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5的文章

特朗普:3月4日對華再加徵10%關稅 對加拿大及墨西哥關稅同日生效

  特朗普:3月4日對華再加徵10%關稅 對加拿大及墨西哥關稅同日生效 特朗普2月27日在自家社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宣布此前提議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25%關稅,將如期於3月4日生效。另外,對中國亦將徵收10%的額外關稅。 他並提到,對等關稅也將如期於4月2日生效。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積極對外發動關稅攻勢,早前宣布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中方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已將美徵稅措施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特朗普又指毒品是經墨西哥和加拿大流入美國,因此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關稅,原定2月4日生效,但他在2月3日同意推遲30天實施。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積極對外發動關稅攻勢,早前宣布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中方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已將美徵稅措施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特朗普又指毒品是經墨西哥和加拿大流入美國,因此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25%關稅,原定2月4日生效,但他在2月3日同意推遲30天實施。 28 Feb 2025

恒指二萬四得復失 成交4064億

 恒指二萬四得復失 成交4064億 港股昨日在期指結算日走勢反覆,恒生指數早段曾突破24,000點,升288點,見24,076點的逾3年新高,之後回落最多346點,下試23,441點,全日高低波幅達634點,最終跌69點或0.29%,報23,718點。大市成交增至4,064億元,乃自去年10月9日後單日最大成交額。 其他熱爆話題: 北水月內淨掃貨1408億 要留意的是,截至周四「北水」已連續第20個月淨流入港股,單月淨流入金額達1,408億元,而昨流入規模也有168億元,是連續第5日淨流入。 板塊方面,內需股跑贏大市,海底撈(06862)膺升幅最大藍籌,收升6.75%;同屬藍籌的蒙牛乳業(02319)和農夫山泉(09633)分別升2.24%和0.55%。 內地科技巨擘全線先升後回,騰訊控股(00700)見高位512元後,倒跌1.21%收市,報495.4元;阿里巴巴(09988)跌0.87%。 大摩:今年最牛睇30800 投行摩根士丹利發表恒生指數預測,料恒指今年最牛和最熊目標分別為30,800點及16,800點,基本情況見24,000點。國企指數基本情況見8,600點,最牛和最熊目標分別為11,360點和6,240點。 該行同時發表亞太區新興市場策略報告,予中國市場「與大市同步」評級,並列出港股、中概股及A股焦點股名單,騰訊、阿里巴巴美股、香港交易所(00388)、中國石油(00857)、紫金礦業(02899)、香港電訊(06823)、泡泡瑪特(09992)及在內地上市的寧德時代等都獲「增持」評級。 另一大行高盛發表亞太區市場投資組合報告,按市場同業予離岸中資股的投資評級排名及互惠基金的配置因素,列出中資股主題組合名單,涵蓋騰訊、美團(03690)、建設銀行(00939)、工商銀行(01398)、農業銀行(01288)、比亞迪股份(01211)、攜程集團(09961),以及在美國上市中概股亞朵、百勝中國及滿幫等。 28 Feb 2025 原文網址:恒指二萬四得復失 成交4064億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50228-0228_00202_005/

新地收入升 半年賺百億

 新地收入升 半年賺百億 物業銷售額漲逾兩倍 目前港股市值最大的本地地產發展商股──新鴻基地產(00016)交出理想的中期成績表!截至去年底止半年,公司錄得總收入399.33億元,按年升44.98%;撇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影響的基礎溢利增長17.48%至104.63億元;物業銷售收入顯著增長逾兩倍;負債比率下降;且中期股息維持在每股0.95元。集團預期,按揭息率下調和穩定的租務需求,將有助樓市持續發展。 期內,投資物業等公平值按年由正轉負,減少20.34億元,令列帳純利減17.73%至75.23億元,每股盈利2.6元。賣樓方面,上半財年物業發展收入大增2.19倍至166.48億元,其中來自本港的物業發展收入升3.43倍至160.31億元,內地則倒退61.29%至6.17億元。按所佔權益計算,期內合約銷售約255億元,升97%;物業發展總溢利增22.84%至25.06億元。 減息帶動一手交投平穩 對於樓市,新地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在業績報告內表示,儘管本地經濟疲軟,市場競爭激烈,但在去年下半年按揭息口回落及放寬按揭規限帶動下,香港一手住宅市場交投平穩;在專才和學生持續流入的推動下,住宅租金保持堅穩,反映住屋需求殷切。 截至去年底,集團未入帳的香港合約銷售額304億元,預計當中約202億元會於本財政年度確認入帳。即將推售的項目有天水圍YOHO WEST PARKSIDE。在未來10個月內亦將推出啟德天璽•海和天璽•天的第2期、西沙項目的第1期SIERRA SEA和屯門NOVO LAND第3A期,以及毗鄰興建中的港鐵古洞站的住宅項目第1期。內地方面,將推售包括蘇州湖濱四季、杭州國際金融中心和佛山瀧景等。 觀塘啟德商場年內開業 新地租金收入大致穩定,物業租賃中期溢利90.04億元,按年跌3.45%。郭炳聯認為,經濟前景不明朗和港元強勢影響消費意欲,加上消費模式轉變,為本港零售市道帶來挑戰。然而,隨着多個大型盛事相繼舉行,加上恢復與擴大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個人遊簽注安排等有利措施,商場人流在過去數月有所增加,期內整體出租率保持在約93%的水平。 在未來兩三年,新地多個位處香港的新投資物業將落成,包括觀塘The Millennity的基座商場將自今年第二季起分期開業,毗鄰港鐵啟德站的天璽•天Mall則計劃在今年下半年起開業。坐落高鐵西九龍總站上蓋的IGC寫字樓將於...

