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4的文章

恒指今年料守住2萬 告別「四連跌」

  恒指今年料守住2萬 告別「四連跌」 港股今年尚餘一個半交易日便收爐。截至上周五(27日),恒指今年以來累升逾3000點,相當於近18%的升幅。分析認為,目前市場信心逐步回暖,而且無重大壞消息,料恒指今年能守住兩萬關,同時終止連跌4年的劣勢。 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數見回調,道指跌0.8%,納指和標指則跌超過1%,但全年始終維持着向上的走勢,其中道指已累升14.1%;納指和標指更勁,分別累升31.4%和25.2%。港股今年表現則「先跌後升」,1月時一度跌穿15000關,即使外圍股市屢創新高,但恒指仍無起色,只在18000關徘徊,直至9月下旬內地推出連環「組合拳」救市」, 恒指從谷底回升,反覆企穩兩萬關。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表示,港股上周接連兩日企穩兩萬關收市,同時臨近期指和年終結算,有機會吸引資金炒上,料大市有望繼續造好,恒指今年收穩兩萬關收市的可能性大,惟目前多數基金經理仍處於假期當中,估計港股最快明年1月中旬才有進一步明確的方向。 臨近結算或吸引資金炒上 博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表示,目前市場氣氛尚佳,港股出現大跌的可能性低,料恒指在19800點有重大支持,但需要企穩20500點收市重要關口位,後市升勢才能進一步確定。 他提醒,投資者明年除了需要留意中美關係對港股的影響,同時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亦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目前在國策的憧憬下,暫對港股明年的表現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中國銀河證券指,在內地一攬子存量和增量政策的支持下,港股盈利能力有望增長,同時貨幣政策將適度寬鬆,南向資金有望加速流入港股市場,加上港股估值處於相對低位水平,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中長期配置價值較高,但考慮到特朗普上任後,若執行強硬的貿易政策,外資可能因風險偏好下降而流出港股市場,預期2025年港股有望在寬幅震盪中上行。 3新股趕搭新股尾班車 展望本周,因元旦假期將至,港股本周只有3個半交易日;有三隻新股趕搭2024年新股尾班車,於今日掛牌,包括訊飛醫療科技(2506)、英諾賽科(2577)、健康之路(2587)。經濟數據方面,中國12月官方製造業、非製造業及綜合PMI,以及美國12月製造業PMI、四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等重磅數據亦將在本周內出爐。 30 Dec 2024

黃金獲央行增持 料衝2980關

 黃金獲央行增持 料衝2980關 2024年國際金價走勢強勁,按年升幅逾30%,李焜明指金價持續高企主因是俄烏衝突持續、中東地緣政治衝突升溫、環球經濟發展步伐不均,以及通脹仍然高於各主要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 銀價年漲28%續看俏 李焜明指,2024年3月金價突破並企穩每安士2,100美元後,成為步入新牛市區間的分水嶺,並在10月升至2,790美元水平的歷史新高,主要是市場預期聯儲局及其他央行持續下調利率,利好以美元計價的黃金產品。另外,部分央行增持黃金作為儲備,也為金價帶來支持。他預期2025年,國際金價會在每安士2,300至2,980美元區間上落。 銀價方面,過去一年波幅在低位21.92至高位34.89美元一安士,按年升幅約28%,但目前價格仍低於2011年所創歷史高位每安士49.8美元。李氏指整體而言,白銀需求大多是工業用途,用作金融市場產品投資項目較少,因為投資者傾向選擇黃金作為主流的投資工具。而推動銀價走勢因素包括供求、工業需求、環球經濟、通脹、美元匯價和利率、地緣政治,以及央行儲備。他預計2025年銀價將在每安士25至40美元區間上落。 張浩恩表示,2024年黃金受捧,主因市場想尋找一些資產對抗通脹,2025年金價仍可繼續看好,儘管美元在全球儲備和貿易結算中仍會佔據最大份額,但全球央行會繼續分散外匯儲備的組成比例。 再者,2024年金價的強勁走勢正在改變不少投資者過往對金價表現平淡的想法,吸引更多資金和目光留意。另外,人工智能熱潮帶動相關硬件和軟件的需求,具備工業用途的白銀亦有需求,對其價格有支持。 盧楚仁則指,受美元及美債息強勢打壓,以及俄羅斯陷入財困,2025年有機會大舉沽金套現,將對國際金價造成下行壓力,預計2025年金價波動區間會在每安士2,300至2,700美元,同時預計白銀價格也會受金價拖累而下跌,2025年區間料會在22至32美元。 比特幣:睇20萬關 波幅勢擴嚴守紀律 加密貨幣「一哥」比特幣早前曾升越每枚10.8萬美元創歷史新高,惟其後亦由高位回落不少,反映其高波動性。 憧憬納法定規管金融產品 李焜明引述數據指,自從美國總統大選,比特幣已大幅飆升約50%,原因是市場憧憬特朗普入主白宮後,將會放寬監管金融機構,並有可能把比特幣及其他虛擬產品納入正式金融市場平台,成為合法規管交易貨幣,加上部分商貿企業、家族基金及個人投資項目,也接納比特...

