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5的文章

高才在港租樓比例攀至70%

  高才在港租樓比例攀至70% 本港住宅租金破頂,人才來港租樓為動力之一。據勞工及福利局對獲批高才通續簽人才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約70%受訪者在港租樓,比兩年前首輪網上調查66%有所上升。 至於自置物業亦有上升趨勢,約13%獲批續簽人才買樓,較兩年前首輪網上調查僅5%亦增加。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最大的變化就是看到買樓的比率高了很多,租樓佔差不多七成左右。 另一關注點是受養子女在港就讀,近一半的續簽高才有為其配偶及或18歲以下的子女申請受養人簽證,平均每位申請人帶同約1.7名子女來港。兩年前首輪調查中,僅14%的受養子女正在香港就讀,最新比例已升至37%。 正在或計劃在港讀書的子女主要就讀小學,佔38%;中學佔32%;學前教育佔18%;專上教育則佔12%。 子女讀津校比例超國際學校 主要院校類型由兩年前的國際學校,改為政府資助學校。國際學校比例由40%降至23%。政府資助學校則由29%升至36%。 對於社會關注高才子女來港讀書佔用資源,孫玉菡指出,人才子女相對本地子女佔比小,多一些高才小朋友來港,「看不到會令到政府花額外公帑,反而高才就額外花了很多錢。」他解釋,本港適齡學童減少,「一個班房收25個學生和28個學生,都是這麼多老師教。」而在港就讀「不買樓也要租樓」,而且亦帶動學生群體相關的經濟活動,例如搭校巴、買校服、補習等。 信報 16 Aug 2025

高才通54%申續簽 月薪中位數4萬

  高才通54%申續簽 月薪中位數4萬 港府2022年底推出「高才通」計劃,相關簽證自去年12月底起陸續到期,反映人才是否留港的續簽率備受關注。勞工及福利局及入境處公布,截至今年7月底,共有13678名高才的逗留期限已屆滿,入境處接獲當中7394人提交續簽申請,續簽申請率約54%,當中約94%獲批;續簽高才月薪中位數約4萬元。 7394人提交 九成四獲批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解釋,數據反映兩年前每兩個人成功申請來香港,兩年後就有一個是符合續簽要求留港。他認為續簽率理想,並引述英國畢業簽證續簽率約46%,指英國相關簽證與本港「高才通」B類及C類相似,而香港續簽率相若,形容是「拍得住英國的成功比率」。 長實及港鐵發展的黃竹坑BLUE COAST II,於周四(14日)加推6號價單,涉及60伙,折實價由$932萬起,並已提價2%。 BLUE COAST II新加推的6號價單,單位實用面積為443及759平方呎,屬3座F及G室,價單定價由$1,071.3萬至$2,248.5萬,呎價由$24,183至$29,625。 現時提供2種付款辦法,當中即供138天付款計劃,提供最高13%折扣,折實價介乎$932萬至$1,956.2萬,折實呎價由$21,038至$25,773。售價及呎價最低為3座7樓F室,實用面積443平方呎,2房連梗廚,折實價$932萬,折實呎價$21,038。 3房入場單位為3座6樓G室,實用面積759平方呎,折實價$1,613.7萬,折實呎價$21,261。同時亦更新舊價單,並扣減1%即供折扣至13%。 長實副首席營業經理楊桂玲表示,是次加推單位定價較早前推出價單,有約2%升幅,新加推單位最快可於下周銷售;另由今日(16日)起正式開放現樓示範單位予已預約的公眾參觀。 她指出,近日市場屢錄二手短炒獲利成交,日前開標的屯門海珠路地皮,其地價亦高市場估值近4成,反映無論用家、投資者及發展商均看好後市。 NOVO LAND 3A期加推55伙 此外,新地發展的屯門NOVO LAND 3A期,並於周三(13日)加推5號價單,涉及55伙,實用面積360至657平方呎,屬2房及3房間隔,定價由$543.1萬至$895.5萬,呎價由$13,076至$16,000,扣除最高折扣15%,折實價介乎$461.6萬至$761.2萬,折實呎價介乎$11,115至$13,600。 當中,...

