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滙基金上季蝕638億 歷來最多
陳德霖:市場極波動 冀年底收復部分失地
外滙基金第三季投資失利,損失金額高達638億元,為歷年單季最大虧損;以香港人口約700萬人計,平均每港人損失逾9,000元。
相當每港人 平均損失逾9千元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在立法會上解釋,金融市場極其波動的情況下,金管局亦「無能為力」;隨着10月起市場氣氛好轉,他期望年底前可「收復部分失地」。
外滙基金在第三季損失達638億元,以單一季度比較,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483億元更多。但因外滙基金的資產規模,已由2008年底的15,577億元,擴大至今年9月底的32,935億元,故以百分比比較,第三季的投資損失為1.9%,跌幅仍較金融海嘯時的3.4%為少。
股票損手648億 僅債券錄收益
具體損失方面,外滙基金於股票投資的損失為重災區,外地股票及香港股票,分別損失341億元及307億元,外滙損失則為108億元。在多項投資中,僅得債券投資錄得118億元收益。
外滙基金今年首兩季的投資表現達標,但綜合第三季的大額損失,外滙基金今年首九個月累計錄得368億元損失。
陳德霖表示,金融市場表現波動,加上美元走強令外滙投資亦見損失。他坦言,外滙基金首九個月的投資回報不理想,並形容在金融市場極其波動的情況下,金管局亦「無能為力」。
投資環境轉差,拖累外滙基金表現,陳德霖預期不利的市場環境仍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永遠差下去,並表示10月的市場氣氛已好轉,期望年底前可以「收復部分失地」。
雖然,陳德霖暗示第四季的投資表現有望好轉,但市場仍潛藏隱憂。他指今年資產市場非常複雜,認為未來的走勢,要視乎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日期,以及加息後資產市場的回應,重申金管局會用一貫審慎的方法投資。
樓市倘確認下行周期 放寬辣招
另外,近日樓宇交易量,以至樓價均見下跌,市場關注金管局何時「撤辣招」。陳德霖表示,當金管局確定樓市的下行周期已形成,便會適量放寬逆周期措施。
陳德霖同意樓宇交易量是重要的指標,但金管局作決定時,需考慮其他因素,如本地經濟增長狀況、市民的收入增長及置業意慾等,強調要多些時間觀察,才能確定樓市何時踏入下行周期。
撰文:余樂恒
3 Nov 2015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