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3的文章

傳寧德時代 明年來港上市

  傳寧德時代 明年來港上市 在缺乏大型新股情況下,不少大行近日下調本港明年新股集資額預測,但據最新市場消息指,中國新能源車電池龍頭、市值近8000億元人民幣的寧德時代,正考慮最快明年來港上市,可能集資50億至60億美元(約390億至468億港元),有機會成為近3年本港最大型新股。分析指,寧德時代來港上市,將會為本港資本市場帶來正面影響。 IFR引述消息指,在深交所上市的寧德時代,已經與財務顧問進行在港的上市討論,最快明年啟動計劃,並預計將由中信建投、中金、高盛及瑞銀負責上市安排,上述投行亦是負責處理寧德時代A股配股集資及全球存託憑證(GDR)。消息指,現時談論今次上市集資規模仍為時尚早,但可參考其GDR目標集資規模,即約50億至60億美元。分析稱,在香港上市將使寧德時代能夠利用國際資金。寧德時代據報今年2月原本擬在瑞士發行GDR,並計劃最快在5月上市,但最終因為內地監管機構暫停對GDR批准而擱置。 分析料對港股影響正面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指,互相互通的機遇下,「AH」股上市越加成為內地企業國際化的行動之一,若寧德時代來港上市成事,預料為本港的資本市場帶來正面影響,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又指,寧德時代作為一間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面臨赴其他地區的上市監管風險,或將會較其他未上市的公司小。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亦表示,以現階段市況而言,來港上市的A股在定價及集資額規模或會有所縮減。他又指,若寧德時代來港上市,相信內地及香港監管機構會按照程序,公平及嚴謹處理其上市事宜,不會出現「鬆手」情況。他又指,日前預計在息口仍維持較高水平下、戰爭持續等因素前提下,保守預測明年本地新股市場集資額約500億元,但這是未包含大型新股來港的情況下,因此若寧德時代如市傳來港上市,並集資逾450億元,估計明年本港新股集資額可能將有所不同。 電池市佔率全球居首 寧德時代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發行價為每股25.14元(人民幣,下同),因搭上電動車順風車,寧德時代股價於2021年底曾高見692元,市值突破1.6萬億元,成為深交所市值第一股份,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同年曾以345億美元身價,一度超過李嘉誠躋身香港首富。寧德時代昨日收報177元,跌2%,市值為7786億元。 research發布調查顯示,截至今年首3季寧德時代在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上坐上龍頭寶座,市佔率為36....

許家印及前妻持布力徑兩屋遭接管

  許家印及前妻持布力徑兩屋遭接管 【明報專訊】中國恒大 (3333) 12月4日的清盤聆訊「死線」愈來愈近,法官明言若未能交出實質重組方案,將向恒大頒令清盤。「死線」在前,再有債主率先行動,據公司註冊處文件顯示,原由恒大主席許家印與被指為「技術性離婚」的前妻丁玉梅持有、市值逾15億元的山頂布力徑10C、10E大宅,已在11月21日被接管人申請接管。 市值共逾15億元 據公開文件,許家印在2021年已除名持有山頂布力徑10C大宅的「巨山有限公司」,由據傳是他「管家」的譚海軍接任董事;而由恒大汽車 (0708) 重組文件證實由其前妻丁玉梅擁有、持有布力徑10E大宅的「好邦有限公司」在今年6月同樣由譚海軍接任董事。 據「巨山」及「好邦」抵押文件顯示,許及丁玉梅早在2021年11月已將由「巨山」及「好邦」持有的兩間大宅抵押予財務公司「歐力士亞洲資本」,取得8.2123億元的定期貸款(Term Loan),並由「Xinrong」及「佳能企業」兩間離岸公司擔保。 曾抵押予「歐力士亞洲資本」 由於「巨山」以往並無貸款或融資,「好邦」已償付過往貸款或融資,故相信今次接管兩間大宅的債主,很有可能是「歐力士亞洲資本」。目前公司註冊處文件僅顯示,「巨山」及「好邦」已遞交一份「委任接管人或經理人通知書」及一份「更改公司秘書及董事通知書(委任/停任)」。 值得留意,今年3月22日中國恒大曾刊登境外重組文件,當中重要部分包括恒大汽車及恒大物業 (6666) 的債轉股,更提到上述「好邦」會向恒大汽車提供總計22億元貸款,其後則在今年8月恒大汽車獲中東紐頓集團入股時,同日披露丁玉梅與好邦提供的22億元貸款將轉換成恒大汽車新股。 以往多次傳出內地要求許家印以私產救恒大,境外債權人則期望許家印提供更多境外資產作擔保以推進重組。今次「巨山」及「好邦」作為許氏重要的境外資產遭接管,未知會否進一步窒礙其境外重組,令本已逼近清盤死線的恒大雪上加霜。 24 Nov 2023

路透:內地明年經濟增長目標4.5%至5.5%

  路透:內地明年經濟增長目標4.5%至5.5% 【明報專訊】據路透報道,中國政府顧問將於下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建議將明年經濟增長目標範圍在4.5%至5.5%之間,以促進就業並確保實現長期發展目標。 該報道訪問7個顧問,當中有5個表示贊成設定約5%的目標,與今年目標相符,其中一個提議設定4.5%的目標,另一個則建議設定5%至5.5%範圍。他們表示,由於今年增長主要受去年疫情間低基數效應影響,若明年要實現目標,北京需加大財政刺激措施。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認為,中國需要採取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刺激總需求,而且企業信心尚未恢復,故需要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同時,他主張將目標定在約5%,並支持預算赤字超過經濟產出的4%。至於其他顧問,由於討論性質屬於內部會議,要求匿名發言。 報道續指預計高層領導人將在下個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批准明年的經濟目標,惟要等到明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才會公開宣布。 23 Nov 2023

