各大金融機構亦陸續投資與人幣產品及服務相關的支付系統。截至今年8月,各人民幣離岸中心使用人民幣進行支付的交易額都較一年前有大規模增長,當中新加坡增長31%,英國增長17%,台灣及南韓分別增長83%及56%。Michael稱,盡管多個人幣中心都增長迅速,但香港仍是最大的離岸中心,截至10月止,香港在離岸人民幣支付市場佔有率約69.1%,新加坡佔6.4%,英國則佔6%。
截至今年8月,全球約有逾1,700家金融機構有使用人幣作為交易的支付貨幣,按年增加14%,當中與中港進行的交易中,約36%使用人幣支付。
他指出,現時全球使用人幣進行支付的金額每月平均約增加5至7點子,「按照有關增長速度,雖然人幣要超越英鎊,成為第三大貨幣或要十年,但已有愈來愈多機構有使用人幣。」現時三大貨幣為美元、歐元及英鎊,其中英鎊佔比為9.05%(詳見表)。
人幣日均交易量 高達2800萬次
人幣去年已超越澳元及加元,穩坐第5大支付貨幣,今年8月更一度超越日圓成為第4大支付貨幣,但9月及10月卻回落至第5位。
Michael稱,人幣由兩年前佔全球支付系統少於1%,增至1.92%,已是很大進步,按照目前的增長步伐,人幣短綫會與日圓爭奪支付貨幣第四位的位置,「我不建議大家過於集中於各大貨幣的每月市佔率變動,但中長綫使用人幣的趨勢是向上。」按照最新統計,人幣已是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及第六大外滙交易貨幣。
SWIFT自3年前開始追蹤人幣相關貿易、外滙及支付活動,現時繁忙交易日的人幣日均交易量達2,800萬次。Michael指公司擁有完善及全面的支付系統及銀行網絡,獲得來自消費者與公司或銀行之間的支付、銀行間的支付、銀行間的跨境支付、企業與銀行間的跨境支付數據,除統計數據,也協助銀行加強人幣支付的效率,統一各行的人幣支付系統標準等。
---------------------------------
知識庫:SWIFT是甚麼
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簡稱SWIFT)是一個會員制協作機構,向金融機構提供專有的通訊平台、產品和服務,現時全球200個國家、超過1萬家金融機構及企業每日都向SWIFT提供數以百萬計的金融信息。
SWIFT除提供平台,也會與不少金融機構一起制定各種標準及解決方案。
(系列之五)
4 Dec 2015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