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4的文章

VB去年虧損收窄逾5% 主席許濤:爭取今年EBITDA轉正數

  VB去年虧損收窄逾5% 主席許濤:爭取今年EBITDA轉正數 【明報專訊】電視廣播(0511)(TVB)主營在港免費電視業務、去年受惠於廣告收入增加及節省成本措施,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虧損(LBITDA)按年收窄47.1%至只有2.72億元,連續虧損四年半。但是去年下半年度恢復EBITDA並轉賺4600萬元。其整體LBITDA則大減58.5%至1.4億元,稅後虧損則按年減少5.45%至7.63億元,連續虧損6個年度,不派息。 明報記者 陳偉燊 主席許濤昨午在業績會表示,隨去年第四季EBITDA轉正數,今年爭取全年EBITDA轉正數。他料集團去年減省5.12億元營運成本後,今年若將J2及財經資訊台合併料可再省1億元成本,暫時並無裁員計劃,但視乎將來發展,不排除裁員。他期待實現正數EBITDA後,可較快邁向盈利,又指今年廣告增長比去年更快,預期今年是財務轉折點,估計隨着和內地更多平台落實協議,今年度內地業務收入有望增至10億元。 免費電視廣告收入增長9% TVB去年度在港免費電視的廣告收入按年增長9%至12.8億元,營運成本及節目成本分別按年減少8%及13%,令LBITDA按年減至2.72億元。以在港myTV SUPER為首的OTT業務,myTV Gold訂戶按年增加21%至近19.33萬名,廣告收入按年增長35%,抵消和電訊伙伴修改組合訂閱計劃致收入微跌的影響,該部門EBITDA更按年增長27.6%至8403萬元。電子商貿部門受到港人北上消費影響,落實「士多」及「鄰住買」合併減省成本,轉售較多高毛利產品,LBITDA按年大減一半。期內發行同步劇減少,亦令內地業務EBITDA減少(見表)。 無意結束在港電商業務 儘管TVB結束「士多」業務,但許濤認為,結合電視運作仍有優勢,因此無意結束在港電商業務。他續說,隨後將J2及財經新聞台合併,更會連同旗下社交媒體頻道、鄰住買、OTT等結合,可掃二維碼獲得更多娛樂、消費優惠及更多資訊。TVB甚至跟進人工智能的發展,已在配音、字幕及生成內容見到對成本及效率帶來幫助,並正探索在生產新內容、短視頻及二次創作的發展空間。隨着翡翠台及明珠台在1月1日於廣東省落地,總經理(商務營運)蕭世和稱,除取回不少銀行、保險客戶,自下月起更結合跨國食品公司,開發《新聞女王》主題廣告在內地落地。28 Mar 2024 

「北水」重臨 港股先低後高漲144點

  「北水」重臨 港股先低後高漲144點 【明報專訊】內地股市由跌轉升、離岸人民幣轉強、「北水」重新流入,都帶動港股昨天先低後高,終止兩個交易日下跌。恒生指數高開74點,早段升179點後中午前一度倒跌,午後跟隨內地股市重拾動力,最多升255點,收市升144點,報16,618點,成交1086億元,雖然續逾千億元,但較周一減少3.6%。國企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皆跑贏大市,國指升1.23%,收報5825點。科技指數升1%,報3471點。 騰訊升3.7% 曾重上300元關 部分科技股和內銀支撐大市,大增回購股份上限的騰訊(0700)升3.7%,股價一度重上300元關口。百度(9888)、聯想(0992)、小米(1810)都升逾3%。 本周為業績高峰期,繼續是市場焦點,招商銀行(3968)去年盈利升6%兼增加派息比率,獲大行調高目標價,股價升逾4.3%,是表現最好藍籌。安踏體育(2020)去年多賺35%、末期息增60%,股價升逾3.1%。 中海物業(2669)中午公布去年業績後,有大行推算下半年收入增長放慢,形容派息沒有驚喜,股價午後急瀉近24.5%。其他派息保守的國企股亦遭受重大沽壓,粵海投資(0270)削派息比率,股價挫逾17.6%,海螺創業(0586)末期息減半,股價跌至15.4%。 CEO指港人北上有影響 領展10年低 領展(0823)行政總裁王國龍認同,港人北上消費影響商場周末表現,股價連跌3個交易日,昨再跌近1.6%,收報33.85元,見逾10年低位。 友邦保險(1299)公布去年業績後,過去9個交易日股價有8天都下滑,昨再跌1%至52元水平,見近7年低位。 內地投資者南下的港股通,扭轉周一的淨流出,恢復資金淨流入,昨天有45.27億元,較受歡迎是南方恒生科技指數ETF(3033),淨買入近8.2億元,美團(3690)淨沽出逾2.6億元。 中薇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偉豪認為,近期港股仍處上落市格局,恒指波幅介乎16,200點至17,200點,但站穩100天線16,600點以上收市,前景可稍後看好。 27 Mar 2024

阿里煞停菜鳥上市計劃

  阿里煞停菜鳥上市計劃 阿里巴巴(9988)推進業務分拆上市再受重挫,阿里巴巴昨日收市後公布,集團已撤回分拆菜鳥在聯交所上市的申請,並擬以每股0.62美元回購少數股東和員工股權,預計斥資最多37.5億美元(約293億港元),反映菜鳥估值約103億美元(約803億港元)。阿里的舉措,意味其原本擬分拆三大上市業務已全部暫停。阿里主席蔡崇信表示,撤回菜鳥上市申請,完全是集團自己的決定。 截至昨晚10時30分,阿里美股報71.22美元,跌0.3%,相較港股跌0.8%。 稱決定與內地監管無關 阿里昨晚召開會議解話,蔡崇信表示,撤回菜鳥上市申請是阿里的戰略考量,現時集團首要目標非常的明確,要在電商領域獲勝,因此需要恢復市場份額,推動業務增長。撤回申請和回購股份的舉動,有利阿里有利加強電商核心業務和物流協同的聚焦,進一步推動電商業務增長,以及對未來物流戰略投入的信心。此外,從早前的評估中得出,為了提供最具競爭力消費者體驗,必須實現菜鳥運營與集團電商業務之間的深度融合。 據港交所資料顯示,菜鳥上市申請已「失效」。蔡崇信指,剛好菜鳥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中的財務資料已過期,因此必須要決定是否繼續IPO申請,考慮到菜鳥在集團內的戰略角色和未來規劃,以及目前充滿挑戰的IPO市場環境,認為菜鳥在當前或可預見將來進行IPO,不符合集團的發展策略,而IPO可實現的任何估值都無法反映我們當前認為的菜鳥的真正戰略價值。他強調,今次撤回菜鳥完全是集團自己的決定,中國監管無施加任何影響。 至於回購菜鳥少數股東和員工股權計劃,阿里指他們可以選擇出售或繼續持有菜鳥股權,菜鳥員工的股權計劃將於今年8月執行,員工可以自願出售今年8月1日及以前已歸屬的所有菜鳥股份。 阿里去年5月宣布全面資產重組計劃,建議推進分拆阿里雲、盒馬上市,但之後相繼分別稱不再推進及劃暫緩。 菜鳥於去年9月26日遞交上市申請,市場原本預期集資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但上市過程並不順利,包括被中證監要求補充赴港上市資料涉及股權結構等六方面,又被傳由菜鳥營運的比利時列日電商物流樞紐(e-Hub)成為比利時情報機關緊盯對象。 專家料對股價影響微 椽盛資本投資總監曾永堅表示,對阿里決定不意外,料對阿里股價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預計短期在70元至73元區間波動。他稱,當前香港新股市場氣氛不佳,估值亦不高,阿里現在藉助收購菜鳥股份,打好電商...

