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4的文章

傳內地發10萬億債振經濟

  傳內地發10萬億債振經濟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於下周一起舉行,外電引述消息指,中國正考慮下周批准在未來數年額外發行逾10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券,以提振經濟,另如果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成功再次入主白宮,預計將為中國帶來更大的經濟挑戰,屆時中國可能會公布力度更大的財政刺激方案。消息刺激恒指夜期早段應聲抽高,曾高見21116點,飆升327點,較恒指收市一度高水414點。 據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國正考慮下周五批准新的財政刺激方案,該日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的最後一日,方案包括今年起3年內發行6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券,當中部分資金將通過特別國債來籌集,主要用於幫助地方政府應對隱性債務風險。另外,該會議中還有望全部或部分批准,在未來5年發行至多4萬億元人民幣的專項債券,用於購買閒置土地和房地產項目。 恒指升101點成交增 報道提及,會議召開期間恰逢美國總統大選,中國可根據美國大選結果調整財政方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於11月4日至8日舉行,將審議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而美國總統大選則在當地時間11月5日舉行。 恒指昨日則收報20701點,升101點,大市成交額增至1542億元。北水淨流入67.53億元,按日升7.5%,連續3日流入。不過A股市場則下跌,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數及創業板指數跌1%至2.3%不等。 內地發布通知,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機關等應帶頭使用國產新能源汽車,令新能源汽車股走高,蔚來(9866)同時獲大行唱好,該股升9.7%,為表現最好科指成分股,但理想(2015)則跌0.7%。 比特幣自今年6月以來,首次升穿7.1萬美元,概念股向好。雄岸科技(1647)爆升60%;歐科雲鏈(1499)升24.8%;博雅互動(434)升19.3%。 德翔海運擬近上限定價 新股方面,已在內地上市的龍蟠科技(2465)將於今日在港掛牌,昨日於3大暗盤場個別發展,在富途暗盤升5.8%,報5.82元,一手500股帳面賺160元;惟在耀才及輝立暗盤均跌0.9%,報5.45元,一手蝕25元。此外,市傳德翔海運(2510)以接近上限4.18元定價,而華昊中天(2563)則以下限16元定價。 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表示,恒指本周將在20000至21000點水平上落,若升穿21000點關口將擺脫橫行格局。 30 Oct 2024

匯控上季稅前多賺近一成 勝預期 股息持平 推新一輪回購30億美元

 匯控上季稅前多賺近一成 勝預期 股息持平 推新一輪回購30億美元 【明報專訊】匯控(0005)新任行政總裁艾橋智上任後,首度公布季度業績,第三季除稅前利潤按年升9.88%至84.76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76億美元,雖然淨利息收益和淨息差跌幅多於預期,但為財富管理、交易銀行和外匯、股債業務收入增長所彌補。艾橋智表示,上季財富管理和交易銀行業務增長良好,是該行過去持續投資並聚焦於增長最強業務的成果,他們將續嚴控成本,投資具增長業務和提升效益。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匯控宣布再推出30億美元回購,加上首兩季累計90億美元。回購減少股數,令第三季每股基本盈利按年升17.24%至0.34美元(見表),較市場預期高13%。第三季每股派息0.1美元。年化有形股東回報率為15.5%,按年升0.9個百分點。匯控盈利好過預期,中午復市高開0.5%後繼續上升,收市上升3.69%報71.6元,創2018年8月以來收市新高,倫敦股價接力上升,截至晚上9時報718.8便士(約72.52港元),較港股收市高1.28%。 收市價創6年新高 匯控列帳基準淨利息收益為76.37億美元,按年下跌17.42%,低於市場預期的81.53億美元,淨利息收益率為1.46厘,低於預期的1.56厘,按年和按季分別跌0.24厘和0.16厘。臨時集團財務總監莊敬行(Jonathan Bingham)稱,上季提早贖回既有證券,減少淨利息收入3億美元,將有助提高未來利息收入,另外工商客戶存貸餘額改為投放於交易帳項降低了淨息差,但有利整體收入增長。美債孳息率和港元拆息反彈在9月美國減息後反彈,莊敬行表示利率路徑仍向下行,不利明年淨利息收益,今年貸款增長仍相對疲弱。不過利率回落有利經濟提升活動,提高貸款活動,對及後貸款增長樂觀。 撇除匯率、交易資金成本入帳影響的銀行業務淨利息收益,第三季為106億美元,按年下跌7.83%,略低於市場預期的107億美元。不過,期內財富管理收入按年上升32%,包括外匯、環球貿易等批發交易銀行業務收入按年亦增7%。另外,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的股債業務收入均按年增逾六成。匯控指股票收入受惠亞洲客戶資金流入財富管理產品,債市則同時受惠一級市場債券發行強勁,以及二級市場交易收入增長。 大摩稱業績穩健 予「超配」評級 晨星高級股票分析師Michael...

人幣走弱 港股先高後低升101點

 人幣走弱 港股先 【明報專訊】人民幣貶值,曾見逾兩個月低位,港股在期指結算前夕表現反覆,早段曾升近300點,惟接近中午收市前升勢急速回落,一度輕微倒跌,午後大部分時間維持不足100點升幅,收報20,701點,升101點,成交略為回升至逾千五億元。 北水淨流入68億 最多買阿里 承接美股周一升勢,港股昨高開130點後,最多升290點,高見20,890點。但人民幣走弱,本港和內地股市一度升勢不保,恒指曾倒跌35點,低見20,563點,收報20,701點。港股連升3日,累計升211點。國指升0.4%收報7417點;科指升1.1%收報4623點。 大市成交1542億元,較上日增加13%。北水淨流入增加7.5%至67.53億元,為連續第3日錄淨流入,累計流入222億元。北水昨淨買入最多的個股是阿里巴巴(9988),淨流入達17.7億元。恒生中國企業(2828)、美團(3690)及盈富基金(2800),亦分別錄淨流入9.2億元、8.9億元及8.4億元。匯豐控股(0005)業績勝預期,績後升3.7%,以全日高位收市,是升幅最大藍籌。科網股靠穩,美團、百度(9888)升逾2%。繼京東物流(2618)全面接入淘寶天貓平台後,據報菜鳥也將正式接入京東(9618)第三方平台,京東股價一度升逾半成,收市仍升2.7%。阿里巴巴就升不足1%。 內地印發通知,加大新能源汽車配備力度,電動車股上升。蔚來(9866)升近一成至45.6元,小鵬(9868)升近3%至45.95元。美國對中國晶片和人工智能技術投資設限,華虹半導體(1347)、晶門半導體(2878)跌逾1%。手機設備股做好,高偉電子(1415)升逾8%至23.15元;舜宇(2382)升逾3%至50.9元。 分析:或上試21000點 獨立股評人郭思治表示,港股昨日雖然拉鋸,但恒指一直在10天線(現處20,528點)以上整固,反映大市在穩定表現下做期指轉倉。據報中國正考慮在下月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的最後一天,批准新的財政刺激方案,他認為大市已有偷步炒上的感覺,若11月人大會議正式落實政策,恒指有望進一步抽上,或上試21,000點,故後市不宜看得太淡。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

保監局:業界明年專注氣候及網絡風險

  保監局:業界明年專注氣候及網絡風險 本港金融科技周昨日踏入第二日,保監局在會上透露,本港保險界於明年將會專注在氣候風險和網絡安全風險兩方面,並預計明年1月本港會推出網絡防衛評估框架(CRAF),以加強網絡安全保護。財庫局在同一場合指,香港與中東最大合作機會,包括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及家族辦公室3大方面。 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表示,極端天氣會加重政府在醫療等方面負擔,因此為應對氣候帶來的問題,保險業界需要提供更多相應產品。他又指,粵港澳大灣區風險保障缺口巨大,若兩地加強合作,提供更多種類的保險產品,相信可將風險轉化成潛力。 財庫局:與中東共拓綠色金融 網絡風險方面,張雲正說,近幾年全球網絡騙案數目及涉及金額以倍數增加,去年本港涉及案件超過3.4萬宗,涉及金額550億元,主要手法包括釣魚攻擊、殭屍網絡及惡意軟件。他直言,自己曾與騙徒接觸,更幾乎入錢至詐騙帳戶,這顯示網絡安全問題嚴重性,所以為更好應對,有關CRAF已諮詢相關委員會,預計明年1月會推出。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中東和香港最大合作機會在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及家族辦公室。他指,香港是亞洲最大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中心,來自中東的綠色企業和專案可以在香港籌集綠色資本;來自中東的綠色資本可在港部署他們的資本;公私營機構可就綠色金融進行知識交流;金融科技方面,香港有超過1100間金融科技公司,比一年前增長約15%。 在家族辦公室上,他說當局可協助香港家族辦公室在中東設立業務,以探索當地投資機會;也可以幫助中東家族辦公室在香港設立業務,以探索大灣區、中國和亞洲投資機會。 30 Oct 2024