港50大富豪身家2.34萬億

 港50大富豪身家2.34萬億 李嘉誠2909億蟬聯首富 鄭家純資產縮仍居第三 昨公布的《福布斯》2025年度香港50大富豪榜顯示,富豪們的總財富從一年前的2,96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小幅上漲至3,01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排名首3甲分別為長和系創始人李嘉誠、恒基地產(00012)創始人李兆基,以及周大福(01929)與新世界發展(00017)的主席鄭 其中,李嘉誠蟬聯本港首富寶座,估算身家達373億美元(約2,909億港元),較去年估算時多出3%,惟仍不及《福布斯》2023年估算時多。福布斯指,雖然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導致其旗艦公司長實集團(01113)的股價下跌,但其投資組合中有部分投資表現較好,如持有科技股Zoom,彌補了這缺口。 李兆基繼續保持香港第二富豪的地位,擁有淨資產292億美元,較一年前的270億美元有所增長。位居第三的為鄭家純家族,排名同樣按年不變,但估計財富跌幅最大,較2024年估算減少26億美元或12%,至195億美元,較2023年估算更縮水近100億美元。《福布斯》表示,周大福受累於中國需求放慢、新世界因債台高築而齊齊面對股價下跌,都對其身家影響最深。另李錦記集團前主席李文達之5名子女以162億美元財富繼續排名第四位。 財富升幅跑輸恒指 《福布斯》指出,香港經濟去年增長約2.5%,但受惠於中國刺激政策和最新DeepSeek帶動科技股升浪,恒生指數過去一年累升逾三分之一。不過,香港50大富豪受累於香港地產市道未明顯復甦和緊張的貿易前景,合計財富僅由一年前的2,960億美元,輕微上升1.7%至3,010億美元,明顯跑輸同期恒生指數表現。 蔡崇信身家多27% 榜單中台灣出生、內地發迹的阿里巴巴(09988)主席蔡崇信以108億美元身家,排名上升一級至第八位。蔡崇信是今年榜單中身家增加最多的富豪,一年上升23億美元或27%,除了受惠於近月的阿里股價大升,《福布斯》指出蔡崇信將以6.88億美元的價格擁有NBA球隊布魯克林籃網隊的BSE Global 15%股份,出售給美國億萬富翁Julia Koch,同樣貢獻身家升勢。 此外,若以升幅計,晶苑國際(02232)創始人羅樂風家族,是今年身家升幅最大的香港富豪。《福布斯》稱,作為UNIQLO、Lululemon等品牌供應商的晶苑,近一年股價急升80%以上,令羅樂風家族估算身家大增...

陳茂波:今年GDP實質增長預測2%至3%

 陳茂波:今年GDP實質增長預測2%至3% 【明報專訊】香港經濟去年(2024年)溫和增長2.5%,財政司長陳茂波預計,2025年GDP全年實質增長介乎2%至3%,是過去5年內幅度較審慎的一年。政府編制的經濟展望形容,今年外圍環境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但相信環球經濟增長支持香港整體出口增長。 整體通脹率料1.8% 物價方面,陳茂波預期因經濟增長面對本地成本壓力,預計今年基本通脹率及整體通脹率分別1.5%和1.8%,而外圍價格雖因地緣政治局勢有風險,但預計大致可控。2024年度基本及整體通脹率分別為1.1%和1.7%。 政府經濟增長基於兩大假設,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摩擦「不會進一步顯著惡化」,以及環球貨幣維持整體寬鬆的趨勢。陳茂波去年曾公布2024年度GDP預測增2.5%至3.5%,最終2024度經濟增長為預測下限。政府預測在2026至2029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9%,也是2020年後預測新低。 展望2025年,政府預計美國可能因當地通脹壓力減慢減息步伐,香港整體出口也可能受美國貿易保護措施影響,但政府看好內地經濟維持穩定增長及環球經濟增長,支持整體貨物出口進一步增長。在2024年,香港對東盟及內地出口按年分別增加17%及一成,對美出口也止跌回升,按年升3.2%,歐盟出口跌幅由2023年跌一成四收窄至跌1.1%。 預算案又指「本地居民消費模式轉變」,2024年私人消費微跌0.6%,政府認為年底已有回穩迹象,相信市民就業收入增加、資產市場穩定發展,應可提振消費,但消費模式轉變或限制復蘇步伐。不過,政府引述企業調查數據,對營商及招聘意欲均有減弱趨勢。 27 Feb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227/s00004/1740587128430

恒指大升753點 見逾3年高 ATMXJ領漲 大市成交增至逾3700億

 恒指大升753點 見逾3年高 ATMXJ領漲 大市成交增至逾3700億 【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公布日港股大升逾700點再創逾3年高位,市場憧憬美國今年不止兩次減息,環球市場普遍上升,恒指高開200點已是全日低位所在,隨着《財政預算案》提出改善港股交投措施,加上有傳內地計劃向部分國有銀行注資,推動恒指一度勁升逾900點,直逼24,000關,收市升753點,報23,787點,大市成交增至逾3700億元,連續第四日逾3000億元,ATMXJ成升市火車頭,美團(3690)彈升近一成,騰訊(0700)重上500元水平。 明報記者 隔晚美股個別發展,恒指昨高開204點見23,238點已是全日低位,其後愈升愈有,午後突傳出內地計劃向部分國有銀行注資,帶動恒指進一步升939點,高見23,973點,與24,000點僅差27點,尾市略為回順,最終收升753點或3.3%,國指升293點或3.5%,收報8792點,科指更彈254點或4.5%,收報5953點,全日大市成交金額3701億元。北水南下淨入減至104億元,連續第四日流入,累計流入602億元,阿里巴巴(9988)獲淨入近50億元,小米(1810)、港交所(0388)分被淨入18.2億元及11.5億元;盈富(2800)及中移動(0941)則遭淨沽21.1億元及9.1億元。 內銀股全線升 ATMXJ成升市火車頭,5股推升恒指477點,相當於大市63%升幅,美團升9.8%,京東(9618)升8.5%,騰訊、阿里巴巴及小米升逾3%至近6%;內地據報擬向國有銀行注資首批至少4000億元人民幣,內銀股全線升,其中招行(3968)升3.9%,農行(1288)、交行(3328)升逾2%;市傳內地券商中金(3908)將與中國銀河證券(6881)合併,兩股分急升19.1%和17.1%,中信建投(6066)、招商證券(6099)亦升近一成;龍湖(0960)升一成,為升幅最大藍籌,逆市跌4%的石藥集團(1093)成跌幅最大藍籌,《財政預算案》提出改善港股交投措施,港交所升5%。 分析:恒指守穩或上試二萬四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走勢上恒指已刷新今浪的高位,初部支撐位可以從22,400點上調至22,700點,若守穩有望上試24,000點,但恒指的9日RSI指標已逐步形成頂背馳走勢,加上今天是期指結算日,要注意短期技術...

