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3的文章

恒指升353點 憧憬救市內房股炒起 北水連續7日淨流入 港交所漲半成

  恒指升353點 憧憬救市內房股炒起 北水連續7日淨流入 港交所漲半成 【明報專訊】內地官媒稱降準或加快提上日程,加上市傳內銀周三開會商討減存量按揭息率(見另文),市場憧憬中央再度救市,港股連升兩日,恒指最多升超過450點,收報18,484點,升353點。內房做好,碧桂園(2007)升逾12%,碧桂園服務(6098) 升近一成;憧憬港府減印花稅,港交所(0388)升半成 。有分析指市場憧憬內地更多政策具體落地,加上本港研究提高股市流通量,預期港股在18,000至19,000點徘徊。 恒指承接外圍高開130點,午後升幅擴大,最多升453點,高見18,583點,為兩周高位。港股連升兩日,共漲527點。國指及科指齊升逾2%。大市全日成交1013億元,港股通下的北水淨流入29億元,雖然是連續第7日流入,但較上日減少近三成。 官媒:降準或加快提上日程 官媒《中國證券報》發表文章,表示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合理適度供給流動性,降準或加快提上日程。藍籌友邦(1299)升3%、阿里巴巴(9988)及美團(3690)升約2%、騰訊(0700)升1.3%。 30 Aug 2023

內地傳日內降存量房貸利率

  內地傳日內降存量房貸利率 【明報專訊】內地監管部門據報最快今日指導商業銀行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將是自2008年以來,內地首次對居民存量按揭貸款推出利率優惠。內媒《21財經》昨日附上一張「關於召開個人住房貸款存量利率調整項目啟動會議的通知」的截圖報道,有銀行擬今日(30日)開會討論住房貸款存量利率調整,開會地點為交銀大廈,相信有關銀行為交通銀行(3328)。 據悉,降息將適用首套住房按揭貸款。根據中國銀保監數據顯示,至2021年底,逾九成個人住宅貸款用於支持首套住房,料將可惠及大部分按揭借款人。人行本月初曾公開表態「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大型商業銀行或再降存息 另外,中國大型商業銀行據報正考慮進一步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若落實,將會是一年內的至少第三次調整。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工商銀行(1398)和建設銀行(0939)在內的多家銀行計劃將主要期限的人民幣存款利率下調5至20個基點,並已得到監管機構的認可,料最早於本周五(1日)調整。本月中,人行下調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15個基點至2.5%,其後再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10個基點,惟5年期LPR卻維持不變。當時市場分析5年期LPR維持不變,主要反映央行關注銀行淨息差收窄下,讓利空間有限。銀行需維持一定水平利差才能彌補信用損失,這亦給予銀行動力,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以降低資金成本。 30 Aug 2023

港元1個月拆息連跌11日 見逾3個月低

  港元1個月拆息連跌11日 見逾3個月低 【明報專訊】港元拆息昨日全線向下,與樓按相關的1個月拆息連跌11日,跌6.13點子至3.7547厘,港匯亦曾貶值至7.8470元,均見逾3個月低位。市場人士認為,早前6至8月的季節性因素消退,拆息回落屬正常表現,但料9月季結回升至4厘左右水平。 昨日隔夜拆息跌11.35點子至1.83869厘;3個 月拆息跌6.42點子至4.45327厘;6個月拆息跌4.01點子至4.88548厘;12個月拆息跌1.2點子至5.19417厘。隨港元拆息回落,1個月港美息差擴闊至1.44厘,港匯低見7.8470元,亦曾回升25點子至7.8435元,截至昨晚8時,港匯貶值8點至7.8468元。 分析:料9月有望回升至4厘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環球市場策略師李若凡表示,由於早前季結、派息、銀債等需求因素已過,加上近期貸款需求不多,拆息因此回落。但隨月結來臨,料再回落空間不大。雖然拆息近期偏軟,但料至9月有望回升至4厘。 至於港美息差再度擴闊,港匯有機會再觸7.85弱方水平,觸發銀行總結餘下跌,拆息於年底前或因結餘下降及年結因素,重返7至8月高位水平。 30 Aug 2023

日圓9個月低 兌港元恐落5算

 日圓9個月低 兌港元恐落5算 日本7月失業率意外惡化至2.7%,較一個月前增加了0.2個百分點。作為貨幣政策的參考指標之一,勞動力市場走弱可能會導致日本央行更加缺乏收緊貨幣政策的誘因。投資銀行高盛就認為,假如日本央行繼續維持當前的超寬鬆政策,日圓兌每美元可能會貶至155,相當於每百日圓兌5.03港元,即199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高盛認為,只要日本央行距離加息尚有一段長時間,而股市仍受到良好的支撐,日圓就應該繼續走弱。同時,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改善,令美匯指數近日走勢轉強,也是高盛看跌日圓因素之一。市場原本準備迎接日圓升勢,但由於日本央行上任不久的植田和男繼續對改變政策保持謹慎態度,日圓匯價表現仍然低迷。 雖然高盛對短線日圓的看法偏淡,但長遠認為日圓終究會有明顯反彈,料明年底日圓兌每美元將見135。周二日圓匯價續弱,兌每美元一度低見147.37,相當於每百日圓兌5.325港元,創下去年11月來新低。 日本求才求職比1.29倍 事實上,雖然日本的失業率帳面上有所惡化,但目前當地企業招聘需求依然未減。經季節調整後,日本7月的求才求職比例為1.29倍,即每一位求職者可獲1.29個工作機會。考慮到日本企業長期受到勞動力不足的困擾,或會導致員工薪酬成本進一步上升,繼而在未來推高潛在通脹。 原文網址:日圓9個月低 兌港元恐落5算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30830-0830_00202_043/ 30 Aug 2023