港股反覆悶升9點 成交不足千四億

 港股反覆悶升9點 成交不足千四億 日本眾議院選舉落幕,但美國大選逼近,加上中東戰事反覆等外圍波動環境,令港股觀望味濃。恒生指數昨日高開僅兩點後窄位反覆,全日高低波幅只有240點,全日收升9點或0.04%,報20,599點。主板成交約1,363億元,按日再縮249億元,為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降準及下調政策利率以來首次低於1,400億元。 北水掟中移 股價6連跌 內地電商龍頭之一阿里巴巴(09988)一度升逾3%,全日收升1.36%至96.65元,主因持續近4年的美國集團訴訟案,阿里同意支付4.335億美元達成和解協議,但公司否認任何相關指控,指是為了避免進一步訴訟產生的費用和造成的干擾而達成是次和解。 阿里亦為昨日港股通淨流入最多公司,北水淨買入逾17億元。反觀中國移動(00941)成北水淨流出之首,淨賣出5.82億元,中移股價昨日挫0.62%,收報71.65元,錄得6連跌,累挫2.84%。 憧憬內地加快研究推進重組和推進產能治理,鋼鐵股受捧,重慶鋼鐵(01053)大升31.03%;馬鞍山鋼鐵(00323)升9.09%;鞍鋼股份(00347)升7.23%。上周公布業績遜預期的中國外運(00598)則插7.14%。 滙控完成30億美元回購 今日公布第三季業績的滙豐控股(00005),市場預期列帳基準稅前溢利按年跌約3%至約76億美元,而新行政總裁艾橋智之下的架構重組勢成焦點。該股昨日收升0.29%,報69.05元。滙控昨日公布已完成約3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 另渣打集團(02888)表示,自國際性數碼貨幣支付及交易系統mBridge項目上半年進入「最簡可行產品」(MVP)階段後,該行成功透過該平台完成多宗真實交易。該股昨日收跌0.17%,報86.3元。 華盛證券財富管理部董事李偉傑認為,恒指短期維持在20,000至21,000點區間上落為主。內地下月將舉行重要會議,市場憧憬將有更多政策陸續落地,相信對大市有正面作用,恒指屆時或有力上衝。 原文網址:港股反覆悶升9點 成交不足千四億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029-1029_00202_003/ 29 Oct 2024

余偉文:明年中試行跨境支付

  余偉文:明年中試行跨境支付 早前《施政報告》提出推動轉數快(FPS)與內地支付系統互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日表示,金管局正與人行就跨境支付互連磋商,預料明年中可以試行與內地跨境快速支付系統互聯。他又指,金管局早前已協助政府發行兩批代幣化綠色債券,未來將會繼續發行第三批代幣化綠債,惟暫時未有確實時間表。 余偉文指,香港轉數快將與內地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連結,銀行間支付做到「24x7」、小額支付即時到帳、用電話號碼即可匯款等。目前正進行技術統籌,與人民銀行商討細節,包括匯率計算、限額、涉及的地域等問題。 續發代幣化綠債 他又指,金管局未來幾年於金融科技的發展會集中在代幣化(Tokenization),以及人工智能(AI)兩方面。他指出,代幣化方面包括有Ensemble項目,除了本地合作之外,早前金管局已與法國央行進行數碼貨幣跨境合作,另外當局亦即將公布與泰國及巴西央行展開數碼貨幣跨境測試。 另外,中銀香港(2388)宣布,於金管局Ensemble沙盒取得階段性成果,成功於區塊鏈平台完成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交易的概念驗證,實現代幣化存款與資產的同步實時交割。 29 Oct 2024

中海油上季多賺9% 再創季度新高 首3季淨利潤升兩成

 中海油上季多賺9% 再創季度新高 首3季淨利潤升兩成 【明報專訊】「三桶油」中中海油(0883)及中石化(0386)昨齊齊公布第三季及首三季季績,當中中海油截至2024年9月底的第三季淨利潤達369.2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9%,再創季度新高,基本每股收益為0.78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第三季淨利潤為366.71億元,按年增9.9%。 明報記者 方楚茵 中海油今年首三季淨利潤為1166.59億元,按年升19.5%,基本每股收益為2.45元;扣除非經常損益的首三季淨利潤為1158.68億元,按年增21.1%。 第3季營業收入跌13.5% 中海油今年第三季營業收入按年減13.5%至992.54億元,第三季度實現油氣銷售收入約863.2億元,按年跌0.4%;首三季營業收入按年增6.3%至3260.24億元,首三季度實現油氣銷售收入約2714.3億元,按年上升13.9% ,主要原因是銷量增加、實現價格上漲以及匯率變動的綜合影響。今年首三季度,平均實現油價為每桶79.03美元,按年升2.9%;首三季度桶油主要成本為28.14美元,按年基本持平。 CFO:對完成全年生產目標充滿信心 中海油首席財務官王欣在業績會上表示,在比較2022年同期油價下調超過兩成下,在成本管控及淨產量大幅上升帶動下,業績仍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對完成全年生產目標充滿信心。至於第三季營業收入按年跌13.5%,王欣表示,實際上集團的油氣銷售收入並無太大無變化,此部分主要是油氣銷售的貿易收入下降,屬市場的原因,並不造成主要影響。油價展望方面,王欣強調,油價的波動影響因素多,如供需、宏觀經濟、金融等影響,近期波動更大。 中石化上季少賺55% 中石化方面,截至2024年9月底的第三季淨利潤80.31億元,按年跌55.22%,基本每股收益為0.066元;首三季淨利潤451.1億元,按年跌16.56%,基本每股收益為0.373元;首三季資本支出按年減20.2%至863.5億元。對於第三季業績下滑,集團指是上年第三季度,油價呈單邊上行走 勢,而今年第三季度油價快速下跌,公司庫存收益按年大幅減少,以及石油石化產品毛利下降的影響。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4...

非本地生增兼撤辣 住宅需求料升 《長策》報告:本地戶減1.6% 10年供應目標43.8萬增1.4%

 非本地生增兼撤辣 住宅需求料升 《長策》報告:本地戶減1.6% 10年供應目標43.8萬增1.4%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24年周年進度報告。報告估算本港住戶對住宅單位需求雖呈負增長,但估算因為大專非本地生人數增加;以及樓市「撤辣」後未來10年外地人來買樓約有3.2萬個,因而產生1.59萬個單位的額外需求,令整體住宅量需求上升。長策綜合多項住屋需求增減因素,估算總房屋供應目標數目是43.8萬,較去年估算增1.4%(見圖)。 長策10周年檢視 調整公屋比例打擊濫用 政府自2014年12月公布《長策》以來,每年都會更新長遠房屋需求的推算,並訂定10年房屋供應目標。房屋局表示,今年是《長策》公布10周年,政府檢視《長策》後,提出三大優化方向,包括調整公營房屋供應比例、打擊濫用公屋等,確保提供更多公屋及資助出售單位(見另稿)。 政府最新推算下一個10年期(2025/26至2034/35)總房屋需求43.03萬個單位,加上私營空置單位7700個,得出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8萬個單位,按年增1.4%,政府因而將供應目標定於44萬個單位,與上一個10年期的目標相同。 上述需求數字及供應單位目標主要計及4個需求因素,包括住戶數目淨增長、受重建影響住戶、居住環境欠佳住戶,以及其他因素。昨公布的長策估算,下一個10年期的住戶數目淨增長19.73萬個,較去年20.06萬個略減1.6%。 規管方案未敲定 劏房估算下年度更新 長策報告自去年起未有更新劏房估算數字,沿用2022年約12.75萬伙劏房的統計。不過,報告稱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立法規管劏房,合乎標準的分間單位「簡樸房」可出租,鑑於上述出租制度最終方案尚未敲定,所以維持約12.75萬伙的推算,並在下一年度的長策更新中檢討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住戶的估算數字。 非本地買家非本地生等需求3萬伙 至於「其他因素」,則成為今年長策需求的增長原因,當中非本地買家因樓市撤辣入市,估計每年衍生3183宗交易(即10年約3.2萬宗),假設當中一半沒有重推市場,即每年新增房屋需求約1590個(即10年1.59萬個);另長策稱政府放寬大學錄取非本地生比率,學生對住宿需求增,10年要1.08萬個;以及每年在港逗留少於3個月的港人對房屋的需求(流動居民),估算未來10年以上3項...