2月出口跌0.8%遜預期 終止4連升

  2月出口跌0.8%遜預期 終止4連升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今年2月出口貨值按年略跌0.8%,遜於預期的按年升2%。月內進口貨值按年跌1.8%,跌幅大過市場預期的1%。兩者均終止連續4個月錄得增長的升勢。政府發言人表示,環球經濟增長緩慢和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短期內將續制約香港出口表現,但環球金融狀况預期在今年稍後時間放鬆,或會提供一些支持。 按地區計,今年2月輸往亞洲的出口貨值按年跌1.3%。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其中台灣、韓國及越南,分別跌20.3%、19.5%及18.7%;進口方面,來自部分主要供應地的進口貨值錄得跌幅,當中馬來西亞、中國內地及台灣分別跌32.3%、10%及8.4%。 分析:受農曆新年季節影響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表示,2月份出口數字較差,主要原因是由於去年及今年農曆新年假期錯對所致,因此出口額出現較大波動,若撇除季節因素,相信整體出口表現並沒有明顯轉差。中線而言,外圍經濟前景仍有下行壓力,可能繼續為香港外貿表現帶來挑戰。 27 Mar 2024

亞洲經濟料增4.5%

 亞洲經濟料增4.5% 南亞升幅居首 GDP規模全球佔比近半 亞洲各國疫後經濟復常步伐不一,不過博鰲亞洲論壇昨發表的《亞洲經濟前景與一體化進程2024年度報告》仍預期,今年亞洲經濟增速或見4.5%,有望高於去年。其中包括印度等南亞地區增長料達5.8%,較去年上升0.4個百分點,繼續居於亞洲各地區之首。中國、印尼、日本等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則料連續第二年維持在4.3%。至於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該組織預期,亞洲經濟體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規模佔全球比重為49%,按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報告提及,今年仍是全球經濟動盪與分化的一年,亞洲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同時需要應對好內部挑戰,但亞洲經濟增長和地區經濟整合的動力仍然強勁。 全球10大電商 中企佔4席 通脹方面,該組織認為,年內亞洲地區的通脹繼續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將受經濟增長、工資走勢、大宗商品價格、國際運輸成本及亞洲貨幣匯價影響。至於單看內地今年物價走勢,估計隨着中央明確提出着力擴大內需,需求不足的問題將逐步緩和,居民消費價格可望溫和上漲。 不過,報告亦稱,亞洲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居全球首位的同時,是全球最大的零售電子商務市場。去年中國排名第一,日本、南韓及印度則分別排第4至6位。截至今年1月底止,全球電商企業市值首10名中,亞洲企業佔6席,美洲企業佔4席。其中,內地的阿里巴巴(09988)、拼多多、美團(03690)和京東集團(09618)佔了4席,美國的亞馬遜和Copart佔了兩席,另加拿大、阿根廷、南韓、新加坡的企業各佔一席。 本港首兩月出口漲16% 至於電商業近年在全球發展如日方中之際,統計處昨發表2月外貿數字卻顯示,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按年跌0.8%和1.8%,差過預期的升2%及跌1%。按主要貨品類別劃分,「非鐵金屬」期內出口貨值跌38.1%、「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則跌2.6%。 撇除農曆新年的季節因素影響,將1、2月份的貿易數字合併計,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16.6%,進口貨值上升9.7%;首兩月有形貿易逆差381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5.4%。 另邊廂,香港「勁敵」新加坡昨亦公布2月工業生產數字,按年升3.8%,遠勝市場預期;經季調後按月更回升14.2%,主要受生物製藥、化學、運輸設備機械等行業產出增加所帶動,可見星港兩地在產業布局呈天淵之別,亦凸顯港府對發展新產業根本...

恒指偏軟 成交縮16% 美私募擬削在華投資

 恒指偏軟 成交縮16% 美私募擬削在華投資 雖然人民幣走勢回穩,惟無助港股表現。恒生指數昨日表現反覆偏軟,收跌25點,報16,473點,全日成交按日縮減16.91%至1,127.39億元,「北水」淨賣出63.43億元,連續27日淨流入斷纜。另邊廂,續有外資調整投資策略,美國私募基金管理集團TPG據報將削減在中國的投資比例。 恒指昨日高開32點,報16,531點後,最多曾升113點,高見16,612點,之後跟隨A股下挫,曾倒跌58點,低見16,441點,全日高低位波幅171點。國企指數及科技指數分別跌0.05%及0.54%。 聯想瀉8% 藍籌最差 科網股個別發展,公布業績後獲部分大行唱好的美團(03690)抽高5.72%;小米集團(01810)將於本周四公布電動車定價,股價微升0.13%;騰訊控股(00700)及阿里巴巴(09988)分別下跌0.06%及0.98%。 聯想集團(00992)挫8.63%,是表現最差藍籌;中國宏橋(01378)末期息大增近兩倍,抽高13.39%,是升幅最大的恒指成分股。 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發起人提早辭職,藥明系反彈,藥明生物(02269)飆7.51%;藥明康德(02359)升4.85%。另吉利汽車(00175)旗下的極氪在內地車展中發生意外,拖累股價挫3.47%。 外媒報道,TPG旗下一隻規模約50億美元的亞洲收購基金Asia VIII,將減低對中國的配置比例,由同系早前的約25%降至約一成,並改投資於澳洲、印度及東南亞等地,配置由70%提高至逾八成,餘下則投資在南韓。 金融業恐再掀裁員潮 事實上,市況低迷,加上新股活動大減,不少在港投資銀行裁員,外媒以「失落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形容昔日備受追捧的香港銀行家。另引述招聘公司主管John Mullally指,正在香港尋找工作的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大約數百人,但金融職場相當脆弱,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裁員行動。 行業淡景亦可從企業業績中得到引證。交銀國際(03329)去年虧損14.69億元,每股虧損0.54元,不派息。期內佣金及手續費收入收益1.42億元,按年跌32.71%,其中經紀佣金減少24.66%,企業融資及承銷費跌57.52%,資產管理及顧問費跌19.17%。 原文網址:恒指偏軟 成交縮16% 美私募擬削在華投資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

