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4的文章

「理財通2.0」今啟動港銀迎北水

  「理財通2.0」今啟動港銀迎北水 「跨境理財通2.0」 今日正式啓動,不少本地銀行已做足準備,即日起為大灣區來港投資的「南向通」客戶提供升級版服務,當中合資格的理財產品數目更大增5至8成,基金產品種類則拓展至大中華區股票,並引入中高風險級別產品;就個人投資額度方面,銀行界統一按新規則,如只經銀行投資時,額度上限從1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上調至300萬元。此次升級能否吸引更多「北水」流入本港財富管理市場,銀行界普遍持樂觀看法,料帶動投資金額總量增加。  四大銀行方面,中銀香港向本報表示,產品數量現增加逾6成,至近300隻;而在早前已有的高息基金、環球股票基金等產品之上,新增投資大中華區股票基金。滙豐銀行稱,升級後有逾100隻投資國際或亞洲市場的南向通基金,南、北向通合計有逾400項理財產品。 引入中高風險產品 渣打香港則表示,合資格南向通基金產品數目則增加近5成,涵蓋中高風險及主要投資大中華區股票市場的基金。恒生銀行稱,恒生及恒生中國提供的合資格南、北向通理財通產品增至逾320款,較2021年正式啓動時升近1倍。中小銀行方面,星展香港指,此次新增超過100隻南向通基金及債券產品,理財產品增至逾220種。大新銀行稱,將新增逾100隻南向通合資格基金股份類別。 星展香港投資產品及諮詢部主管兼執行董事謝佩芳向本報指出,理財通2.0最將帶動投資金額總量增加,受惠於個人投資額度上限的放寬,而對客戶需求的帶動,仍需要視乎南向通中內地和香港銀行的合作方式、客戶開戶意願等因素。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亦指出,理財通多方面優化升級,將吸引更多客戶及資金投入市場,為銀行及財管行業帶來增長機遇。 為銀行財管業帶來機遇 值得關注的是,跨境理財通推出三年以來,其1500億元投資額度使用始終很低,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22日,南向通已用額度佔比僅3.39%,北向通已用額度佔比為0.16%。謝佩芳認為近年環球通脹,利率、匯率亦上漲,香港或其他國家地區出現股債雙跌,因此南向通客戶取態偏保守,資金投向以定期存款為主。她續稱,今年聯儲局或開始降息,有機會減息三次,投資氛圍轉向樂觀,加上銀行提供的投資選擇增加,預料今年理財通的投資使用額度上行,具體幅度仍待觀察。 26 Feb 2024

《預算》重招谷旅業 維港煙花擬月月放

  《預算》重招谷旅業 維港煙花擬月月放 財政預算案》周三公布,提振本港經濟是焦點之一。《星島》獲悉,《預算案》會有重點措施支援旅遊業發展,增加旅客來港意欲和新鮮感,包括計劃每月在維港舉行煙花和無人機表演,涉數億元開支;每晚上演的「幻彩詠香江」的燈光音樂匯演亦會大革新。另計劃推出主題式活動「軟銷」香港,例如城市漫步、踩單車等,讓旅客深度體驗香港。 剛過去的農年新年長假期,訪港旅客共143萬人次,其中約125.5萬人次是內地客,超越2018年。不過,本港旅遊景點不時被指欠新意,加上疫後旅客消費模式改變,令「回頭客」減少。消息透露,《預算案》會提出多項措施力谷旅遊業,包括委託旅遊發展局舉辦主題式活動,按不同季節、內容吸引不同客群,例如城市漫步、夜跑、踩單車等,以豐富旅客體驗,探索香港不同面貌。 另增無人機表演  共涉款數億 消息指,以往硬銷香港餐廳、景點未必再奏效,旅客現時更追求深度、文化體驗,這些活動有助增加新鮮感,舉例可透過YouTuber或網絡紅人宣傳,帶動相關群組注意,例如喜歡越野跑者,看過宣傳可能對來港跑步和旅行有興趣。 另一重點措施是計劃每月在維港上空舉行煙花和無人機表演,按不同節目呈現不同主題,涉款數億元開支,由旅發局負責。 2004年推出的「幻彩詠香江」,每晚8點在維港上演約10分鐘,結合探射燈、激光等點亮維港,至2017年才推出更新版,一直被詬病新意欠奉。文體旅局去年底曾表示,旅遊事務署和旅發局正檢討「幻彩詠香江」,希望為旅客帶來新體驗。消息透露,《預算案》會提出由旅發局重新設計「幻彩詠香江」內容,以貼近最新潮流,但由於需與參與的大廈商討,估計未必能在短期內落實。 海濱添餐飲娛樂  帶動周邊經濟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認為,上述活動對提振旅遊業有幫助,特別是煙花和無人機表演,料吸引大批旅客,又指旅遊模式已改變,年輕人更傾向深度遊、打卡,主題式活動可迎合不同旅客口味。但他指香港並非不夠盛事,而是宣傳力度不足,很多旅客不清楚香港何時有活動,舉例維港每月放煙花,可固定在每月某個星期舉行,讓遊客更好安排行程。他建議當局多用社交平台推廣、與旅行社合作推動旅行團來港。 此外,《預算案》計劃在不同海濱引入更多餐飲、娛樂元素,透過拆牆鬆綁提升海濱吸引力,料由發展局負責。民建聯立法會九龍東議員顏汶羽表示,現時銅鑼灣避風塘、觀塘海濱有數間餐廳營運,人...