人行降LPR息0.25厘撐經濟 超預期 在岸人幣跌逾百點子 分析:降息步伐或加快

 人行降LPR息0.25厘撐經濟 超預期 在岸人幣跌逾百點子 分析:降息步伐或加快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在上月底下調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購利率,內地昨日一如預期下調10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不過減幅高於政策利率和市場預期的0.2厘,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減0.25厘,分別降至3.1厘和3.6厘,為2019年8月LPR改制以來,1年期LPR最大單次降幅。渣打認為美國開始減息、內地經濟政策大幅轉變,人行將更果斷地減息。該行維持內地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購利率)在第四季會減息0.1厘的預期,但加快減息的機會正在上升,今年內減幅有機會增至0.2厘。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昨日7天期逆回購利率維持1.5厘不變,投放量為2089億元(人民幣,下同),單日淨投放1662億元。渣打中國宏經策略部主管劉潔認為,昨日減息略超預期,第四季人行的寬鬆空間更大,預期在可見將來,當美國聯儲局減息0.25厘,人行政策利率會下調0.1厘,人行至年底有機會再減政策利率0.1厘至0.2厘,降至1.3厘至1.4厘,至明年再減息0.3厘至0.4厘,降至約1厘。存款準備金率則會如人行指引,年內再降0.25至0.5個百分點,釋放流動性幫助國債發行。 今輪貨幣寬鬆或對內銀淨息差影響大 六大國有銀行上周五已將3個月至5年期定期利率下調0.25厘,以紓緩淨息差下降壓力。澳新銀行中國資深策略師邢兆鵬指出,LPR下調影響被存息下調抵消。民生證券則估計,是次LPR下調將收窄內銀淨息差0.15厘,加上現有按揭利率將在月底下調,今輪貨幣寬鬆對內銀淨息差影響較大,認為當局向六大行補充資本金刻不容緩,預計最快會在11月執行。 內地減息幅度超預期,美匯指數亦企穩在103.6水平,昨日人民幣走勢明顯偏弱。人行公布人民幣中間價報7.0982,較上周五升292點子(1元等於1萬點子),不過在岸人民幣早段跌穿7.1,截至晚上9時,報7.1141,下跌126點子,跌幅約0.16%;離岸價報7.1256,跌71點。 美大選前 人幣料維持7.05至7.15 劉潔認為,市場尚在等待內地公布國債發行規模,減息對內地債息即時影響有限,而人行政策更為積極會有利A股以至人民幣表現,預期在11月美國大選前,人民幣會維持在7.05至7.15區間。特朗普關稅政策不利內地出口,她認為一旦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當選重新...

港股挫325點 內銀捱沽 北水淨流入逾120億

 港股挫325點 內銀捱沽 北水淨流入逾120億 【明報專訊】人行下調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0.25厘勝預期,惟撐港股動力不足。恒指午後最多挫逾380點,收市仍跌325點,失守20,500關。全日成交再縮減至不足2000億元,但北水就轉淨流入逾120億元,創7個月以來最多。 成交不足2000億 減25% 恒指低開73點,其後走勢反覆向下,最多跌381點,低見20,423,收報20,478。國指挫1.8%;科指挫2.4%。大市成交1955億元,較上日減少24.5%。北水轉淨流入124.3億元,是3月22日後最多。北水買貨較分散,其中淨買入最多是盈富基金(2800),淨吸資23.84億元。 重磅科網股捱沽,騰訊(0700)、阿里(9988)、美團(3690)及京東(9618)齊跌逾2%。人行下調LPR利率超預期,內銀股憂淨息差收窄較原先估計大,股價普遍向下,工行(1398)、中行(3988)及交行(3328)跌1%至2%。個別內房股逆市升,中海外(0688)升逾2%。 中行公布,已與近百家上市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向32家公司明確貸款承諾,涵蓋集成電路、交通運輸、高端製造和商業服務等多個行業。已公布公司及大股東獲銀行專項資金回購、增持的中遠海控(1919),早段一度逆升逾5%,惟收市倒跌0.3%;中石化(0386)亦跌1.7%。 瑞銀上調中國今明兩年GDP預測 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出,中國第三季GDP按年增速好過預期,疊加近期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預計第四季GDP按季增速有望上行至6.5%,按年增速將保持在4.6%。故此上調2024年全年實際GDP按年增速的預測至4.8%。由於財政資金支援或可以延續至2025年初,信貸增長也有望反彈,上調2025年實際GDP增速預測至4.5%,之前為4%。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卓亮表示,美聯儲減息周期有機會延續至2026年,聯邦基金利率或會降至1厘至2厘,甚至更低水平。美國減息長遠有利人民幣匯率及香港樓價。獨立股評人郭思治認為,港股仍處於急升後調整的中期階段,加上大市成交縮減,顯示有資金流走,但預期亦不會大跌,後市會趨反覆,或下試2萬點。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

金價破頂 白銀12年高

 金價破頂 白銀12年高 機管局︰貴金屬儲庫擬分階段擴5.6倍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兩星期倒數,正值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今日在俄羅斯喀山揭幕,據報一眾成員國擬召開去美元化談判,帶挈金價、銀價以至比特幣近日顯著走強!現貨金周一再創歷史新高,每安士高見2,740.63美元,日內上升逾0.7%;現貨銀價則突破2012年高位,每安士再升越34美元,漲幅逾1%。要留意,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特尼特提及,投資者為了對沖通脹和美元貶值風險,料金價將漲至3,000美元以上。 正所謂打鐵趁熱,香港機場管理局因應《施政報告》提出把本港建成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周一稱正制訂擴建機場貴金屬儲存庫的計劃,擬分階段進行,初步會將現有設施容量增至200公噸,之後再分階段增至最高1,000公噸,即比現時的150公噸多5.6倍,並有空間作進一步發展。 金價做好,一眾在港上市的金礦股及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上揚。其中,道富旗下的SPDR金ETF(02840)創新高,收升1.23%,報1,966元。藍籌紫金礦業(02899)升1.16%,收報17.4元。該企獲投行高盛繼續列入為「確信買入名單」,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在21.5元不變。 高盛認為,紫金第三季業績符預期,是少數可以同時受惠產量及商品價格上升的礦商,並料紫金2026年經常性業務純利達413億元(人民幣‧下同),對比去年224億元大幅上升。 哈特尼特則稱,現時環球經濟前景仍充斥不確定因素,市場需要警惕通脹風險,黃金乃最佳的對沖資產工具,尤其是對沖「債務」(Debt)、赤字(Deficit)及貶值(Debasement)的「3D指標」。 比特幣漲至近7萬美元 澳洲聯邦銀行分析師達爾亦預期,明年第四季黃金期貨可能升至3,000美元,原因是全球大多數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傾向寬鬆,刺激黃金期貨走高。美國聯儲局進一步減息令美元走弱,都是推高金價的關鍵因素。 此外,有「數碼黃金」之稱的比特幣周一逼近每枚70,000美元。加密貨幣平台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比特幣曾升至69,462美元一枚,為6月以來最高,日內升1.8%。截至上周五的6天內,美國比特幣現貨ETF淨流入近24億美元(約187.2億港元),原因是與市場押注美國加密貨幣規例將在大選後修訂,更有利行業發展。 阿美看好華石油需求 另邊廂,沙特阿美行政總裁納塞爾表示,隨着中央推出刺...