中間價偏強抗貶 人幣曾升破7.2

  中間價偏強抗貶 人幣曾升破7.2 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上周五突然失守7.2關後,昨日早市大幅反彈,一度收復7.2關口,最強見7.1水平,主要是因為人民幣中間價高開,被市場解讀為人民銀行無意讓人民幣貶值的訊號。此外,據報有中資大行再度提供美元流動性協助穩定滙率。 不過,人民幣強勢未能持續,CNY亞洲收市升199點子,但7.2關口得而復失,報7.2084。市場普遍認為,人行維護人民幣穩定意願依然強烈,亦有分析預計,人民幣貶壓還未完全消退,可能在7.1至7.3區間內雙向波動。 較預測高1300點子釋放訊號 CNY上周五跌穿7.2,創逾4個月新低,引起人行是否準備讓人民幣貶值的揣測,惟昨日人民幣中間價較上周五升8點子,報7.0996,偏離路透預測的水平擴至近1300點子,差距是11月以來最大,代表人民幣比市場預期水平強1.8%。 分析表示,人行藉高開中間價發出無意讓人民幣貶值的訊號,路透引述兩名消息人士稱,中國國有大行昨日早盤時段再度提供美元流動性,助CNY大幅反彈,重返7.2關口。消息人士指出,是否在7.2關重新設防還需要觀察,也可能是延緩貶值節奏。離岸人民幣(CNH)昨日一度由即市低位轉強逾400點子,高見7.2325。 然而,昨日稍後時間購滙偏多,中資大行的美元賣盤力度亦有所減弱,CNY回吐部分升幅,亞洲時段最終未能收復7.2關口。截至今晨5時04分,CNY報7.2102,CNH報7.2529,每百港元兌CNH報92.73。 滙豐發表報告提到,將密切關注中間價走向,認為內地在保持社會政治穩定、防範大規模資金外流,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作出考量,需要人民幣維持穩定,這會繼續沖淡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上周五人民幣顯著轉弱,有市場人士猜測是因為人民幣面臨外部貶值壓力,亦不排除人行希望放鬆貨幣政策。 渣打銀行中國策略主管劉潔稱,昨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強,釋放出明確的訊號,儘管美元強勢且季節性因素不利於人民幣,但人行並沒有準備好讓人民幣貶值。監管層近期可能採取更多逆周期手段來防控滙率下行,包括離岸增發央票及在岸加強滙率管理。劉潔預計近期CNY將在7.2至7.4之間交易,CNH則在7.24弱方徘徊。 季節購滙日圓弱勢 壓力未消 中國銀河證券報告提到,從市場情緒來看,人民幣面臨短期壓力,惟人行維護滙率穩定意圖明確,中間價料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短期貶值壓力可控。 法...
  復活清明節料1100萬人次進出 交通服務加強 港鐵增約300班車 入境處公布,今年復活節及清明節假期期間(即3月28日至4月7日),預計約有1100萬人次(包括香港居民及訪客)經各海、陸、空管制站進出香港,入境處與內地深圳邊檢總站等部門協商後,預計約有950萬人次會經各陸路邊境管制站進出香港。假期期間本港公共交通將加強服務,其中港鐵公司將於本周五(3月29日)起的4天復活節假期加強港島線、荃灣線、南港島線及迪士尼線部分時段的列車服務,合共增加約300班車,以配合市民外出的交通需要。 預期周五陸路離境高峰 入境處表示,陸路出境較為繁忙的日子為本周五,出境人次約60.1萬人次,而入境高峰期是下周一(4月1日),入境人次約58.9萬。入境處料假期期間羅湖管制站、落馬洲支線管制站及港珠澳大橋管制站會非常繁忙,日均分別約有20.7萬、16.9萬、14.3萬人次出入境。翻查資料,去年復活節及清明節(4月1日至10日)期間,共669萬出入境人次,外遊港人約516萬人次,佔整體77.2%;內地客約117萬人次,佔17.5%,海外旅客僅35.7萬人次,佔5.3%。 假期期間,本港公共交通會加強服務,港鐵公司稱,為配合政府以維港兩岸為主軸舉辦的大型戶外藝術計劃「藝術@維港2024」,港島線及荃灣線分別於黃昏及晚上時段加密列車班次,方便市民及旅客前往中環海濱一帶觀賞發光藝術裝置,以及參加不同藝術文化活動。東鐵線羅湖站、落馬洲站及高鐵香港西九龍站會加強廣播和指示,以及增派職員協助跨境乘客,公司會密切監察各鐵路線的營運情況,適時調整列車服務。 城巴宣布,復活節長假期為旅遊高峰期,將全面加強機場、口岸及各景點服務。在兩大陸路口岸,香園圍口岸及深圳灣口岸,城巴將於高峰期日子分別提供最密5分鐘及7分鐘的班次,亦會提升城巴機場快線服務,令班次最頻密達每8分鐘一班,切合居民及旅客出行需要。 周生生盼內地客抵消港人外遊 九巴及龍運預計,復活及清明節假期會有大批市民經各邊境口岸往返內地或到香港各處遊覽,多條往返不同管制站路線會加大服務,亦會強化荔枝角往來尖沙咀碼頭6號線的服務。 對於復活節長假本港消費市道,周生生( 00116 )大中華區營運總經理劉克斌指出,已預計長假期間港人北上消費及出外旅遊,減少在港消費,近期周末、周日本地客消費氣氛較弱,雖然內地客旅遊模式改變,但他們消費力仍在,只能寄望...

招行全年多賺6% 增派息13% 兩核心業務收入跌 減撥備提升盈利

  招行全年多賺6% 增派息13% 兩核心業務收入跌 減撥備提升盈利 招行全年多賺6% 增派息13% 兩核心業務收入跌 減撥備提升盈利 招行( 03968 )2023年兩項核心業務收入均報跌,淨利息收入減1.6%,至2146.69億元(人民幣.下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挫10.7%,至841.08億元,該行通過減少撥備提升盈利表現,全年純利升6.2%至1466.02億元,每股盈利增7%,至5.63元,招行擬派每股1.972元股息,按年多13.4%,派息比率按年上升近兩個百分點至35%。 內地多番壓低市場利率谷信貸,令內銀營運利潤能力受壓,招行去年底淨息差2.15厘,連續7個季度收窄,去年第四季度降幅0.04厘,即使總資產和貸款在2023年內均增約8%,該行淨利息收入仍跌1.6%。 根據政策面及經濟預期分析,招行計劃2024年貸款和墊款新增8%左右,客戶存款約增10%,將加大零售貸款投放力度,提升貸款風險定價管理,配合以低成本核心存款增長為主,加強對高成本存款的限額管控,降低整體負債成本。 單季實現不良貸款下降 回顧去年業績,招行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972.92億元,增4.9%,零售淨利息收入1337.66億元,進賬3.4%;批發金融業務稅前利潤696.48億元,升11.6%,批發金融業務淨利息收入810.58億元,降6.3%。 資產質素保持穩定,招行第四季不良貸款餘額按季少2.15億元,至615.79億元,不良貸款率季內跌0.01個百分點至0.95%,單季實現不良貸款下降,全年計,不良貸款額增加35.75億元,不良貸款率低0.01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餘額雖然增加,但招行去年資產減值損失減少27.9%,至414.69億元,反映該行撥備水平降低,全年計,撥備覆蓋率降13.09個百分點至437.7%,仍屬內銀股之中偏高水平。 據業績報告披露,截至去年底止,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投資和債券風險承擔總額3989.67億元,按年跌13.8%,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5.01%,升1.02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不良貸款率0.37%,增0.02個百分點。 招行特別提到,內地減按揭利率後,新舊房貸息差收窄,對提前還款有一定紓緩作用,由於市場投資收益率下行,預計2024年房貸提前還款將處近幾年較高水平。 招商永隆純利16億 挫46% 另外,招行旗下香港業務招商永隆去年淨利潤16.05億港...

