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應使則使」 星拋離港揭秘
林奮強:重本拓金融醫療旅業 積極招才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病逝,香港媒體鋪天蓋地報道之餘,少不免拿新加坡優越經濟表現與香港比較。
新加坡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自2004年起領先香港,至今拋離我們超過三分一,香港跑輸新加坡已成事實。
「但香港人真有當過新加坡是對手嗎?」智庫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林奮強過去數年深入研究兩地的施政,他認為新加坡做出今天成績,源自政府10多年前起大舉投資,香港社會卻對此視而不見,坐擁巨大盈餘卻錯失投資時機,結果金融、旅遊業發展受限,更催生社會矛盾。
港、星之間的距離,會否令香港人反思政府在經濟中應擔演甚麼角色?
港府本月初公布「未來基金」計劃,建議把土地基金逾2,000億元結餘撥作首筆資金,往後每年再把約四分一至三分一的財政盈餘注入,藉長綫投資賺取較高回報。林奮強指其背後的公共理財哲學,只是延續了過去幾年的錯誤。
公共開支 星10年增60%
細看香港與新加坡的GDP組成,2000至2010年兩地政府開支分別佔GDP約20%及15%,香港略高。但實際上,新加坡的公共開支在2000年後的10年內,增加了近60%,只因同期經濟增長更快才令公共開支佔比維持15%左右。同樣的10年內,香港政府開支則增加了不足20%。
29歲的港人容小姐,2009年畢業於理工大學醫療化驗科學,獲聘於新加坡醫院的化驗室工作近6年,親眼見證當地政府的強勢管治。
新加坡政府近年推廣醫療旅遊,以高水準、低收費的醫療服務為賣點,吸引外國人到新加坡醫病。容小姐工作的化驗室當年在全球招募人才,與她同期入職的還有有兩個澳洲同事。
醫療旅遊 高水準低收費
「政府在醫療上投資很多,儀器一定先進過香港,可能香港去年才引入的,新加坡早幾年已有。我工作的化驗室,絕大部分程序都自動化,我看不到香港能做到這種水平。還有是爆發流行病時,政府甚麼錢都批下來,不會問長問短。」
認識了新加坡男朋友的容小姐正打算結婚,並申請為新加坡永久居民。新加坡政府為吸納人才,住滿半年的外國人可以申請做永久居民。「早年很容易申請,但之後新加坡都有反對移民的聲音,又有很多菲律賓人和內地人拿福利,現在收緊了。當初只要2個月就會批,之後變成半年,現在有些8個月都未有結果。」
年年派糖 港宜反思急起直追
成為永久居民可享有部分的政府福利,例如購買二手組屋(政府房屋)等。「永久居民又跟公民不同,抽一手組屋則要是公民,基層更有資助。」她又指,新加坡人基本上都不用擔心居住問題。「最細的兩房一廳組屋售價約為12.5萬坡幣,只要訂了婚就可向政府申請,收樓時交結婚證明,最少5%首期,很多年輕夫婦一人工作一人還在讀書,都能負擔。」
根據黃金五十的研究,港星在醫療上的發展相去甚遠,由2003年起的7年內,新加坡醫生增44%,同期香港只增16%。林奮強料人口較香港少的新加坡,醫生數目料在2015至16年間超越香港。
他指出,不單在醫療上,新加坡政府於金融、旅遊的基建上,近10年來帶頭投資,並主動掌握人口政策,為經濟發展需求輸入人才,相對於年年用巨額盈餘來「派糖」的香港,新加坡示範了甚麼才是真正「應使則使」的有為政府,香港是時候學習和急起直追。
撰文:黃雋灝
27 Mar 2015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