近三成內地客擬買港樓

 近三成內地客擬買港樓 瑞銀:撤印花稅後比例升 望撐起明年樓價 股市近月回升,加上部分發展商減價促銷,造就一手新盤銷情轉活,然而因總體需求仍然不足,樓價下行壓力仍然存在。不過,投行瑞銀發表研究報告,認為內地客到港置業之風或再吹起,故預測香港平均樓價明年將升5%。該行於8月4日至9月4日期間,訪問2,500名內地消費者,被問到香港取消置業印花稅後,當中29%表示有興趣到本地置業,較半年前同一個調查上升4個百分點。 香港仍是他們在內地以外的置業首選目的地,18%受訪者表示有意在兩年內來港買樓,按半年升5個百分點。其中,來自內地一線城市的受訪者更高達24%,半年升兩個百分點;來自二、三線城市受訪者升8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分別至17%和12%。 整體而言,內地買家掃港樓的預算通常低於800萬元人民幣,其中一線城市會多於900萬元人民幣,二線則貼近800萬元人民幣。內地銀行、境外銀行按揭,以及發展商貸款,成為他們3大財務安排。惟內地嚴厲的資本控制,成內地人來港買樓的主要障礙。 半數已聯絡經紀安排睇盤 而且令人驚訝的是,上述回答有意來港置業者,有一半經已聯絡香港地產經紀,甚至經已安排睇樓,暗示他們有很強意願買港樓。瑞銀認為,這對本地樓市正面,尤其是新盤市場,因今年上半年一手樓總值的半數就是由內地人埋單,並且本次有11%受訪者有意兩年內移民到香港,進一步支持該行早前預測本港人口會上升的論調,對住宅租金可起結構性的支撐作用,該行料租金在2024至2030年以每年5%複合增長,加上利率進一步下跌,樓價明年可望升半成。 信銀國際:後市受惠減息 中信銀行(國際)亦料明年樓價升5%,並且在最近出現築底信號。該行首席經濟師卓亮表示,香港大型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息)跟隨美國減息而下調,加上住宅租金持續高企,為本港樓價提供支持。 雖然商舖及寫字樓租賃表現相對疲弱,但他指,私人住宅的租金在2022年初至今年8月期間,累升8.1%,表現「硬淨」,顯示期間雖然樓價下跌,但「住房需求並沒有減弱。」惟他估計,今年餘下時間的市況反彈並不足以收復失地,故2024全年累計樓價仍會有低單位數的跌幅。 他續指,假如聯儲局按部就班地在年底前再減息兩次(合計0.5厘),那麼今年底前P息或再減0.125至0.25厘。 因P息的變化一向不會跟足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大型銀行的P息甚至會在5厘左右就已經見底。另外,由於...

港金融定位新招 打造黃金交易中心

 港金融定位新招 打造黃金交易中心 施政報告為本港金融定位出新招,銳意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並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目標為把現時機場金庫的150噸容量增加一倍,財庫局亦將於年底前成立工作小組,當中與內地探討把黃金產品納入「互聯互通」。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指,香港在黃金交易有深厚經驗及歷史,有信心重新成為環球黃金交易巨頭,並透露金銀業貿易場將於年底改革,更名為「香港黃金交易所」。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指,香港黃金進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現今地緣政治複雜,凸顯香港安全和穩定環境的優勢,吸引投資者在香港進行黃金倉儲,推動黃金交易、清算和交割。他又指,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可拓展用家及投資者在港存放和交割實金,帶動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務,為金融業開創新增長點。消息人士補充,此舉可望推動航運、物流、保險等其他產業的發展。 消息人士指,有關工作小組將於年底組成,具體工作包括強化交易機制和規管框架、推動前沿金融科技應用等;成員包括政府、金融監管機構、金銀業貿易場、運輸物流業界等,而交易機制可能會參考現行倫敦金銀市場協會,或紐約芝商所的做法,未有定案。 機場金庫容量增一倍 本港現時有不少私人貴金屬倉儲設施,惟未有披露儲存情況,而機管局於機場禁區設有大型金庫,佔地340平方米,容量為150噸,於2009年啟用。消息人士指,該設施容量已接近飽和,現計劃再建150噸金庫,選址包括擴建機場用地或其他地方,需留待小組研究。 國際貿易數據平台OEC統計顯示,香港在2022年的黃金進口貨值達274億美元,全球排名第6,而出口貨值為124億美元,排名第10。本港有多個黃金交易渠道,其中統計處指出,金銀業貿易場的99金,在今年次季每日平均成交額9.75億元,按年增長29%。亦有數據指出,金銀業貿易場的黃金交易量,今年首季按年錄得20%增長。 張德熙表示,香港以往是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礙於近數十年國際金商逐漸遷離而受動搖,但本港一向有豐富經驗及配套,交易幣種多元、商品亦有免稅優勢,並直言在重奪國際地位上「互聯互通係殺手鐧」,當中港兩地實施互相交易黃金產品,形勢將逆轉,有信心比過去更好。 金銀貿易場  更名「黃金交易所」 他透露,適逢金銀業貿易場經過改革,未來更名為「香港黃金交易所」,架構會由組織改為企業,「變為有170多名股東的公司」,服務將降低交易成本及作數碼轉型,進一步...

推動轉數快與內地支付系統互聯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41017/s00004/1729103368216

 推動轉數快與內地支付系統互聯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到金管局與人行正推動兩地快速支付系統互聯,即香港轉數快與內地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的聯繫,便利兩地居民實時小額跨境支付。 接近政府消息人士稱,現已具備技術,但具體細節如匯率如何處理、如何由港元戶口轉入內地人民幣戶口等有待雙方商討。若落實互聯,相信市民可即時轉錢入內地,方便日常支付所需。但目前未有具體落實時間表。 另《施政報告》亦提出,要提升香港的人民幣即時支付清算系統夜間跨境服務能力,利便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全球結算。消息人士稱,現時該套系統只於每晚8時至翌晨8時提供服務有所限制,因此希望優化,例如延長服務時間,以及令系統的反應提速加快。系統提升方面,則待金管局及清算所去作出投資。《施政報告》指出,會落實香港註冊銀行的內地分行,在內地發銀行卡。 此外,積金局歡迎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宣布落實強積金「全自由行」,並交由其研究具體方案。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表示,強積金「全自由行」將提升僱員的自主權,容許僱員將僱主強制性供款的累算權益轉移至自選計劃,支持打工仔更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強積金。 6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41017/s00004/1729103368216

恒指3日累跌近千點 見兩周低 憧憬政策刺激 本地地產內房股做好

 恒指3日累跌近千點 見兩周低 憧憬政策刺激 本地地產內房股做好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出爐未能終止港股三連跌,恒指昨反覆跌31點,3日累跌近千點,收報20,286點,與科指齊見逾兩周低。大市成交再縮兩成至超過三星期最少,北水亦轉淨流出15億元。《施政報告》再放寬住宅物業按揭貸款條件,本地地產股普遍上升,市場憧憬內地住房建設部連同財政部、人民銀行今早舉行的記招,介紹促進房產市場平穩發展有關情况,內房股更普遍急升,龍湖(0960)升近8%,為表現最好藍籌。 明報記者 美股隔晚下跌,其中ASML第三季訂單遠遜預期拖累日韓台股下跌,恒指低開174點後不久止跌回升,至11時宣讀《施政報告》升幅擴大,午後最多升229點,但之後再次轉跌,最終恒指反覆跌31點或0.2%,收報20,286點,20天線(現約處20,216點)失而復得。國指跌9點或0.1%,收報7267點,科指跌48點或1.1%,收報4402點。北水南下合計淨流出15.46億元,終止連續3日流入,盈富(2800)遭淨沽47.22億元,阿里巴巴(9988)吸水5.08億元,中海油(0883)亦獲淨買2.7億元。 北水淨流出15億 盈富遭淨沽47億 《施政報告》提出刺激樓市政策,放寬住宅物業按揭成數,上限一律調整至七成。另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購買高端住宅物業,部分樓價可計入投資額,最多1000萬元。本地地產股做好,信置(0083)、恒地(0012)升2.6%、太古地產(1972)升2.5%,新世界(0017)升1.7%,長實(1113)升1.4%,新地(0016)升0.8%。 內地多個部委今早將召開房地產政策發布會,內房股普遍上升,除龍湖升近8%,中海外(0688)升3.7%,華潤置地(1109)升2.5%。萬科(2202)升19%,奧園(3883)升24%,融創中國(1918)升40%,融信中國(3301)更升121%;科技股個別發展,京東(9618)跌逾3%,京東健康(6618)跌4.1%,是跌幅最大藍籌,騰訊(0700)、阿里偏軟,美團(3690)升1.4%。 分析:19700至20000點為技術支持區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恒指已連續第三日未能企穩短期好淡分水線21,133點(國慶假前恒指收市位)之上,加上成交量減少,估計港股仍處於...