港交所減報價月費 手機客大降74% 另設企業固定月費40萬 客戶無上限

  港交所減報價月費 手機客大降74% 另設企業固定月費40萬 客戶無上限 標籤: 新股  證券市場  衍生產品  實時數據  證券商協會  陳柏楠  券商  港股成交量  報價  第一級實時串流數據  港交所 文章日期:2023年11月23日 | Share        圖2之2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要降低港股市場資訊費用,港交所 (0388) 就第一級實時串流數據,推出試驗計劃以提升市場實時數據服務,其中包括新增企業數據固定月費計劃,以及下調移動裝置市場數據服務收費,兩項調整將於今年12月1日起生效,試驗期至2025年底,期滿再檢討。 明報記者 江陵凱 所謂第一級實時串流數據,是指不含市場深度數據(即不包括五個最佳買價及五個最佳賣價各自涉及的買賣盤數目及總需求)的實時報價,數據包括上日收市、當日最高及最低價、最佳買賣價、按盤價、最後成交價、成交股數及成交金額。 大型券商料慳最多 港交所試驗計劃推出新增企業數據固定月費計劃,設有散戶服務的交易所參與者及經紀商,以每月40萬元的固定收費訂閱,提供證券市場第一級實時串流數據;而衍生產品市場第一級實時串流數據的固定月費為10萬元。假設券商同時提供衍生產品市場及證券市場第一級實時數據服務,舊方案會按用户數量,於證券市場數據服務收取120元,而衍生產品市場數據則收取25元,以擁有100萬個用户的大型券商A為例,其理論成本可高達1.45億元(見表)(一般而言券商不會按全數客戶數目購買相等數據戶口)。而新固定月費模式於證券及衍生產品數據共收40萬元,大型券商變相理論節省約1.445億元。 計劃專業非專業用戶區分收費 港交所亦同時大削券商向港交所繳交的移動裝置市場數據服務月費,由38元中幅下調74%至10元。 港交所續指,計劃與金融監管機構及其他持份者研究,如何更合適地界定專業及非專業數據用戶,以便日後能夠制定更切合不同用家的市場數據服務。據知,港交所一直想讓散戶以更低的價格收取報價數據,但現時因散戶全透過券商或銀行取得數據,無法區分他們與專業用戶,惹來外界指港交所收費偏高的批評。 券商:移動月費大減 釋正面信息居多 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陳柏楠表示,預料大型券商較為受惠於港...

美債孳息率回落港股試萬八

  美債孳息率回落港股試萬八 阿里巴巴(9988)季績被大行下調目標價,加上創辦人馬雲計劃減持,令其股價在上周五急挫一成,惟之後其ADR回升3.25%,推動其他科技股ADR亦造好,再加上滙控(0005)ADR升1.89%,帶動上周五ADR港股比例指數升170點或0.97%,報17,625點。展望後市,有分析員認為上周中美元首會面氣氛良好,同時美國國債孳息率回落,因此預期短期內恒指有望回升,初步阻力位在18,000點。◆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 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數全線上升。其中,道指收報34,947點,升1點,標普500指數與納指則分別升5點與11點。多隻港股ADR上升,滙控ADR折合報60.16港元,升1.89%;阿里巴巴ADR折合報75.63港元,升3.25%;騰訊(0700)ADR 折合報319.3港元,升1.3%;美團(3690) ADR 折合報108.5港元,升1.12%;小米(1810)ADR折合報 16.05港元,升 0.67%。 美加息預期降溫成助力 阿里巴巴上周公布季績時透露不再推進雲業務的完全分拆,以及延緩盒馬的IPO計劃,而美國證交會(SEC)文件顯示,馬雲家族信託擬沽售約67.9億港元的阿里巴巴股票,拖累上周五阿里巴巴股價下跌近一成。不過,馬雲辦公室其後表示,馬雲堅定看好阿里巴巴,當前股價遠低於阿里巴巴實際價值,仍會堅定持有阿里巴巴股票。 阿里巴巴股價在外圍回升,令市場負面情緒有所緩解。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上周中美元首會面氣氛良好,加上美國通脹回落,而近期公布美國就業數據亦不太理想,令12月美聯儲加息預期降溫,美國國債孳息率回落,因此他預期短期內恒指有望回升,初步阻力位在18,000點。 理想藥明康德染藍或高開 另外,恒指公司上周宣布最新的季檢結果,理想汽車(2015)及藥明康德(2359)獲納入恒指成份股,令藍籌數目由80隻進一步增至82隻,變動由12月4日起生效。 對此,黃德几表示相信兩股今早開市後有望高開,但不建議散戶隨即大舉入市,因為現時理想汽車估值不算便宜,而藥明康德的股價則不時出現波動,散戶需面臨一定投資風險。 至於阿里巴巴,他認為馬雲辦公室雖然指馬雲堅定看好阿里巴巴,但上周五阿里巴巴股價下跌近一成,而且SEC文件顯示馬雲家族信託擬於11月21日沽售阿里巴巴股票亦是事實,因此預期其股價需時...