港上月出口意外微增0.1%

  港上月出口意外微增0.1% 本港上月出口意外錄得0.1%升幅,市場預期為下跌2.9%,整體出口貨值為3891億元;進口貨值則為3871億元,按年升0.5%,市場預期為下跌2.7%。錄得有形貿易順差21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0.5%,並扭轉去年12月逆差的情況。有經濟學家稱,在關稅戰及內地刺激政策同時發生下,估計今年本港出口增長或停滯。 對美整體出口升近15% 按經濟體分布,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上升0.4%,目的地為越南升73.9%、新加坡升41.6%、日本升14.3%和菲律賓升13.7%。另一方面,輸往印度的整體出口貨值跌22.3%、馬來西亞跌17.7%和內地跌2.1%。除此,輸往美國的整體出口貨值升14.8%;出口至荷蘭跌31.8%。 按主要貨品類別,「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出口貨值按年升40.6%。「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出口貨值則跌2.2%。淨出口分布上,本港對台灣的貿易逆差達363.29億元,是本港貿易赤字最多的來源地;與內地的貿易順差達511.79億元,是本港貿易盈餘最多的來源地。 大新金融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表示,美國1月暫未對華加徵關稅,或是支持輸美貨品出口的原因之一。而美國2月起對進口中國貨加徵10%關稅,預料繼續為香港外貿帶來挑戰。另一方面,內地有望推出更多具體措施刺激內需,或有助帶動內地需求,加上新興亞洲地區經濟強勁,可望抵銷部分負面因素,估計今年本港出口增長停滯。 26 Feb 2025 

港股挫307點險守23000關

  港股挫307點險守23000關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限制美國退休基金及捐贈型基金投資中國半導體、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行業,加上微軟擬停辦兩算力中心,惹來算力過剩的憂慮,在雙重打擊下科網股昨日回軟,其中美團(3690)急跌4.7%,拖累港股險守23000關收市,恒指收報23034點,跌307點。成交回落至3295億元,北水則繼續趁低吸納,昨天大幅淨流入220.3億元。瑞銀認為,美國新限制措施或令中概股升勢放緩。另有分析指,市場憧憬中國兩會和科企的未來業績指引,料恒指短期大跌空間有限。 恒指在科網股拖累下,低開625點,其後隨着汽車股扭轉跌勢,以及重磅科技股跌勢放緩,恒指嘗試收復失地,午後跌幅收窄93點,最終全日收報23034點,跌307點,二萬三關失而復得。國指跌119點,收報8499點;科指跌90點,收報5698點。大市全日成交達3295億元。 截至昨晚10時30分,恒指夜期報23163點,升155點,高水129點。 車股逆市揚 理想飆逾12% 北水再錄220.3億元淨流入,為連續第三日淨流入。其中阿里巴巴(9988)和騰訊(700)獲北水淨流入66億元和22億元,位列獲北水買入最多股份的前三甲。 重磅科網股拖累大市,其中美團(3690)急跌4.7%,收報158.6元;阿里巴巴亦下滑3.8%,收報130.6元;京東(9618)跌3.8%,收報155元;騰訊(700)走低2.5%,收報484.8元,上述四股合計拖低恒指232點。另外,作為「限投令」影響行業之一的中國晶片板塊現沽壓。中芯國際(981)下滑1.5%,收報54.2元;華虹半導體(1347)亦大跌6.5%,收報38.75元。 另外,理想汽車(2015)旗下首款純電SUV i8已進入量產倒數階段,理想股價逆市飆升12.5%,收報119.5元,為表現最佳藍籌股。其他電動車股亦逆市受捧,小鵬(9868)走高4.4%,收報75.45元;吉利(175)揚3.1%,收報18元。 瑞銀報告指出,特朗普近日簽署「限投令」行政命令雖然尚未實施具體制裁,但該行政命令將限制美國養老金和捐贈基金中國高科技行業擴大新的投資規模,在外圍不確定性因素下,投資者有機會將沽貨牽涉板塊的中資股獲利先行離場,屆時中國AI供應鏈上的公司,包括硬件、軟件和互聯網公司板塊股價短期內將出現一些阻力。 另外,據...

深圳今年GDP目標增5.5% 高於京滬

 深圳今年GDP目標增5.5% 高於京滬 今年中國面臨更嚴峻挑戰之際,各地方政府仍要為經濟保衞戰定下明確目標,惟多地交出的經濟增長目標普遍出現下調,包括去年增速跑贏全國水平的深圳,預期今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5.5%,比去年的5.8%增速放緩。不過,中央財政加大支出可望推動需求,4%赤字率更幾乎已成為市場共識 深圳市政府昨發布工作報告,提及今年主要預期目標,例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新增就業20萬人。按深圳GDP目標,較北京、上海略高,兩者今年增長目標均為5%左右。 巴克萊料華赤字率升至4% 繼各地陸續公布今年經濟目標之後,投資大行更關注下周出爐的國務院工作報告。巴克萊在報告指,具體關注3個重點包括今年增長目標、通脹目標及財政預算,主要涉及財政赤字、特別國債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額度。據該行預測,今年官方經濟增長目標設在5%以穩定市場預期、通脹率或降至約2%,財政赤字率將從2023至2024年的3%進一步提高到4%,同時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額度將提高到4萬億至4.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隨着提升赤字率成為市場共識,巴克萊認為,預算以外的特別國債規模及財政刺激措施組合,將成焦點,目前預估當局今年增發一萬億至兩萬億元的特別國債。 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亦料,政府將把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率設定在4%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也是約兩萬億元,以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企業設備更新和長期重點專案。該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相信,政府將加大對消費及居民部門的財政支出,包括將「以舊換新」補貼規模擴大一倍以上、設立生育和育兒補貼計劃、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支付水平及政府對基本社保的財政補助。 原文網址:深圳今年GDP目標增5.5% 高於京滬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50226-0226_00202_022/ 26 Feb 2025

