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700關失復得 憧憬劈息抗經濟衝擊 滬深300年內累挫7.5% 恐連跌4載 內地8月份經濟數據除出口外幾乎全部令人失望,滬綜指在中秋假期復市後一度失守2,700點大關,儘管其後失而復得,疲弱的人民幣資產難免削弱海外持有人民幣的誘因。如今中國終於等到美國減息為放寬貨幣政策提供空間,專家呼籲果斷大幅減息。 中秋假期期間積累的沽壓在早段持續釋放,滬綜指昨日午後一度觸及2,689點的7個月半低位,惟未幾反攻,收市升0.49%,收報2,717點。深成指亦反覆收升0.11%,報7,992點;深圳創業板指數卻反覆收跌0.11%,報1,533點。消費類股份普遍下挫,如貴州茅台再創逾4年低。 10年債恐跌穿兩厘 即使大市回穩,滬深兩市總成交額跌至4,793億元(人民幣‧下同),滬深300指數今年亦累跌7.58%,跑輸多個主要市場,恐連跌4年,30年期國債期貨的價格亦再創新高。華泰證券坦言,若基本面不發生變化,10年期國債孳息率的下行終點可能不是兩厘,「中國債市距離『1%』時代或已不遠」。 該行指,內地有必要再減息降準。儘管財政政策雖然更對症下藥,但幅度很難超過兩萬億元,「方式更是難測」,財政資金更多用於地產去庫存、居民補貼等會較好,但如果用於化解債務和轉移支付,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會較小;又提到若再下調既有樓按息率一厘,就算節省的按息開支全被用於消費,不考慮乘數效應,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刺激僅約0.3%。 中文大學(深圳)實踐教授、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蕭耿接受本報訪問,談到人民幣資產疲弱可能窒礙國際化時坦言,中國經濟發展往往完成下行周期後都能踏上新的台階,可是政府的經濟政策素來較着重長線規劃,抗擊短期危機反而應該像美國大手減息那樣迅速行動,「未來半年至一年很重要……遲好過不做」。 中國當前的挑戰正是資產價格下跌和通縮。他表示,要企業和百姓扭轉預期並不容易,預期的改變只有「有」或「無」,不能完全精準調控,「出現泡沫後再管才行……害怕減息令人民幣貶值是錯誤的,實體經濟看的是(減去通脹的)實際利率,沒有通脹就應先減息,通脹回升,經濟恢復,人民幣就會升值。」 專家促發債解危機 蕭耿直言,以前不搞「大水漫灌」是正確,但現在不同,之前公布的一萬億元特別國債仍是太少,「該降息就降,該降到零就零,因為一定要保實體經濟,並讓財政部發債解決房地產和地方債等歷史問題」。人行害怕減息損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