FINI本周啟動設過渡劃一掛牌日

  FINI本周啟動設過渡劃一掛牌日 首次公開招股結算平台FINI將於本周三正式面世,令新股從定價至掛牌的時間由5個營業日(T+5)縮短至只有2個營業日(T+2),並引入公開招股資金預付模式,減少熱門新股所凍結的資金。有市場人士認為,由於FINI推出時設有過渡期,令不少新股有意「索性遲啲招股」,於過渡期後才招股,即本月27日或以後,因為不論本月22日或27日開始招股,均將會在12月5日掛牌,同時亦可避免出現混亂情況。  港交所(388)表示,短暫過渡期旨在為香港公開招股持份者減低複雜性和營運風險,故任何於FL(公布FINI推出日期)至FL+2期間啟動招股的發行人須運行稍微延長的公開發售認購申請期,而有關安排旨在讓FINI用戶能順利切換到新結算程序及系統。至於任何FL+3日後啟動的招股將按「正常」FINI T+2時間表結算。 平台首4天招股   限12月5日上市 至於現時處理新股結算的中央結算系統(CCASS)於本周二營業時間結束後,將不再啟動新的新股上市項目。相較於CCASS,FINI的平台參與者納入保薦人及股份過戶登記處。人稱「新股女王」的卓佳商務部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表示,CCASS是90年代初產物,故其自身有限制及要求,需要「一環扣一環」,要先完成一個步驟,才可進行下一個步驟;而FINI可讓部分步驟同步處理,以提高效率。她續指,FINI的做法是「先分股,再收錢」,故個人認為借孖展的需求將較低,亦不需要大額凍資。 卓佳在港經營過戶處等金融服務,她表示就FINI啟用,公司的內部測試沒有問題,雖然平台牽涉不同的參與方,但港交所進行了長時間的測試,亦做了很多預備工作,故相信平台推出時是運作暢順。另外,她個人認為,現時市況差,發展基礎設施都是好事,因為如果市況好旺,很多市場服務供應商會忙於「搵錢」,便難以兼顧市場基建方面。 IPO流程加快至「T+2」 FINI是一個雲端平台,以數碼化方式處理各項新股結算程序,包括定價、配發及付款等,而首次公開招股(IPO)中的包銷商、法律顧問、銀行、結算參與者及監管機構等不同持份者將在FINI上履行各自在IPO項目的職責,港交所早前已就FINI的操作流程與新股市場參與者完成多輪測試、模擬實習及市場演習。 事實上,FINI的啟用時間,較原定日期推遲一年,港交所起初預計最早在去年第四季推出,其後暫定為今年6月份,之後...

A股最悲時刻已過 基金撐長線布局

 晉達:經濟復甦助估值修復 首重消費企業信心 中國市場增長前景不容忽視,晉達(Ninety One)全方位中國股票基金聯席投資組合經理馬文暢表示︰「從外資的角度來看,對中國情緒最悲觀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但A股整體市場情緒仍處於底部,可能要等待更明確的復甦迹象,才能真正推動大市出現估值修復,關鍵在於如何提振消費及企業信心。 中國現時的經濟不明朗,許多國際投資者傾向在亞洲其他市場尋找機遇。有報道稱,由於大量外資選擇落戶新加坡,在當地新成立家族辦公室的申請,現在需要排隊輪候近18個月。 流動性強 擁豐富產業鏈 不過,從長期來看,馬文暢仍看好中國市場長期結構式機會,包括整體消費領域的增長、科技創新與產業自給自足、能源轉型等。 她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中國市場仍具長期吸引力。她說︰「作為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市場,中國市場流動性──尤其是A股的流動性非常強,而這個市場可能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市場,當中擁有非常豐富的產業鏈……是一個企業在各個不同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有所分布的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本身「是非常有活力的」,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即使說經濟增速相對於歷史增速放緩,每年能增加的價值仍非常可觀,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她認為外資最悲觀的時候可能已過去,現在投資者可能更關注從甚麼時候布局中國的周期式復甦。 她承認,整體市場仍處於「情緒底部」,需要見到宏觀經濟趨勢穩定下來,才能推動估值復修。不過,她直言「中國股市已非常便宜」,無論是與過去10年的平均估值水平相比,還是與國際市場相比,估值折讓都相當明顯。 料明年初展現政策成效 展望明年,考慮到從今年夏天以來在政府對房地產、財政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可能會在明年上半年逐漸見成效,「尤其是從第四季以來推出的措施,可能要到明年的第一季、第二季才會在實體經濟中反映出來。」 來自南非的晉達是一家在約翰內斯堡與倫敦雙重上市的資產管理公司,乃去年南非最大資管公司。截至今年9月底,資產管理規模達1,502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就選股而言,晉達就主張以「四大動力」策略進行自下而上(關注基本因素)的選股,即尋找「高品質、估值有吸引力、經營業績不斷改善,且愈來愈受投資者關注」的公司。 看好國產科技新能源主題 就目前市況來看,馬文暢認為,目前經營業績表現對企業的股價似乎是最大影響因素,許多企業在績...

積金上半月反彈 人均賺$8194

 積金上半月反彈 人均賺$8194 強積金結束連續3個月跌浪,於年尾終於苦盡甘來「有得升」!受惠美債孳息下跌,加上中美元首重新會面沖喜環球股市,晨星(亞洲)數據顯示,截至本月15日,11月強積金升3.46%,人均賺8,194元;首11個月折合回報則有1.33%,意味每位打工仔進帳3,150元,惟分析指港股高位回吐的壓力仍沉重。 期內各個投資組別均錄升幅,是自3月來再次出現,又以美國股票升7.06%膺「升幅王」,首11月更累漲18.74%,冠絕一眾投資組別;而環球股票則緊隨其後,月內及年內升幅分別為6.44%及13%。 至於港股今個月暫錄正回報,跟升2.01%,惟首11個月仍累跌11.4%,差絕一眾基金,且未計港股上周四及周五連挫兩日的弱勢;債市方面,環球及亞洲債券月內升幅各有2.72%及1.69%,年內累計則跌0.91%及0.16%。 憧憬降準 港股仍難突破 上古國際集團董事梁彥穎認為,打工仔於月尾可轉出部分股票基金,將資金泊入環球債券基金,博一博加息周期將暫停。他又稱,由於12月是傳統基金結算年度表現的最後一個月,如無意外「升開基金會續升」,如美股等基金甚至或錄更多升幅。另外,美國國會報告關注移民港人被阻提取強積金,他相信有解決方法,且涉款不大,應不會影響中港股市走勢。 俗稱「黑期」的新加坡港股期指在周末期間高水逾130點,惟獨立股評人沈慶洪認為對大市整體走勢啟示不大,因近期就算有好消息,抑或內地刺激經濟措施,港股都是衝高一兩日,之後便「打回原形」,顯示眾人都想在高位沽貨離場。 展望本周,市場焦點落在人民銀行身上,雖料今日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將維持不變,但外界期待人行會如之前官媒所傳,調減存款準備金率(RRR)以增市場流動性。 惟沈認為,大型重磅股如騰訊控股(00700)大股東有機會進一步減持、阿里巴巴(09988)擬遭大股東馬雲準備減持,加上「北水」近日沽多買少,就算降準,港股難見大突破,估計恒生指數本周將在16,700至17,700點之間上落。 原文網址:積金上半月反彈 人均賺$8194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31120-1120_00202_002/

