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外賣新業務 經營虧損148億人幣
季績勝預期 與核心零售已形成有效協同
今年率先掀起外賣大戰的京東(09618)次季收入按年增22.4%,經調整淨利降48.9%,但仍勝市場預期。京東外賣在內新業務經營虧損急擴至147.8億元人民幣,但管理展稱外賣與核心零售已形成有效協同。
截至本港昨晚11時15分,京東ADS(美:JD)跌1.5%,拆算報123.29港元,較港收市價125.1元,低1.8元。
零售經營利潤率4.5% 創新高
京東次季收入錄3,566.6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京東零售貢獻營收3,100.8億元,按年增20.6%,而包括京東外賣在內的新業務貢獻138.5億元,按年增198.8%。
京東首席執行官許冉表示,受惠核心京東零售業務及外賣等新業務持續發展,次季京東平台用戶流量、活躍用戶數及購買頻次等均錄顯著增長。許冉提到,次季京東零售經營利潤率達4.5%,創下公司歷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紀錄,同期京東外賣業務健康發展,穩步推進訂單量增長、商家數量擴大、全職騎手招聘,並與京東零售等現有業務形成有效協同,成功達成集團初期戰略目標。
指合理節奏推進戰略落地
京東零售次季經營利潤率達到4.5%,首席財務官單甦稱,京東零售毛利率連續13個季度按年增長,經營利潤率保持穩步上升,京東會在核心零售業務勢頭穩健增強的同時,以合理節奏推進京東外賣等新業務的戰略落地。
許冉在業績會上稱,目前京東外賣首要任務是提升核心系統能力,包括優化訂單調度、演算法等,增強服務用戶能力,今季京東外賣訂單量仍保持健康增長。許冉補充,將針對不同地域及用戶群體作精細化促銷,上季外賣UE(單位經濟)改善,料未來漸釋放規模效應。單甦承認,短期利潤率或因行業競爭及投資節奏而出現波動,但長遠達高個位數目標不變。
內地部分地方暫停以舊換新補貼,許冉稱,國補是政策性的機遇,但是從來都不是京東差異化競爭優勢,公司利用供應鏈、規模及全渠道優勢提高產品服務及價格,次季初至目前為止京東市佔率的不斷提升。
內地外賣市場近月再起風雲,京東外賣在內新業務上季經營虧損按年大幅增加140.8億元,至147.8億元;經營利潤率為負106.7%。經營數據方面,京東618(6月18日)期間外賣業務日單量突破2,500萬單,入駐商家逾150萬家,全職騎手規模已突破15萬人。
京東再三強調,外賣並非獨立割裂的業務,相信可繼續發揮與現有業務的協同價值,此外,7月京東推出七鮮小廚,通過「菜品合夥人模式」,冀透過供應鏈創新協助行業發展。
訂製化增購物體驗 應對內捲
京東零售亦部署應對內捲,公司表示,京東超市正在通過訂製化貨品,涉包裝、IP、組套禮盒、工藝、功能和原料6大方向,冀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購物體驗,同時協助品牌商家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和價格內捲,此外,京東綫下布局「京東MALL」上季在北京、深圳、南京、武漢等城市開設新店,累計門店數量達24家。
京東物流(02618)次季繼續造好,期內收入515.7億元,按年增16.6%;經調整利潤約25.9億元,按年增5.4%。京東次季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為338.0億元,按年增長10.2%,佔總收入的比例達到65.6%。
京東物流同時宣布委任前海關關長鄧以海為獨立非執行董事,鄧以海有權收取年度董事袍金34.1萬元,以及設歸屬條件股份獎勵或購股權,等值25萬元。
責任編輯:劉婉雯
15 Aug 202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