股票印花稅不減 4措施優化證券市場

 股票印花稅不減 4措施優化證券市場 一如市場預期,港府未有在新一份《施政報告》調低股票印花稅,惟用了頗大篇幅講述加強國際金融市場的措施,包括完善證券市場、加強國際風險管理中心、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業界普遍認為,新措施將有助提升香港競爭力。 《施政報告》指,進一步優化證券市場主要有4招,包括開拓海外新資金,將落實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中東上市,吸納當地資金配置港股;爭取企業上市,善用跟內地市場互聯互通優勢,吸引國際企業、內地大型企業赴港上市,爭取短期內實現更多標誌性新股發行。 港交所加快上市審批 其餘措施就由香港證監會及香港交易所(00388)出手,如改善上市審批,提升市場效率及降低成本。港府消息人士指,若企業準備資料完備,聯交所將目標經過兩輪提問、累計40個營業日完成處理新股申請,交由上市委員會審批。不過,若申請上市的企業準備不周或回應提問緩慢,將拖慢交易所處理進度。值得留意的是,40個營業日只是港交所由接收申請到審批的過程,並不包括其他監管機構所需的時間,故不代表企業遞表到上市的全流程時間表。 會計界籲引入新股通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會長葉耘開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引入「新股通」,讓兩地投資者能互相參與認購兩地新股,另為GEM(前稱創業板)建立一個彈性的上市機制,以因應市況調整。為增加香港ETF的市場吸引力,建議考慮擴大產品的多樣性,並提供更全面的ETF資訊,以助公眾理解數碼資產等複雜概念,進一步提升香港市場的吸引力和增加交易量。 身處全亞洲保險公司最集中和保險密度最高的地方,為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明年開展檢討,包括研究透過基建投資的資本要求,豐富保險公司資產配置以助分散風險,並帶動北都等基建投資。港府亦會繼續爭取內地大型國企等海內外企業在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周大福人壽表示,歡迎《施政報告》強化香港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地位,並指會全力配合香港保險業聯會,加速本港保險業成為大中華區基礎建設投資的機構投資者。 至於家族辦公室的發展藍圖,有業界預計香港將在202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港府打算全力推動更多環球資金在港管理,包括促進私募基金透過港交所開拓新銷售渠道。 原文網址:股票印花稅不減 4措施優化證券市場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

刺激新招落空 港股A股高位齊插 恆指收跌2172點破紀錄 三大指數國慶升幅蒸發

 刺激新招落空 港股A股高位齊插 恆指收跌2172點破紀錄 三大指數國慶升幅蒸發 【明報專訊】內地股市長假期後復市,表現未如預期,市場原本寄望甚高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記者會被外界認容為似誓師大會,只重申有信心實現今年經濟目標,沒提出具體新強力財政刺激政策,加上內地官媒報道當局要求金融機構嚴控加槓桿,均冷卻內地股市及港股氣氛,A股一開市已為全日最高位;港股則承接隔夜美股下跌,低開250點後跌幅逐步擴大,恒指最多跌逾2300點,收市仍跌2172點,以點數計為歷來最大單日跌幅,失守兩萬一關。北水重臨加上交投熾熱,港股全日成交金額逾6200億元,隔一周多後再創歷史新高。 嚴控加槓桿 禁信貸違規入市 人行旗下《金融時報》昨早報道,中國金融管理部門已對商業銀行作窗口指導,要求金融機構應高度重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投資者保護,強化內控和合規管理,嚴控加槓桿。報道又引述業內人士稱,銀行信貸資金嚴禁違規進入股市,是商業銀行必須堅持的金融監管紅線。人行嚴防違規資金流進股市加上強調嚴控槓桿,而發改委記者會亦令市場預期落空(見另稿),A股三大指數上證、深成指、創業板指數高開10%至18%即成全日最高位,其後升幅逐步收窄,上證及深成指收市分別僅升約4%及9%。兩市交投火熱,達3.45萬億元人民幣,再創歷史新高。 港股昨低開250點後跌幅隨即擴大,曾瀉2336點,低見20,762點,收市報20,926點,跌2172點,打破2008年1月22日創下的單日最大點數跌幅2061點,按百分比計則為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國指跌10.2%,收報7483點;科指曾跌最多14.4%,為紀錄最大跌幅,收市跌12.8%,失守5000點大關。三大指數齊齊蒸發國慶假期期間累積的升幅,齊見9月27日後收市新低。截至昨晚10時半,期指夜市報21,212點,高水286點。 港股6204億 內地3.45萬億齊創新高 港股大市成交6204億元,較上日增1.09倍,打破9月30日單日成交紀錄5058億元。港股通「北水」昨復市,早市曾淨流出,全日則淨流入20.66億元。北水淨買入最多的個股是阿里巴巴(9988),淨流入達36.3億元;淨賣出最多的是美團(3690)及港交所(0388),淨沽分別32.9億元及23.8億元。 早前急升股全面回吐,港交所最多跌...

發改委:城市更新效益大 成新經濟增長點

 發改委:城市更新效益大 成新經濟增長點 【明報專訊】國家發改委昨日透露將重點擴大有效投資,而城市更新改造「投資潛力大、經濟社會效益比較明顯」,是下一步地方基礎設施投資的重點方向,未來5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各類地下管網總量近60萬公里,投資總需求約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強調要充分釋放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巨大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李強:確保出台政策早落實早見效 國務院總理李強昨午主持經濟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時說,各方面要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要抓緊落實好一攬子增量政策,對已出台的政策加快實施、確保早落實早見效,對正研究的政策盡快提出具體方案;同時,結合謀劃明年經濟工作,研究儲備一批穩經濟、促發展的政策措施,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時推出。 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昨早在記者會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包括財政、金融、消費、投資、房地產、股市、就業、民生等各領域政策,力爭年內見到更多實效。投資方面,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解釋,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合理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有助保持投資穩定增長,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60萬公里地底管涉4萬億 在建本季動工項目重點 劉蘇社表示,一攬子增量政策明確,要加強城市更新的重點建設,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的巨大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年內將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項目清單裏,城市更新佔一定比例,主要安排城市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地下管網建設,重點支持在建工程和今年第四季度可開工的項目。 劉又說,去年及今年發改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增發國債資金和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共逾4700億元,重點支持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今後幾年,城市更新仍是政府投資的支持重點。 擬擴房地產白名單貸款 調整限購 就房地產領域,鄭柵潔提到加大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將運用專項債券等支持盤活存量閒置土地,調整住房限購政策,並透露還有其他政策正積極謀劃和推進,加強支持地方開展債務置換,化解債務風險。 9 Oct 2024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

證監:續與內地當局研優化ETF通

  證監:續與內地當局研優化ETF通 今年11月為本港與內地開展「互聯互通」機制10周年,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蔡鳳儀昨日表示,7月交易買賣基金(ETF)互聯互通(即ETF通)已進一步擴容,令香港可交易ETF增加至16隻,內地亦增至225隻,刺激雙向交易額顯著增加,港股ETF日均交易額增長180%,未來會和中證監及當局,繼續研究如何再優化ETF通。 蔡鳳儀又表示,今年8月底止ETF在南向通的累計交易金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北向通的累計交易金額亦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目前ETF佔港交所的成交額約15%,已超越窩輪及牛熊證。 港股ETF日均交易額增180% 證監會主席雷添良出席一活動時表示,在「股票通」帶動下,目前滬深股市淨流入港股已經超過2.6萬億元人民幣,又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為重要的經濟驅動力,目前有逾7萬名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計劃。他續說,證監會將全力支持投資者教育,包括風險意識和可持續投資。 另一邊廂,中證監在4月時公布的五大招數中包括將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納入滬深港通,蔡鳳儀表示,證監會正與中證監一起推進,同時亦會與政府商討有關資助和稅款問題。 此外,就優化房地產基金制度及《證券及期貨條例》下適用於上市集體投資計劃的市場行為監管制度建議,證監會發表諮詢總結,並指有關建議普遍獲支持,故證監會將著手落實該等建議,將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法例修訂草案,以落實該等建議,冀於明年12月本屆立法會任期完結前完成立法程序。 9 Oct 2024