蜜雪冰城孖展認購1.68萬億成「凍資王」

 蜜雪冰城孖展認購1.68萬億成「凍資王」 蜜雪冰城孖展認購1.68萬億成「凍資王」 標籤: 經濟 文章日期:2025年2月26日 | Share 【明報專訊】內地知名茶飲品牌蜜雪冰城 (2097) 今日中午截止招股,截至昨晚公開發售部分孖展認購金額進一步增至約1.68萬億元,已超過擱置上市的螞蟻集團「凍資」約1.3萬億元紀錄。若單計成功上市的公司,蜜雪冰城亦超越快手 (1024) 約1.26萬億元凍資額,成為新股市場史上「凍資王」。 超購達4862倍 根據蜜雪冰城的公開發售部分集資額3.45億元計算,超額認購倍數暫高達4862倍。其中,富途證券借出孖展資金最多,達9707億元;其次是輝立證券的3060億元,信誠證券和老虎國際分別借出1600億元及1049億元,華泰國際則借出556億元。 A股先導智能昨申港上市 此外,A股上市公司先導智能(深:300450)昨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中信証券及摩根大通為聯席保薦人,早前市場消息指出,公司擬來港集資最多39億元。 據初步招股資料,先導智能為全球領先的高端智能裝備平台型企業,為眾多新興、高端製造產業提供智能製造裝備及解決方案,所交付的設備及解決方案廣泛分佈於全球範圍內的鋰電池、光伏電池及3C電子產品製造、智能物流、製氫及燃料電池生產、汽車製造及激光精密加工等多元應用領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2024年訂單價值計,先導智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智能裝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佔據全球市場9.1%的份額。財務方面,去年首3季集團收入90.3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30.85%;期內賺5.87億元,按...

港股現競爭力 憧憬再減印花稅

  港股現競爭力 憧憬再減印花稅 自去年9月內地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後,港股表現明顯好轉,截至昨日,今年以來恒指累升16%,大市成交亦重返千億水平。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明日出爐,即使港股流動性已見明顯改善,但社會各界仍期待,新一份《預算案》中可再有下調股票印花稅措施,以提升競爭力及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得到「因減得加」的效果。另外各界還希望,透過建立「新股通」和開放24小時交易時間等措施,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資料顯示,因港股流動性明顯下降,港府於2023年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本港的股票印花稅下調至買賣雙方各按交易金額支付0.1%,即還原至2021年8月1日未增加稅率前的水平,但該股票稅率仍位於全球高水平之列。調低印花稅後政府當時估計庫房收入每年減少141億元,而現今政府更預算2024至2025財政年度赤字有機會高達千億,是近5年來第四次錄得赤字,減股票印花稅和財赤問題越加引發市場關注。 耀才證券(1428)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回覆本報查詢表示,相比國際主要股市,甚至與香港唇齒相依的內地A股相比,港股的股票印花稅率高,市場競爭力低,加上早前將股票印花稅水平下調至0.1%,只是將該稅率還原至未加稅前水平,並不算真正下調印花稅,期待港府可在今次《預算案》中,將股票印花稅調整至單邊收0.1%,相信此舉有助吸引短炒投資者,增加交易量,得到「因減得加」的效果,即因減印花稅,刺激港股交易額增加,從而增加庫房的收入。他舉例稱,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窩輪牛熊證等衍生產品目前就因免收印花稅,交投相當旺盛。 降高頻交易基金成本有利市場 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惟宏亦指出,目前的財政赤字問題雖令本港再下調股票印花稅的空間不大,不過借鑑過去豁免印花稅對帶動相關金融產品交投的經驗,仍建議政府考慮在財政情況許可下,再度下調股票印花稅,如單邊收取0.05%,藉此刺激港股成交額,提升港股競爭力和促進高頻交易活動。同時他還建議,豁免或調低雙幣櫃台的股票印花稅,相信此舉對政府財政收入影響不大,但卻能促進人民幣業務發展。 證券產品買賣倡24小時開放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副會長梁祐庭則補充稱,下調股票印花稅相信有助降低高頻交易基金的成本,對整個港股市場有利。不過,他直言,減稅措施需與財政情況取得平衡,自己最期待的是政府可「做大個餅」,吸引更多國際和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

家族辦公室發展受關注 倡擴稅務優惠放寬監管

  家族辦公室發展受關注 倡擴稅務優惠放寬監管 港府正力求推動香港發展為全球領先的家族辦公室樞紐,就本港家族辦公室的發展提出建議,是市場各界人士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重要着墨點之一,其中市場冀與內地建立「家族辦公室通」、擴大單一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下的合資格資產清單等。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中國建議,港府可透過「限制額度」和「閉環式管理」的方式,允許內地高淨值家族或個人將人民幣用於其在香港設立單一家族辦公室的投資。德勤還指出,為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港府還可以繼續擴大單一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下的「合資格產品」清單,引入藝術品、數位資產、有儲蓄或投資成分的保單等資產,並建議向成立於香港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單一家族辦公室,在附合某些條件下提供稅務優惠,如將其利得稅稅率減半至8.25%。 冀與內地爭取設「家辦通」 澳洲會計師公會則建議,進一步完善統一基金免稅制度和單一家族辦公室的稅務寬減,同時希望香港政府可以啟動與中央政府磋商,爭取設立「家辦通」資金渠道,以便讓內地高淨值人士通過在香港設立的家族辦公室進行跨境投資,並且實施第一步可以在大灣區進行試點,然後再擴展到內地其他地區。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亦提出,進一步發展家族辦公室,彈性處理家族辦公室在落戶香港後作出的新投資,盡量放寬相關監管要求和規定。 25 Feb 2025

