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億紓困 中產回饋多基層受惠減
憂經濟下行 提振GDP 1.1%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發表任內第9份預算案,在305億元盈餘下,推出388億元一系列紓緩措施,當中約8成開支的措施,傾向中產,商界也佔約一成二,基層受惠卻減。
預算案的紓緩措施及其他開支,有望提振經濟增長(GDP)1.1%。
教育福利醫療 恒常開支增
曾俊華在記者會上,否認預算案傾向中產甚或向草根「開刀」,強調388億的稅務及紓緩措施,僅佔政府總支出8%,但教育、福利、醫療等的經常性開支都有增加,認為市民不應只着眼於短期措施,要協助基層,恒常措施才最重要。
港府今個財政年度原本盈餘有750億元,但由於要撥款450億元予房屋儲蓄金,故最後盈餘只有約305億元;財政儲蓄有8,590億,相當於24個月政府開支。經濟表現方面,加上去年預算案紓緩措施的1%提振作用後,2015年整體經濟增長2.4%,基本通脹率為2.5%。
曾俊華昨日發表任內第9份預算案,推出388億稅務及短期紓緩措施,提出10大措施扶助中產、商界及基層。但10項措施中,只有綜援、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出雙糧」,集中惠及基層,且力度較去年的「出三糧」輕,連續8年推出的公屋免租1個月亦取消,令協助基層的措施,只佔整體紓緩措施7%,涉28.2億。
傾向回饋中產的措施則高達313億,佔紓緩措施約8成,當中包括提高兩項免稅額,即個人免稅額、供養父母或祖父母免稅額,長者住宅照顧開支的扣除上限,也有所提升(詳見A2版另文——「政府3方向檢討 決減稅退稅」)。
一次性紓困措施方面,今年繼續有薪俸稅退稅75%,上限2萬元。另亦再有差餉寬免措施,但做法有調整,由去年寬免2季差餉、每季上限2,500元,改為免4季差餉、每季上限1,000元。
短期措施 僅佔總支出8%
被問到預算案針對基層的紓困措施力度削減,曾俊華在記者會上強調,不應只看短期措施,今年政府的總支出較去年增加14%,達4,869億元,絕大部分用在民生,對基層有絕對幫助。反之388億元的短期措施只佔總支出的8%,比例較細。
曾又指差餉寬免不只惠及中產,調整後免4季差餉的做法,更特別對公屋及細單位住戶有利,因去年每季上限2,500元,一些細單位用不盡全額。
此外,曾俊華指來年本地經濟情況難言樂觀,故特別提5項支持企業的一次性措施,共涉46億,包括130萬名經營業務者,將受惠於商業登記費寬免1年,政府將少收近25.5億等。
25 Feb 2016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