摩通估兩辣稅削至2.5% SSD保留 接近24%

  摩通估兩辣稅削至2.5% SSD保留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周三(28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各界關注政府會否再就樓市需求管理措施「減辣」。摩根大通估計,預算案將加碼調低「辣招」稅率,也不排除回應訴求全面「撤辣」,但相信只能短期刺激交投,難以扭轉樓價跌勢(該行預測今年樓價下挫5%至10%),因為樓市主要受息口及經濟信心左右。該行稱,應待樓價跌至谷底且出現轉勢曙光時才「撤辣」,跌勢之下過早打出最後王牌反而會令效用大打折扣。 過早全面鬆綁 減王牌效用 去年10月特首在《施政報告》為樓市「減辣」,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從價印花稅(NRSD,俗稱雙倍印花稅DSD)均由15%減至7.5%,額外印花稅(SSD)適用年期由3年縮短至2年,並就外來人才置業實施「先免後徵」,惟去年11月至今平均每月一二手成交量僅2000多宗,期間樓價下跌5%,較2021年8月高位累挫接近24% 摩通預期,BSD及DSD可能進一步降至2.5%,或直接撤銷其中一項;SSD應會保留,以免二手放盤增加而拖低樓價。估計樓按壓力測試要求(按息加2厘)再度調低、小幅降低按揭成數、削減首置買家一般印花稅(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及拋出更多搶人才措施。 該行解釋,若最終「撤辣」會稍微出乎市場意料,業主趁勢放盤將令二手樓價受壓,等同內地焦點城市放寬限購後只能短期刺激成交,一兩個月後樓價續回落;「撤辣」是提振樓市的最後手段,現時宏觀環境持續下行勢令樓市添壓,這個王牌太早打出,效用較有限,故認為在樓價進一步下跌兼呈現正面催化劑後,「撤辣」才能對扭轉跌勢產生更佳效果。 滙豐則對「撤辣」或大幅「減辣」感到樂觀,指政府賣地收入大減、財赤惡化、樓價下滑,加上傳媒和業界近期對相關議題多番評論,「撤辣」正值其時,有助穩定樓市及刺激交投,但待售單位需時消化及按息高企,樓市較難「V形」反彈;可望撤銷BSD、DSD及樓按壓測,取消SSD的機會或較低,以免刺激炒賣活動。 滙豐預測赤字率1.5%有改善 滙豐於另一份報告預測,2023財政年度赤字1000億元,財赤率3.4%,在政府支撐樓市及資本市場下,新一個財年的財赤率可改善至1.5%;截至3月底的財政儲備料增至7340億元,財政狀況穩健。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政府不會「撤辣」,除了要保留SSD限制炒賣,倘撤銷針對非本地人及公司名義置業的BSD,或會鼓...

港股利好連連 恒指料上試17300點

  港股利好連連 恒指料上試17300點 「設備更新」等國策提振 6大板塊有望跑贏 本周市場關注點頗多,「跨境理財通2.0」今日起啟動、本周三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全國兩會下月在北京召開以及內地研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有分析員認為,市場憧憬中央與香港特區政府將有更多政策促進消費與經濟增長表現,恒指短期內或可上試17,300點。◆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 新華社報道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2月23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要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綜合市場意見,相關消息將利好港股及A股中的6大板塊(見表),投資者可重點關注電腦、伺服器、家電、汽車、物流等與消費等相關股份。 市場憧憬促進經濟政策續推出 另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本周三將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全國兩會將於下月在北京召開,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市場憧憬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及即將舉行的全國兩會,預料將有更多政策促進內地與香港消費以至經濟增長表現。他認為港股仍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若港股能夠重上及企穩於100天線(16,767點),恒指短期內或可上試17,300點。 濠賭股業績看好具上升空間 雖然多隻濠賭股近期股價出現回落,黃德几表示現階段仍較看好澳門博彩股的前景,因為行業景氣正面,支持業務表現,令股價有潛在上升的空間。此外,他表示看好中移動(0941)可受惠「中特估」概念。 中移動料受惠「中特估」概念 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數個別發展,其中道指收報39,131點,升62點或0.16%。標普和納指分別升1點與跌44點。外圍港股則表現牛皮,ADR港股比例指數報16,744點,升1點,但仍較上周五恒指收市價「高水」19點。港股ADR個別發展,滙控(0005)ADR折合報59.77港元,升0.87%;騰訊(0700)ADR 折合報289.05港元,跌0.6%;阿里巴巴(9988)ADR折合報74.28港元,跌0.36%。 另一方面,本周內全球不同地區將有多項重要數據公布,或會左右環球金融市場表現。這些數據包括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2...