蜜雪孖展破萬億新股首見

  蜜雪孖展破萬億新股首見 內地茶飲龍頭「蜜雪冰城」母企蜜雪集團(2097)獲資金熱烈追捧,在再獲多間證券商提供最多200倍孖展槓桿下,其次日孖展額急增超過1倍,錄1.12萬億元,為首次有新股單計券商孖展已「凍資」破萬億元。有券商指,已為蜜雪接獲逾百張的「頂頭槌飛」,預期蜜雪的凍資額有望挑戰史上新股「凍資王」快手科技(1024)逾1.26萬億元的紀錄。 繼富途證券向全量客戶開放108倍銀行融資槓桿,信誠證券亦「跟隊」,昨日起向所有客戶提供200倍孖展槓桿,零息孖展利息全免,額滿即止。耀才亦向有相對資產的客戶,提供108倍槓桿及200倍槓桿,零息孖展利息全免。至於輝立不論認購股數多少,均可享有100倍孖展;若客戶擁有足夠資產作為按金,認購50萬股或以上可享最高200倍孖展。 接逾百張頭槌飛 在多間券商高槓桿孖展助燃下,大熱新股蜜雪認購反應更熾熱。綜合17間券商數據顯示,蜜雪次日累計接獲約1.12萬億元孖展,較上周五的4916.3億元大增1.3倍,相當於公開發售集資額計,超購3250倍。翻查資料,快手當年在銀行及本地11間大型及中型券商,只錄得4405億元孖展;螞蟻集團借出的孖展約5000億元。信誠借出孖展由首日只有約200億元,昨日加大槓桿後急增至1000億元;富途累計借出6670億元。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出,該行目前接獲逾百張蜜雪的「頂頭槌飛」,而按照現時市場認購反應,預計「頂頭槌飛」只可獲分發1手。 除了散戶,機構投資者亦參加認購混戰。IFR引述消息稱,蜜雪的國際配售已足額,並得到做多(Long Only)及主權財富基金的大力支持。 不過,近期券商借出的超高孖展金額,已引起證監會注意,並對有特別多孖展融資的8間券商展開主題審視。理論上,證券商的孖展額,再加上銀行客戶的認購額,才是最終新股的公開發售超購倍數。不過,本報翻查資料,近期多隻「超購王」的最終公開發售超購倍數,都與券商平台報數相約,但上月掛牌的布魯可(325),最終公開發售超購約5999倍,少於富途的應用程式所顯示的孖展超購6034倍,兩者相差35倍,估計涉資約51.1億元,相當於約69.5張「頂頭槌飛」。就此,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不予置評,只是估計可能涉及市場上有很多重複認講,亦不排除可能在招股最後一日有抽飛的情況。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表示,現時市場氣氛改善,多隻大型及中小型新股陸續...

簡屋2期首日申請墟冚 啟德項目「最多人吼」

  簡屋2期首日申請墟冚 啟德項目「最多人吼」 第二期「簡約公屋」昨日起接受申請,反應相當踴躍。房屋局公布,首日截至下午6時,共收到近850份申請表。《星島》記者昨早到位於樂富香港房屋委員會客務中心觀察,發現已經有不少人排隊輪候,遞表的人流源源不絕,大多為中老年人士,不少申請者希望入住啟德的項目。其中,有家長看中啟德名校網,冀為子女升學前程鋪路;亦有長者認為啟德「空氣好」,環境宜居。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會聯同不同部門及營運機構,做好相關的交通及配套支援,讓入住的居民可快速適應新居所。 最快第四季入伙  暫收表近850份 新一期「簡約公屋」共提供約5060個單位,包括啟德世運道第一期、屯門青福里、觀塘順安道及上水彩園路,預計於今年第四季起陸續入伙,租金由860元至3270元不等。何永賢昨日傍晚在社交媒體發文指,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昨午到樂富現場了解申請實況,有市民向副局講述自己現時居住的困境,感謝政府提出簡約公屋這項舉措,並期待能盡快遷入落成的項目。 7旬翁讚啟德「空氣好環境安靜」 房屋局曾提醒,於第一期申請遞交申請表的人士,毋須再次提交申請;第一期申請未獲編配單位的申請者,將會連同第二期申請優先處理階段所收到的申請,按照「簡約公屋」計分制一併作優先處理,並根據分數高低再作編配。該局表示,截至前日共收到約14300份「簡約公屋」第一期申請;換言之,扣除第一期共4540個單位後,有約9760份第一期申請會落到第二期一併處理,已經超過第二期單位數目,預期競爭將相當激烈,而第二期「簡約公屋」的優先處理截止日為下月17日。 輪候公屋約5年的70歲黃先生,昨到樂富交表,他大讚啟德作為新發展區,空氣好、環境安靜,冀獲派該區的「簡約公屋」。至於會否擔心往後啟德體育園人流較多,他認為「呢啲冇法子,香港地咁細個地方」,稱若獲派屯門項目亦可接受。 自2019年起申請公屋的劉小姐表示,現時房租約每月5000元,加上女兒的補習及拉丁舞班費用,負擔較重,眼見女兒即將升中,考慮到啟德校網較好,所以便希望獲派啟德項目。她計劃入住「簡約公屋」騰出住屋開支,並用於女兒的補習及興趣班。現居30多呎劏房、月租約2800元的黃先生慨歎,業主欲加租500元,對方更稱如有不滿「咪唔好住囉,搬囉」。他期望能「邊住邊等上公屋」,對附近環境要求不高,「(獲派邊區)唔緊要啦,因為我一個人」。 另外,第...

預算案嚴控公共開支 政府稱用者自付開源

 預算案嚴控公共開支 政府稱用者自付開源 【本報訊】政府將於本周三(26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而預算案的封面顏色是湖水藍,代表未來發展大潮中的一片藍海、蘊藏的無限機遇,亦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底蘊。財金官員指新一份預算案提出「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維持和改善民生服務的同時,嚴格管控公共開支,並在顧及香港競爭力及「用者自付」原則下適度開源。 湖水藍色封面 財金官員昨在網誌中形容美麗的湖泊裏有無限生機,即使偶有風雲,在國家堅實支持、香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對未來有堅定信心和美好期盼。該官員強調善用公共資源,是讓社會可持續發展、民生不斷改善、效率持續提升的重要基礎。 面對過去幾年內外多重挑戰導致的財政赤字,該官員指今年預算案將提出「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維持和改善民生服務的同時,嚴格管控公共開支,並在顧及香港競爭力及「用者自付」原則下適度開源,以及靈活善用各項公共資源和市場力量,加速推動發展,投資未來。 該官員續稱,國際環境複雜萬變,牢牢抓緊未來發展機遇,特別是科技發展催生的創新應用和新增量,驅動經濟增長、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經濟新動能,在變局中不斷改革、搶佔先機,就能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動 24 Feb 2025 原文網址:預算案嚴控公共開支 政府稱用者自付開源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50224-0224_00176_023/