A股印花稅今起減半救市 15年首降 中證監出組合拳配合 最少30券商減佣金

  A股印花稅今起減半救市 15年首降 中證監出組合拳配合 最少30券商減佣金 【明報專訊】上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定下政策目標「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後,內地財政部、稅務總局於周日(27日)正式公告指出,今日起(28日)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徵收。換言之,A股證券交易印花稅率將由單邊收取0.1%,下降至0.05%。另據內媒統計有至少30間券商公布今日起減收佣金,連同滬深交易所及北交所分別大減經手費三成及五成,同於今日生效。有股票分析師認為,相關舉動短期內有效提振內地香港股市,券商股或可受惠其中,但長期而言,整體股市交投仍受內地經濟、息口及環球局勢等因素影響。 明報記者 黃志偉 近日已頻傳內地減收證券交易印花稅,至昨日內地財政部、稅務總局終於正式拍板減稅,為2008年以來首次調降。當時證券交易印花稅率由0.3%下調為0.1%,消息刺激上證綜指數單日上漲逾9%,據報有逾千家A股公司當日升逾9%,令不少市場人士憧憬減稅或令A股牛市重臨,並有利港股投資情緒。港交所 (0388) 昨日亦公布,該調整適用於滬股通及深股通。 港交所:滬深股通同減印花稅 另有內媒統計,截至周六(26日),已有招商證券 (6099) 、方正證券等至少30家券商響應監管要求,同步下調證券交易佣金,且下調幅度也較為一致。同時,滬深交易所早前已公布下調證券交易經手費,從按成交金額的0.00487%雙向收取,下調為0.00341%,降幅為30%;北交所證券交易經手費則由按成交金額的0.025%雙邊收取,下調至0.0125%,降幅為50%。連同中證監昨同步公布一連串收緊IPO集資、限制內房以外企業再融資,以及下調融資(孖展)炒股開倉按金比例等,全方位配合撐A股。 在中國經濟放緩憂慮下,A股近期表現疲弱,滬深300指數上周一度試穿3700點,見9個月低位(見圖),上證綜指亦跌至近3000點心理關口。 分析:短期料提振中港股市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認為,中央出招提振股市的舉動,能在短期內刺激中港股市交投,但長遠而言仍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資金流動問題、息口高企和環球局勢不穩等。至於券商減佣配合交投,他認為券商降低收費意味盈利或面臨受壓,對券商股持中性態度。 勤豐證券資產管理部董事總經理連敬涵表示,該舉動或令券商股受惠其中,料其股價升幅可達5%至10%,並有望帶動恒指今周重上18,000點或以上,重...

中證監收緊IPO 限大股東減持

  中證監收緊IPO 限大股東減持 【明報專訊】中國財政部昨大減A股印花稅試圖提振股市行情的同時,中證監昨使出全方位組合拳配合,包括收緊IPO、規範減持行為,以及降低融資(孖展買股)開倉保證金等。 中證監指出,充分考慮當前市場形勢,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圍繞合理把握IPO、再融資節奏。根據近期市場情况,「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惟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淨和虧損限制。同時,對於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以及突出扶優限劣,對於存在破發(跌穿招股價)、破淨(跌穿資產淨值)、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 滬深交所降孖展買股保證金 同時,中證監亦公布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或3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最近3年年均淨利潤30%,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亦公布,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調整將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後實施,調整同時適用於新開倉合約及存量合約,投資者不必先平倉即可適用新的保證金比例。證券公司可綜合評估不同客戶徵信及履約情况等,合理確定客戶的融資保證金比例。 28 Aug 2023

保險售後服務中心 有望率先落戶南沙

 保險售後服務中心 有望率先落戶南沙 前海、南沙等地均是香港爭取成立大灣區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的落戶地。據悉,本月初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組團到訪大灣區多個城市時,亦有觸及此課題,並獲南沙方面指當地有望成為保險售後服務中心首個落戶地,同時跨境保險通的研究已進入成熟階段。惟市場人士相信售後服務中心的最終落戶地尚待北京當局拍板作實。 市場消息指,中資銀行業協會訪問團到訪南沙區,與該區有關當局進行交流時,獲對方表示在南沙設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一事已萬事俱備,做好了準備,相信南沙將是廣東首個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的地方。有關當局還主動提及,保險通的研究亦已進入成熟階段,惟未有談及任何時間表。到訪深圳站時,深圳方面指落戶前海設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快將成事,但沒進一步具體內容,也沒提及時間表。 早前才傳出大灣區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屬意落戶前海,最新又傳南沙有望成為首個落戶地。市場人士直指,兩地都存在競爭性,最終選點及具體方案還有待北京拍板作實。 市場人士稱,保險售後服務中心或採用合營管理模式,香港與內地仍在磋商有關具體細節,如線上、線下服務等,籌備工作亦在進行中,冀中心的設立能方便買了香港保單而身處灣區的居民繳交保費及理賠等。 跨境保險通研究  步成熟階段 香港保監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該局與粵、澳、深三地的監管機構及其他內地相關部委一直保持緊密溝通,制定落實在前海、南沙、橫琴等地設立售後服務中心的原則性標準和要求,並同步就具體參與細節聯繫香港保險業聯會,以期讓所有身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香港保單持有人(包括港人)能早日受惠。而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內的重要項目,不但帶來民生便利,更有助促進人才和資本流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本港的財金官員曾多次指出,正爭取在南沙及前海等地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 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於8月初組織「大灣區訪問團」,到訪廣州等城市,期間與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南沙區政府領導及監管機構負責人會面,就跨境金融合作、灣區融合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28 Aug 2023

