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券商首調高 內地增長預測
瑞信估全年GDP升6.6% 德銀:利中資股
經歷近半年外資大行連環下調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後,在兩會明日公布工作報告前夕,兩家外資行稍為看好中國經濟,瑞信更輕微上調GDP增長預測,德銀亦指中國周期性復甦初見端倪,中資股估值有望趨向正常化,利股市。
道指昨早段反覆,恒指即月夜期收報19939點,升78點。截至本港今晨1時45分,滙豐(00005)在美國掛牌的預託證券(ADR)折算報49.6港元,較港收市價49.65元低0.05元;整體ADR相當於恒指升12點。
環球券商去年8月開始下調中國GDP增長預測,2016年GDP目標由6.7%下調至6.5%,最悲觀的野村更只看5.8%,巴克萊亦看6%。
陶冬料兩會後 刺激措施加碼
「中央財政政策似乎更加積極」,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輕微上調第二季GDP增長預測,由6.4%上調至6.5%,全年預測亦由6.5%上調至6.6%。陶冬指出,農曆新年後形勢為之一變。人行行長周小川形容貨幣政策「穩定略為偏寬鬆」,有別以往立場;財政部官員亦提出擴張財赤,預期兩會後會有更多稅務優惠及財政刺激措施;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達破紀錄水平,2月料強勁,央行拒絕1月降準,農曆年後才降;領導層直指樓市已達低槓桿水平,部分大城市樓價回升,北京亦引導資金買樓,以去庫存,預期可改善未來樓市及賣地。
「經過數月大談供給側改革後,上述情況均顯示政策重回刺激需求」,陶冬指,經過一輪平靜後,基建項目重新動工,預期十三五規劃會稍為增加投資,但不是重複09年救市規模。
德銀策略師常宇亮指,三大情況先後出現,令中國步入周期性復甦,(1)數據顯示,去年8月開始,去庫存已達16個月;(2)社會融資總量上升,成為產品需求增加的指標,房地產、賣地、汽車銷售加速,零售、旅遊、文化娛樂等在農曆新年期間旺盛;(3)煤價及金屬商品價格回升,通脹(CPI)及工廠價格指數(PPI)回升,房價亦見反彈。
德銀:初見吸資 港股未升完
他指基金資金流向初步顯示資金流入,包括滬港通吸資、H股ETF淨流入等。重申短綫股市未升完,「環球投資者仍憂慮中國硬着陸及人幣穩定問題,令股市估值處金融危機水平,但展望未來,憧憬中央加碼放水,令估值炒升至正常水平。」他推薦中海外(00688)、平保(02318)、招行(03968)、華泰(06886)、港交所(00388)、中國建築(03311)、中航科工(02357)。
滙豐證券亦指,央行先處理人民幣滙價、資金外流及A股穩定,延遲去槓桿,市場對短綫維穩措施有正面反應,但提醒銀行外判的資產管理、股票質押及再炒房地產的風險,所以穆迪才將中國的信貸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
恒指昨收報19941點,跌61點;主板成交717億元。富時公布年檢(見表),中國50指數納入華融(02799)剔除中煤(01898)。
4 Mar 2016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