今次AI推升港股 料較去年「政策市」升勢更持久

 今次AI推升港股 料較去年「政策市」升勢更持久 【明報專訊】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表示,現DeepSeek引起的升浪,對比起去年9月底由財政及貨幣政策所驅動的「政策市」,分別在於人工智能(AI)發展成為新增長點,可帶動企業重拾投資的信心,並推動AI全國普及應用,有望進一步提升企業營運效益及盈利能力,助中國股票估值重估。 她亦認為,是次由AI技術帶來的突破所引發股市升浪,有機會較去年9月底由寬鬆政策觸發的升浪持續更久。 DeepSeek或增企業盈利能力 內地去年9月底推組合拳救市,恒指10月初曾衝越23,000點關口,惟翌日即急回,跌穿21,000點關口,截至今年1月中,大部分時間在19,000點至21,000點波幅徘徊。范卓雲提到,去年9月底開始「政策市」推升港股的動力之後無以為繼,其後所公布的經濟數據亦顯示,國內通縮的壓力仍未解除,先前入市的國際基金相繼獲利後離場。 部分大型美國科網公司相繼於上季業績公布時,宣布增加發展AI的資本開支,剛公布第三財季業績的阿里巴巴(9988)亦表示,未來將加大投資雲業務及AI基建。范卓雲表示,DeepSeek為中國科技行業帶來的突破,帶動企業人工智能投資熱潮,有助提振民營企業的投資信心。 AI料促企業增投資 助抗通縮 被問及DeepSeek的AI技術突破將如何轉化為公司盈利改善時,范卓雲稱:「全球人工智能革命下階段的聚焦點,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化,和加速將AI技術商業化,轉化為創造價值的新服務和產品。」 她提到,中國在工業機械人及自動駕駛等發展較成熟,若能將AI接入新產品上,將為中國製造業及公司盈利增長帶來支持,亦認為AI有機會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促使企業再次增加投資,助力中國抵抗通縮壓力。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224/s00004/1740328902275 24 Feb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224/s00004/1740328902275

稱港家辦可發揮全球資產管理角

 稱港家辦可發揮全球資產管理角 【明報專訊】香港近年積極招徠家族辦公室落戶,和豐家族辦公室投資總監鮑靝鋒指出,雖然比起新加坡已有數千間家辦,在港的家辦才1000至2000家,監管制度上亦有待清晰化,但是香港家辦可發揮全球資產管理的功能,將來更可將香港發展成慈善中心,藉此協助培育好家族下一代接班人。 港家辦監管制度待清晰化 他認為,儘管家辦行業面對監管尚未清晰,亦無明確持牌需求,家辦從業人員的深度及廣度或與要求有差距,但是他指出,新加坡可協助家辦做財務上全球規劃同時,家辦在港則可發揮全球資產管理的角色。家辦可加強金融及非金融服務,以及家族和企業、經營和非經營上融合。例如在金融服務上,可提供更豐富的跨境服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相關產品。 助港發展成慈善中心 另香港可協助家辦建立慈善運作機制。他舉例,如可令《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相關章節運作更完善,藉此鼓勵家辦在港做好慈善事業,將香港發展成慈善中心,藉此教育好家族下一代。他說,和豐嘗試身體力行,在較早前舉行慈善義跑、晚宴及論壇,吸引逾200名家族成員及各界參加,藉此籌款30萬元、撥捐予紅十字會便是一例。 25 Feb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224/s00004/1740328904927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224/s00004/1740328904927

美上月PCE通脹料降至2.5%

 美上月PCE通脹料降至2.5% 本月初公布的美國1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意外反彈之際,聯儲局最重視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開支(PCE)物價指數有望繼續回落。市場估計,周五公布的1月PCE物價指數按年升幅為2.5%,增速較前一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撇除能源及食品的核心PCE 富國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去年美國消費者開支創下新高,特別受到最後11月、12月的強勁消費數據支撐。不過,該行的經濟學家懷疑,這是由於消費者擔心關稅推高通脹,故提前透支消費所致,並且有理由相信接下來數據會回歸正常。該行認為,通脹回落的進展有所放緩,但這不代表會逆轉。 結束「縮表」聲音乍現 美股上周五出現明顯跌勢,道指收挫748點,明顯反映出市場對未來經濟前景的信心減弱,故聯儲局未必會長期維持高利率。與此同時,近期市場上有聲音開始提出應結束「縮表」(結束聯儲局出售債券的行動),避免貨幣政策過度緊縮。 另邊廂,隨着美股季度業績期逐漸步入尾聲,投資者對企業盈利的憧憬開始消退。加拿大皇家銀行(RBC)財富管理投資組合分析師Kelly Bogdanova表示,儘管許多公司的盈利增長超出普遍預期,但沒有達到前幾季度的水平,一些關鍵板塊的收入增長有瑕疵,而且管理團隊的前瞻預測略低於預期。 她表示,美國人工智能(AI)概念股將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需要開始展示他們在AI建設中,投資資本回報的切實前景,特別是考慮到他們的市盈率(PE)估值仍然很高。接下來一段時間,「美股七雄」的盈利趨勢仍會繼續左右市場表現,就像過去兩年一樣。 24 Feb 2025 原文網址:美上月PCE通脹料降至2.5%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50224-0224_00202_022/