京東外賣新業務 經營虧損148億人幣 季績勝預期 與核心零售已形成有效協同

  京東外賣新業務 經營虧損148億人幣 季績勝預期 與核心零售已形成有效協同 今年率先掀起外賣大戰的京東 (09618) 次季收入按年增22.4%,經調整淨利降48.9%,但仍勝市場預期。京東外賣在內新業務經營虧損急擴至147.8億元人民幣,但管理展稱外賣與核心零售已形成有效協同。 截至本港昨晚11時15分,京東ADS(美:JD)跌1.5%,拆算報123.29港元,較港收市價125.1元,低1.8元。 零售經營利潤率4.5% 創新高 京東次季收入錄3,566.6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京東零售貢獻營收3,100.8億元,按年增20.6%,而包括京東外賣在內的新業務貢獻138.5億元,按年增198.8%。 京東首席執行官許冉表示,受惠核心京東零售業務及外賣等新業務持續發展,次季京東平台用戶流量、活躍用戶數及購買頻次等均錄顯著增長。許冉提到,次季京東零售經營利潤率達4.5%,創下公司歷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紀錄,同期京東外賣業務健康發展,穩步推進訂單量增長、商家數量擴大、全職騎手招聘,並與京東零售等現有業務形成有效協同,成功達成集團初期戰略目標。 指合理節奏推進戰略落地 京東零售次季經營利潤率達到4.5%,首席財務官單甦稱,京東零售毛利率連續13個季度按年增長,經營利潤率保持穩步上升,京東會在核心零售業務勢頭穩健增強的同時,以合理節奏推進京東外賣等新業務的戰略落地。 許冉在業績會上稱,目前京東外賣首要任務是提升核心系統能力,包括優化訂單調度、演算法等,增強服務用戶能力,今季京東外賣訂單量仍保持健康增長。許冉補充,將針對不同地域及用戶群體作精細化促銷,上季外賣UE(單位經濟)改善,料未來漸釋放規模效應。單甦承認,短期利潤率或因行業競爭及投資節奏而出現波動,但長遠達高個位數目標不變。 內地部分地方暫停以舊換新補貼,許冉稱,國補是政策性的機遇,但是從來都不是京東差異化競爭優勢,公司利用供應鏈、規模及全渠道優勢提高產品服務及價格,次季初至目前為止京東市佔率的不斷提升。 內地外賣市場近月再起風雲,京東外賣在內新業務上季經營虧損按年大幅增加140.8億元,至147.8億元;經營利潤率為負106.7%。經營數據方面,京東618(6月18日)期間外賣業務日單量突破2,500萬單,入駐商家逾150萬家,全職騎手規模已突破15萬人。 京東再三強調,外賣並非獨立割裂的業務,相信可...

銀諾醫藥暗盤飈2.7倍 一手帳賺逾萬元

 銀諾醫藥暗盤飈2.7倍 一手帳賺逾萬元 【明報專訊】獲25.6萬人認購、超購逾5340倍的減肥藥概念股銀諾醫藥(2591)今日上市,昨暗盤表現亮麗。綜合三大交易場,銀諾收盤價介乎69.85元至71元,較招股價18.68元飈逾2.7倍。每手200股,獲分貨的投資者一手帳賺10,464元。若首掛有此表現,本周一上市的中慧生物(2627)位居今年上市首日「升幅王」寶座僅5日便要讓位。 「頂頭槌飛」仍無法穩獲一手 銀諾亦成為今年新股「超購王」第二名,僅次超購5999倍的布魯可(0325)。該股昨公布一手中籤率0.5%,申購9139手(即182.78萬股)、涉資約3448萬元的「頂頭槌飛」仍無法穩獲一手,2100多名頂頭槌認購股民,僅約三分之二獲分配一手。 昨日天岳先進(2631)宣布因黑雨延期上市。天岳先進公告指出,由於惡劣天氣,申購截止日期順延一日至今日中午,下周三(20日)上市。綜合市場資料,該股截至昨晚10時孖展超購2188倍。另有3D打印商創想三維昨申請上市,中金(3908)為獨家保薦人。至於日前通過上市聆訊的奥克斯電器,據報已啟動上市前推介,計劃集資5億至6億美元(約39億至46.8億港元)。 明報記者 邱潤青 15 Aug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815/s00004/1755189013626