外滙基金上季蝕55億 年末轉佳

  外滙基金上季蝕55億 年末轉佳 外滙基金今年第三季轉蝕55億元,除債券錄得157億元收益外,其他各項投資均出現虧損。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表示,第四季開局表現平穩,若維持現時情況,相信能保持外滙基金全年錄得正收益,但他強調,「一個星期變化都可以很大,未來要觀察是否有數據令市場波動,抑或可以見到一個更穩定的環境。」 資金避險升溫令環球股市下挫,第三季外滙基金的港股和其他股票投資分別虧損57億元和80億元;美元強勢使其他非美貨幣受壓,額外導致滙兌損失75億元。 全年可望正收益 採防禦策略 余偉文指出,今年餘下時間直至明年,都會以較防禦性的方式管理外滙基金,包括繼續把所持債券年期縮短,當利率市場波動時,投資組合亦可減低長期債券價格大幅上落的影響,長遠就是要多元化,例如私募股權或房地產投資一直慢慢增加,希望中長期帶來更好的收益。 今年首9月,外滙基金累計投資收益1109億元,回報率約3.7%,余偉文承認相對市場上部分存款利息更低,惟他重申,外滙基金是長期投資,按過去6年平均回報率向政府派息,去年市況欠佳時仍能為政府提供不俗回報,未來會繼續以尋求穩定的中長期收益為目標。 續買人民幣資產分散風險 同時,外滙基金擬持續增加人民幣資產,因為人民幣資產跟其他傳統資產相連性較低,將是降低和分散風險的不俗投資工具。 美國加息步伐勢左右全球資本市場表現,余偉文提到,目前市場不明朗因素眾多,主要由於利率前景未完全清晰,市場預期美國加息水平已接近見頂,往後會否再有一至兩次上調利率,要視乎通脹情況,但更重要的是高息環境維持多久,他認為現時談論何時減息言之尚早。 余偉文解釋,雖然美國通脹回落至約3%左右,服務業通脹仍高企,反映工資升幅強勁,該類通脹一般不易壓低,所以美國通脹什麼時候能降至2%的政策目標水平,現階段難以估計。 除美國加息步伐外,余偉文又說,地緣政治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中東問題發展走向會引起金融市場、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從而影響通脹和利率走向。 港股表現持續疲弱,有立法會議員建議金管局入市支持港股,余偉文表示,外滙基金投資組合內沒有太多香港相關資產配置,因為組合需要保持充足流動性,「在市況不穩時賣出香港資產可能會對金融穩定造成影響」,故此多年來投資都分散在國際不同市場,未來亦如是。 另外,近日「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提交予美國國會的2023年度報告,指在聯滙制度下,港滙多次...

恒指飆682點 重上18000關

  恒指飆682點 重上18000關 「習拜會」舉行在即,加上美國通脹降溫及中國「三頭馬車」數據中有2項好過預期,刺激港股重上18000關。恒指裂口高開440點後,早段雖然升幅一度收窄至370點,但在內地經濟數據普遍略勝預期帶動下,港股越升越有,最多升706點,收報18079點,升682點,為10月12日來新高,單日上升點數則創7月25日來新高;成交金額1349億元,創9月4日來新高。分析指,港股現況樂觀,惟但投資者信心是否修復及跌勢是否扭轉仍有待觀察,料短期上升阻力位為18300點。 國指亦重越6000關,收報6204點,勁彈239點;科指亦升穿4100關,收報4125點,漲174點或4.4%,創2個月高位。市傳內地斥資萬億元救樓市,內房及物管股領升。旭輝控股(884)升8%,收0.242元;龍湖集團(960)則揚5.8%。另外,本地地產股因債息急跌,憧憬息口見頂下全面造好,恒隆地產(101)升6.4%,收報11.36元;領展(823)升5.7%,報40.95元。 九倉零跑獲納MSCI 另外,MSCI明晟公布季度檢討結果,MSCI香港指數納入九龍倉(004),無股份被剔出。MSCI中國指數則納入零跑汽車(9863)、華晨中國(1114)等19隻股份,被踢出股份包括中國金茂(817)及首都機場(694)等。 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表示,恒指重上18000關,主要受美國通脹數據降溫,紓緩投資者對於未來加息憂慮,加上高成交,料短線仍有向上動力。他又指,大型科網股公布業績,對港股後市有影響,但要企穩18900點,方可確認是否扭轉下跌局面,恒指短期阻力位為18300點,17500點有支持。 華盛證券經紀部董事李偉傑表示,美國CPI數據公布顯示通脹壓力回落,市場憧憬加息周期完結,同時市場亦對近日中美元首會談有正面期望,美匯跌穿104水平,對港股有一定刺激。料恒指在17700至18300點上落。 此外,管理資產規模達7710億美元的美國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FRTIB)周三表示,採納基金顧問公司Aon建議,將調整旗下規模達680億美元的國際基金所追蹤的國際基準指數,意味該基金不會投資港股。 《沽注一擲》原型再買京東阿里 另一邊廂,《沽注一擲》主角參考對象、美國對沖基金經理Michael Burry旗下對沖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披露顯示,...