數碼港:10個月逾百家Web3公司進駐

  數碼港:10個月逾百家Web3公司進駐 【明報專訊】數碼港今年初成立Web3基地後,財政預算案更撥款5000萬元加速推動Web3生態圈的發展。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表示,自去年10月底政府發表虛擬資產政策宣言後,至今已有逾百家公司進駐數碼港,累計逾180家Web3公司建構整個生態圈,公司數量正以健康增速持續增長。 雖大多來自海外 不少屬華人公司 任景信指出,數碼港短時間內已有逾180家Web3公司,相信公司數量不會一直高速增長,如一直快速增長將難以應付需求,減慢亦非壞事,目前更是一個健康及合理增速持續下去。至於外界最關心如何應用Web3技術,數碼港Web3社群當中,大部分公司業務均是應用範疇為主,包括金融服務、生活娛樂等領域。另有20多家公司從事Web3相關技術,例如數據分析等,亦有10多家區塊鏈基建公司。 任景信又稱,雖然新入駐數碼港的公司大多來自海外,但實際上不少都是華人。由於內地很早已開始發展區塊鏈技術,但於2018年內地禁止虛擬貨幣,很多人因而離開內地到海外成立公司,或參與海外公司成為其背後技術的主要開發者。港府去年發表宣言後,海外市場恰巧出現FTX等事件,完善的監管令香港成功吸引當年離開內地的虛擬資產參與者。 冀港「跳一步」 推數碼港元錢包 他表示,雖然香港數碼化進程未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但更希望香港可從原先較緩慢的進程「跳一步」,例如推出數碼港元錢包,相信將是很好的機會可發生。 至於元宇宙熱潮退卻的情况,任景信認為,雖然現時未如去年般火熱,但很多應用已將遊戲和科技融合起來,亦有不少用戶參與,退潮亦與現時融資環境差了很多有關。不過,對他而言目前更是「回到現實」,整個市場作整合下,投資者亦可使用合理價錢投資真正有實力的初創企業。 他又指,以往大眾對Web3的觀念只停留於虛擬貨幣,但實際上有更多其他應用,因此數碼港作為Web3基地,希望通過不同渠道作推廣,同時專注3方面的發展,包括人才培訓、產業發展及推動認知,料未來仍需一定時間達至大眾應用Web3。 28 Aug 2023

科網領軍 恒指彈366點重上18000

  科網領軍 恒指彈366點重上18000 【明報專訊】南水終於結束13日連續淨流出,昨日轉為淨買32.3億元人民幣,北水淨流入亦較上日擴大四成,帶動大市成交重上千億。港股進一步反彈,恒指一度漲427點,企穩18,000點上,收復10天平均線。重磅科網股全線漲,被連沽數日的內房股亦借勢反彈,多隻漲幅達一成。有專家認為,多家大行唱淡中國經濟後,港股及A股跌一輪後有大戶撈底,認為港股目前仍被低估。 南水昨日轉為淨流入32.3億元人民幣,結束逾兩周弱勢,滬指及深指亦見回暖,滬指大致持平,深指漲1.0%。北水連續4日淨流入港股,昨日淨買港股44.5億元,其中淨買美團 (3690) 9.1億元。 南水結束13日連續淨流出 大市氣氛改善,恒指先高開近100點,早段闖萬八關後失守,10時許再試即企穩,隨後愈升愈有,最高見18,272點,收市漲366點或2.1%,收報18,212點,達三連升,已是7月中以來最長升勢。大市交投稍趨活躍,達1015.2億元。科技指數大漲149點或3.7%,收報4158點。 科網股全面上揚,騰訊 (0700) 、阿里巴巴 (9988) 反彈逾2%,小米 (1810) 漲3.4%。受北水祝福,美團績前搶鏡,飈逾7%。京東 (9618) 則升1.7%。資金大多流入騰訊、美團、阿里巴巴,三隻成交額合共達166.2億元。 被政策困擾的內房股反彈,碧服 (6098) 、碧桂園 (2007) 均飈一成,搶佔最佳藍籌頭兩位。世茂 (0813) 漲10.9%,雅居樂 (3383) 彈7.6%。藥明生物 (2269) 上半年純利跌,昨股價倒升8.5%,藍籌股升幅榜中排第四,成交達26.2億元。 時富財富資產管理顧問黎永良認為,多家大行唱淡內地經濟,使港股及A股近日下滑,但跌至低位後往往有基金、機構投資者撈底,令大市反彈。他又稱,目前港股及A股價值嚴重被低估,中美局勢一旦緩和,股市有望回升。 25 Aug 2023

港出口連跌15月 7月挫9.1%遜預期

  港出口連跌15月 7月挫9.1%遜預期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本港7月出口按年跌9.1%至3452億元,較市場預期的下跌8.8%差,連續第15個月下跌;進口亦按年跌7.9%至3751億元,亦差於市場預期的跌5.9%,亦是連續第13個月下跌;貿易餘額逆差300億元。首7個月本港出口按年下降14.6%,進口下跌12.5%,逆差2616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0.3%。政府發言人表示,外部環境困難,料短期內將會繼續令本港出口表現受壓。有分析師估計,今年全年整體出口跌幅可能介乎5%至10%。 輸往內地以外地區跌幅收窄 數據顯示,輸往內地以外的主要地區出口額跌幅均較上月有所收窄,其中輸往美國的出口跌幅由22.1%顯著收窄至5.8%,輸往印度、台灣、日本及新加坡的出口跌幅亦收窄,但韓國跌幅則由12.3%擴至17.4%,而且輸往中國內地的出口則由13.1%擴大至15.2%。同期,大部分主要供應地的進口貨值亦見按年下跌,尤其韓國、台灣和日本等製造半導體和電子設備的地區跌幅較大,分別跌30.3%、19.4%和10.4%。 分析:禁日本水產影響微 佔本港貿易額較大的電子設備相關產品均見下跌,其中「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出口按年跌14.6%,進口跌11.2%;「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出口按年跌19.0%,進口跌31.3%。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表示,受到內地經濟動力疲弱、息率高企及歐美經濟增長前景放緩等因素影響,預料本港全年整體出口跌幅可能介乎5%至10%。對於近日政府宣布禁止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大新表示,因為日本貨品進口額佔本港整體進口額僅約5%,當中食品金額亦相對較低,故禁令對本港整體進口影響料輕微。 25 Aug 2023