夏寶龍抵港即晤官員了解港情

  夏寶龍抵港即晤官員了解港情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昨日由北京飛抵香港,展開為期7日的考察調研行程,了解香港的經濟發展及地區治理等最新情況。他約在上午11時許抵達香港國際機場,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等到場迎接,並隨即考察香港國際機場中央控制中心,他下午抵達政府總部,向在場傳媒揮手說「大家好」。據悉,他昨日下午與特區政府官員舉行座談會,晚上到禮賓府出席晚宴,今日將繼續考察調研行程;據了解,多名立法會議員收到通知,今日早上到政府總部與夏寶龍會面,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亦會出席。 夏寶龍昨日在李家超、陳國基及機場管理局主席蘇澤光陪同下,到訪香港國際機場中央控制中心,其間聽取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和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介紹航空業的最新發展,和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航空及貨運樞紐的最新情況,並視察自動駕駛車輛在機場內的運作。 挺擦亮航空樞紐金字招牌 夏寶龍指出,今次來香港考察調研,是貫徹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聽取行政長官李家超述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實地了解香港經濟發展、地區治理等情況,與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謀劃香港新階段新發展,以更好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夏又指,香港國際機場是享譽全球的金字招牌,長期以來,香港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形成了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在香港由治及興的新發展階段,中央將繼續支持香港拓展航空網絡,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據悉,夏寶龍昨日下午與特區政府官員舉行兩節座談會。第一節是與全體主要官員及常任秘書長會面。陳國基會後表示,官員介紹了香港經濟、民生、《基本法》第23條立法等情況,夏寶龍對於今屆特區政府的工作是非常認可和肯定。 陳國基又謂,今次是夏繼去年4月以來再度來港考察,今次來港時間亦是最長,足見夏對香港發展的關心。陳並指,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夏寶龍在龍年伊始來港考察交流,有象徵性意義,也充分感受到他對香港熟悉與關心,政府團隊會堅守信念,切實貫徹國家家全,完成《23條》立法,再集中精力發展經濟,讓「一國兩制」繼續行穩致遠。 擴自由行等措施適時公布 被問到會上有否談及中央落實增加內地旅客來港數目及擴大自由行城市。陳國基表示,對於優惠香港的政策,港府一直與中央保持聯絡和討論,相信很快會適時公布。 至於第二節座談會,由財政司司...

商會冀樓市盡快撤辣 增推措施支持中小企

 商會冀樓市盡快撤辣 增推措施支持中小企 【本報訊】當局將於下周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被問到希望當局如何幫助商會,振興經濟。有商會表示希望當局盡快撤辣,並推出更多措施支持中小企發展,將一帶一路、其他國家企業多些吸引來港上市集資。另有智庫呼籲港府撤辣刻不容緩。 香港中華總商會昨舉行春節酒會,會長蔡冠深表示,香港經濟一般,特別樓市、股市情況低迷,香港商界以及市民都希望樓市撤辣,冀對樓市有幫助,讓市場正常發展。蔡又希望當局推出更多措施支持中小企,特別是零售業等,都比較弱,另外則是區域競爭影響,如珠三角一帶的服務、產品、餐飲等都做得很好,市民會選擇北上消費,希望香港本身也採取措施,吸引內地遊客來港消費,雙向發展。 其次是希望當局支持一帶一路的發展,以應對金融業、股市低迷的情況,考慮是否能夠將一帶一路、其他國家企業多些吸引來港上市集資,市場活躍起來;最後則是開源節流,但並非加稅,慳得就慳。副會長楊華勇則強調,當局除吸引旅客來港,更要留住客人,希望當局投入多些資源做好本地設施。 智庫聯同地產界學者促鬆綁 另外,107動力聯同多名地產界人士及專家學者舉行「結構財赤勿借貸 撤辣鬆綁救經濟」記者會,要求政府全面撤辣,激活樓市交投量,重振市場信心,刺激疲弱經濟。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表示,政府應全面撤辣,讓所有客戶公平地以同樣印花稅率購買香港物業,以加快單位流轉,更多市民可上車或換樓,同時可帶動銀行、裝修、運輸、電器、家具,以至建材等行業。何又指,香港因為人口老化和開支不斷增加,結構性財政赤字已經出現。認為面對巨額財政赤字,政府要進一步削減公務員編制,放慢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步伐,同時探討引入規法化網絡博彩。 嶺南大學兼任教授何濼生指,辣招對協助市民置業起反作用,他舉例說,自置居所的比例,由98年的34.8%增加至2010年的37.2%,但當2010年辣招推出,竟然不升反跌,至2021年只有35.9%。因為辣招推出,業主不願賣樓,令二手樓在市場減少。 原文網址:商會冀樓市盡快撤辣 增推措施支持中小企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40223-0223_00174_003/ 23 Feb 2024