立法會通過減股票印花稅 明生效

  立法會通過減股票印花稅 明生效 【明報專訊】立法會昨天通過《2023年印花稅(修訂)(證券轉讓)條例草案》,落實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將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0.13%下調至0.1%,即回復2021年8月上調前水平。修訂條例將於今天刊憲,並於明天(17日)起生效。有投資界人士認為,目前港股市况有轉勢向好迹象,若確認升市投資者對印花稅成本的關注度將下降,惟減稅仍有望錦上添花。 10萬元交易額 買賣雙方各慳30元 駿達資產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熊麗萍認為,淡市時股票印花稅的確成為投資者入場的考慮,一旦市場轉旺,投資者就不會因為印花稅而不買貨。按明起印花稅減幅計,每10萬元股票交易額買賣雙方可各省回30元。 恒指昨升至超過1個月高位兼於18,000點以上收市,成交金額增至近1350億元,是近兩個半月最多。投資界人士相信除了冚倉、平倉盤外,確有資金入市買股,尤其尾市多隻收市後公布業績的科技股進一步有資金追入,相信績優加美息見頂,有助重磅科技股推高大市向上。獨立股評人郭思治指,大市連跌多個月,基金都靜待買貨粉飾櫥窗的機會,而美息見頂加上習拜會若釋放好消息,將有望帶動大市的升勢至少延至12月初。 16 Nov 2023

港匯7.803 見3個月高

  港匯7.803 見3個月高 【明報專訊】美國通脹數據公布後,芝商所FedWatch工具顯示,昨日市場預期明年5月聯儲局減息的機會率升至近六成半,較一日前約三成(見圖)大增,意味預期聯儲局開始減息時間將由原先6月提早1個月,估計至明年底減息的幅度,亦由0.75厘增至偏向減息1厘。 市場憧憬加息周期結束,消息公布後美匯及美債息當日急挫,兩者昨日在亞洲時段表現較平穩。昨港元拆息個別發展,當中與樓按相關的1個月港元拆息則再次迫近5厘關口,港美息差收窄亦使港匯轉強,昨一度高見7.8030,創3個月新高。有分析指出,美國息率見頂預期並不會即時於港元拆息中反應,目前港元拆息較受年結資金需求增加所影響。 分析:不會立即反映在拆息上 昨日港元拆息個別發展,港元隔夜拆息昨日跌5.6點子至4.35012厘(1厘等於100點子),見3個星期低位;1個月拆息升0.45點子至4.97441厘,再次逼近5厘關口;3個月拆息報5.36089厘,無升跌;6個月拆息跌0.14點子至5.38935厘,12個月拆息則跌0.27點子至5.48196厘。加息預期下跌,但昨日港元拆息變化不大。星展香港環球市場策略師李若凡表示,美息見頂的預期不會立即反映在港元拆息,目前較受年結資金需求增加影響,港元拆息走勢取決於對港元的供求,但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處於450億元水平,令資金供求關係緊張。她續稱,即使明年聯儲局開始減息,亦需待套息交易帶動資金流入港元,以提升銀行體系總結餘,從而帶動港元拆息下跌。 人行昨中期續做1.45萬億元人民幣的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惟人民幣離岸價昨一度升穿7.23關口,創逾3個月高位。李若凡指內地經濟表現和貨幣政策取向未有太大變化,人民幣走勢較受美元影響,而周二(14日)美匯指數急回至104.1水平已見支持,要待跌穿103.6後才能確定美元進入跌勢。相對人民幣上升空間有限,預計會於7.23見阻力,暫時料於7.2至7.33區間上落。

內地10月工業零售勝預期 固投遜色

  內地10月工業零售勝預期 固投遜色 【明報專訊】中國10月份「三頭馬車」中工業增加值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現皆勝預期,據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7.6%,優於市場預期的7%,創今年5月以來新高,增速亦較9月擴大2.1個百分點。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92萬億元,按年增7.2%。首10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4萬億元,按年增長6.9%。其中,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4.65萬億元,按年增長7%。 首10月工業增加值增4.1% 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價值則按年升4.6%,勝預期的4.3%。按月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價值按月增0.39%。首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價值年按年增4.1%。 不過,「三頭馬車」中投資數據回落,首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民)41.94萬億元,按年增2.9%,比前9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遜市場預期增長3.1%。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1.59萬億元,按年跌0.5%。 按月計,10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民)增長0.1%。 統計局:國內需求仍不足 國家統計局表示,總的來看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主要指標持續改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外部不穩定及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需求仍然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 大行高盛表示,儘管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出口增長低於預期,但受惠於有色金屬冶煉和汽車產量的增長,10 月份工業生產增速仍有所上升。相比之下,10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有所下降,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投資增長疲軟,而房地產投資按年保持了兩位數的萎縮。 雖然住房政策持續放寬,惟10月份大多數與房地產相關的活動依然低迷。鑑於房地產低迷對經濟增長的持續不利影響、信心依然脆弱及金融風險揮之不去,該行認為已觸發中國政策放水,並預計中央政府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大幅加大寬鬆力度。 ING銀行亞太區研究主管Robert Carnell表示,人行於經濟數據公布前為市場帶來驚喜,開展1.45萬億元MLF操作意味淨投放達6000億元。現時人民銀行似乎正在尋求繞過不利的利率環境,通過轉向量化貸款以紓緩流動性問題。人民銀行此舉引發市場猜測未來數周或數月會否推出如降準等增強流動性的政策。 高盛:房地產投資按年雙位數萎縮 最新數據顯示內地經濟正逐步復蘇。整體經濟趨勢向好,但房地產相關...

