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網3巨頭 搶攻互聯網新生活
百度研「中國大腦」 阿里推「雲圖」 騰訊助治霾
內地互聯網三大巨頭,趁兩會期間爭相發表未來策略,由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市民生活結合,爭取成為國家戰略發展的層次,搶攻下一階段O2O(Online To Offline,綫上到綫下)市場。
在北京,移動互聯網在生活上已積極發揮作用,遠較香港用途廣泛。中國網民近6.5億戶,是全球最多網民的國家,至去年底滲透率約47.9%,而北京更是全國網民普及率最高的省份。只要在北京生活數天,就會發現互聯網已滲入生活眾多環節。
總理李克強提出發展信息消費後,方便生活的軟件便如雨後春筍湧現,由呼召的士、排隊等位吃飯、買戲票等等日常活動,不單早已被騰訊(00700)手機軟件微信或其他相關程式所取代,既節省時間外,收費亦更加便宜。消費者得益的同時,亦間接刺激商家業務。
用App團購戲票 可低至1元
舉例如,本報記者昨天在北京以貓眼電影團購,新用戶只需1元便可以買到原價100元的戲票。
在北京APM商場「外婆家」等待用餐的劉小姐稱,「平時會用大眾點評(騰訊有份投資)看看大家說好吃的餐館,和朋友去嘗鮮,再使用團購券能便宜些。」剛打的到王府井逛街的馬小姐亦稱,平日會用滴滴打車(上月與快的合併,成為騰訊及阿里共同合作程式),「而且滴滴在微信界面操作,使用方便。」
各方正打造未來「網絡民生」藍圖。為解決「看病難」問題,百度創辦人李彥宏在兩會上提案,建議網絡掛號,全面開放醫院掛號,讓病人找最合適的醫生,有助優化醫療配置、提升服務質素及效率。
百度更提出「中國大腦」,運用人工智能結合大數據分析,開發智能駕駛、醫療診斷、無人飛機及機器人等重要研究領域。
馬化騰提「互聯網+」 改善民生
騰訊主席馬化騰更指,互聯網甚至是防治霧霾的良方。他在兩會提出「互聯網+」,建議加快移動互聯網在民生領域上應用,主張通過「人與公共服務」結合通過數碼連接起來,有助解決看病難、教育資源不均衡,以及防治霧霾等重大民生問題。「隨着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流及人工智能,將極大方便人民生活」。
阿里巴巴推出「阿里經濟雲圖」,開放電子商貿的大數據予官方使用,以發掘當地產業競爭優勢、消費潛力及大熱商品,撑握最靈敏的經濟數據等(詳見另文——「阿里雲圖數據 如580億本書」)。
券商均看好網股潛力。國金證券分析師鄭宏達指出,羊年仍「重倉」科網股,大型科網股回調即是買入機會,因為是經濟政策重點扶持企業,亦符合「信息安全」政策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雲計算、物流等發展,帶動商業形態升級,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合作,催生出市場規模達10萬億元人民幣。概念有軟硬件國產化、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供應鏈金融、智慧城市及互聯網教育。
撰文:譚志偉、顏茜、陳韻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