新股遞表半年內上市比例跌至12% 平均447日才掛牌 分析:受市况弱內地備案制影響

  新股遞表半年內上市比例跌至12% 平均447日才掛牌 分析:受市况弱內地備案制影響 【明報專訊】香港新股集資活動近年萎縮,新股上市所需時間亦大幅延長。有統計顯示,去年首次遞交上市申請表限期內(即6個月),可完成上市的新股比例大幅下降(見圖),由2021年約五成,降至僅約一成。由遞交申請到上市,平均日數亦持續上升,由2021年的逾230日,倍增至2023年的近450日。分析指出,與中證監去年實行的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備案制,相關企業需要時間按規定備案有一定關係。同時,資金需求疲弱及審批較嚴等因素影響,亦拖慢上市時間表。 華富建業企業融資根據聯交所網頁資料,2021年、22年及23年分別有89家、83家及73家有遞交申請表日期紀錄成功上市的公司,當中分別只有45家(約51%)、15家(約18%)及9家(約12%)能夠在一次遞表限期內成功完成上市,餘下的均需要補多一次或以上申請。 在2021年、22年及23年,由首次遞交申請到上市當日,平均日數分別為235日、341日及447日。2021年、22年及23年由首次遞表到掛牌,最長及最短天數分別為1005日及41日、1182日及44日,以及1646日及72日。 在2022及23年,由遞表到上市,為時超過兩年的公司,各多達11家。 港交所:上市進度取決多項因素 港交所 (0388) 回應,申請人由遞交申請至聯交所審批及最終上市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申請文件的質量、申請人是否及時回應證監會及聯交所的意見,以及就其上市申請於其他適用監管機構獲得批准的時間等。而上市申請人亦會根據其商業考慮、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決定其上市時間。 內地備案登記平均需逾百日 港交所指出,去年申請人由遞交申請至獲上市委員會批准上市的平均時間為203個營業日(2022年為167日)。在75%的個案中,上市科處理審批程序所涉及的時間均少於90個營業日。而去年上市科就首次公開招股申請發出首輪意見的平均時間亦縮短至12個營業日(2022年為17日)。 華富建業企業融資行政總裁黃偉誠表示,去年本港新股由遞表到掛牌日數特別長,其中一個原因是中證監去年3月底實行備案制,相關企業需要時間按規定備案,平均備案登記天數要逾100日,登記完成後才可在港進行上市聆訊。從批准上市至掛牌的時間主要取決於股票銷售建檔,近年市况差,企業需要更多時間組織銷售。此外,申請人不一...

近百企向中證監 申備案惟尚未獲登記

  近百企向中證監 申備案惟尚未獲登記 【明報專訊】中證監自去年3月31日起實施備案制,要求所有內地公司境外上市時,須先就關鍵合規問題向中證監提交相關資料以作註冊備案,適用於中國發行人以及主要業務在內地的香港或海外註冊發行人。有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7日,平均通過備案登記日數達113日,而申請備案,但尚未登記的公司數目仍有近100家(見表)。 按華富建業企業融資統計顯示,由去年4月1日至今年3月7日,中證監共備案登記128家公司,平均備案登記日數達113日,當中到香港上市的境內企業,佔79家,包括29家新上市H股、15家僅全流通的H股,以及35家紅籌,平均日數為106日。赴美國上市則有49家,平均日數130日。 已向中證監申請備案,但尚未登記的公司數目仍有98家,當中到香港上市的境內企業佔74家,包括25家新上市H股、6家僅全流通H股,以及43家紅籌;而到美國上市則有23家。 全國人大代表、證監會主席雷添良早前在兩會期間,提出優化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備案制度,指新規在運作過程中,市場關注備案審核進度慢、預期性不高的問題,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理順備案流程。同時向市場提供關於備案關注重點及審核範圍的更清晰指引,幫助企業更好地配合備案工作要求,讓備案工作更常態化、有序化、透明化,審批時間更具可預期性。 25 Mar 2024

恒大撤回美國破產保護申請

 恒大撤回美國破產保護申請 中國恒大(03333)就去年根據美國法典11篇(即「美國破產法」)第15章,向美國法院申請承認香港和英屬維爾群島(BVI)法律體系下的境外債務重組協議安排一事作出公布,鑑於公司共同及各別清盤人的委任,預計協議安排將不會以目前的方式進行,據共同及各別清盤人了解,恒大一方前外國代表的法律顧問已於上周五向美國法院提交文件,撤回各自的申請。 共同及各別清盤人仍專注履行其職責,在現階段,所有方案仍有待考慮,共同及各別清盤人將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提出新的申請,以支持其認為必要或適當的方案。 碧桂園廣州物業引資28億 另外,碧桂園(02007)引入獨立第三方籌約28億元(人民幣‧下同),共同開發已停工的廣州物業,該物業已作抵押,作為同系附屬碧桂園地產去年發行17億元中期票據的擔保。 原文網址:恒大撤回美國破產保護申請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0325-0325_00202_013/ 25 Mar 2024

中石化賺583億縮12% 預警油價高位震盪 新

 中石化賺583億縮12% 預警油價高位震盪 新 去年勘探開發經營溢利跌16% 仍增派末期息 內地去年疫後重啟經濟,但礙於期內油價、氣價下跌,縱然部分產品銷售量增加,也拖累「三桶油」之一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00386)業績表現。在截至去年12月底止的全年,中石化營業額按年跌3.19%至3.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盈利更挫12.88%至583.1億元,折合每股基本盈利0.487元。雖然如此,公司選擇增加派末期息2.56%至每股0.2元。 董事長馬永生在業績報告內解釋,本次增加派息,是考慮到財務狀況穩健,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大幅增加,同時也考慮到盈利水平、股東回報和未來可持續發展需要等而決定。全年股息每股0.345元,如加上回購金額,合併計算後去年派息比率按年升4個百分點至75%。 今年計劃降低油產量 然而,去年公司表現未盡如人意,業績報告內指出,去年全球經濟恢復緩慢、地緣政治波動加劇、宏觀形勢不穩定及不確定明顯上升,並且油價波動較大,其中,布蘭特原油現貨價格全年就按年下跌18.4%。同時,新能源快速發展,化工市場供過於求,都令該企的經營環境變得複雜多變。 其中溢利貢獻最大的上游勘探及開發業務,雖然油氣當量產量上升3.1%至5.04億桶,但經營溢利不升反跌16.29%至449.63億元。原油產量升0.1%至2.81億桶,當中內地佔2.51億桶,海外佔2,949萬桶。惟該企今年計劃生產原油2.79億桶,其中境外佔2,665萬桶,皆較去年有所減少。 資本開支減少2% 至於煉油業務經營溢利去年增幅一枝獨秀,大升68.76%至206.08億元。主因或與2022年內地成品油需求較少有關,令去年市場快速反彈。發改委統計顯示,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按年增長11.8%至3.85億噸。另外,為應對油價反覆,該企去年堅持產銷一體運行優化,全年原油加工量創歷史新高,達2.57億噸,按年增加6.3%。 展望今年,該企指,隨着中國經濟繼續回升向好,預計境內天然氣、成品油和化工產品需求保持增長。綜合考慮全球供需變化、地緣政治等因素後,料國際油價在中高位震盪。而公司今年資本開支計劃按年略降2.14%至1,730億元,其中勘探及開發業務佔778億元。 黃金年均回報可達8% 油價不穩,反觀金價近期卻累升不少,本月就曾破每安士2,200美元大關。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行政總裁...