自由行傳喜訊 零售股飆逾一成

  國指及科指同樣連升3日,國指上揚115點(2.1%),收報5758點,重返約8周高位,累計上漲274點(近5%);科指抽高58點(1.8%),收報3410點,為逾5周最強,3日進賬157點(4.8%);主板成交額1000億元。北水連續6個交易日南下,「港股通」昨錄得47.77億元淨流入,是1月26日以來最勁。   恒指夜期收報16669點,跌98點,低水74點。ADR港股比例指數收報16592點,較本港收市低151點;ADR國企比例指數收報5669點,較本港低1.59%。   市場憧憬中央短期內公布增加自由行來港的內地城市數目,並恢復深圳居民「一簽多行」,具自由行概念的本地零售股炒上,謝瑞麟( 00417 )及莎莎( 00178 )分別急飆約14%及16%。重磅股滙控( 00005 )績後股價走軟,逆市挫1%,失守60元,收報59.6元。   不過,瑞銀分析表示,單是擴大自由行城市數目,無法帶動來港旅客量上升,因早於2017年8月起「團簽」放寬後,49個自由行指定城市以外的內地居民,已可用個人遊形式來港。該行認為較有效做法,是恢復深圳居民的「一簽多行」簽注,並將其擴展至大灣區內其他8個城市,又建議中央把訪港旅客免稅額由現時的每人5000元人民幣大幅調高。一旦落實放寬內地自由行措施,該行料九龍倉置業( 01997 )及希慎( 00014 )等遊客區收租股最受惠。   自由行傳喜訊 零售股飆逾一成 港股龍年升市持續,恒指三連揚,昨先跌後企穩16700點之上,3日累計彈587點(3.6%),刷新1月初高位,北水南下單日規模為差不多一個月最多,受惠市傳中央有意擴大自由行來港措施,零售股明顯跑出。與此同時,A股連升7日,是超過3年半以來首次。中國證監會收市後發文澄清當局要履行交易監管職責,並非限制賣出。 恒指再升239點現小型金叉 恒指昨輕微低開13點後,早段好淡爭持,午後跟隨A股發力,尾市愈升愈有,並以全日高位收市,再漲239點(1.5%),報16742點。恒指不僅逼近100天線(16775點),10天線(16151點)亦升穿50天線(16148點),技術上形成「小型黃金交叉」。 A股方面,滬指昨午後向好,收市升37點(1.3%),報2988點,為近兩個半月以來的高位。滬指連續7個交易日走高,是3年半首次。深成指漲67點(...

問卷四成回覆 抵港高才54%就業 月入中位數5萬

  問卷四成回覆 抵港高才54%就業 月入中位數5萬 【明報專訊】政府前年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至去年底約5.1萬宗申請獲批,當中約3.6萬人已抵港。勞工及福利局去年11月向當時透過高才通簽證抵港逾6個月的5000名申請人及家屬發問卷,獲近四成回覆,回覆者當中54%已就業,即近半未就業。有工作的一半受訪者收入中位數約5萬元,約10%達月薪逾20萬元水平(有機會年薪逾250萬元)。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尚海龍認為,這反映高才通計劃能為香港補充人才。有人力資源業界期望政府設人才配對平台,令人才供應與需求銜接。 李家超:反映高才受市場歡迎 特首李家超昨出席香港僱主聯合會活動致辭時引述調查結果,稱反映來港高才受本地勞工市場歡迎。 勞福局長孫玉菡昨在勞福局社交平台發帖,形容問卷回覆率近四成,有足夠代表性(見表)。孫表示,按調查所得數據為基礎,推算去年已抵港的3萬多名高才通人才的情况相若,估計高才通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元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他表示,逾半高才通人才及其配偶為40歲以下,普遍較年輕,加上他們帶同年幼子女定居香港,對香港人口結構帶來正面影響。 尚海龍:需「拉上補下」看數據 受訪已抵港高才的薪金中位數為5萬元,高於本地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2萬元。尚海龍回覆本報查詢稱,從受訪者收入中位數及就業比例可見,計劃成功。不過,他說回覆問卷的受訪者一般情况較好,或較積極回應調查;未回覆的六成就業情况有可能較差,需「拉上補下」看待相關數據。他估計,以批獲的5.1萬人作基數,在港已找到工作的人或未到一成。 顧問倡建高才求職平台配對 問卷顯示43%受訪者已在港定居,尚海龍認為申請人不一定取得香港身分證就馬上來港,或需時安頓原先工作及生活。他說,部分內地高才來港前從事工業、自動化工場等工種,在港相關職位有限,亦影響來港進度。 環球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漢祥表示,近日不少行業仍反映未能聘請高管人才,包括電訊、酒店業等,建議政府針對高才建立求職平台,在保障私隱下配對求職者與僱主,才能令5.1萬名獲批者更有效地被本港市場吸納。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孔于人回覆本報稱,據學會去年所做「香港薪酬趨勢調及薪金水平調查」,本港中層員工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接近4.9萬元,與勞福局公布受訪高才月入中位數約5萬元相若,反映他們能填補本港中層、高層人手短缺。 ...