世銀估中國明年經濟增長放緩

 世銀估中國明年經濟增長放緩 世界銀行昨發表的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報告預料,明年該地區經濟將由今年按年增長4.8%,放緩至4.4%,主因該行對區內最大經濟體中國的預測,由今年增4.8%,進一步回落至明年的升4.3%。 即使中國近期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帶來暫時提振,且今年早段時間曾受到服務消費業及出口反彈的雙重支撐,世銀認為明年中國經濟放緩、貿易與投資流向變化及全球政策的不確定性升溫,均有機會影響東亞及太平洋區域的經濟發展。 受累樓市消費信心弱 報告提及,中國明年經濟潛在增速之所以回落,因面臨房地產市場持續疲弱、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低迷,以至社會高齡化和全球衝突等結構性的挑戰。最近外界預期中國當局將提供額外的財政支持,可能會解除短期增長放緩的危機,但長期增長將取決於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 世銀首席經濟學家Aaditya Mattoo對外媒指,中國刺激政策是否能夠帶來持續的經濟效益,尚存在不確定性,近期股市的波動也反映市場對此的擔憂。 不過,世銀仍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4月時的4.5%,向上修訂至4.8%;明年則維持在4.3%不變。同時,該行將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的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分別向上修訂0.3個百分點及0.1個百分點。 在今年4月的報告內,世銀普遍預料東亞及太平洋區域內主要經濟體,在今、明兩年增長率預測均難以恢復至疫前水平。今次報告卻見突破,印尼今、明兩年增長率最新預測分別為5%及5.1%,有望達到或超過疫前水平,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明年增長率仍將低於疫前水平。 長遠而言,世銀列出3項主要會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因素,包括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其中提及,過去30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給鄰國帶來溢出效應,但這種推動力的規模現時正在減弱。 9 Oct 2024 原文網址:世銀估中國明年經濟增長放緩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009-1009_00202_003/

A股復市 萬億「放水」政策今公布

  A股復市 萬億「放水」政策今公布 國慶長假期完結,A股今日復市,股民已摩拳擦掌,而且發改委今天上午10時將開記招介紹「一攬子增量政策」成焦點,連日來外資大行均重新看好中國經濟,預計將交代一系列重磅財政政策,規模達2至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內地券商預計A股勢追落後,料上證指或快速衝高到3800點,而「國際A股賭場」新加坡富時中國A50期指未平倉合約數量,已飆升至創紀錄的120萬手,大戶押重注今天A股造好。大摩料中國家庭金融資產中,將有高達2萬億至3萬億元人民幣重新配置到股票市場。有專家指後市走勢由情緒主導,但提醒中央更期望「慢牛」。 多間外資大行對接下來中國財政政策抱樂觀態度,紛紛唱好A股。花旗期望最高,預計會推出3萬億元消費支援措施,包括推出消費券、調低個人入息稅、汽車補貼等,而預期美國後續減息之下,中國在刺激經濟政策有更大彈性。該行留意到,約25%至30%海外機構投資者,已給予中資股「增持」評級,而花旗亦將滬深300指數明年中目標,上調至4600點,即仍有14%潛在升幅。 有人興奮 有外資行態度審慎 瑞銀認為,短期財政政策規模為1.5至2萬億元,會較為合理,明年規模有望再放出2萬億至3萬億元人民幣。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出,如果中央希望在未來幾季穩定房地產市場,扭轉整體價格、企業及消費者信心的螺旋式下降,推動未來兩年GDP增長接近5%,需要大幅增加刺激措施及額外的結構性改革。 摩根士丹利亦預期有2萬億元方案,或涉及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基建開支、促進消費等,又或涵蓋銀行再資本化,相信可獲在岸投資者會受落。不過亦有外資行態度審慎,景順及摩根大通認為部分A股估值已過高,摩通提及,今年2月股市反彈時亦曾出現「虛假曙光」。 大摩數據指,在9月25日至10月2日期間,外國基金流入達63億美元(約491億港元),主要是被動基金追買,有關資金流入已回到2023年10月份的水平,但主動型資金流入仍處於2022年底以來的歷史低位。若散戶投資者情緒保持高漲,中國股市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今天將率領各高層,以「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扎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情況舉行記者會。日前不少內地專家已呼籲循國債入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指,參照2008年4萬億元刺激政策,當時只佔中國GDP逾一成,按情況如是次國債發行規模「安...

恒指重越兩萬三 大行睇衝28000

 恒指重越兩萬三 大行睇衝28000 港股周一高收迎接A股今日復市!恒生指數收市報23,099點,重上23,000關口,是超過兩年半以來首次。再有多間大行調升恒指目標,花旗看好恒指明年中上探26,000點,較原預測上調23.8%,年底將進一步攀上28,000點。 恒指在內地股市復市前一日坐「過山車」,高開211點後,升幅隨即擴大,最多飆504點,高見23,241點,再創逾兩年半高,惟未幾沽盤湧現,幾乎抹去全部升幅,其後大部分時間於兩萬三關口水平爭持,最終收市升362點或1.6%;國企指數收報8,330點,揚174點或2.13%;科技指數漲159點或3.04%,報5,386點。 首選股新增攜程潤置 大市成交繼續高企,錄2,970.78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增13.53%,惟沽空金額升40%,沽空比率遂升2.96個百分點至15.58%,為近6個交易日最多。花旗稱,根據早前到訪日本,以及跟美國和歐洲投資者交流所得,25至30%的海外機構投資者已「超配」中國股票(中資股的權重高於基準指數)。 該行估計,內地會祭出3萬億元人民幣的消費刺激措施,又相信投行會在即將來臨的業績期上調明年盈利預測,同時調高消費股的投資評級到「超配」,首選股新增攜程集團(09961)和華潤置地(01109),保留ASMPT(00522)、騰訊控股(00700)、比亞迪股份(01211)、中國人民保險(01339)和海爾智家(06690)。 建銀國際把恒指今年波幅區間的上限,由22,500點大幅調高至25,000點,即尚有8.7%左右升幅。 券商憂全季先高後低 不過,該報告副題為「乍暖還寒」,提到港股「本次上漲可能主要由對沖基金等交易型資金主導。歐美長線資金回流需要長期基本面的實質性改善配合」。同時預計港股今季表「前高後低」且波動性增加,恒指最樂觀情形下的數波動區間介乎20,000至25,000點,國指6,800至9,000點,科指4,200至6,000點。 另一方面,瑞士百達資產管理成為建設銀行(00939)股本衍生工具的持有人,持股由0.01%增至8.32%,交易涉及200.13億股,每股均價6.06元。 8 Oct 2024 原文網址:恒指重越兩萬三 大行睇衝28000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

中國外儲增至3.31萬億美元 停買金5個月

 中國外儲增至3.31萬億美元 停買金5個月 環球股市、債市及匯市上月做好,連帶中國9月外匯儲備規模連續3個月上升。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公布,截至9月底,外匯儲備規模為33,163.67億美元,較8月末增加281.52億美元,升幅為0.86%。不過,中國的黃金儲備連續5個月不變,繼續處於7,280萬安士,分析指或與近期金價格飆升有關。 國家外匯管理局稱,受惠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及預期、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匯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他們又指,內地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沒有改變,將繼續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提供支撐。 此外,外匯局發布《2024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預計經常帳戶順差維持在合理均衡水平,跨境資本流動逐步趨向均衡,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將完善中國特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更好發揮外匯儲備維護宏觀經濟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 專家料金價挑戰2800關 另邊廂,雖然內地已經連續5個月暫停買入黃金,惟投資大行摩根大通等仍然認為,若在金價未來有所下跌,各國央行和其他實物黃金消費者仍是強勁買家,從而支持金價整體走高。現貨金昨微升0.02%,每安士報2,654美元。 惠理基金ETF業務高級策略師趙善德表示,即使預期美國聯儲局11月將放慢減息步伐,金價仍穩守2,650美元以上,反映現時金價受地緣政治多於息口變化影響。隨着中東衝突出現升級迹象,黃金將繼續受惠於大量避險買盤,帶動資金流入金市,預期金價年內會再次挑戰歷史高位,上望2,800美元。在美國總統大選後,預期慷慨的財政政策將增加美國預算赤字,造成長期通脹壓力,推算兩黨不計後果的競選承諾將增強黃金作為避險、抗通脹資產的吸引力,長遠有利推動金價向上。 原文網址:中國外儲增至3.31萬億美元 停買金5個月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008-1008_00202_022/ 8 Oct 2024 原文網址:中國外儲增至3.31萬億美元 停買金5個月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008-1008_00202_022/