恒指續弱 明年難復甦

 恒指續弱 明年難復甦 最悲睇11350 高盛嗌沽 港股持續疲弱,外資券商紛紛睇淡港股,摩根士丹利維持恒生指數明年底基本情景目標為18,500點,即較現水平只有約1,000點潛在升幅,每股盈利增7%;高盛更將港股降至「減持」評級。不過,恒指昨日重上20天平均線(現處17,399點)收市,升逾兩百點,扭轉4連跌弱勢。 下調國指基本情景預測 大摩指,內地持續面對債務及通縮挑戰,加上人民幣匯價貶值,內地股市復甦仍面臨較大阻力,認為當局需要更多支持措施,來說服投資者重返市場,維持對中國股票「與大市同步」評級,但較看好A股。恒指最牛及最熊分別睇21,500點及11,350點;國企指數明年底的基本情景目標為6,350點,較原目標降100點,最牛及最熊分別予7,400點及3,800點。 該行直言,明年日本及印度經濟及每股盈利增長將會再次令人驚喜,可是內地及新興市場料再次令人失望。同時指出亞太區(日本除外)及新興市場首選維持印度、新加坡及墨西哥3國。 估內地經濟明年增4.2% 另外,該行預料明年內地經濟實際增長為4.2%,名義經濟增長為4.8%;在岸人民幣兌每美元在明年上半年貶至7.5水平;MSCI中國指數僅升5%,滬深300指數升7%。 儘管另一家美資券商高盛因離岸中資股估值吸引,短期看好離岸中資股可跑贏A股,但基於A股受地緣政治及資金流動性影響較低,整體較看好A股表現,並維持內地A股「增持」評級,離岸中資股評級降至「與大市同步」。 高盛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5.3%,明年將放緩至4.8%,反映疲弱的房地產市場持續拖累經濟增長。該行下調銀行股評級至「減持」,受累於內地房地產市場,淨息差及不良貸款的壓力,或令市場進一步下調其預測。 板塊方面,大摩重新調整對消費和資訊科技的偏好,對軟件股變得謹慎,但看好半導體,另降低對耐用消費品、服裝和消費者服務的增持評級,並調升食品、飲料和煙草的評級至增持。 恒指升222點 北水掟貨 市場觀望本周中美元首會面,港股表現反覆,恒生指數早段升過百點後倒跌,至17,126點有支持,午後逐步回升,收市報17,426點,升222點或1.3%。國企指數收報5,989點,升88點或1.5%;科技指數收報3,981點,升88點或2.28%。全日成交752.53億元,沽空金額139.59億元,比率約18.57%,比上個交易日跌1.14個百分點。惟「北水」沽貨...

美減息看法分歧 最快明年中

 美減息看法分歧 最快明年中 美國近月通脹數據逐漸降溫,雖然聯儲局未表明加息周期已結束,但市場開始揣測何時會減息,各大行預測存在分歧。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年度展望中估計,聯儲局於明年6月開始減息,到2025年底,聯邦基金利率降至2.375厘(即上限2.5厘,較目前水平累減3厘)。不過,高盛認為減息步伐會更為緩慢,料明年第四季才開始減息,到2026年中累計減息1.75厘。 高盛的觀點更接近聯儲局的預測,根據此前由聯儲局官員投票決定的「點陣圖」,該行預計2025年底利率中位數為3.9厘(即上限4厘),即相當於屆時累計減息約1.5厘。不過,聯儲局官員在判斷貨幣政策走勢方面準確度為人詬病,比如在2021年底,當時估計翌年只加息0.75厘,但2022年累計加息4.25厘。回顧過去的政策周期,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負責決定貨幣政策的聯儲局官員,從來都無法準確預測自己未來會支持加息或減息。 假如聯儲局保持其一貫「神準」的預測能力,則可以首先排除緩慢減息的情景,亦意味高盛的預測較難實現。至於為何摩根士丹利認為聯儲局將會需要較為激進地減息,原因是該行對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測悲觀。大摩估計,2025年美國經濟的增長率只有1.4%,而高盛的估計為1.9%。 美股低開 大摩未看好 雖然大摩的看法已經相對悲觀,但該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Ellen Zentner仍表示,維持美國經濟可以軟着陸(即避免任何大型衰退)的預測。而對於核心個人消費開支(PCE)通脹的預測,兩家大行看法相近,大摩估2025年核心PCE通脹為2.1%,高盛則估2.2%。 股市方面,大摩預計明年底標指會在4,500點,與目前水平相近。美股周一早段偏軟,道指曾跌77點,報34,205點;標指跌21點,報4,393點;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跌110點,報13,687點。 高盛撐美企盈利回暖 相比大摩一直唱淡美股盈利,高盛策略師認為明年標指成分股盈利可反彈5%,平均每股盈利可達237美元,好過目前市場預期平均值230美元;並認為市場已充分反映盈利前景下調的焦慮。 原文網址:美減息看法分歧 最快明年中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31114-1114_00202_004/ 14 Nov 2023