港股升320點 北水連續26日淨買

  港股升320點 北水連續26日淨買 【明報專訊】聯儲局維持息口及今年減息3次預測不變,環球股市普遍向上,即使A股逆市下跌,港股仍創逾一星期最大升幅,恒指全日上升320點,收報16,863點,大市成交金額1180億元,一口氣升破10天、20天及100天平均線,北水連續26個交易日淨流入,續創3年最長紀錄。 息口敏感科技股做好 隔晚美股三大指數齊創收市新高,恒指昨高開219點後曾最多升430點,高見16,973點。但人民幣反覆偏軟,A股轉跌影響大市升幅,恒指最終收報16,863點,升320點或1.9%;國指升101點或1.8%,收報5905點,科指升31點或0.9%,收報3582點。北水淨流入減少至47.72億元,是連續26個交易日流入,累計流入957.05億元。單是騰訊(0700)已有16.24億元淨入,中行(3988)及小鵬(9868)亦分別有5.57億元及5.51億元淨買。南水北上則淨流出60.2億元人民幣。 息口敏感科技股做好,騰訊業績勝預期,一度升3.2%,收市僅升0.8%;阿里巴巴(9988)升近2%,今日公布業績的美團(3690)更升近4%;轉虧為盈的快手(1024)先升後跌近2%。汽車股個別發展,吉利(0175)升5.2%,小鵬(9868)遭阿里減持,挫6.5%,蔚來(9866)跌近2%。匯控(0005)升2.1%,重上60元,中國宏橋(1378)升近6%, 是升幅最大藍籌,跌幅最大藍籌是去年少賺逾半的舜宇光學(2382),全日跌逾13%。 分析:港股爭取外資流入有難度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昨日大市回穩,美聯儲維持現時利率不變和日本央行結束負利率時代都符合市場預期,市場亦未有觸發環球資金開展新流向,所以港股爭取外圍資金流入亦有難度,短期內只能繼續「塘水滾塘魚」。 22 Mar 2024

大型港銀P不變 業界料今年微降 渣打:全年最多或減0.25厘 對樓價幫助言之尚早

  大型港銀P不變 業界料今年微降 渣打:全年最多或減0.25厘 對樓價幫助言之尚早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本港時間昨日凌晨公布議息結果,維持聯邦利率目標區間在現時5.25厘至5.5厘水平不變,同日公布利率「點陣圖」顯示,聯儲局委員維持全年減息3次預測,未有因近月通脹表現反覆而調整。匯豐等大型銀行昨日宣布維持最優惠利率(P)不變。市場人士相信,今年港P將以較小的幅度和次數跟隨美息回落,惟整體幅度不大,對幫助樓價仍言之尚早。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議息後有意放鴿,如稱沒有側重近期較強的通脹數據,又指距離放緩縮表時間不遠,似乎不介意讓市場預期在6月或7月減息。目前當局最為重視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只要通脹維持向2%下跌,至年中降至2.5%水平,已能給予聯儲局減息的空間。渣打目前預期今年美國減息4次,較大機會在6月開始,明年則減息3至4次。 渣打:料美6月開始減息 恒生(0011)、中銀香港(2388)、渣打昨日均宣布維持最優惠利率不變,各大行自2022年開始本輪加息以來,累計上調0.875厘。對於今年減P幅度,劉健恒指因為P息由個別銀行決定,因此較難預測,不過相信下調速度和時間,也會如前兩年加息般,不會完全跟隨聯儲局,估計今年或有一至兩次隨美息下調,每次減息0.125厘,即全年減0.125厘或0.25厘。 昨日港元拆息升幅不大,與樓按相關的1個月拆息報4.688厘,上升8.77點子(1厘等於100點子),與銀行融資成本相關的3個月拆息報4.7114厘,上升3.52點子。渣打預期3個月拆息今年底將回落至4厘,至明年底再跌至3厘,1個月拆息料在今年底降至3.8厘。 1個月拆息微升8.77點子 企業借貸多以銀行拆息作定價基準,劉健恒表示,港元拆息下調有利企業融資成本下降,提振營商信心,利好因素可延及明年。對於樓市影響,劉健恒認為今年P息下調幅度不大,按息降低空間不大,不過減息周期開始,預期利率未來進一步下調,加上近期「撤辣」改善氣氛,今年樓市交投料會維持在不錯水平。至於樓價是否大升則言之過早,要等待現有貨源消化才會有明顯上升空間。 中原按揭:按息料4.125厘橫行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則表示,現時港元拆息高於按息,預期現時主要按息將在4.125厘橫行一段時間,至下半年港元拆息逐步回落,銀行有機會因應資...

美息不變 維持今年減0.75厘

  美息不變 維持今年減0.75厘 美國聯儲局一連兩日議息後,於本港時間周四凌晨2時宣布維持息率不 變,連續5次會議按兵不動,符合預期,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續處於5.25厘至5.5厘的22年高位。據最新利率點陣圖,官員料今年底利率中位數為4.6厘,與去年12月的預測一致,即仍意味將減息3次,每次0.25厘。 儲局:仍等待合適時機出手 當局公布對美國經濟展望,預測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2.1%,高於去年12月所估計的1.4%增幅;今年底失業率料4%,較上次預測的4.1%低,核心通脹2.6%,高過去年12月預估的2.4%。議息結果出爐後,美股三大指數倒升並創新高。 聯儲局在議息聲明中提到,近期指標顯示美國經濟活動以穩固步伐擴張,職位增長繼續強勁,失業率維持偏低水平,通脹在過去一年緩和,儘管依然高企。 雖然達到就業和通脹目標的風險正走向更平衡,但經濟前景不明朗,局方重申高度關注通脹風險,並謹慎考慮未來的數據、前景演變和風險平衡,在有信心通脹持續邁向2%的目標前,不認為適合減息。 聲明又稱,當局將注視新資訊對貨幣政策的啟示,亦會評估廣泛資訊例如就業市場數據、通脹壓力、通脹預期、金融市場和國際形勢,若浮現妨礙實現政策目標的風險,隨時準備好調節貨幣政策。 此外,局方按照計劃縮減資產負債表,減持手上的國債及按揭抵押證券。是次議息決定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一致投票通過。主席鮑威爾會後召開記者會,他本月較早前出席國會聽證會,表示如果經濟進展大致符合預期,今年某個時間減息可能合適,但重申不急於下調利率,強調直到對通脹回落有更大信心時才會減息。 議息公布後 道指倒升逾400點 道指低開後跌幅曾擴大至122點,低見38988點,標指與納指亦偏軟。議息結果公布後,道指收市倒升401點,標指漲0.89%,納指上揚1.25% 21 Mar 2024