人行:降準還有空間 擬加大調控強度

  人行:降準還有空間 擬加大調控強度 早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4年來再提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指出,降準政策實施後,銀行業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大概是6.6%,有關水平與國際主要經濟體的央行相比「還有一定空間」。 人行今年2月、9月分別降準0.5個百分點,潘功勝接受《《人民日報》》訪問時指,下一步政策考慮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強度,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精準性,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動增量政策落地見效。 更注重提高人幣國際化質量 至於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人行指出,該行現已在32個國家和地區授權了34間人民幣清算行,覆蓋全球主要金融中心。未來將更注重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基礎性制度安排和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滿足各類主體人民幣交易結算、投融資、風險管理等需求。 此外,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進一步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推動資金更快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探索拓展央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30 Dec 2024

野村籲房企加緊償債 明年下半年樓市有望企穩

  野村籲房企加緊償債 明年下半年樓市有望企穩 近年內房連環爆煲引發市場持續關注,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內房市場出清至關重要,清欠房地產企業的各類債務「非常關鍵」,「不能無限期地讓開發商滾動其債務,把很多問題累積在那邊」,並指有些內房企「可能需要破產」。他希望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全國房地產行業開始真正企穩及復甦。 市場預期內地明年將透過實行赤字率等方式,以實踐更積極財政政策,陸挺在在接受內媒《第一財經》訪問時提到,房地產企業拖欠的不僅僅是買房人的資金或者房產,還有來自很多上下游企業、不少金融機構的資金。野村去年11月曾估計,有關的資金缺口達3.2萬億元人民幣。 樓市復甦路遠   未來兩年關鍵 內房企業清債,陸挺認為,清債的過程並非一定要是建好所有的房並「保交房」,實際上可分門別類,例如銷售率較高的房產可蓋好;銷售率特別低的可予買家現金補償,「不蓋也可以」。 部分公司或需破產 內房未來復甦預期方面,陸挺認為,市場關注中央財政資金及精力的投入是否能幫助房地產行業擺脫歷史包袱,而現時內房地復甦只在一小部分城市,「可能全國就十多個城市」,他認為房地產的復甦任重道遠,但「明年或後年可能會看到中間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此外,談及促進消費時,陸挺表示,當局需在增加中央政府支出的同時,繼續推進社會福利體系的建設,包括補助特殊群體收入等,以提升民眾收入預期乃至消費動機。此外穩樓市、股市相信也可以增加民眾財產性收入,以擴大消費。此外他亦提醒,政策制定者需積極因應特朗普2.0時代,加強開放力度,穩定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資,透過科技創新提升潛在經濟成長。 30 Dec 2024

恒指本周或窄幅上落 騰訊望受惠消費高峰

 恒指本周或窄幅上落 騰訊望受惠消費高峰 中國人民銀行按兵不動未有減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市場關注本周人行會否宣布降準,為兩地股市和年關市道氣氛打打氣。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指出,展望本周,恒指假期氣氛會比較濃,因有聖誕假期,本周僅有2.5個交易日。美國減息周期未如原先預期般進取下,市場焦點將放在美國經濟數據。內地方面,市場憧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陸續有政策出台。政策空窗期期間,整體市場氣氛將趨觀望,估計恒生指數暫在100天線19,300點水平有支持,但上方接近21,000點阻力比較大,維持千點以內窄幅上落機會較大。 高息股具估值修復空間 板塊方面,騰訊控股(00700)表現會相對強勢,因為最近旗下微信小店開啟送禮物功能灰階測試,為電商業務試水,市場反應正面;且臨近農曆新年假期,迎來消費高峰期,似乎微商(即利用微信進行產品銷售和推廣的商業模式)方面的改善不俗;另騰訊與蘋果公司(Apple Inc.)在人工智能(AI)方面亦傳出謀合作,都值得關注相關進展及股價表現。此外,部分與消費相關的板塊,如旅遊出行平台及基本基礎消費都會比較高,中高端消費股則尚會有壓力。 老虎證券(香港)投研總監陳慶煒表示,消費與科技領域會是內地政策支持重點,而在市場情緒比較積極時,資金會分流投入金融和高息股。從基本面來看,金融和高息股雖然最近兩年錄得不少升幅,但中證香港紅利指數的市帳率還不到0.55,分紅率依然有7厘以上,所以還有不俗的估值修復空間。 科技互聯網板塊可吼 他又認為,中央將「擴大內需,應對有效需求不足」作為明年內地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會議還首次提到「穩住樓市股市」,意味着逆周期調節的刺激政策會陸續出台,料可令好轉的市場情緒得以延續。在市場情緒積極時,進取型投資者可增加對國家產業升級必需的科技互聯網賽道的投資,而在消費賽道上的投資應更着重政策刺激的方向。保守型的投資者,則仍可選擇高分紅股和債券來收息,並在市場情緒非常悲觀時考慮適當入手科技股。 23 Dec 2024 原文網址:恒指本周或窄幅上落 騰訊望受惠消費高峰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223-1223_00202_012/