擴自由行 港獲中央「積極回應」 消息:短期內公布 夏寶龍今抵港見問責官員

  【明報專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日起訪港7天至下周三(28日),了解香港經濟發展、地區治理等方面最新情况,據悉,他抵港後下午會接見問責官員,晚上出席特首李家超在禮賓府舉行的晚宴。此外,政府一直向中央爭取放寬內地旅客來港旅遊的措施,包括增加「自由行」城市,消息指政府得到中央「積極回應」,料短期內有相關公布。 現時內地有49個城市的居民可透過「個人遊」計劃(「自由行」)來港,而2009年推出的「一簽多行」容許深圳居民獲簽注後,一年內多次來港,至2015年改為「一周一行」,持簽注者每周只可來港一次。政務司長陳國基日前表示,正跟內地商討增加這類城市的數目,擴展至二、三線城市,並商討恢復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據了解,政府的建議獲中央政府積極回應。 李慧琼冀涵灣區三亞哈爾濱 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亦曾提交有關建議,她表示,除恢復深圳「一簽多行」外,冀可同時擴大涵蓋城市至大灣區,並將「自由行」擴展到三亞、哈爾濱等。但她認為,能否因此刺激消費的關鍵,在於提高內地客現時的5000元免稅額,提高他們的購物意欲。 身兼港區全國政協的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若本港有足夠承受力,遊客愈多對經濟的幫助很大,而不止是零售、飲食業受惠,他認為政府應多舉辦不同盛事和活動,以吸引更多過夜旅客。早前表示期望爭取農曆新年前恢復「一簽多行」的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政策雖未能在農曆新年前推出,但若能短期內推行,對本港仍是有利。 旅促會倡一簽多行擴至全廣東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指出,「自由行」仍未覆蓋哈爾濱、青島等大城市,認為仍有擴展空間,又建議「一簽多行」擴展至全廣東省。他稱,現時內地客到泰國、新加坡可免簽證,但來港辦通行證的手續相對不便,認為政府更應加強在內地宣傳,包括主動爭取更多內地旅行社營辦港澳遊旅行團或套票等。 另外,政府昨公布夏寶龍今日至28日來港考察調研,了解香港經濟發展、地區治理等方面最新情况。李家超表示感謝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和重視,特區政府正加緊做各項預備工作,確保考察調研順利。據知夏寶龍訪港期間會與各界人士會晤及考察不同設施,如今日會考察機場運作,其後會到政府總部聽取官員簡報工作,有消息指他有機會參觀不同設施,包括西九文化區。警方在社交平台表示將加強部署,包括派出反恐特勤隊連同裝甲車「劍齒虎」於不同地點不定時高姿態巡邏。 22 Feb 2024

匯控去年多賺78%遜預期 尾季淨息差利息收入齊倒退 績後港英股價挫

  匯控去年多賺78%遜預期 尾季淨息差利息收入齊倒退 績後港英股價挫 【明報專訊】匯控(0005)公布2023年業績,受惠去年環球央行加息,銀行息差擴闊,除稅前利潤按年升78%至303.48億美元(見表),惟低於市場預期的341.21億美元。今年環球央行利率有下跌趨勢,市場關注匯控淨利息收益表現,匯控估計今年銀行業務淨利息收益至少410億美元。財務總監艾橋智表示,去年加大結構對冲並延長相關期限,降低利率變動的敏感度,該行預期利率下調1厘將減少銀行業務淨利息收益34億美元,影響較2022年6月時的70億美元減半。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去年第四季匯控淨息差按季下跌0.18厘至1.52厘,按年亦跌0.16厘。撇除阿根廷惡性通脹、持作收取合約現金流量對冲收入重新定位影響,單計亞洲業務息差亦跌0.05厘,加上季度收入下跌、指引今年成本上升5%高於預期,匯控中午公布業績後扭轉上午升勢,全日倒跌3.83%,收報60.25元,股價在倫敦延續跌勢,截至本港時間9時報595.2便士(約58.73港元),較港股收市再跌2.52%。 祈耀年:利率下行 助增銀行費用收入 撇除已宣布出售的法國、加拿大業務,去年銀行業務淨利息收益為430億美元,匯控指引預測今年至少為410億元,即有機會按年跌約4.65%。去年第四季香港客戶定期存款佔整體存款34%,較第三季再升3個百分點(見圖),帶動年度利息支出增加5億元,比率在加息前的2021年底為7%。 行政總裁祈耀年表示,今年市場環境仍不確定,不過利率下行有助推動經濟,資本市場活動更活躍,客戶將手上現金投資資產,增加銀行費用收入,抵消淨利息收入下降的影響。利率高企影響貸款增長,截至去年底匯控客戶貸款總額9390億美元,按年微跌0.32%,按季跌2%。祈耀年指利率下調會帶動消費者和商業信心上升,貸款需求可在今年下半年回升,並在2025年持續。匯控對今年上半年貸款增長前景保持審慎,中長期維持按年中個位數增長。 全年派息0.61美元 高於疫前 匯控末期息派0.31美元,全年股息派0.61美元,高於2019年疫前的0.51美元,並進一步回購20億美元,合乎市場預期。匯控今年維持目標派息率為50%,目標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為15%,預期在第一季完成出售加拿大業務交易,上半年考慮派特別股息0.21美元,但匯控未有給予2025年後的派息指引。祈耀年表示,期望未...