高盛拆解新股熱潮 「只是開始」

  高盛拆解新股熱潮 「只是開始」 公開認購回撥機制收緊 市場需時適應 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付思接受本報專訪時稱,新股回撥機制改革將令市場進入適應階段,短綫須更改投資策略,但認為目前IPO熱潮取決於監管利好、企業出海融資需求和偏長綫資金有意回流,看好「還只是一個開始」。 港交所 (00388) 即日起收緊新股公開發售回撥機制,變相提高散戶認購熱門新股難度。付思認為,新改革增加發行人的靈活性,對市場整體有好處,而發行方需考慮散戶參與能提升股份流動性,「投資人太多也不好,太少也不好」。 港交所去年底諮詢調整IPO定價流程,市場其一焦點放在回撥機制修訂。最終,即使88%回應者反對更改,港交所仍以國際慣例、優化市場定價為由,將原先回撥上限50%下調至35%,但較諮詢方案的20%有較明顯讓步。不過,港交所同時允許發行人選擇新設的「機制B」,自行在10%至60%之間設定初訂分配比例,就毋須因應認購反應而回撥(見表)。 新股賺錢效應佳 首3月平均漲41% 隨港股投資氣氛回暖、新股賺錢效應,近期部分新股吸引逾30萬人認購。高盛研究團隊上月中的報告指出,2024至25年間上市的新股,首日、首月和首3個月平均表現為+10%、+17%和+41%,遠超前5年的+10%、+11%和+10%。高盛報告續指,基石投資者佔認購比例30%至50%,具較佳增長前景的企業,成為甄選好表現新股的有力指標。 付思解釋,基石投資者一般較專業,比例相對較高一般可反映公司基本面比較好,但比例又不能太高,「市場自由流通的股票太少,它的成交就會不活躍,所以一些基投佔比達7、80%的公司,表現不一定很好。」她認為,這同樣適用於設定散戶參與比例的邏輯。 外資佔基投回升至28% 不乏長錢 付思續指,留意到今年香港IPO基石投資者,外資比例較前兩年明顯增加,由不足20%增至28%,即使仍不及2020、21年熱潮時期,但比較樂觀的是看到海外養老金、主權基金等偏長綫配置型的資金增加。 「我們覺得這個訊號比較好,為什麼這一輪的IPO很多公司上了之後表現是比較穩定的,因相對來說,這些投資人的持倉比較固定,然後加上他們是從比較中長期的基本面來判斷,這個可能是這一輪比較不一樣的訊號。」付思稱,這同時反映在為何部分行業競爭激烈的龍頭股份,H股較A股折讓較其他港股少,甚至出現溢價,因為偏長綫資金更關注長期趨勢,看好整合後龍頭股可有...

貿戰後3455億湧中港 歐美資為主

  貿戰後3455億湧中港 歐美資為主 全球財富管理需求西向東移,資金和機構亦陸續進駐香港。金管局引述數據稱,由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的「解放日」(4月2日)至今,打響關稅戰第一槍後,共有443億美元(約3455.4億港元)買入中港資產,據該局觀察,流入中港資產的資金以歐美投資基金居多,較顯著部分是經香港買內地債券。這些基金的投資研究團隊多數設於香港,而近年私人銀行數目逐年遞增,也為本港金融業人才需求帶來動力。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匯思》撰文,指從多項數據可見海外資金近年持續流入香港,包括證監會早前的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本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總值達35.1萬億元,按年升13%,反映高淨值投資者對本港財管服務需求龐大。 金管局:經港買內地債券 美國4月初公布對等關稅後,大量資金由美元資產流出,並湧入亞洲市場,專門統計資金流向的EPFR數據顯示,4月至7月,915億美元(約7137億港元)的資金流入亞洲,其中約443億美元進入中港市場;相比之下,今年1月至3月向亞洲市場淨投入只約107億美元,另有約106億美元淨資金流出中國市場。 金管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指出,加碼投資中港市場主要是歐美投資基金,不少資金是代客交易,而該局早前為政府發行債券,多個種類的債券都獲超購,中東資金亦表現濃厚興趣,可見外資來源相當多元化。 內地債券成為外資一大投資焦點,許懷志稱,外資分散投資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資公司之中,新能源等板塊亦相當具吸引力,能吸引股票投資者,而基金的研究團隊多數設於香港,令本港金融業人才需求水漲船高。 私銀去年增至46間十載高 事實上,滙豐、渣打以至星資銀行和瑞士私銀,先後宣布在港增聘人手,另亦有擴充本港辦公室範圍。 為捕捉高端客增長的機遇,在港提供私人銀行服務的機構數目逐年增加,2024年有46間,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區毓麟說:「不敢說是歷來最多,但肯定是10年來的高位。」 疫後香港重新對外開關,主要的私銀機構過去兩年在港增聘400人,增幅近12%,整個私銀業界的投資產品銷售額,由2022年的2.975萬億元,增逾五成至去年底的4.466萬億元,零售銀行相關交易期內的投資產品銷售額,更漲超過一倍至1.774萬億元。除高端客戶之外,銀行證券及期貨、資產管理客戶數目從371萬增長至430萬,證券及期貨業務總收入,由377億元升至464億元,反映大...

