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擁政策儲備 保6.5%增長底綫
今年經濟不可能不達標 力爭年內推深港通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昨天閉幕,「壓軸大騷」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為中國經濟打強心針,強調「不可能」完不成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增長目標,若經濟滑出合理區間(即6.5%至7%增長區間),政府有政策儲備。
李克強同時承諾,將把握貨幣供應鬆緊,通過債轉股降低企業槓桿率,金融絕不「脫實向虛」,堅定不移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力爭今年開通「深港通」。
今年伊始,中國經濟放緩步伐不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GDP增長目標設定在6.5%至7%的區間,低於去年設定的7%左右目標,亦是1990年以來最低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期,「硬着陸」之說甚囂塵上。
創新宏調手段 穩定經濟運行
對此,李克強表示,去年世界經濟為6年來最低,但中國依然沒有使用「大水漫灌」的強刺激措施,而是選擇更為艱難的路——結構性改革,依然實現了7%左右的增長目標。
對於外界擔憂內地經濟可能跌穿6.5%底綫,李克強直言「中國經濟完不成已經確定的經濟目標是不可能的」。他說,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會有小幅、短期波動,但若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我們有創新宏觀調控的手段,可以穩定中國經濟的運行。」
他強調,世界經濟復甦乏力,中國經濟受到影響和衝擊,而中國經濟本身也在轉型,長期積累的矛盾在出現,持續壓力持續加大。但是,中國經濟是困難和希望並存,「經濟壓力測試也是寶貴經驗,中國完全可以實現『十三五』(第13個5年,2016至2020年)良好開局,這也將是中國經濟給世界帶來的暖風。」
對於外界關注的中國金融風險問題,李克強表示,中國始終把握貨幣供應量的鬆緊,但金融首要任務是要支持實體經濟,金融最大的風險就是實體經濟不發展,因此決不能「脫實向虛」。他說,雖然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上升,「但我們有抵禦風險的能力」,無論市場如何波動,依然堅定不移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也可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逐步降低企業槓桿率。
金融監管 要練就「火眼金睛」
今年兩會期間,新上任的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等多名官員表示,將在年內開通「深港通」;李克強昨亦再次表態,滬港通已積累了經驗,內地與香港正就「深港通」密切磋商,力爭年內開通。
對於去年的金融波動,李克強重申,採取的措施成功防範了系統性風險,未來要「練就監管的『火眼金睛』」,保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否則將唯相關部門是問。
外界認為,此番講話意味着大金融監管改革將加快推進,以提高當局對金融全局的掌控。此前有媒體報道,大金融監管有兩種選擇,一是將一行三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合併,二是在國務院成立一個新機構,管理這4個部門。
17 Mar 2016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