東亞料全年整體撥備改善

  東亞料全年整體撥備改善 東亞銀行(023)受惠利率上升帶動淨利息收入顯著增加,今年上半年錄得股東應佔溢利26.36億元,按年大升75.85%,增派中期股息1.25倍至每股36仙。內房債務危機重燃,最新燒着民企龍頭碧桂園,惟東亞管理層指已做足內房相關撥備,涉及碧桂園的貸款佔比極低,且無揸其債券,直言內房有關影響已於去年見頂。東亞料全年整體撥備有望改善,加上看好淨利息收入表現,冀下半年盈利增長帶動下可繼續派更多股息。 內房債務危機再成關注,東亞上半年減值損失按年升近17%至24.98億元,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表示,當中涉及內房的撥備佔了85%,認為相關撥備已足夠。該行早於2年前已積極處理內房的風險敞口,有關佔比已由16%降至8.8%。總經理兼集團風險總監陳淑佩補充,其中碧桂園(2007)的貸款佔比僅0.02%。李民橋相信內房問題的影響已於去年大幅反映,預料今年撥備情況會有所改善。 中期息大增逾1.2倍 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稱,今後對內房貸款業務會很審慎,但「不會一刀切不做內房貸款」,因一些內房國企其實是很穩健的,東亞會將內房敞口佔比維持在現水平。他又相信內地政府絕對有能力及空間推出更多措施,以恢復消費者對內地樓市的信心,但需時浮現。 東亞上半年的減值貸款比率為2.56%,較去年底升0.17個百分點。其中內地業務的減值貸款比率升0.4個百分點至3.15%,李民斌預計下半年內地該比率與上半年相若。他又認為最近內地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影響不大,料東亞的內地淨息差可保持上半年相若水平。上半年東亞中國的淨溢利按年急升67倍至1.36億元。 料拆息仍高企 有利淨息差 期內東亞受惠利率上升,淨利息收入按年增近38%至80.45億元,淨息差由1.42%擴闊至2.03%。李民橋估計港元拆息仍維持高企,有利全年淨息差,並帶動淨利息收入持續上升。他續指若美國再加息,不排除香港會再加最優惠利率(P)。 李民橋預計全年貸款將微跌,但撥備情況有望好過去年,以及淨利息收入前景看俏,期望下半年盈利增長帶動下可繼續向股東派發更多股息。李民橋亦提到,本港樓市上半年存在不確定性,但近期有大型發展商減價賣樓可釋放更多潛在需求,故對整體樓市平穩發展持樂觀看法。 25 Aug 2023  

哥球會小勝 官准暫緩執行環評

  哥球會小勝 官准暫緩執行環評 政府將於9月1日接收粉嶺哥球場32公頃土地,香港哥爾夫球會早前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法庭推翻環保署有條件批准高球場環評報告的決定,案件預計明年5月9日開審。主審法官高浩文昨批准臨時暫緩執行決定至案件有結果為止,同時表明本案強而有力的爭議是,如果研究結果顯示興建公屋計劃並不可行,便沒有理由阻止土地繼續用作高爾夫球場,甚至沒有必要收回土地,否則會危害其文化遺產及生態價值,損害公眾利益。 是次司法覆核申請人為香港哥爾夫球會,答辯人為環境保護署署長,利益關係方為土木工程拓展署。法官指政府起初計劃把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土地發展房屋,但及後根據環評報告建議,把擬建屋用地縮減至9.5公頃土地,其餘用地則劃為「保育暨康樂」地帶,旨在減少環境影響,避免破壞較高生態價值的土地。但法官認為本案強而有力的爭議是,如果研究結果顯示建屋計劃不可行,便沒有理由阻止涉案32公頃土地繼續用作高爾夫球場,甚至沒有必要收回土地,否則將損害公眾利益,無法保護「舊場」的文化遺產,同時失去場地舉辦國際高爾夫球錦標賽為香港帶來的利益,最極端的解決方法或是把該土地回復原狀,繼續營運高爾夫球場。 官指爭議強而有力 政府方認為是次司法覆核沒有勝訴機會,因為政府今年6月底修訂《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規定超過50公頃的市區發展工程項目才須有環評報告,而高球場只有32公頃土地,本案所爭議的土地亦只有9.5公頃,故即使哥球會最終勝訴,成功推翻涉案環評報告,當局亦毋須再重新撰寫一份新的環評報告,只會令法庭判決淪為學術討論。惟法官認為涉案決定在今年5月11日獲有條件批准,但修例是在有條件批准涉案決定後完成,相信修例是否具追溯力一事有待爭辯。 法官表示政府既無計劃在涉案土地營運高爾夫球場,亦可能沒有營運高球場的相關經驗或專業知識,是次司法覆核雖然不會影響政府收地,政府亦有權決定任何合適的土地用途,但司法覆核的結果將影響涉案土地未來的用途,如涉案決定及環評報告日後被推翻,政府雖未承諾在重啟發展計劃時會否繼續進行環評程序,然而法官認為若哥球會勝訴後法庭下令環保署重新考慮決定一事,並不止是學術討論。 哥球會表明若法庭不批暫緩令,或會嚴重影響高球場的現狀,危害其文化遺產及生態價值,而且證據顯示政府仍在進行規劃工作,明年底前也不會實地動工,故批出暫緩令不會影響到政府工程。法官認為「舊場」被認...