恒指牛皮升13點 成交853億連縮4日

  恒指牛皮升13點 成交853億連縮4日 【明報專訊】港股於美聯儲議息前觀望靠穩,恒指昨日微升13點,收報16,543點,大市成交金額縮減至近1個月低,只有853億元,為連續第4日縮減,北水則連續第25日流入,創逾3年最長連續流入。證券界人士指出,大市自1月底起已升了8個星期,近日開始有點乏力,加上市場無方向,投資者宜採取保守策略。 北水連續25日淨流入 逾3年最長 隔晚美股做好,恒指昨高開29點後一度轉跌99點,其後再度回升,但未能企穩16,600點,最終收升13點或0.1%,全日高低波幅223點,國指升23點或0.4%,收報5803點,科指升22點或0.7%,收報3551點。北水淨流入近64億元,為連續第25日流入,累計流入909億元,對上一次連續25日淨流入是2021年1月26日,南水北上合計淨流入55.68億元人民幣。 騰訊(0700)業績前做好,升1.3%,阿里巴巴(9988)、百度(9888)、京東(9618)靠穩,美團(3690)偏軟,小米(1810)績後跌2.4%;李寧(2331)未完全否認私有化可能,升5.6%,是升幅最大藍籌,其他體育用品股亦上升,安踏體育(2020)、特步(1368)齊升近2%。 友邦(1299)連跌5日,昨再跌2.4%,至4個半月低位,匯控(0005)穩靠;新能源汽車股個別發展,小鵬(9868)升1.8%,連跌4日的理想汽車(2015)反彈4.5%,但蔚來(9866)接棒跌5.4%,見上市新低(見圖)。華潤電力(0836)跌近4%,是跌幅最大藍籌。  蔚來挫逾半成 見港上市新低 資深股評人郭思治表示,大市自1月22日的低位展開中期反彈,一般中期反彈為6至8星期,如今大市已升8星期,市場亦無新方向,似要整固等變局,他續稱,要推動大市進一步向上必須靠騰訊、阿里及友邦三大權重股,但友邦近期明顯受壓,如今要看騰訊加大回購力度能否推動股價,建議投資者暫宜靜觀其變。 21 Mar 2024

新一輪綠置居下周四開售

  新一輪綠置居下周四開售 房屋委員會宣布以市值五二折推售新一期綠置居,包括長沙灣麗玥苑2359個單位,以及約200個鑽石山啟鑽苑、油塘高宏苑、馬鞍山錦柏苑單位,另有租者置其屋計劃回收單位,3月28日上午8時至4月17日晚上7時接受合資格綠表人士申請,預計今年第二季攪珠,第三或第四季開始選樓。 麗玥苑單位的實用面積介乎約280平方呎至約646平方呎,屬新綠置居單位。啟鑽苑,高宏苑、錦柏苑為重售或因買賣協議撤銷而收回的綠置居單位。租置計劃回收單位的詳細名單,則會於選樓前約三個月確定。 按現行定價機制,綠置居單位的折扣率會較上一次居屋銷售計劃高10%。按居屋2023的折扣率為38%,今次推售的所有綠置居單位售價為市值折減48%。其中,麗玥苑單位的售價介乎約154萬元至約461萬元。 按揭安排方面,就一手市場出售的資助出售單位而言,租置計劃單位的按揭保證期最長為30年;新居屋/綠置居項目和租置計劃單位的按揭還款期最長同為30年。 明日起,公眾可於 指定網站 下載申請表和相關資料,也可到觀塘房委會綠置居售樓處、樂富房委會客戶服務中心、房委會轄下各屋邨辦事處和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處、房屋協會轄下各出租屋邨辦事處、民政事務總署各民政諮詢中心索取紙本申請表和資料。 21 Mar 2024

青建7.5億放售油塘工業地

 青建7.5億放售油塘工業地 青建國際(01240)持有的油塘東源街18號臨海工業地皮,透過代理以意向價約7.5億元放售,該地早前獲批可建136伙住宅的建築圖則。 中原(工商舖)周浩然表示,是次代理放售上述項目,地盤面積約17,399方呎,日後經補地價後,可以地積比率約5倍發展為住宅物業,同時該地皮已獲屋宇署批准發展為一幢樓高24層高的住宅,提供一房、兩房及三房等間隔。 英國老牌百貨落戶跑馬地 周指出,該項目原業主於2018年斥資5.3億元購入,涉及總投資額約6億元。目前,區內越秀地產(00123)的油塘內地段第46號住宅地皮,早前與政府達成補地價協議,涉及金額約13.46億元,平均每方呎樓面地價約2,040元。 另方面,沙田石門京瑞廣場再市傳有地舖易手,該項目一期地下雙號舖,面積近1,000方呎,以近5,000萬元易手,以現有租金收入計算,回報率不足3厘。此外,英國老牌百貨公司首度落戶跑馬地,為該公司的食品部,地點為景光街26號地下,面積約900方呎,月租低於8萬元。 此外,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美國銀行將棄租中環長江集團中心其中一層半樓面,後勤部門將遷往葵涌九龍貿易中心。上月該廈2座高層全層,面積近2.7萬呎,以每月逾72萬元租出,呎租約27元。 原文網址:青建7.5億放售油塘工業地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0321-0321_00204_046/ 21 Mar 2024

太古去年多賺5.8倍 太地純利跌67%增派息

 太古去年多賺5.8倍 太地純利跌67%增派息 受惠出售美可樂業務 基本溢利破紀錄 憑着出售美國太古可口可樂業務所得的229億元非經常性收益,英資洋行太古公司(A股︰00019,B股︰00087)去年錄得破紀錄的361.77億元基本溢利,按年大增6.6倍;列帳純利亦大升5.8倍至288.53億元。反觀旗下收租股太古地產(01972),由於地產市況不濟,同期列帳純利大跌近六成七至26.37億元。管理層稱,將堅定於中港及東南亞市場覓投資機會。 太古公司撇除一次性收益後的經常性基本溢利為104.49億元,按年上升1.7倍,主要由旗下國泰航空(00293)業績做好所帶動。對於市傳中國國航(00753)研究增持國泰的持股,太古主席白德利重申,集團將繼續是國泰的堅實股東。 該企A股及B股的每股盈利分別為19.96元及3.99元,第二次中期股息分別為每股兩元及0.4元,俱按年升8.1%。白德利表示,對香港的復甦能力感到樂觀,對內地的長遠經濟前景亦充滿信心,將繼續在內地物色及把握投資機遇。 看準東南亞 覓擴展機會 集團飲料部門去年經常性溢利23.94億元,與2022年度相若。該部門於今年2月斥約94億元收購泰國和老撾的可樂裝瓶業務逾半權益。太古可口可樂總裁蘇薇指,該收購是看準泰國和老撾兩地的年輕人口較多,以及經濟增長潛力,有利於業務的增長,未來會繼續在東南亞市場物色進一步擴展業務的機遇。 太古公司去年12月底的可動用流動資金為489億元,加權平均債務成本為4厘,總借款額中76%為固定利率,集團資本淨負債比率為17%,按年減少一個百分點。 地產業務方面,太古地產去年總收入升6.1%,期內純利倒退,主要由於香港和內地的投資物業分別錄得36.38億元及9.2億元公允值虧損,扭轉2022年整體投資物業公允值有收益的情況。撇除投資物業公允值變化影響的基本溢利為115.7億元,按年上升32.89%,主要反映去年11月出售港島東中心9個樓層給香港證監會的收益。本期每股列帳盈利0.45元,公司派發第二次中期息每股0.72元,按年增5.88%。 太地:中港發展策略不變 同為太古地產主席的白德利在業績報告內表示,雖然經濟及地緣政治環境挑戰重重,但公司的長遠發展策略不變:在香港會繼續擴展及強化太古坊及太古廣場兩個核心物業組合,在內地則集中在一線及新興一線城市,發展以零售為主導的綜合發展項目。 太...