渣打:港財管及零售銀行表現強勁

  渣打:港財管及零售銀行表現強勁 渣打香港區財富管理及零售銀行業務表現強勁,主管該業務的文偉成表示,今年第3季及首9個月,港區的財管及零售銀行業務收入按年均錄得雙位數增長。他期望今年全年以至往後幾年,該項業務收入可保持雙位數增幅;並指配合集團,財管及零售銀行部門計劃未來5年增聘前線人員50%。 渣打香港區財富管理及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文偉成表示,第3季該行的財富方案業務收入創季度新高,與富裕客群收入皆有雙位數增長。期內,客戶增長迅速,淨新增資金增長亦非常強勁,主要由富裕客群拉動。 業務報捷歸因三大優勢 文偉成將業務強勁表現歸因渣打三大優勢,即多層級客戶群組、開放式財管平台,以及國際網路優勢。他指出,內地富裕客群已成該業務部的新增客戶及業務增長動力之一。 受惠自身優勢,渣打香港區第3季專業投資者客量按年錄得雙位數增長;優先理財客層的新投資客戶增逾20%;財管數碼渠道的銷售增逾60%。同時,過去3年該行的國際銀行業務收入複合年均增長率,以及資產管理規模均錄雙位數升幅。此外,財管及零售銀行業務部透過與企業銀行部合作,令第3季新出糧戶口按年升逾3倍。 文偉成稱,第4季業務表現勢頭持續向好,相信全年表現出色。他期望今明兩年,以至未來幾年,財管及零售銀行業務收入可保持雙位數升幅。他又透露,內地客戶跨境需求強勁,本地經濟尚算穩定,港人財富仍在增加,加上減息,可帶動財管產品需求,故看好明年業務前景。 渣打集團(2888)計劃未來5年將加倍投資於財管業務,並增聘多50%前線。他指香港作為集團其中一個重要的市場,渣打香港會全力配合,在國際銀行業務及富裕客戶業務方面將加大投入,又繼續投資人力、財管中心及數碼平台體驗,從而驅動新客及淨新增資金的增長。財管及零售銀行業務部亦計劃在未來5年增加50%前線人手,惟實際增聘人數將視乎市況及招聘進度,惟對此感樂觀。明年將集中增聘前線及數碼人才。目前該部門整體員工人數約3000名。 該行位於尖沙咀北京道新設的財管中心正在試業,3月將正式開幕。現時該行共有5個財管中心,並在研究新增財管中心。 23 Dec 2024

內地經濟放緩 明年勢減息降準發債解困

內地經濟放緩 明年勢減息降準發債解困 目前中國經濟面對諸多考驗,除了內需增長疲弱外,明年美國政府換屆後勢必再次發動貿易戰。安聯貿易亞太區及全球貿易高級經濟師黃黎洋估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會放緩至4.6%,而2026年亦會進一步降至4.2%。她亦估計,明年中國政策會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包括再度減息兩次(每次0.1厘)、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發行一萬億至兩萬億元人民幣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等,惟最終規模仍要視乎情況變化。 長遠GDP平均料增3.9% 黃黎洋提到,中國的長遠經濟增長正處於下滑的階段,一方面是由於內地人口結構變化,從過去的人口紅利轉向人口老化;另一方面則是與其他所有經濟體一樣「增長不能永遠維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在經歷完高速發展階段後,接下來會自然地回落至較低的增速。根據她的預測,2025到2040年期間,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大約會在3.9%,2040年之後則會再跌到3%。 短期來看,她亦提到目前中國經濟有兩大明顯的下行風險來源,一是可能爆發全面的貿易戰;二則是內地消費未能回復至正常「可持續增長」的狀態。她解釋,當前中國的內需在一些刺激措施支持下,仍然處於增長,但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意味着這種增長未必能夠「自我持續」(Self-substained)。一旦消費再遇打擊,便可能陷入惡性循環。 內房復甦隨時要等3年 過去作為中國經濟主要增長引擎之一的房地產行業,近年深陷危機之中,反而成為打擊消費信心的因素。黃氏指出,以美國房地產泡沫周期為例,新屋動工量在2006年觸及高位後,累計回落約75%才真正見底;而目前中國的新屋動工大約從2020年第四季度的高位累計下跌約69%,意味尚有一些下跌空間才真正見底,而且見底之後到真正迎來復甦,也要數年時間。若以樓價作為基準,美國樓價從2006年高位到見底,大約花了6年時間;假如中國的情況類似的話,意味樓市復甦仍要再等一至3年。 23 Dec 2024 原文網址:內地經濟放緩 明年勢減息降準發債解困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223-1223_00202_011/