習近平今赴三藩市 中美關係有望緩和

  習近平今赴三藩市 中美關係有望緩和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將啟程訪問美國4天,並出席三藩市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美國時間周三(15日)會晤美國總統拜登。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日強調,美方應當切實尊重中方的關切和發展權利,並遵守在台灣問題上的明確承諾。外電報道,中國考慮在APEC峰會期間宣布再訂購波音737 Max飛機。內地學者認為,「習拜會」有望進一步緩和中美關係,但地緣政治競爭仍將持續。 根據外交部公布,習近平14日至17日赴三藩市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出席APEC第30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他6年多來再次訪美。白宮公布,習近平和拜登定於15日舉行,上次會晤是去年11月峇里島G20峰會期間。 促遵守台灣問題明確承諾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對美國CBS公司表示,此次會晤的首要目標是恢復美中軍方溝通,因為這符合美國國家安全利益,避免兩國誤判。習拜還將討論台海、南海、經貿、人權,以及俄烏戰事、以巴衝突、氣候變化與毒品氾濫等議題。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日表示,兩國元首將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對於拜登政府指中美存在激烈競爭,毛寧強調,中方不懼怕競爭,但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美方應當切實尊重中方的合理關切和正當的發展權利,而不是只強調自身關切,企圖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模式塑造別國,這是典型的霸權主義。 對於台灣問題,毛寧重申不容任何外部干涉,指美國歷屆政府在台灣問題上都有明確承諾,去年峇里島元首會晤時美方明確表態,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美方應當切實恪守堅持一個中國,以實際行動反對「台獨」。 外電傳中方訂購波音737 Max APEC部長級會議今日將率先登場,美國財長耶倫前日(12日)與新任中國財長藍佛安舉行會前會。彭博社報道,中方考慮在APEC峰會期間承諾訂購波音737 Max,作為中美關係解凍的信號。737 Max因接連發生事故,2019年被中方禁飛,直到今年初恢復。 隨着中美直飛航班增加,國航昨日公布,將於本月21日復航北京至華盛頓航線。本月30日起,北京至洛杉磯航綫每周增至3班。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接受中通社訪問預料,「習拜會」將就經貿、安全等雙方關切表明各自立場。當前在巴以衝突等影響下,美國在處理國際關係上出現困難,美國希望與中國緩和關係,所以可能會稍微放低身段,但地緣政治競爭依舊嚴...

內地政府發債飆 社融仍遜

 內地政府發債飆 社融仍遜 上月企業債減半 新貸7384億月跌七成 內地10月份新增社會融資1.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差過預期,且政府債券竟佔1.56萬億元,按年飆逾4倍,同月企業債券部分按年縮50%。同時,10月底廣義貨幣(M2)一如預期按年擴張10.3%,狹義貨幣(M1)按年增速跌至1.9%,M2減M1的「剪刀差」重上8.4個百分點,可見存款定期化、資金未充分流入實體經濟的老病未除。此前國家發改委官員承認,民企提振信心需時,喊話「有望迎來更多政策利好」。 料開展9500億MLF操作 鑑於中央今年內會發行特別國債給地方政府籌一萬億元,市場估計,中國人民銀行周三將開展9,50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一年期操作利率維持2.5厘不變,對沖本月有8,500億元到期的MLF,中信証券、瑞穗證券、興業銀行及法國東方匯理銀行俱估計過萬億元。 上月非政府新增社融方面,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僅321億元,按年挫59.26%;新增企債按年跌50.79%至1,144億元,首10個月平均值約1,744.4億元,按年跌80.48%。 至於新增人民幣貸款方面,10月錄7,384億元,按月跌近七成,但10月按月「插水」乃常見現象,也好過預期。 M1增速罕有低於2% 問題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回落至707億元,為2009年以來同月次低,僅高於去年,首10個月平均2,170.7億元,按年跌7.74%,不及2019年一半,原因無疑是買樓上會的意欲仍低迷。亦有分析指,M1增速罕有低於2%,乃內需失速的徵兆。 弔詭的是,10月企業中長期貸款為3,828億元;首10個月平均1.22萬億元,按年升逾34%。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估計,這與內銀按國策向中微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放貸、完成關鍵績效指標(KPI)有關,也不排除部分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考慮採購經理指數(PMI)陷於收縮區間和工業利潤疲弱等因素,難見數字真的反映企業對前景樂觀,貸款需求旺盛,況且「剪刀差」已折射民眾積穀防饑的思維。 居民存款首10月增8% 就上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446億元,居民存款卻減少6,369億元,他認為,「也許有些人真的有資金需要,但存息下降後,民眾也有機會把錢轉移至較高回報的投資產品,會否形成消費浪潮尚待觀察」。事實上,10月份是例跌,首10個月計,居民存款累增13.78萬億元,按...

憧憬「習拜會」解僵局港股或受惠

  憧憬「習拜會」解僵局港股或受惠 國際金融市場於上周可謂風雲變幻,港股上周在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重提加息,以及中國經濟數據遜預期等因素拖累下,反覆向下探底,4日累挫763點,不過,令市場期待的「習拜會」正式敲定,美股亦全面向好,而港股美國預託證券(ADR)亦企穩,並普遍高於本港上周五收市價。有分析指出,兩國元首將於本周會面,或能化解中美關係的僵局,對港股亦產生正面影響,惟美國十年期債息及內地經濟基本面等問題尚未解決,萬八點仍是大市的阻力點。  美股三大指數於上周均錄得漲幅,連升第二周。杜指全周累計上升0.7%,標指升1.3%,納指揚2.4%。ADR向好,港股夜期收市亦升87點,報17316點,較現貨高水112點。 展望本周,焦點事件頗多,除了上述提及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之外,亦有美國公布最新一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及聯儲局官員陸續表態,都會左右後市走勢。內地方面,中國10月M2貨幣供應年率、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將於本周公布。另外,多隻大型科網股將公布最新業績,包括騰訊(700)、京東(9618)以及阿里巴巴(9988)等。 儲局高官繼續就政策表態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稱,中美元首即將於本周會面,相信可以調節市場氣氛,而投資者亦憧憬,見面後會有一些利好消息宣布,對本身低迷的股市來說,都產生一定支撐作用。他相信,大市在周一或周二可反彈500至600點,但進一步上升空間有限,原因是內地樓市危機如何解決未有定案,而內地上周出爐的經濟數據亦不理想,短時間市場氣氛很難扭轉,料本周恒指將於17000至18000點徘徊。 華盛證券經紀部董事李偉傑認為,市場憧憬中美元首會晤能化解現階段矛盾,總體而言對港股是正向消息,不過仍難判斷,具體對港股有多大帶動作用。他解釋,由於市場仍關注聯儲局息口變化,若美國十年期債息仍偏高,港股仍有機會受壓。 多隻大型科網股公布業績 李偉傑預計,恒指十月尾至十一月中旬將在萬七至萬八點區間波動,除中美元首會晤外,減少股票印花稅率預計將在本周五開始實施,亦會利好港股,故建議投資者可考慮在17000至17300點入市吸納股份。 13 Nov 2023