內地中產富裕客 佔新做保費八成

  內地中產富裕客 佔新做保費八成 【明報專訊】疫後解封亦帶動友邦保險(1299)中國內地業務恢復,以固定匯率計算,去年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20%至10.37億美元,年化新保費按年升62%至20.23億美元。內地經濟復蘇近季趨勢放緩,友邦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源祥表示,其內地業務集中在中產及富裕客層,佔內地新做保費80%,該客群業務在不同經濟周期均表現強韌,有助該行保持增長。 內地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去年按年跌18.2個百分點至51.3%,不過下半年較上半年回升2.4個百分點至52.7%。李源祥表示他們着重整體新業務價值增長,多於保單銷售總額或利潤率上升。他指利潤率下跌,因為產品組合中的長期儲蓄保單佔比增加,其利潤率較保障型產品為低,以及該行加強與中郵、東亞(0023)的銀保合作,銀保渠道產品佔比增加有關,雖然利潤率低於代理渠道產品,不過在今年初已提升至逾30%。 內地產品由保障轉向儲蓄型 區域首席執行官及集團首席分銷總監陳榮聲補充,內地業務的利潤率維持在健康水平,產品組合由保障型向儲蓄型轉變,反映內地客戶的偏好改變。除長期儲蓄保單外,內地政府推出個人養老保險的稅務優惠,也吸引需要交稅的中產客戶購買稅延養老年金保險。 除香港與內地業務,友邦在東盟市場的新業務價值超過15億美元,撇除受消費者負面情緒影響的越南業務,去年東盟市場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14%。 15 Mar 2024

恐剔出美BIO 藥明系挫一成差絕藍籌

 恐剔出美BIO 藥明系挫一成差絕藍籌 美國針對中國生物科技企業繼續有小動作,事緣美國全球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BIO)新任行政總裁在一封聲明中表示,正採取措施剔除藥明康德(02359)的會員資格,並將終止其合作,消息拖累藥明生物(02269)及藥明康德股價分別重挫逾13%及12%,成表現最差兩大藍籌,兩者市值合共蒸發127.05億元。同系的藥明合聯(02268)亦挫18.01%。 恒指失守萬七關 港股方面,恒指昨日高開38點後,先升後跌,失守17,000關,全日跌120點或0.7%,收報16,961點;國企指數及恒生科技指數分別跌0.43%及1.44%,日升日跌未有明確方向。大市成交1,131.3億元,北水淨流入26.01億元。 藍籌股升幅最大是受惠金價高企的紫金礦業(02899)收市升3.48%;中國生物製藥(01177)升3.12%;另外,萬洲國際(00288)股價創52周新高;信義光能(00968)則跌6.43%。 A股轉錄外資淨流入 滙豐環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離岸中國對沖基金及外資長倉基金的帶動下,北向基金淨流入額自1月底以來逐步增加,2月淨流入額約607億元(人民幣‧下同),結束了6個月以來的淨流出情況,預期會有更多資金流入內地市場,故料A股最惡劣時間已過去,但需要更多時間評估,外資究竟是戰略性回歸,還是策略性回流。 滙豐指出,2月北向資金錄得淨流入,但市場仍關注究竟是外資回流,抑或僅是離岸中資基金領頭所致;而該行據託管人的北向基金分類,發現1月下旬資金流入以離岸中資對沖基金為主,然後外資長倉基金及外資對沖基金2月跟隨流入。數據又顯示,今年以來,離岸中資基金淨流入約563億元,外資長倉基金淨流入約208億元,而外資對沖基金則仍錄得272億元淨流出。 該行指,中國股市有6大因素吸引外資,分別是估值便宜、外資持倉仍屬「低配」、中美關係改善、刺激政策、穩健人民幣及出行數據強勁。 惠理基金首席投資總監─多元資產投資鍾慧欣亦表示,中國公司盈利正在觸底,宏觀數據逐步改善,預期市場情緒已經觸底,逐步出現U形復甦。 原文網址:恐剔出美BIO 藥明系挫一成差絕藍籌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0...

國泰轉賺98億復派息0.43元

  國泰轉賺98億復派息0.43元 國泰航空(293)去年不但成功扭虧為盈,轉賺98億元,更是13年來最賺錢的一年,每股盈利1.408元,並宣布在疫後首度派息0.43元,亦是2015年以來最多,當年全年派息0.53元;期內收入增85%至944億元。不過國泰將客運航班完全復常時間表推遲一季,料運力於2025年首季才回復疫前水平,行政總裁林紹波直言,由於人手不足引致早前「刪機潮」,令重建工作變得審慎,相信今年再聘請500名機師便可達標。但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協會質疑,機師人手安排是否足夠,促請國泰提升待遇,挽回幾年前大量離職的資深機師。 國泰早前鬧機長荒,拖慢重建步伐,令客運運力回復疫前100%目標,由今年底推遲至明年首季。林紹波稱,已從主動取消航班事件吸取教訓,現作出審慎部署而調整。他對達成新目標有信心,澄清「傳言話唔夠機師係唔正確,我哋絕對有足夠機師達成」,今年培訓活動將增加1倍。 他又指,主動取消航班事件已於1月下旬解決,未來會確保不再出現相關編排問題。他更透露,上月已向民航處提交報告,下周五將到立法會交代。 下周到立法會交代取消航班 國泰營運及航空服務總裁麥皓雲指出,要達成100%運力目標,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合共需要3400名機師,承認較疫前少,因編制已更有效率。他稱,目前兩航企已有2900名機師,正循多方面填補餘下500名機師空缺;並指去年機師流失率是正常的5%,今年來更少於2%的歷來新低,同時正尋求晉升或招聘290名機長及380名副機長,一系列機師補充計劃已按既定步伐進行。 然而由國泰機師組成的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協會主席Paul Weatherilt回應時指出,國泰曾經加重營運負荷卻導致主動取消航班,故在展現成效前,「這些說法(機師補充計劃)都是毫無意義」,並提及疫情時結束「國泰港龍」品牌後,目前在內地航線的運力仍只有疫前約50%。 Weatherilt又質疑國泰高層想法,指出「增加培訓」是「減少時間」的修飾說法,對有關決定成效存疑,又提及每年有120名資深機師離職,因此流失率是否下降仍有待觀察。Weatherilt指出,加速全面復甦的唯一方法,是重新聘用數百名已離職的資深機師,可大大節省培訓時間,促請國泰進一步改善薪酬待遇以吸引人才。 國泰繼2019年後重新派發股息,派息比率約30%,財務總裁沈碧嘉表示,國泰過去股息政策是派發綜合利潤的一半,而今次水平是...