夜期曾飆631點 重上23000關

  夜期曾飆631點 重上23000關 港股繼續出現調整,恒指昨日在科技股回落拖累下,收跌367點,報22576點,創近1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大市成交金額增至2839億元,北水卻轉流出63.4億元,連續流入4日斷纜。惟在阿里巴巴(9988)業績超預期刺激下,恒指夜期率先重上23000水平,一度急彈631點,高見23233點,較港股收市高水656點。 即使港股見調整,但大行摩根士丹利已轉軚,不再看淡中國股市,最新將恒指今年底目標由19400點上調至24000點。不過另一大行摩通則提醒,雖長期看好人工智能(AI),但呼籲投資者應減持「極度超買」的中國AI概念股。 大摩指出,中國股市正發生結構性改變,尤其是離岸市場,將恒指目標由19400點上調至24000點;國指目標由6970點上調至8600點。大摩指出,提升中國股市評級主要因為中國AI能力、中國監管由整頓改為振興,以及中國公司為了提高股價而採取回購等行動等。 摩通同日發報告卻看淡科技股走勢,認為港股在DeekSeek等AI概念帶動下升勢強勁,但是阿里、阿里健康(241)、騰訊控股(700)和快手(1024)這4隻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的14日相對強弱指標(RSI)超過80,屬嚴重超買,投資者應降低該類股份持股。不過摩通強調,長期而言仍看好AI相關股份。  利福中國私有化失敗 港股走勢方面,恒指低開228點後,跌幅一度收窄至95點,惟科技股跌幅擴大,恒指高位缺乏支持,跌幅再擴大至最多508點,全日收報22576點,跌367點或1.6%,連跌兩日。國指跌1.7%。科指險守5500關,收跌3%,創去年11月14日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科技股回調拖累大市,美團(3690)及京東集團(9618)先後宣布為騎手繳納社保,美團大跌6.4%;京東亦跌0.3%;另一外賣平台餓了麼母企阿里巴巴績前走低2.6%;騰訊控股跌2.2%,上述4隻重磅科技股合共拖低恒指逾200點。 富途證券首席策略師陸秉鈞表示,港股目前屬大升後的正常回調,暫時未見到轉勢,在技術面而言,恒指已失守5天線(22747),若後市未能收復該平均線,不排除出現較深調整。 另外,利福中國(2136)私有化失敗,該公司最新公布,於表決私有化的法院會議投票中,只有60.15%的獨立股東投票贊成,有39.85%股東反對,未達至少75%贊成票和反對票不多於10%門檻...

港通脹2%高預期 新春推高食品價

 港通脹2%高預期 新春推高食品價 【明報專訊】本港通脹升溫,1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2%,高於市場預期的升1.8%,並為4個月以來最高。展望將來,政府發言人指出,整體而言通脹在短期內應該會維持溫和。隨着香港經濟繼續增長,本地成本可能會面對一些上升壓力,外圍價格壓力應維持受控。然而,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值得關注,政府會繼續留意情况。 4個月最高 煙酒升近21%最多 統計處公布,今年1月整體消費物價按年上升2%,較去年12月相應升幅1.4%,高出0.6個百分點。升幅較大的原因是公共房屋的額外租金寬免於去年12月份結束,以及農曆新年影響導致進出香港交通費用和基本食品價格上升。 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後,基本通脹率為1.6%,較去年12月份的1.3%,上升0.3個百分點。 在各類別中,煙酒升幅最大,按年上升20.7%;電力、燃氣及水升13.2%;住屋上升1.5%,其中公營房屋租金上升10.5%。食品上升1.2%,其中外出用膳及外賣上升1.7%,基本食品上升0.3%。至於衣履及耐用物品則分別按年下跌3.4%及1%。 政府發言人表示,1月基本消費物價通脹輕微。食品價格整體上繼續錄得輕微按年升幅。能源相關項目價格進一步上升,但維持溫和。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仍然大致受控。由於今年農曆新年的月份與去年不同,待有數據後,將1月份和2月份兩者合併以評估基本通脹的情况會較為審慎。 21 Feb 2025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50221/s00004/1740069365129

阿里未來3年AI投資超過去10年總和

  阿里未來3年AI投資超過去10年總和 內地電商龍頭阿里巴巴(9988)截至去年12月底止第3財季,經調整淨利潤為510.66 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6%,勝預期。阿里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季內等核心業務增長加速,AI相關產品收入更連續六季實現三位數按年增長。他透露將加大投入AI和雲的基本建設,未來3年在AI和雲的基建投資,將超越過去10年的總和。績前港股阿里跌2.6%,收120.9港元。受業績理想刺激,美股阿里早段大升一成,報139.58美元。 該集團上季收入為2801.54億元,按年增8%,期內股東應佔溢利為489.45億元,按年增長2.39倍,每股盈利2.55元。阿里六大業務當中,阿里核心業務淘天集團上季收入為1360.1億元,按年增5%,主要由線上商品交易總額(GMV)、佣金率按年提升帶動。其中佣金率升幅受惠於基礎軟件服務費的全季度影響,以及「全站推廣」的滲透率提升。當中客戶管理收入按年增9%,至1007.9億元。 經調整淨利潤按年升6% 早前蔡崇信透露阿里將與蘋果合作開發AI,市場關注阿里AI研發情況及其變現能力。而AI所屬的雲智能集團收入317.4億元,升13%,主要由公共雲業務收入的雙位數增長帶動,包括AI相關產品採用量的提升。吳泳銘相信,雲智能集團收入增速仍會提升,而公司近期將發布基於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上季收入為377.6億元,按年增32%,主要由跨境業務表現佳帶動,惟分部EBITA虧損擴大。菜鳥集團期內收入252.4億元,按年跌1%,阿里指相關跌幅反映菜鳥正業務調整。此外,本地生活集團收入近170億元,按年增12%,由高德和餓了麼的定單增長等因素帶動。其中上季高德首錄盈利,本地生活分部其他大部分虧損業務未來一到兩年內料達收支平衡,整體AIDC預計在下一財年個別季度錄得單季盈利。 雲智能收入增速仍會提升 阿里回歸本業策略下,頻沽非核心業務,近期則出售高鑫零售、銀泰。阿里首席財務官徐宏透露,上述兩項交易已獲內地監管反壟斷審批,預計主要財務影響將在本季反映。上季阿里斥13億美元回購股份。截至去年底止,阿里股份回購計劃下仍餘207億美元額度,有效期至2027年3月。 值得留意的是,阿里上季資本開支增至317.75億元,按月驟增80%;自由現金流390.2億元,按年少31%,該公司解釋指,...