港股萬八得復失 北水3日掃134億

 港股萬八得復失 北水3日掃134億 港股反覆靠穩,恒生指數受制於18,000點,收市升54點,報17,845點,安踏體育(02020)彈9.72%支撐大市。不過,全日成交按日減少17.63%至842億元,南下「北水」淨流入31.21億元,連續3日淨買入合共134.2億元。 Big C擬港泰上市 恒指低開28點後反覆上升,一度急彈209點或1.17%,高見18,000點,惟其後有沽壓,最終收市升幅縮至0.87%,連升第二日,共漲322點或1.83%。國企指數收報6,117點,升19點或0.32%;科技指數收漲7點或0.19%,報4,008點。 大市全日沽空金額162.04億元,沽空比率約19.24%,按日增加1.96個百分點。近期香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交投大增,沽空比率更不時維持高企,香港交易所(00388)發文指,ETF沽空活動增加,通常反映市場上的購買需求上升,而ETF沽空比率偏高並不反映市場不穩,這是莊家為提供流動性而產生的正常市場操作,透過沽空ETF以滿足二級市場的購買需求。 展望後市,瑭明資本投資組合管理部董事曾啟邦認為,港股下行趨勢暫時緩和,未來一兩日有可能有反彈,預期恒指彈至18,399點遇阻力,惟中線有機會下試16,550點。 新股市場方面,泰國超級市場Big C據報已收購本港生活百貨店阿布泰(AbouThai),下月相關門店將重新命名為「Big C」,並計劃最快第四季尋求在香港和曼谷雙重上市。有分析估計,該公司將會籌集最多10億美元。 證監去季虧損億元 另外,香港證監會發表最新季度報告,截至6月底止季度,虧損按年擴大至1.01億元,去年同期蝕9,481萬元;收入4.13億元,按年升3.54%;支出5.14億元,按年升4.12%。期內,處理了50宗新上市申請,其中5宗來自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一宗來自特專科技公司。 截至6月底,在香港註冊成立的基金的管理資產按季下跌2%至1,707億美元;季內錄得的淨資金流入約為14億美元。在互換通下進行交易的內地銀行間利率互換合約共有540份,名義總金額約為1,290億元人民幣,而每日平均金額約為39億元人民幣。 原文網址:港股萬八得復失 北水3日掃134億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30824-08...

外資連續13日掟A股創紀錄 涉715億

 外資連續13日掟A股創紀錄 涉715億 中國托市號角再響,繼中國證監會上周確定一籃子措施後,中國人民銀行掏出逆回購工具以應付本周到期的7,750億元(人民幣‧下同)總額,同時A股公司的回購大軍不斷增加。不過,外資的拋售壓力大增,連續13日創紀錄式狂沽A股,昨日再錄得逾百億元淨賣出規模,拖累滬深股市3大指數再創年內收市新低。 人行逆回購半年最多 A股在周二午後突然反彈,已引來有「國家隊」之稱的內地政府相關資金出手「維穩」猜測,昨日輪到人行正式在公開市場開展3,01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規模創近半年新高,主因同日有2,99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單日淨投放20億元,而今明兩日再分別會有1,680億元和980億元逆回購到期。 為提振投資者信心,除了公募基金和券商開啟新一輪自有資金申購行動,近周累計有逾百家A股公司擬拿出真金白銀從二級市場回購股份。業界推測,A股隨着回購潮開啟,將預示市場見底或在不遠處。 交投縮13% 滬綜穿3100 不過,大市交投昨日明顯受低氣壓籠罩,兩市主板成交僅7,059億元,按日大減13.7%。向來被視為「聰明錢」的外資更持續撤離A股,昨再通過滬深股通淨沽出104.61億元,為8月11日後單日最多,連續13日累計撤走715.88億元,此前備受外資青睞的A股「股王」貴州茅台亦是被拋售目標之一。 滬綜指全日跌幅亦隨之擴大,再跌穿3,100點大關,收報3,078點,重返去年12月底收市低位;深成指及深圳創業板指數均挫逾2%,與滬綜指齊以全日最低位收市,報10,152點及2,038點,分別為2020年4月3日後及5月以來的收市低位。 在內地經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之際,中國歐盟商會主席Jens Eskelund對外坦言,目前人們對中國未來的走向充滿疑慮,當務之急就是消除這些不確定性,這將為在華的外資企業提供信心。他建議中國應盡快公布刺激經濟復甦的方案,因為今後幾個月對於重建經濟信心而言非常重要。 原文網址:外資連續13日掟A股創紀錄 涉715億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30824-0824_00202_022/ 23 Aug 2023

發展局:世界不會靜等香港5年

  發展局:世界不會靜等香港5年 拚經濟超前部署土儲 對北都人工島融資充滿信心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舉行「香港造地發展及融資經濟論壇」,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論壇中表示,特區政府對「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的融資安排充滿信心,充足土地是打破發展制約、解決市民住屋困難的「金鎖匙」,直言「政府推動香港土地供應的決心,絕不會因為市場短期波動而動搖」,強調一定超前部署土地儲備。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亦指「如果現在叫停,當未來經濟復甦,香港需要土地拚經濟時,世界會否等多我們5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陳茂波介紹,特區政府《香港2030+》報告提出,2019年至2048年香港整體需要約6,200公頃土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特區政府已經鎖定未來7,300公頃土地的供應來源。今後十年,「熟地」(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詳細設計、改劃、收地、清拆、土地除污及平整工程的土地)供應量將達到約3,300公頃,其中超過一半來自「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 陳茂波:關係香港新產業布局 他續指,「北都區」對香港創科發展十分重要,希望創科企業未來都進駐該區,形成集聚效應,並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發展;而人工島既是重要的住宅供應地,也將成為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這兩個策略增長區將促成香港「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 談及同時開發「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面臨的融資問題,陳茂波指出,這兩個項目都是具有經濟效益、值得投資的項目。以人工島為例,據專業測量師測算,將來的賣地收益遠高於造地成本,因此在財務上完全可行,需要處理的只是現金流的時間管理問題。預計相關經濟活動每年可為香港創造約2,000億元的經濟增加值,並創造約27萬個就業機會。他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籌融資經驗豐富,絕對有信心、有能力吸引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參與這些造地和基建發展項目。 他強調:「我們一定要總結過往土地供應不足時候的痛苦經驗,絕不能重蹈覆轍,因此一定要超前部署,為香港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滿足香港現時及未來的社會、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市民的期望。」 對於有社會聲音指現時經濟衰弱而不應同時發展人工島和「北都區」,甯漢豪昨在論壇中指出,2028年即可動用首批人工島填海用地,反問「如果現在叫停,當未來經濟復甦,香港需要土地拚經濟時,世界會否等多我們5年才拚經濟?」 甯漢豪強調,香港需要超前部署土地,擴大土地容量發展。政府...

