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ADR入摩指周五揭盅 港股添壓
被動沽盤千億 騰訊中移動偷步跌
內地科網巨擘阿里巴巴及百度等中資ADR(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美國上市預託證券),最快本月底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中國指數(俗稱摩指),牽動環球資金重新部署。
投資界預料,被動基金在港沽盤將達千億元,但中長綫則利好中資股表現。
國際指數公司MSCI將於美國時間本周四收市後(香港時間周五),宣布中期檢討結果,投資界料,新興市場指數及中國指數(下稱兩指數)將面臨自2010年起最大變動,阿里巴巴等13至18隻ADR將於本月底及明年5月被納入(每次分別加入50%流通市值)。新貴股份最少獲6,000億元資金買入,但兩指數內的港股則受到短綫拖累。
單計追蹤兩指數的環球被動基金,騰訊(00700)、中移動(00941)、建行(00939)等首10大在港上市股份沽盤達1,043億元(見表),以股份日均成交額計算,消化沽盤需時數個交易日。而騰訊及中移動昨跌1.6%及2.3%,成交額合共達34.3億元,或顯示投資者已開始偷步沽貨。
易亞:金融類H股 最大輸家
易亞投資管理行政總裁杜比接受本報專訪時指,「最大輸家是香港的金融類H股,會面對較大沽壓,贏家則是新加入的ADR。」他指,「約600億美元資金買入ADR,亦即會有600億美元的市場沽盤,必會帶來指數比重下降的壓力。」
但杜比預料,環球資金流改變過程仍會順利完成,「因為事件是指數新加入成分股,比重被所有成分股(約140隻H股)攤分,而不是有股份被剔除指數,以個別股份來看,並不是重大改變事件」,認為個別股份沽貨量不會特別高。
預料被加入兩指數的中資ADR均屬科網及消費行業,杜比認為,反映市場對中國經濟轉型重視,「中國經濟正由投資轉向消費主導,未來增長最高的中國企業,將會是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中長綫而言,據德銀統計,中國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比重將升至26.24%(見表),意即追蹤指數的環球投資者將逐步增加中資股配置,利好中資股表現。
欠科網股 國指覆蓋面不足
兩指數成分股的改變,亦引來投資界對本港國指成分股的批評。摩根士丹利指MSCI中國指數納入中資ADR,將更傾向「新中國」主題,能準確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相比國指逾70%金融股、0%科網股的比重,MSCI中國指數是更好的基準指數。杜比亦指,本港上市的國企佔國指不少比重,恒指當中也只有騰訊是科網股,認為「以國指或恒指為基準指數的基金,應該考慮是否要加入內地或美國上市股份。」
撰文:譚志偉、翁春妮
10 Nov 2015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