東亞:港房地產貸款佔比降擬擴大非利息收入

  東亞:港房地產貸款佔比降擬擴大非利息收入 東亞銀行(23)去年全年淨利息收入165.29億元,按年減少2%。由於利率下降,淨息差按年收窄5個百分點,降至2.09%。該行全年賺46億元,增近12%;每股盈利1.52元。建議派第二次中期息派0.38元,派息按年飆1.1倍。受增派股息消息刺激,東亞股價績後逆市升近5%,收報10.56元,最新股息率6.5%。該行管理層認為,本港房地產貸款佔比已較去年下降,未來會多元化貸款客戶的行業,以及擴大非利息收入。 末期息倍增  股價飆近5% 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表示,去年就內房相關撥備佔比51%;本地房地產佔約22%,撥備逾12億元,而房地產貸款佔比已下降至11.5%,平均貸款價值比(LTV)約53%,相關貸款約610億元,有7.5%戶口存在較大風險,並表示會尋求機會去風險。同時,他指北都相關的貸款佔比會否上升未必是焦點,認為應集中銀行的資產質素。他又指,未來會擴大零售及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並增加非利息收入。 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指,相比幾年前,內房客戶對該行內地業務的佔比已大幅下降,該行早前已開始策略性擴闊客戶來源,涉及環保、先進工業等新興行業,包括利息及非利息收入。李民斌強調,該行聚焦長期發展的方向,不會在樓市市道轉變時「就咩都唔做,市道好就係咁追」,認為此舉亦不是東亞的做法。 有市場人士關注新世界(17)財務情況,該行風險總監陳淑佩表示,雖然新世界是東亞客戶,但該行對新世界的敞口不多,對東亞沒甚麼影響。同時,李民斌又指,不宜評論貸款客戶的情況。 該行於期內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17.7%,維持高於《巴塞爾協定》4.5%的要求。 21 Feb 2025
  習近平晤創科巨頭 勉民企報國大顯身手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不變,民企當前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是暫時的,發展的前景廣闊,大顯身手正當其時,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騰訊主席馬化騰、華為創始人任正非、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等科技巨頭及新貴與會。受座談會消息牽動,港股昨如坐過山車,全日高低波幅達658點。 這是2018年以來再度召開民企座談會,外部面臨特朗普執政後的又一輪貿易戰,內部則是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備受關注。出席座談會的還有總理李強、副總理丁薛祥、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參加座談的企業家有14人坐在領導人對面的第一排,主要為科技界及新能源產業代表,除了馬雲、馬化騰、任正非外,還有小米董事長雷軍、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電動車「一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及有「中國晶片首富」稱號的上海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等。 強調國家方針政策不變 多位新科技領軍人物也首次成為座上賓,包括「杭州六小龍」的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人工智能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等。宇樹科技生產的機械人早前在央視春晚表演,一夜爆紅。DeepSeek的大模型則顛覆了全球AI界的格局。參加座談會的還有外賣平台美團創始人王興,但坐在第二排。任正非、王傳福、虞仁榮、王興興、雷軍,以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分別在會上發言。 「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聽畢民企代表發言後,習近平發表講話,強調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寄語企業家守法  困難挑戰非長期 習近平指出,現在民營經濟已經佔有很重的份量,「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當前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廣大民企「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上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他寄語廣大民營企業家「要滿懷創業和報國激情」,「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弘揚企業家精神,除了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也要堅持誠信守法經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道德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力所能及參與公益...

傳內地監管籲小紅書引入國資

  傳內地監管籲小紅書引入國資 內地新興企業「出海」頻觸礁,彭博引述消息指,內地監管機構已向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提出非正式建議,暗示引進國資投資者可能有助未來上市審批,目前尚不清楚小紅書是否會決定採納該建議。不過,隨後又有內媒指該消息不實。此外,跨境電商龍頭SHEIN則傳估值遭股東提出大削三分二至300億美元,以推進在倫敦的上市計劃。 上述報道指,小紅書是目前少數尚未上市的中國互聯網獨角獸之一,2024年淨收入預計將超過10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小紅書最大投資者正與其他投資者洽商,擬以至少200億美元(約1560億港元)估值出售所持股份,而騰訊控股(700)等均有興趣接手,小紅書其他投資者還包括阿里巴巴(9988)及淡馬錫等。 大股東擬出售股權 彭博早前曾指,小紅書2024年淨利潤有望突破10億美元。自2021年起,市場已多次傳出小紅書擬上市消息,而去年有指小紅書一直有來港上市的計劃,但由於該公司掌握大量中國消費者個人數據,仍須獲內地監管批准。 當時有報道指GGV、金沙江創投和天圖投資等小紅書股東計劃趁機減持小紅書持股,所涉估值達200億美元;其他股東如紅杉中國、高瓴則被指考慮增持。 另一方面,中美關稅戰再起,而且華府取消中國商品「小額豁免」政策,令SHEIN面臨危機,彭博引述消息指,有SHEIN股東提出要該公司估值降至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才能順利推進倫敦上市計劃,相關估值較鼎盛時的900億美元大削三分二。 SHEIN主要在網上售賣廉價快速時尚服裝,於歐美有不少捧場客,最近一輪融資即2023年時估值達約660億美元。該公司曾於2023年傳尋求赴美上市,當時估值傳為800億至900億美元。 SHEIN估值或削至300億美元 但由於地緣政治局勢轉趨不明朗、外媒對該公司有關於勞工問題質疑等因素,去年該公司決定轉而尋求前往倫交所上市。上周英國《金融時報》曾引述消息指,SHEIN在倫敦上市或推遲到下半年。 18 Feb 2025

18間銀行同意共同協商 助中小企融資

  18間銀行同意共同協商 助中小企融資 銀行公會公布,繼早前6間銀公商業銀行小組成員銀行,因應中小企業,尤其是建築業界面對資金流動壓力挑戰,帶頭在公平原則下共同協商客戶財務安排後,其他「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的參與銀行亦全部同意加入,至今所有18間銀行,一起達至協助客戶解決財政困難的一致性目標。 在共同協商機制下,當中小企面臨突如其來的流動資金壓力時,可主動聯絡貸款銀行尋求協助。銀行在獲得客戶授權後,會與其他相關銀行聯絡,就其財務安排進行商討。銀行會按照個別客戶情況,在可行的空間下盡量彈性處理,以減輕客戶資金流動性的壓力。 金管鼓勵銀行業採類似安排 銀公及銀行業界將繼續與工商界保持緊密聯繫,落實金管局的各項支持中小企措施,支援中小企應對各種營運挑戰及升級轉型。 金管局歡迎「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的18間銀行全部同意加入協商機制,並指有關協商機制將可更全面為面臨突如其來流動性壓力的中小企,包括建築業客戶,共同協商其財務安排,在可行空間下盡量作出彈性安排,協助它們減輕資金流的壓力。 金管局鼓勵銀行業界採用類似彈性安排,並繼續積極落實該局與銀行業推出的多項支持中小企措施,向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提供適切支援。 18 Feb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