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基金7.1起互認 額度各3千億
打通第三道北水 助港拓亞太基金中心
中港基金互認正式落實,打開QDII、滬港通後第三條北水南來通道。兩地合資格基金7月1日起可申請跨境銷售,初期北上、南下銷售額度各3,000億元人民幣,證監會期望第三季能有首家基金互認產品跨境買賣。
夜期飈221點 國期成交2.4萬張
基金互認宣布落實後,夜期一度急升逾250點,不受美股早段偏軟影響,夜期收市升221點,報28203點,較現貨高水210點;其中國指夜期成交更高達2.4萬張。
中港證監會預計,初期符合條件往內地銷售的香港基金約100家,合資格南下銷售的內地基金就達850家。港證監會指,由於涉及不同類型的基金,相信南下資金不會全放在港股市場內。財庫局局長陳家強也相信,基金銷售需時,不會引發大量熱錢來港。
港約100隻基金 可北上銷售
香港過去基金業側重於銷售角色,基金互認後,香港註冊基金可面向內地「藍海」。港府以至證監都期望,措施能助香港成為基金註冊、投資、管理和銷售等全方位的服務中心。
陳家強坦言,香港一向不是基金註冊及管理中心,「環顧全世界的經驗,成功的基金管理中心必定有一套互認安排,或基金護照安排,讓其基金可以在其他地方銷售。」他亦希望,中港基金互認可以成為亞洲市場的相關安排。
證監會主席唐家成稱:「以內地基金規模及發展潛力,內地和香港將成為亞太區內最大的基金互認市場。」互認不單為兩地基金公司帶來商機,也為投資者帶來更多元化基金產品選擇。
兩地證監會在昨天收市後發出聯合公告,正式簽署監管合作備忘錄,7月1日起,允許內地與香港基金透過簡化程序在對方市場銷售,並建立信息互換、監管合作的框架。
目前,內地境內資金可循QDII、滬股通投資香港或境外資本市場,國際資金可經QFII、港股通,投資內地A股、債券等市場。中港基金互認實施後,就成為第三條內地、國際資金進出的通道。
基金需成立1年 規模2億以上
基金互認安排下,北上、南下銷售的總額度各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家基金毋須額外申請額度。兩地證監對基金申請互認資格的要求對等,包括基金需成立至少一年,資產規模至少2億元人民幣,只限股票、債券或混合基金、非上市指數基金及實物ETF(見表)。
安排之下,北上銷售的香港基金,不可以內地市場為主要投資方向,南下基金就不可以香港為主要投資方向。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梁鳳儀解釋,不希望把當地已有的基金產品,重複帶到市場。
梁鳳儀續指,雖然兩地基金標準不盡相同,但內地基金申請互認時,必須達到香港的監管要求,香港與內地投資者能得到對等的保障。
基金界大多歡迎基金互認落實,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認為,基金互認是互惠互利的措施,現時很多香港投資者想參與內地市場,內地投資者亦想分散投資組合,相信基金互認落實後,可豐富兩地基金的產品綫。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就相信,去年香港基金銷售總額約770億美元,折算約4,700億元人民幣,故基金互認的初始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來看,實在足夠。梁鳳儀也相信,不會一、兩個月用完額度,又指若額度消耗至2,000多億元後,兩地也會研究額度規模。
基金互認正式落實後,市場觀望「深港通」進度,特首梁振英在歡迎基金互認落實時,也特別補充:「期待『深港通』能夠盡早開通,進一步推動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撰文:麥德銘
23 May 2015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