逾百億北水買貨 恒指仍軟 提防續整固

 逾百億北水買貨 恒指仍軟 提防續整固 港股突破萬七點關後進行整固,恒生指數昨日輕微低開34點後,一度回升121點,見全日高位17,214點,再創近3個半月高及今年以來高位,之後受A股回軟影響而回落,收報17,082點,跌11點或0.06%;國企指數跌0.28%,科技指數則升0.34%。大市成交1,204億元,北水淨買入114.19億元,且看本輪整固能否企穩萬七點關之上。 國藥挫3% 差絕藍籌 日前傳出大股東擬提私有化建議的李寧(02331),股價昨日回落3.39%;國藥控股(01099)挫3.84%,成為跌幅最大藍籌;新世界發展(00017)成表現第二差藍籌,跌幅為3.83%。紫金礦業(02899)升3.46%,與升3.19%的理想汽車(02015)成為兩大升幅藍籌。 大摩撐小米 睇升17% 即將推出首家電動車的小米集團(01810),股價昨日無升跌,收報14.92元。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小米SU7汽車本月28日正式上市,屆時將會公布售價、交付情況及生產規模,預料將會滿足新車主的要求;又相信除智能手機外,小米今年將會迎接第二個關鍵驅動股價因素,估計以小米在智能駕駛輔助的領先技術,以及智能手機、電動車、智能家居的結合,將會成為行業的顛覆者,不過因應內地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故其新的電動車業務亦面對執行風險。該行予小米「增持」評級,目標價17.5元,即較現水平有逾17%上漲空間。 此外,比亞迪股份(01211)公布,e2榮耀版上市,售價8.98萬元人民幣起。花旗對比亞迪開啟90日上行催化觀察,目標價463元,評級為買入,該股昨日收報209.4元,跌0.1%。外媒指特斯拉(Tesla)擬優先考慮擴張東南亞市場,相信會與比亞迪有一番激烈競爭。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大市短線升勢過急,升至萬七點水平或要先行整固。他指出,恒指由1月低位14,794點,至今已升逾2,000點,利好因素或已一定程度反映,後市要再上有一定難度。技術走勢上,恒指現處於保力加通道上方水平,14日相對強弱指數(RSI)亦升至63接近超買水平,要提防短線或有獲利盤湧現,現階段入市應審慎,只宜分段入場。 內地市道欠佳,據報瑞銀亞洲私人銀行部門月內在香港和新加坡裁員約70人。 原文網址:逾百億北水買貨 恒指仍軟 提防續整固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

何永賢指撤辣後市場反應正面

  何永賢指撤辣後市場反應正面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樓市全面撤辣,立法會昨日亦首讀及二讀《2024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會上表示,全面撤辣後市場氣氛和反應均正面,希望《草案》可在《公共收入保障令》4個月有效期前,即在今年6月底前獲立法會通過。 何永賢昨表示,《條例草案》修訂《印花稅條例》(第117章),以實施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的安排,即由上月28日起,所有住宅物業交易毋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立法會昨首讀二讀 何永賢強調,政府一直密切留意住宅物業市場的情況,重申當年推出需求管理措施時,樓市的炒風熾熱及供求失衡,但目前市場環境及房屋供求平衡已明顯改善。她指出,數據顯示短期炒賣活動、外來需求和投資需求,持續處於低水平。供應方面,隨着政府持續努力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預計未來3至4年的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去年12月底的最新數字約為10.9萬個單位,反映私人市場的供應穩定。 何續指,自去年《施政報告》宣布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後,樓市氣氛仍審慎,市場信心未見增強。上月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的住宅物業買賣合約宗數為2375宗,較前一個月的3477宗下跌約30%,即約1100宗,低於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4370宗的水平。另外,整體住宅物業價格在去年下跌7%,而今年1月的價格按月下跌1.6%,較2021年9月的高峰低23%。 私人市場住宅供應穩定 當局預期撤銷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將提振市場信心,並可為物業市場帶來支持。當中,撤銷額外印花稅可增加二手市場內的住宅單位供應,促進物業市場流轉。而撤銷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則可減輕已擁有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在再購買住宅物業時的財政負擔;亦可減低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購買住宅物業的成本。 何謂,《財政預算案》宣布撤銷所有需求管理措施後,市場氣氛和反應均正面,當局會繼續密切監察住宅物業市場情況,因時制宜採取適當措施回應市場變化,其中《條例草案》中仍保留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框架和相關條文,相關做法可讓政府日後及時調整稅率,恢復需求管理措施,以回應市場變化。 另外,何指由於《公共收入保障令》有效期為4個月,冀《條例草案》可在《公共收入保障令》的有效期結束前獲立法會通過。翻查資料,印花稅的《公共收入保障令》於上月28日上午...

目標2027年清空兩座 華富邨搬遷津貼1至3萬

  目標2027年清空兩座 華富邨搬遷津貼1至3萬 【明報專訊】房委會今日討論並公布南區華富邨重建的安排。消息稱首階段會先清拆最早建成、位於華富(一)邨的華安樓和華樂樓,現合共895戶居住,目標2027年7月清空,受影響居民預計2026年底可遷入有1208伙的華景街公營房屋項目,房委會將按住戶人數發放搬遷津貼,欲遷離公屋的一人或二人家庭可選擇領取津貼,又或優先選購綠置居或居屋單位。消息又稱,房委會計劃成立駐邨社區服務隊協助。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和商業樓宇小組委員會今早舉行聯席會議,審議華富邨遷置安排。據當局3年前公布,華富邨分3階段拆卸,預計2041年完成整項重建計劃。不過消息未有交代第二及第三期計劃。 倘遷離公屋 單身、二人戶可領現金、優先揀樓 消息稱,房委會計劃為首先清拆的華安樓和華樂樓住戶,發放搬遷津貼,1人戶10,030元,2至3人戶17,300元,4至5人戶24,570元,6人或以上住戶31,910元;單身和二人家庭住戶可選擇領取現金津貼,代替入住公屋,不過領取當天起計的兩年內,不得再領取該項津貼或獲取任何形式的資助房屋,單身人士建議津貼額是78,530元,二人住戶是95,790元;有意購買綠置居或居屋的清拆戶享有優先揀樓資格。 商戶方面,消息稱房委會計劃向合資格商戶發放特惠津貼,金額相當於正式公布清拆安排當日,在租約訂明每月淨額租金的15倍;合資格商戶亦可獲參與局限性投標的機會,租用房委會轄下街市檔位,中標者免租3個月;如商戶放棄局限性投標,可獲一筆過12.5萬元替代津貼。 消息又稱,房委會正式公布清拆計劃後,當現有商戶租約屆滿,將一律不獲續約;如欲繼續經營,將獲批按月計的暫准租用證,直至目標清空日期前的兩個月為止;所有商戶租金亦凍結,租金和暫准租用證費每半年檢討一次。 14 Ma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