反駁「香港玩完論」 祈耀年:擁光明未來

  反駁「香港玩完論」 祈耀年:擁光明未來 【明報專訊】過去被視為中國大好友的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早前發表「香港玩完」(Hong Kong is over)文章,匯控(0005)行政總裁祈耀年在業績會指不相信相關言論,認為香港仍將是世界上具主導地位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光明的未來,對香港市場充滿信心,可繼續成為連接內地、亞洲和環球資金的橋樑。 祈耀年表示,該行去年在港錄得超過100億美元稅前盈利,數字逐年上升;經濟活動方面,過去3年在港零售和財富領域的新銀行客戶增長36%,期內在港貿易業務市佔亦增加6.6個百分點,單是去年已增加2.4個百分點。 祈耀年又稱,港貸款資產表現強勁,按揭或商業房地產貸款比率低,並有強大的股權覆蓋比率,該行目前沒有為本地地產貸款作出明顯的撥備。匯控財務總監艾橋智補充,即使香港樓價下跌,但該行地產貸款當中,四成貸款為大型企業或多元化收入公司,其餘槓桿比率相當低,對目前貸款資產情况滿意。 祈耀年去年總薪酬大增九成 羅奇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稱,如內地想香港有更好未來,北京當局首要修復自己的經濟系統,並放手讓香港自行解決問題。他強調,一直熱愛香港,但2019年事件及疫情封關,增加市場對香港前景憂慮。 此外,匯控公布祈耀年去年花紅評分下跌,不過其去年起合資格獲得長期服務獎金,計及額外的519.6萬英鎊,總薪酬大增九成至1064.1萬英鎊(約1.05億港元),成為傳媒及投資界關注焦點。 22 Feb 2024

恒指升255點 北水連續5日淨流入

  恒指升255點 北水連續5日淨流入 【明報專訊】受惠內地股市全線做好,港股昨一度由倒跌轉升逾500點,不過午後匯控(0005)公布的業績遜預期,全日跌3.8%,不單成為全日跌幅最大藍籌,更拖累大市升幅,最終恒指升幅收窄至255點,收報16,503點,大市成交金額進一步增至1224億元,資金亦持續流入內地與本港股市,北水連續5日淨入,南水昨淨流入135.94億元人民幣,是去年7月28日後最多。 匯控績後急挫 拖累大市升幅 隔晚美股向下,恒指昨低開64點後最多跌108點,隨着A股愈升愈有,港股即見反彈,最多曾升508點至16,756點,逼近100天線,但午後受匯控拖累升幅收窄,最終收升255點或1.57%;一度升4.8%的科指收報3351點,升86點或2.7%。A股亦全線向上,連升6個交易日的上證指數一度挑戰3000關,收報2950點,深成指收市報8975點,升70點,滬深兩市全日有逾4100隻股份向上,逾百隻股份漲停板,兩市成交逾9800億元人民幣。 北水方面,淨流入約11億元,為連續第5日流入,累計流入157.65億元,昨北水主力掃美團(3690)、中移動(0941)及快手(1024),分獲淨入3.2億、2.9億及1.6億元;盈富(2800)、匯控則被北水淨沽6.8及5億元;南水北上合計淨流入135.95億元人民幣。 匯控跌3.8%,但同系恒生銀行(0011)去年業績好過市場預期,全日收市升9.1%,創近兩個月收市新高;新經濟股普遍向上,騰訊(0700)、阿里(9988)升逾1%,京東(9618)升2.7%,商湯(0020)升7%;內房股亦升,中海外(0688)升4.6%,龍湖(0960)更升9.4%,為升幅最大藍籌。 中資金融股有追捧(見表)。截至2月16日止一個月,MSCI中國銀行業指數上漲9.4%,跑贏MSCI中國指數3.4個百分點。瑞銀大中華金融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指出:在宏觀復蘇可持續性不足的情况下,由於投資者倉位較低,A股銀行作為防禦性標的,仍有潛在上漲空間。 分析:倘恒指升穿100天線 可試高位 資深股評人郭思治認為,近日內地股市做好,估計是淡友見中央連環出招加上國家隊入場而有所收斂,而恒指若升穿100天線,有望上試1月高位甚至更高水平。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下月兩會前,企業業績將主導大市,暫時大市似喘穩,但仍要看成交及升勢能否持續。...