中小型銀行 5厘定存相繼取消

  中小型銀行 5厘定存相繼取消 隨港元拆息近日顯著回落,中小型銀行紛紛下調港元定存息。大新(2356)自上周五起已連環降定存息,除閃撤全新高端客3個月定存5.1厘高息外,新資金同存期利率亦累減半厘,至約4.3至4.4厘。而創興亦提早收起其5厘高息3個月定存優惠。市場人士料,在臨近年結之前,定存息大方向將趨跌。 創興的全新資金港元定存優惠推廣,原本至本月底才完結,期內以新資金500萬元起敍造3個月定存,年息達5厘;100萬入場也有4.8厘存息,但昨日已提早結束該優惠。該行只續推新客並須完成至少2個指定項目、門檻要50萬元的4.5厘3個月定存息優惠。 調整存息步伐迅速的大新,較創興更早取消其5.1厘的3個月高息定存,現時大新全新VIP客戶(全面綜合理財總值至少100萬元客戶)存入10萬至50萬元新資金,享有的3個月定存息已降至4.6厘。 大新連環降定存息 至於全新資金的存息,大新上周三曾將3個月定存息連環加到4.8厘至4.9厘,但很快於上周五起掉頭連環減存息,昨日將其100萬元門檻的3個月定存息進一步降至4.4厘,20萬元入場的同期存息則降至4.3厘。可見大新在短短幾日已將3個月定存息累減半厘。 市面上現時年息達5厘或以上的3個月定存,僅餘下花旗,該行此存期息率達5.2厘,僅需5萬元起存,但只適用於資產管理門檻至少達800萬元的花旗私人客戶業務戶口全新客戶,兼要持有指定產品結存,而推廣於本周六(26日)完結。招商永隆亦將500萬起存的6個月定存息下調10點子至4.4厘。 市場人士預期,港元定存息大方向趨跌,因港元拆息已回落,資金出路不多,銀行無誘因再以高息搶存款,但臨近年結,銀行應會再搶定存。昨1個月或以上的港元拆息續跌,1、3個月拆息分別降至4.35厘、4.78厘。港匯則創2個多月新低,跌穿7.84兌1美元,最多跌47點子,低見7.8419,後報7.8405。 23 Aug 2023

內地不對稱減息 5年LPR意外不變

  內地不對稱減息 5年LPR意外不變 中國人民銀行出乎意料「不對稱減息」,調低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0.1厘,降至3.45厘,降幅少過預期,5年期LPR則意外維持4.2厘不變。人民幣受壓並再失守7.3關口,在岸人民幣(CNY)再度跌穿7.31,收跌243點子,創去年11月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CNH)亦一度跌穿7.33。官媒引述分析稱,相關調整反映人行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亦希望保持商業銀行淨息差處合理水平,並可為後續加快出台支持內房政策。此外由於宏觀經濟基本面未改善,市場料短期人民幣下試7.35,估計人行年內仍有空間減息及降準。 人行上周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市場普遍預期將再下調LPR,其中為提振樓市,一般預期5年期LPR會減0.15厘,結果今次維持不變。高盛報告指出,內銀正面臨淨息差壓力,LPR降幅小於預期,主因是為了保護銀行的淨息差,又指對今次LPR調整失望,認為無助建立市場信心。 1年期僅減0.1厘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5年期以上LPR維持不變,在於存量按揭利率調整已「箭在弦上」,在當前新發放貸款利率已降至歷史低位,各地因城施策空間較大,而且銀行息差持續受壓環境下,為保持銀行合理利潤水平,5年期以上LPR維持不變,可為存量房貸利率加快落地預留空間。  臻享顧問董事總經理王良享則指出,若「一刀切」調降LPR,尤其是調降5年期以上LPR,會令息差再擴闊、銀行利潤大減,因此理解人行行動。 至於今次只減作為內地銀行貸款定價參考的1年期LPR,而且幅度只有0.1厘。內媒分析說,這將明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表明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協助經濟加快恢復。內地相隔2個月再下調1年期LPR,亦是年內第2次調整,今年以來已累減0.2厘。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1年期LPR減幅低於預期0.15厘,或出於未來在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過程中,需要保持銀行淨息差處於合理水平等考慮,從而有利於增強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或須保持銀行息差合理 星展香港環球市場策略師李若凡預期,在大環境不如預期、進出口數據走弱等因素下,人民幣將持續受壓,市場仍期待人行降準或實行其他措施。她又指出,LPR調整後人民幣匯價仍徘徊在7.3至7.33之間,不算突然大跌,但料仍有下試7.35風險,屆時當局或會採取措施干預,包括下調外幣存款準...