Yen近兩月低 短期料再貶

 Yen近兩月低 短期料再貶 官員警告投機 基金建長倉憂套息重臨 日圓匯價又插水,曾見近兩個月以來最弱!市場對聯儲局進一步大幅減息的預期降溫,加上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多次發表鴿派言論,指暫不宜加息,令日圓兌每美元走弱,昨曾跌至149.13,為8月16日以來最低水平;其後在日本官員「出口術」下曾反彈至147.86,繼而在148附近徘徊,升約0.5%,每百日圓兌港元曾低見5.219,其後曾升至5.25算。 處理外匯事務最高級官員的日本財務省財務官三村純,對外匯市場的投機行為發出警告:「我們將緊迫監控包括投機交易在內的外匯市場走勢」,其用字遣詞予人感覺完全繼承了前任財務官神田真人。 日調高兩地區經濟評估 日本央行發表季度地區經濟報告指,該國經濟一直復甦,並提高對全國9個地區中北陸及東海兩個地區的評估,其餘地區的評估則維持不變。報告提到,東京和其他地區的消費力正改善。當中年輕一代享受到薪資上漲帶來的好處,他們的消費支撐需求。雖然有些公司表示苦於將預期中的勞動成本上升轉嫁,但愈來愈多服務業公司正這樣做或正考慮這樣做。 該報告指物價上漲的層面正擴大,同時結構性勞動力短缺,許多公司認為有必要繼續提高薪資。不過,有部分中小企業對獲利面臨嚴峻壓力表示擔憂,稱有必要保持警戒。是次報告暗示央行仍有可能會進一步加息,但並未有立即行動的必要。 市場期貨顯示,日本央行在12月前加息0.1厘的可能性不到50%,預計要到明年底利率僅從目前的0.25厘上升到0.5厘。 加息預期有變,外資取態變陣。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在截至10月1日當周,投資者轉向日圓淨長倉,是自8月中旬以來首次。野村證券認為,一些對沖基金上周較早時建立日圓長倉,是預計石破茂將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但隨着美國最新公布的就業數據意外強勁,增加日圓兌每美元近期下試150水平的可能性。 瑞穗證券東京首席策略師林祐樹更說:「如果從事息差交易的投資者再次入場,並測試160,誰又阻止得到?」他認為,短期內日圓兌每美元可能跌至150,甚至155。 日股重越39000 一周高 受到日圓走貶利好出口預期的支撐,日股做好,日經平均指數昨收市升697點或1.8%,報39,332點,不但收復39,000點關,也創逾一周收市新高。盈利主要來自海外市場的豐田汽車股價漲1.03%,另一車股鈴木自動車亦升1.12%;半導體股東京電子升1.1...

匯豐:勿期望美每次減息 也會降P 稱美息前景不確定 港息調整視乎當時數據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41007/s00004/1728231533065

 匯豐:勿期望美每次減息 也會降P 稱美息前景不確定 港息調整視乎當時數據 【明報專訊】美國上月啟動利率下行周期,匯豐即跟減最優惠利率(P),較市場預期早出手。匯豐香港區行政總裁林慧虹認為,不少人以過去美國議息後,匯豐如何調整息率作預測,「我覺得這個prediction(預測)不是一個correlation(相關性)」,因為現時利率環境、香港經濟及港元拆息走勢皆有不同,「我們都要data driven(取決於數據)」。她表示,目前美息前景甚具不確定且相當動態,港P調整需要視乎當時情况而定,不能期望每次美國減息,P息會隨之下調。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在剛過去的加息周期,聯儲局累計加息3厘後,匯豐才首次跟隨將P上調0.125厘(見圖);上月美國減息半厘時,匯豐為首港銀即時跟減P四分之一厘,當時P與1個月拆息差距2.2厘,未達過去會帶動減P的3厘息差。林慧虹表示,決定息率有很多因素考慮,港元拆息較美息早一步下跌,銀行資金成本的變化,也有考慮對香港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至於減P是否有金管局鼓勵,她則指是純粹商業決定。 聯儲到明年6月料再減1.5厘 林慧虹期望,香港開始減P可作為現在開始利率下行周期的信號,帶動交易、經濟活動改善,客戶資金從定期存款多元化配置到財富管理產品。雖然減P不會立即帶動貸款需求反彈,但增加企業客戶的融資和業務策略選擇,期望可帶動企業明年的資本開支計劃,「已經是很好的開始」。 至於未來減息步伐,匯豐預測聯儲局在及後6次會議各減息0.25厘,到明年6月累減1.5厘,不過減息前景有不確定,例如11月議息緊接美國總統大選。 市場期待減息可以改善物業市場表現,截至去年底本港商廈空置率升至14.9%的紀錄新高,林慧虹稱,目前商業房地產(CRE)市場供應過剩,隨後再有新商廈供應推出,CRE市場仍會疲弱一段時間,空置情况需較長時間消化,不過隨減息周期開始,若能帶 動經濟活動,市場會漸有改善。近期置地公布投資10億美元升級旗下中環置地廣場零售物業,可見現時市場亦有好消息。 有信心管控商業房產風險 近期本港CRE貸款質素惡化亦是市場焦點,截至上半年底,匯控(0005)除內地風險相關的本港CRE第三級(即被視為違約)貸款,較去年底增4.6倍至32.24億美元。林慧虹表示,該行信貸撥備審慎,60%本地CRE貸款為有抵...

新地商場黃金周營業額按年升8%

 新地商場黃金周營業額按年升8% prev next 【明報專訊】為慶祝國慶75周年及迎接十一黃金周,新地(0016)旗下15個主要商場包括觀塘apm、大埔超級城、元朗廣場、上水新都廣場等,斥資1000萬元支持盛事經濟活動,吸引遊客來港及本地市民留港消費。加上黃金周前市場減息、內地提振經濟政策加碼,刺激股市,財富效應催旺人流,黃金周7天人流、營業額按年增加8%,其中餐飲、電器和藥妝等均明顯受惠。 馮秀炎:有旅客30萬購鑽石手鐲 新地執行董事馮秀炎表示,國慶假期前,內地、本港兩地相繼降息,有效提升本地市民和遊客的消費意欲,旅客區商場均出現大額消費,如尖沙嘴商場,有旅客斥資逾30萬元購買名牌鑽石手鐲,銅鑼灣商場亦見客人花費逾10萬元買名牌衣履。 金飾燕窩花膠銷貨量理想 她續稱,各區的慶祝活動增添節日色彩,其中以國慶煙花匯演最矚目,商場內面向維港的餐廳訂座全滿,換領海景花園觀賞煙花的活動。此外,地區商場在國慶期間亦有接待內地旅客團,人均消費逾3000元,主要是購買高價值商品如金飾、保健品如燕窩和花膠等;另市民留港消費亦為零售業帶來支持,如國慶當日在指定商場,客人凡身分證有「7」、「5」數字,可免費換領餐飲券,單日派出逾2000份,需要加碼應付人潮。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41007/s00004/1728231546762