港股龍年兩連升 成交縮至470億

  港股龍年兩連升 成交縮至470億 【明報專訊】港股踏入龍年兩連升,恒指昨升65點,收報15,944點。缺乏北水下,大市成交進一步縮減至470億元,剔除去年10月颱風「小犬」襲港遲開市,昨日的成交額為去年10月5日黃金周北水假期以來新低。 騰訊逆市跌1.6% 拖低大市 隔晚美股反彈,反映中概股表現的金龍中國指數亦升逾3%,但恒指低開55點後一度最多跌128點,其後靠穩收窄跌幅,更曾倒升近150點,高見16,029點,最終收市只升65點,萬六點得而復失;國指升24點,收報5410點;科指升25點,收報3223點。港元拆息普遍向上,與樓按相關的1個月HIBOR連升3日,升3.76點子至4.58196厘,是1月31日後最高。 受惠長線、短線基金齊入市增持的消息,阿里巴巴(9988)及京東(9618)分別升0.7%及2.4%,美團(3690)則升0.4%,騰訊(0700)跌1.6%,成拖累大市升幅的「元兇」;體育用品股有追捧,李寧(2331)上升5.6%,為昨日升幅最大藍籌,安踏體育(2020)升近2%,申洲國際(2313)亦升1.4%;內房及物管股受壓,華潤萬象生活(1209)跌2.5%,是表現最差藍籌,中海外(0688)跌1%,萬科(2202)跌1.8%, 碧桂園(2007)跌近3%。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自1月下旬進入政策市階段後,1月22日的14,794點和2月5日的15,336點已成港股兩個底部,只要守住這兩個關鍵位,後市有望靠穩。若下周北水重臨而大市成交可保持在900億元以上的話,意味港股資金可以保持流轉、流通狀態,亦有利後市做好,而3月召開的兩會將是下一個炒作主題。 16 Feb 2024

阿里獲加國退休基金對冲基金撈貨 CPPIB斥23億建倉 《沽注一擲》原型主角增持

  阿里獲加國退休基金對冲基金撈貨 CPPIB斥23億建倉 《沽注一擲》原型主角增持 【明報專訊】雖然軟銀早前披露接近將阿里巴巴 (9988) 「清倉」,但阿里股價持續尋底卻吸引長線、短炒機構投資者齊出手增持。美國證交會(SEC)季度呈報顯示,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局(CPPIB)上季建倉勁買阿里360萬股ADR,按平均價計總值逾2.9億美元(約22.6億港元)。同期,電影《沽注一擲》原型人物對冲基金經理Michael Burry創立的Scion Asset Management LLC亦再增持阿里2.5萬股及京東7.5萬股ADR,兩股更分別成為該基金第一及第二重倉持股。 資產淨值逾3萬億元的CPPIB是加拿大最大的退休基金,按其日前向SEC提交季度持倉披露文件顯示,上季其於美股市場淨買入360萬股阿里,相當於約2.9億美元市值,以該基金的美股投資組合規模約792億美元計,阿里持倉佔其美股投資組合約0.35%,亦是上季該基金增持第五多的美股。 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挪銀 大手掃阿里 根據Nasdaq.com整理機構投資者向SEC提交的季度資料,除了CPPIB,為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投資的挪威銀行,亦在去年第四季大手買入阿里逾319萬股ADR(見表1),增持最多的為海納國際上季新開倉及增持阿里頭五大機構共增持阿里1726萬股,涉資約14億美元;但期內減持阿里的頭五大機構則共減持阿里1874萬股,涉資約15.33億美元,仍略多於五大機構增持總股數。 五大機構沽貨 仍多於五大買家買貨 阿里以外,CPPIB上季亦建倉買入多家估值低殘的中概科網股ADR,包括理想汽車 (2015) 170萬股、京東 (9618) 133萬股及網易 (9999) 29萬股(見表2),現市值分別6360萬美元、3830萬美元及2710萬美元。上季增持京東頭五大機構共增持2358萬股,涉資6.62億元;網易及理想亦獲多家機構大手增持。 理想汽車京東網易同獲增持 除了大型養老基金,對冲基金經理Michael Burry旗下資產管理公司Scion亦申報於去年第四季增持阿里2.5萬股,持股達到7.5萬股,市值約581萬美元,是該基金去年底最重倉股份。此外,Scion上季亦同時買入京東7.5萬股,令持股達到20萬股,市值約578萬美元,兩股分別成為該基金的頭兩大重倉持股。 據彭博社報道,這並不是Michael ...