港股挫327點 創近9個月低

  港股挫327點 創近9個月低 內地維持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而1年期LPR的降幅亦遜市場預期,投資者憧憬落空,A股向下,兼拖累港股走低,恒指收跌327點,報17623點,為近9個月低位,連跌7日累挫1624點。國指收跌116點,報6030點;科指失守4000關口,收報3923點,跌84點,大市成交1085億元。北水淨流入95.6億元,終止單日流出。分析指出,LPR的降幅令市場失望,不利中資股,港股沽壓明顯,冀恒指在17000至17200點有支持。 A股三大指數齊低收逾1%,創業板指數更創逾3年新低,報2084點,收跌33點。滬指失守3100點,收3092點,跌38點;深成指報10320點,跌138點。 恒指季檢上周「揭盅」,碧桂園(2007)被剔出藍籌,該股高開低走,曾升8%,終收跌2.6%,報0.74元;至於守住藍籌地位的碧桂園服務(6098)同樣高開低走,收跌0.7%,報7.06元。而染藍的國藥控股(1099)逆市升2.4%,收報21.7元;另東方甄選(1797)獲納入科指,收升近5%,報38元。 專家料17000支持大 個股方面,東方海外(316)中期盈利大跌80%,中期息連特息亦大削86%,收插5.6%,報113.9元,為表現最差的藍籌股。聯想(992)獲高盛及瑞信上調目標價,升2.2%,報7.45元,為表現最好的藍籌股。 博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表示,內地股市表現差與人民幣走勢相關,周一人民幣走勢疲弱,加上1年期LPR下調10點子,令中美息差再次擴闊,不利中資股,亦令港股下挫。他續說,港股沽壓明顯,冀在17000至17200水平有支持,又提及在股價下跌時,成交量增加為利淡消息,而最近三日大市成交額都超過千億元。聶振邦指出,市場對5年期以上LPR維持不變感到失望,因為減息有助內房銷售情況,故本周可留意中央對內房會否有指導,以及臨近業績期尾聲,可關注個別股份的業績表現。 22 Aug 2023

港上月CPI升1.8% 連續3個月回落

  港上月CPI升1.8% 連續3個月回落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7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1.8%,相比6月升幅的1.9%略低,連續3個月回落。剔除所有政府一次過紓困措施的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6%,亦較6月的1.7%略低。 經季節調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截至今年7月止3個月的平均每月升幅為0.1%,與截至今年6月止3個月的相應升幅相同。剔除所有政府一次過紓困措施的影響,相應的升幅均為0.1%。 煙酒漲價18.4% 分類中升幅最高 在各類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組成項目中,煙酒按年上升18.4%,為所有項目中升幅最高;電力、燃氣及水升9.9%,衣履上升6.6%,外出用膳及外賣上升3.7%,雜項服務上升2.4%,交通上升2.1%,雜項物品上升2.0%,以及住屋上升0.7%;錄跌幅的類別為耐用物品,按年下跌3.3%,以及基本食品,按年下跌0.5%。 另外,政府發言人表示,7月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維持在溫和水平。電力價格按年繼續急升,但速度已較今年初顯著放緩。衣履和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繼續錄得明顯升幅。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仍然大致受控。 料通脹短期內持續溫和 展望將來,整體而言通脹在短期內應會持續溫和。外圍價格壓力應會進一步減退。本地營商成本或會隨着經濟復蘇而面對一些上升壓力,但短期內料會大致維持溫和。 22 Aug 2023

瑞銀加入唱淡中國GDP 降今年增長預測至4.8%

  瑞銀加入唱淡中國GDP 降今年增長預測至4.8% 明報專訊】再有大行下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瑞銀最新預期內地GDP今年增長4.8%,下修0.4個百分點,明年增長預期更下修達1個百分點至4.2%,主要因為房地產下行幅度和持續時間均較預期嚴重,加上外需進一步走弱,而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預期。 內房外需弱 政策支持不足 內地房地產復蘇在第二季放緩,瑞銀指出高頻數據顯示月初至今房地產活動未見企穩,預期今年房地產投資從按年持平,下調至下跌約一成。另外,勞動力市場復蘇緩慢,加上部分地方政府暫停工資津貼補貼,抑制消費復蘇,出口亦受全球需求疲弱影響。 瑞銀又指年初至今不論房地產政策或財政政策支持均弱於預期,如房地產未有全國性放寬措施、財政政策方面亦未有大幅增加地方政府資金和基建支持。 瑞銀認為經濟增長雖為政府首要任務,不過情况複雜,政策選項也相當有限,或延遲有效政策落實。 花旗也下調GDP增長預測 瑞銀將今年底人民幣匯率預期由6.95降至7.15,不過人行為免人民幣在7.3大幅走弱,或會動用各種工具作出支持,因此年底或會小幅上升。 花旗亦下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0.3個百分點至4.7%,明年增速再降至4.5%,該行認為刺激經濟政策令人失望,特別是昨日人行沒有下調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以支持房地產。 22 Aug 2023