南向理財通買基金債券增至佔41% 金管局:上月再優化措施後 比例料續升

 南向理財通買基金債券增至佔41% 金管局:上月再優化措施後 比例料續升 【明報專訊】香港與內地監管機構去年2月底落實跨境理財通優化措施(理財通2.0),准許銀行可應客戶要求介紹產品,帶動內地南向理財通資金從存款流向投資產品。金管局表示,南向通投資者在港的基金持倉,由去年3月底佔南向通資產1.4%,到今年6月底升至36%,債券比例由0.2%增至5%(即投資基金及債券比例增至41%),存款比例則由98%降至59%。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區毓麟表示,當局及後再推優化措施,包括上月容許香港客戶經理可與內地客戶和當地客戶經理三方線上會議,跨境介紹理財產品,看好基金及債券在南向理財通資產比例,續有提升空間。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截至今年6月底,南向理財通投資者在港持倉資產市值超過160億元人民幣,較去年3月底增長1.86倍。區毓麟指出,理財通2.0改進銷售流程,納入基金的數目亦由160隻增至290隻,隨着內地客更為熟悉香港市場產品,加上去年下半年本港銀行存款利率開始下調,帶動基金及債券持倉比例逐漸提升。金管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補充,去年11月起券商可參與理財通,他們不設存款服務,集中銷售基金,帶動基金比例進一步上升。 未有推「理財通3.0」時間表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早前透露正在積極推進「理財通3.0」,地域或由大灣區擴至上海等其他城市,並探討放寬配額、產品類型及銷售程序等。許懷志表示,暫時未有3.0的時間表,但當局現時着重於現有2.0的地域、產品框架下盡量擴大市場,當內地見到需求增長,會有更大動力商討進一步放寬。當局容許三方線上會議後,銀行反映對業務相當有幫助,現時已有兩間香港銀行推出有關措施,另外9間正在準備。 余偉文:海外投資者買中國資產增 除三方線上會議,金管局早前容許香港銀行取得南向通客戶單次書面同意後,可主動向他們介紹產品,已有6間銀行實施、10間正在準備。另當局亦准許香港銀行在執行適當身分核實程序後,容許內地客戶非親身開設南向通投資戶口,即毋須親身來港或到內地銀行分行開戶,銀行現正做相關技術準備。 此外,余偉文今日在金管局專欄《匯思》發文,表示對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市場前景充滿信心,內地經濟增長和財富累積,以及各個互聯互通的擴容優化安排,將進一步擴寬香港財富管理業界的客戶群。他又指出,宏觀環境具不確定,促使海外投資者更積極尋求多元化...

匯控業績遜預期 上周股價跌半成

 匯控業績遜預期 上周股價跌半成 【明報專訊】恒指上周大跌880點或3.47%,屬4月次周以來、3個多月最差表現,當中,重磅股匯控 (0005) 上周三公布業績遜預期,股價全周大跌5.69%。 匯控上周三公布第二季除稅前利潤63.26億美元,按年跌28.97%,低於市場預期的69.86億美元;每股派息0.1美元,與去年同期相同,符合市場預期。 關稅或令宏觀經濟惡化利率大降 今期《Money Monday》封面故事在上文提及,本周四(8月7日)或是全球貿易及經濟一個標誌性的日子,原因是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談判後,在上周五(8月1日)限期前,美國與歐盟、日本、英國及韓國等多個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協議,將於本周四開始向上述及其他多個經濟體徵收至少10%關稅,代表貿易全球化進一步退潮,對全球經濟及股市料帶來深遠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匯控業績報告展望前景也指出:「集團具備良好條件,可妥善管理營運所在全球環境中存在的變化和不明朗因素,包括與關稅相關者。我們已透過模型推算破壞性關稅境况,包括政策利率大幅下調,以及更廣泛的宏觀經濟惡化。我們預計關稅對集團收入的直接影響較為溫和,但更廣泛的宏觀經濟惡化可能導致未來數年不計及須予注意項目之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無法達到約15%的目標範圍。」 匯控於上周三中午休市期間公布上述業績,結果下午開市股價便失守100元,及後跌幅逐步擴大,收報96.95元,下跌3.82%;該股上周四至周五進一步下跌,收報95.25元,全周下跌5.75元或5.69%。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4 Aug 2025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mingpao.com/fin/daily/20250804/175423880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