日再陷衰退 經濟「三哥」地位不保

  日再陷衰退 經濟「三哥」地位不保 日本2023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跌0.4%,意外連續兩季度收縮,再度陷入技術性經濟衰退,加上日圓持續貶值,令日本繼2010年被中國超越後,再被德國超越,跌出全球三大經濟體地位。綜合分析指,日本內需仍疲弱,預期今年首季GDP或錄負增長,意味將連續三季度收縮,但未必影響日央行退出負利率政策的步伐,及料日圓再跌空間不大。 日股懶理經濟陰霾,日經平均指數昨日再升454點或1.2%,繼續創逾34年新高,距離1989年的歷史高位僅相差800點或2%升幅。日圓兌美元匯價繼續在150水平徘徊,每百日圓兌港元約5.2算。 日本內閣府公布,去年第四季GDP按季跌0.1%,遠低於預期的增長0.3%,按年則下跌0.4%,遜預期的增長1.1%,主要是個人消費倒退所致。至於去年第三季則修訂為倒退3.3%。日本連續兩季出現收縮,即陷入技術性經濟衰退。 日圓再跌空間不大 去年全年日本實際GDP增長1.9%,連續3年錄得增長,但受日圓兌美元貶值、德國物價上升勢頭超越日本等影響,以美元計價,去年日本名義GDP約4.21萬億美元,被名義GDP約為4.4萬億美元的德國超越,全球經濟規模由全球第三,跌至第四位。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目前排名第5的印度經濟,將在未來幾年超越日本及德國。 市場此前普遍預計日央行將在今年4月首次加息。日本知名經濟分析師Yoshiki Shinke表示,現時日本經濟嚴重呆滯及欠缺帶領引擎,料今季GDP將錄收縮,但認為日本央行會在4月加息,而今年工資增長或能帶來正面動力。 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溫灼培表示,日本通縮對於圓匯有一定影響,不過日圓再下跌的空間未必大,現時市場普遍預期美國減息,即使減息周期開始或會延遲,仍然會令日圓有機會走強,同時市場普遍預期3月日本企業會加薪,惟幅度或不會太大,日本央行有機會拉正負利率。 16 Feb 2024

富衛研售股 尋求780億估值

  富衛研售股 尋求780億估值 「小小超」李澤楷旗下富衛集團(FWD Group)在接二連三推遲香港上市大計後,傳正考慮以出售股份等方式引入股東,讓原有投資者有退場套現的機會,並尋求逾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的估值。消息指出,包括永明金融在內的全球保險公司,已與富衛接洽及表達興趣,惟與永明金融的談判,仍未就作價達成共識。 彭博引述消息指,由於市況波動,富衛短期不太可能推進首次公開招股(IPO)的計劃,並指富衛已變陣,可能會透過出售股份予新投資者,讓一些富衛長期股東有退場機會,若交易落實推行,富衛或會用部分收益來減少債務,同時仍將重點放在提高可持續獲利能力和增長上。 據報擬推遲上市 報道提及,除永明金融外,其他有意擴大東南亞及香港版圖的保險公司,亦對入股富衛表達初步興趣;有關的交易仍在討論中,最終可能不會達成任何協議。富衛的發言人拒絕置評。永明金融發言人則表示,該公司不會對併購猜測發表評論,但補充該公司一直尋找擴大規模和能力的機會,有助於實現其中期財務目標,並支持其四大戰略支柱。 翻查資料,富衛上市前進行多輪私人配售,在2021及2022年共籌集18.25億美元的私募資金,以支持公司的增長計劃,當中李澤楷及李嘉誠基金會亦有份撐場。李澤楷在2022年12月斥資2億美元增持,而其他投資者涉及環球和區域機構,如盈科拓展、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瑞士再保險等。 部分收益用作減債 事實上,富衛在2022年已首度提交香港IPO申請,同年5月闖關成功,但因市況轉差而擱置。其後,富衛亦有更新初步招股書,而最近一次是去年3月,最終也因市況欠佳,影響上市後的估值而再度推遲上市計劃,當時市傳富惠集資約約78億元。在此之前,該公司放棄了在2021年籌集高達30億美元的紐約上市計劃。富衛在2013年成立,其業務現已遍及10個亞洲市場。 另一方面,富衛集團主席馬時亨去年12月曾表示,富衛擁有充裕資本去擴張,故不急於上市,但為了向股東提供潛在套現方法,富衛未來仍然會再闖關。他又解畫說,集團業務與美國關係不大,因此不到美國上市的決定正確,惟近年本港新股市場吹淡風,坦言「市況很難搞,若明年恒指有30000點,估值改善,資金重來,或再考慮上市 24 F eb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