港股大時代 外資紛回歸

 港股大時代 外資紛回歸 證監撐港金融基建穩 有力承受交投再升溫 港股強勢進入「大時代」,主板成交屢破頂,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留意到「(港股)5,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成交,很多是國際資本、國際投資者返番嚟」。同時她大派「定心丸」,稱本港金融基建穩健,交易系統有能力承受更大成交,直言「再多啲都可以」。 自9月24日內地政府的穩經濟「組合拳」推出以來,恒生指數累飆4,489點。她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中央政府釋放強信號支持經濟,「給投資者打了很大的強心針」。許多國際投資者根據基準指數(Benchmark Index)建構投資組合,基於香港股市從高峰回落三至四成,國際投資者過去一段時間「Underweight(低配)了香港市場」,以等待合適的時機「買返貨」,特別是當整體市場氣氛扭轉頹勢時伺機出手。 監察經紀孖展借貸情況 她提到,儘管近期市場交易活躍,但整體仍有序進行,強調無論成交多寡,證監會一如既往地進行穿透式監察,留意市場有否出現過分風險,而交易所「完全有容量和額外容量」進行大量成交,現時亦無導致或引致任何流量中斷。至於經紀方面,證監會也恒常地監察其孖展借貸情況,暫未發現有任何異常。 不少內地投資者近日湧港開戶,梁氏指出,香港的持牌券商向來清楚知道監管要求,包括不能到內地招攬客戶;而中國證監會去年已發出清晰指引,就社交媒體引導客流量等方面,明確相關監管要求。另有券商業界人士透露,現時內地投資者必須手持香港身份證才能到港開戶,至於以前開落的戶口,則按外匯管制下匯款。 近日投資情緒高漲,引發上海證券交易所一度「死機」,梁鳳儀指出,因應滬股無法交易,當時滬股通也受影響,聯交所作為前線,是解決問題的主要角色,證監會則一直有作出支援,並監察市場異常情況,而滬方問題已大致解決,事件發生後的下一個交易日亦如常交易。 14中資券商加入理財通 中港兩地互聯互通範圍日益擴大,本港券商在2月時已獲准參與「跨境理財通2.0」。她透露,有14間券商將會加入,全屬中資券商子企,並與其母企合作,惟仍需要進行系統測試,結果滿意後會再作公布,而「3.0傾緊、討論緊」。至於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亦正籌備中,包括搭建系統。 企業持資管牌超證券交易 除了股票市場,香港近年積極拓展資產管理業務。她稱,過去5年,持有資產管理牌照(俗稱「9號牌」)的公司,多於證券交易牌照...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冀年底前發牌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冀年底前發牌 本港正積極發展虛擬資產,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虛擬資產生態圈廣闊,涉及領域不單是證監會的監管範圍,正與不同監管機構合作,冀明年能建構全生態的監管框架,而現有11間被當作獲發牌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目標年底前會有新進展,包括分批發牌。 她解釋,只有在列明監管要求下,傳統金融機構才會將相關產品納入可投資範圍,或將傳統資產代幣化。她強調,證監會努力建立穩健、清晰及一致的監管環境,促進行業進一步發展。 另外,她指出,證監會充分肯定科技可有助市場進一步發展,如區塊鏈在清算、結算等工作上能發揮其作用,亦已就投資產品代幣化作出一系列工作,主要以投資者保護角度出發,向市場提供足夠指引,讓它們能參與互動,由於當中涉及網上交易,故着重網絡安全。同時見到市場有意將資產進行代幣化,包括債券、貨幣基金、黃金等,皆有成功案例。 按風險高低作監管 不過,虛擬資產生態圈涉及加密貨幣、穩定幣、場外交易所(OTC)等,她坦言,整個生態圈大,「無法一次過做咁多嘢」,只能一步一步、按風險高低排優次,當中風險最高是交易平台,故先透過發牌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監管OTC則與相關部門商議中,亦有與業界作非正式諮詢,再下一步將託管納入監管,現正研究框架。 證監會與香港金管局在8月底時推出Ensemble項目沙盒。梁氏強調,須建立一個互用架構,在傳統金融生態系統和建基於區塊鏈的新生態系統之間運作,並銜接不同金融機構。 至於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涉嫌詐騙,她指已交由執法部門負責,因該部門執法權力較大。 原文網址: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冀年底前發牌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007-1007_00202_012/ 原文網址: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冀年底前發牌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007-1007_00202_012/

花旗唱好新股明年重返牛市

  花旗唱好新股明年重返牛市 美的集團為香港今年最大的股票資本市場交易。周維明直言,該隻IPO提醒全球投資者,中國內地仍有很多大型優質公司,而發行人願意提供近兩成折讓(較A股),認購反應好之餘,「投資者(上市後)又賺到錢,咁就皆大歡喜」,至今IPO未見活躍,「因為發行人同投資者對估值看法有幾大差異」。 現時股市估值低,公司希望爭取更高估值上市,所以對提供折讓較為抗拒,同時,港股市場不乏優質公司,周維明說,投資者會認為很多巨型上市企業估值吸引,而且有派息和股份回購等值得參考的資料,「IPO係股票市場最高風險類別,想要更多折讓都好合理。」 股市旺估值高 折讓發行較鬆手 當整體股市上升,各個板塊估值自然水漲船高,周維明解釋,準備上市公司「可比較同業的估值上返去,(IPO)會好好多」,屆時發行提供折讓亦可以取得更多資金,用作業務發展,但他強調,更重要的是「發行人需願意配合給予折讓」。 周維明透露,目前仍有不少內地公司準備IPO,上市地較集中在香港和美國,選擇來港掛牌的除了本土偏好(home-bias),希望接觸更多鄰近地區投資者外,亦因為監管和股權架構要求,只可以H股上市;至於選擇美國上市的話,則傾向相信當地市場流動性更高,估值較吸引。 採訪、撰文:董曉沂、林雪怡 2 Oct 2024

58%人擬入市 買樓慾近7年最強

  58%人擬入市 買樓慾近7年最強 美聯儲啟動減息周期,香港銀行的「跟減」幅度也超預期,為本港樓市注入動力。香港置業在美國減息後透過問卷形式進行客戶置業意向調查顯示,市民入市意慾大幅飆升,約57.7%受訪者表示考慮於未來12個月入市,是自2018年第二季以來的27季(約近7年)新高。調查機構指出,港美減息以及內地推出提振政濟「政策組合拳」,港股已率先受惠,樓市亦開始回暖,若特首本月的施政報告進一步推出提振本港經濟的政策,或有望觸發財富效應,增加資金投放「磚頭」誘因,幫助本港樓價止跌回穩。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 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昨指出,調查同時顯示,預期未來12個月本港樓價走勢上升,即睇好後市的受訪者比例由上季僅約10%,升至今季約21%,升幅達11個百分點,其餘約31.9%認為樓市平穩發展。相反,預期未來12個月本港樓價走勢下跌,即睇淡後市的受訪者,比例由上季約66.9%急縮至約47.1%,減幅達19.8個百分點。上述數據反映市民對後市態度轉趨樂觀,入市信心顯著回升。 逾兩成半人擬購樓作投資 另一方面,換樓客成為主流,調查發現有約41.5%受訪者有意換樓,另外有約26.6%的受訪者計劃購入物業作投資,比例較上季約18.5%為高,餘下約31.9%受訪者有意入市上車置業。 對於後市的看法,美聯集團行政總裁(住宅)暨香港置業行政總裁馬泰陽表示,減息效應為市場帶來利好消息,加上中央政府重拳出擊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谷經濟,港股率先受惠重上二萬點,而本港樓市的新盤銷售情況亦相當熾熱,二手市場也同步升溫。若本月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特首進一步推出提振本港經濟的政策,或有望觸發財富效應,增加資金投放「磚頭」的誘因,助樓價止跌回穩,故在施政報告公布前維持全年樓價5%窄幅上落預測。 近七成人睇息口再下跌 息口走勢方面,美國啟動減息步伐,本港銀行立即跟隨。該調查結果顯示,有約69.3%的受訪者認為本港未來12個月的息口會進一步下跌,比例創自2020年有紀錄以來新高;有約21.5%的受訪者認為息口不變;僅約9.2%的受訪者認為本港息口會在未來12個月上升。 資產配置策略方面,隨着美國息口回落,為樓市帶來利好消息,有約50.2%的受訪者認為房地產是本港較穩健的資產,創2023年第二季後新高;其次為現金及活期存款,有約15.7%;而認為黃金為較穩健資產的受訪者則有約12.8...

中指院料內地寬鬆樓市政策本季加碼

  中指院料內地寬鬆樓市政策本季加碼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中指研究院昨日發布9月百城價格指數,內地100個城市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4,447元(人民幣,下同)/平方米,環比8月跌0.7%,連跌29個月,同比下跌7.13%;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6,484元/平方米,較8月漲0.14%,較去年同期升1.85%。報告指,在政策帶動下,預計第四季內地房地產市場有望迎來邊際改善。 百城二手樓價連跌29個月 中指院分析,二手業主以價換量致使百城二手住宅價格繼續下行,二手房成交規模環比回落,同比仍保持增長。受部分城市優質改善項目入市影響,百城新建住宅價格較上季上漲,但新房市場成交持續走弱,9月重點城市新房銷售較去年同期下降。新建住宅有17個城市環比上漲,63個城市環比下跌,20個城市持平。二手住宅平均價格則所有城市環比均為下跌。 報告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釋放迄今最強「穩地產」信號。9月末京滬廣深積極響應中央精神,出台優化政策,提振市場信心,或預示着第四季各項樓市政策將加快發力。在政策帶動下,預計第四季內地房地產市場有望迎來邊際改善,但考慮到影響居民置業能力及置業意願的收入、就業等中長期因素,轉變仍需要一定時間,預計市場短期仍將延續築底行情。 另外,內地50個城市住宅平均租金為每月36.1元/平方米,環比跌 0.39%,同比減2.52%。當中,46個城市下跌。 2 Oc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