失業率跌至2.8%四年低 餐飲大改善 就業人數連升5月 勞動參與率仍遜疫前

  失業率跌至2.8%四年低 餐飲大改善 就業人數連升5月 勞動參與率仍遜疫前 本港失業率跌至4年低位,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今年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降至2.8%,較4月至6月下跌0.1個百分點,略勝預期的2.9%,亦是自2019年6月以後最低。多個行業失業率繼續下降,餐飲服務業最顯著,零售業及建造業亦有改善。勞動人口及就業人數均連續5個月上升,勞動參與率由6月的57.5%歷史新低,增加0.1個百分點至57.6%。 今年5月至7月香港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由4月至6月的2.9%,降至2.8%,就業不足率維持1.1%。勞動人口及就業人數連升5個月,其中,總就業人數增加約1.92萬人,至370.8萬人;總勞動人口381.97萬人,增約1.73萬人;失業人數為11.17萬人,減約1900人;就業不足人數4.05萬人,下跌約1000人。 孫玉菡料勞工市場續轉佳 多個行業就業情況改善,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下跌0.3個百分點至3.7%。其中,零售業和住宿服務業的失業率均跌0.2個百分點,分別降至3.3%和2.8%;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減少0.5個百分點至4.3%。建造業失業率跌0.1個百分點至4.1%。其中,地基及上蓋工程業失業率降0.2個百分點至3.5%;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失業率升0.1個百分點至6.4%,繼續是失業率最高的行業。 其他行業的失業率亦下跌,包括運輸業減少0.3個百分點至2.5%;資訊及通訊業下降0.3個百分點至3.1%;以及地產業跌0.3個百分點至2.3%。展望將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隨着經濟復甦,勞工市場在未來數月應會進一步改善 分析指近全民就業 再降空間微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認為,本港經濟反彈,失業率繼續下跌,但勞動參與率仍較低,與疫情前水平(2019年12月勞動參與率為60.2%)依然有距離,部分人經歷疫情後還未重返勞動市場,這在其他國家,例如美國都有類似情況。他指出,在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現時香港已近乎全民就業,未來失業率再跌的空間有限。 吳卓殷又提到,餐飲及零售等行業需求雖有反彈,惟復甦或未如預期,面對勞動力緊張,這些行業的僱主亦難以積極招聘,失業率亦會跌得較慢。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表示,香港最新勞動人口回升至近382萬人,或反映各項輸入人才計劃陸續獲批,然...

人幣失守7.3 逼近10個月低位 人行:保持匯率基本穩定 防範超調風險

  人幣失守7.3 逼近10個月低位 人行:保持匯率基本穩定 防範超調風險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上月議息紀錄暗示美國仍有加息可能,加上市場普遍預期內地仍有空間減息降準,推動人民幣昨日跌近去年11月初創下、自2007年12月以來的低位。另一方面,人行昨傍晚發布第二季貨幣執行報告,除延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穩定」的論調,今季更加入「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而取消「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用語。有分析指若現時監管主要續以發出關注信號的方式支持人民幣匯率,則人民幣或會跌穿去年11月水平。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周三聯儲局議息紀錄公布後,美元指數昨日企穩103點以上。人行昨日公布中間價報7.2076,較市場估計偏強達918點子(1元等於1萬點子),偏強幅度是去年10月以來最大,但無阻人民幣早段疲弱,在岸價上午曾跌至7.3173,接近去年11月低位7.3275,離岸價亦曾跌至7.3496,靠近去年低位7.375。不過人民幣在傍晚大幅回穩,在岸價收復7.3,截至晚上11時報7.2924,倒升61點子,離岸價上升143點子報7.312。 中間價偏強918點子 10個月最多 路透社昨引述消息指,本周續有中國國有大型銀行於境內外市場拋售美元吸納人民幣,以減緩人民幣貶值的速度,交易員指國有行拋售美元已成為減緩貶值的新常態,事實上在6月以來人民幣貶值加劇,已不時傳出國有大行入市沽美元支持人民幣匯價。 而人行昨傍晚發表第二季貨幣執行報告,加入「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論述;並取消「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用語。提及貨幣政策時,人行今季沒有再提「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改為表示「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穩固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報告又特別提及「密切關注重領域風險,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又指「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回應了目前市場最為關注的議題。 分析:人民幣或跌穿去年低位 人民幣兌美元雖再逼近新冠疫情以來的低位,不過彭博以人民幣定價貨幣籃子比重計算的人民幣指數為97.27點,較月初的兩年半低位反彈2點。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指出,周初至今歐元兌美元貶值約2.3%,與人民幣貶幅相若,可見近日人民幣貶值主要由美元帶動。他認為人行會在7.37,即去年低位會給人民幣較多支持,不過及...

中環街市首7個月人流按年升八成

  中環街市首7個月人流按年升八成 【明報專訊】通關後零售市道向好,由市建局持有、華懋集團負責管理及營運的中環街市,「重塑」至今踏入兩周年,今年首7個月人流較去年同期勁升八成,華懋方面形容,「每12個香港人就有1個到過中環街市」,而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接受訪問時稱,未來希望「中環街市精神」向外輻射,不止香港、甚至大灣區,以至一帶一路。 韋志成:冀「中環街市精神」向外輻射 中環街市為市建局轄下的保育活化項目,亦是政府「保育中環」的重點工作之一,於2021年3月與華懋集團簽訂10年的營運合約,成為首個以公私營協作模式管理及營運的項目。項目「重塑」至今兩周年,昨日舉行「精彩遇見‧中環街市」活動,由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擔任慶典嘉賓,並由韋志成及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主禮。 蔡宏興接受訪問時表示,自本港與內地通關後,中環街市今年1至7月人流較去年同期升八成、營業額升50%,中環街市重塑至今,已有超過2600萬參觀人次,並形容「每12個香港人就有1個到過中環街市」,開關後至吸引遊客參觀,在「小紅書」社交媒體上亦有相關推介。 蔡宏興指首7個月營業額升五成 租賃方面,蔡宏興稱,中環街市在過去半年,有超過70家商戶進駐及商戶續租,租金表現理想,而商舖現時出租率達100%,比去年同期升兩成,當中九成以上租戶為本地中小企,有四成租戶更由兩年前營業至今,而租戶中有約65%為零售店舖、35%屬餐飲業。另外,財政司長陳茂波早前指要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蔡宏興稱,未來中環街市亦會舉辦多項活動,包括國際啤酒節、「中環好聲音」等。 對於中環街市營運兩周年,韋志成對華懋評分「三條A」,個人期望中環街市能「老當益壯,年年長壽」,並指未來希望在其他項目延續「中環街市精神」,如九龍城街市項目,並希望將中環街市的成功例子向外輻射,不止香港、甚至大灣區,以至一帶一路,將「中環街市精神」延續。 18 Aug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