高盛CEO:美經濟衰退機會低

  高盛CEO:美經濟衰退機會低 美債息倒掛,加上穆迪近日把美國主權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對當地經濟前景及資本市場所受的影響,成為關注焦點。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蘇德巍(David Solomon)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已較12個月前大降(likelihood of recession decreased meaningfully),經濟軟着陸機會較高,而亞洲經濟增速快,長遠會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投入區內資本市場。 企業盈利強 續成全球重鎮 他在訪問中提到,國際投資者重倉(heavy-weighted)美股,支持股市過去10年維持強勁表現,反映美資跨國企業盈利能力高,資本市場會繼續刺激經濟活動,在可見將來美國仍會是全球經濟重鎮。 放眼全球,蘇德巍表示,對長遠環球經濟充滿信心,潛在增長勢頭迅猛,其中一個樂觀因素,是亞洲區的增長速度維持在較高水平,「全球資本市場會繼續和經濟活動共同成長,當中,亞洲發展愈趨成熟,可望為全球帶來長遠投資機遇。」 蘇德巍提到,環球資本市場交投量在10年低位,近18個月來都處於淡靜的水平,從經驗來看,資本活動持續偏淡達24個月的可能性並不高,估計2024年會回暖(the environment will reset),屆時投資銀行行業應見活躍。 美國經濟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資金流向,展望前景,蘇德巍認為,美國通脹有所回落,但與聯儲局的2%政策目標還有距離,他個人預測通脹問題會左右當地經濟一段時間(inflation is going to be sticky),不排除聯儲局會在通脹回升時再加息,但今年再上調利率的機會不大,明年則可能加息一至兩次,美國經濟面對眾多不明朗因素,綜合而言軟着陸機會較高。 高盛最新報告稱,美國通脹已出現受壓跡象,2024年薪金增長會比2023年慢,居民可支配收入溫和上升足以推動消費,並刺激明年GDP增長2%。 亞洲增長更佳為世界提供機遇 除了對美國經濟前景樂觀之外,蘇德巍料美股續有吸引力,「多年來,資本均會流向經濟增速較快地區(capital flows into growing economies),投資准入程度、資訊透明度和監管框架是重要元素,美國在各方面都相對成熟,所以成為全球最大和重要的資本市場。」他說,由於深度和闊度足夠,美股一直對大型公司IPO具吸引力,相信短...

首9月外來人才4萬未成年受養人 准讀公校

  首9月外來人才4萬未成年受養人 准讀公校 【明報專訊】本港近年經歷學生流失,同時亦有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等7類入境計劃的受養人「輸入」,入境處回覆指今年首9個月有關計劃的未成年受養人有約4萬人,均獲准入讀公營學校。津貼、直資學界籌辦第一屆(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對象為大灣區家長,有份策展的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表示,港校面向大灣區招生,不僅為解決生源問題,同時期望「有更多年輕人才進入香港的教育系統」。 津貼直資學界首辦教育展吸灣區生 現時7類人才入境計劃的獲批申請者,可攜同其配偶及未成年未婚子女來港,並獲准入讀公營學校。入境處回覆,今年截至9月已發出近7萬張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當中未成年者有約4萬人,佔約57.9%(見圖)。去年12月28日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其批出的未年受養人簽證是7類之冠,達21,934人。翻查2022/23學年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去年9月中,本港有約80萬名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學生。 津中議會、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津小議會及資助小學校長會,將於下月15至17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5號展館舉行首屆(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向大灣區家長簡介香港教育制度及各校特色。主辦方表示,目前有逾100間中小學及幼稚園報名參展,部分或在現場即場收生,冀吸引逾3萬人次入場了解在港升學資訊。 津中議會主席李伊瑩表示,不曾統計受養人的入讀津校人數,不過不少學校均反映本學年接獲更多「高才通」子女申請,「不止集中某一地區、不止集中在某一類學校」。她說面向大灣區以至內地市場招生,「不單單是解決生源問題,我們也有頗大的期盼,希望香港有更多積儲的人士,特別是年輕人才。」 「招生不優待受養人 與港生機會均等」 李伊瑩又稱,內地家長普遍對香港學制不太認識,例如「自行分配學位」、「統一派位」等程序及各校插班安排。不過她強調,學界在招生上不會優待「高才通」等人才入境計劃的受養人,「入讀機會與港生均等」,只視乎該學生是否符合學校的收生要求。 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表示,除了土生土長的「香港仔」外,直資學校亦會招收內地、海外生,稱內地「是其中一個市場會關顧到的」,「始終是自己國家,比較近」。他又指學界在通關前已有招收內地背景學生如跨境生,相關學生在中英數皆需要時間適應,以中文為例,「可能需多去認識、接觸繁體字」,社交方面亦無大礙,「一同玩一兩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