全球債券基金吸4.6萬億破頂

全球債券基金吸4.6萬億破頂 一直追蹤資金流動的金融數據公司EPFR統計,全球債券基金今年累計淨吸資超過6,000億美元(約4.68萬億港元),超越2021年的接近5,000億美元,創歷來最強年度紀錄,亦使美國和歐洲的企業信貸與國債之間息差縮至近幾十年來的新低,驅使企業發債。 財務高危企增回購惹憂 要留意,近日美國國債孳息率再度上揚,不排除有之前試圖撈底的債券投資者會發現日後收取的票面利息未能彌補債價下跌的損失,但基金界普遍相信,資金一窩蜂買債與主要經濟體的央行今年陸續掉頭減息有關,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降溫令投資者紛紛入場。亦有分析指,一部分投資者眼見股市愈升愈貴,尤其是美股,覺得買債會更安全。 英資投行巴克萊對部分債券發行人的財務狀況表示關注,尤其是差兩級就淪為「垃級債」的「BBB」,指信貸評級為「BBB」的企業上季加碼回購股份,為去年首季以來首次,利息支出的增長亦高於盈利,似乎一些企業對股東更為友善。 「BBB」級別的企業相當一部分是公共事業和能源,這些公司都要大舉加碼投資來應付人工智能(AI)帶來的能源需求,特朗普上場後有望實施的親商、去監管政府勢將刺激併購交易,也可能令企業資產負債表轉弱。 巴克萊強調,企業債並無即將爆煲的迹象,況且「A-」和「BBB-」級別企業為免評級被下調(前者會失去A級,後者跌一級就會淪為「垃圾債」),也在削減債務水平。然而,整體而言,信貸評級較弱的企業對資產負債表的管理逐漸鬆懈,本輪信貸擴張周期已經過了最理想的階段。 內房債違約縮至1154億 內房債方面,據外媒估計,截至上周四為止,今年違約債務規模約為148億美元(約1,154.4億港元),比去年進一步減少。業界相信,由於當年不斷出招拯救樓市,內房企業違約率明年會較之前低很多,但由於行業離見底恐怕尚待一至兩年,來年難免再有違約。 23 Dec 2024 原文網址:全球債券基金吸4.6萬億破頂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223-1223_00202_014/

美匯獨強 人幣逾一年低

 美匯獨強 人幣逾一年低 美國減息預期降溫,意味美元利率將保持相對高位,刺激美匯指數一度升至108.278,創逾兩年新高。美匯獨強震散了其他非美貨幣,人民幣在岸及離岸匯價均跌至逾一年新低,其中離岸人民幣兌每美元周四曾見7.3271,每百港元高見94.29元人民幣。 其他熱爆話題: 人行放水規模勁縮 反映官方意願的人民幣中間價昨報7.1911,僅較前一日下調31點子,大幅強於市場實際人民幣匯率,某程度證明官方有意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不願見到太急速的貶值。中國人民銀行昨日「放水」規模大減,7天期逆回購操作規模僅806億元人民幣,單日淨投放量為144億元人民幣;比周三3,876億元人民幣的操作(單日淨投放3,090億元人民幣)顯著減少。 分析亦指出,明年美國政府換屆後,美國可能對華實施額外關稅。而中國政府不希望在關稅戰開始前人民幣過度貶值,否則可能限制到時候的政策操作空間。 Yen兌港元見4.94算 另邊廂,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報告顯示,上月人民幣的全球支付份額上升到3.89%,超越日圓支付份額3.44%,讓人民幣奪回全球第4大支付貨幣位置。美元則以47.04%繼續佔據榜首,其次為歐元和英鎊。 除了人民幣因美元走強而受壓外,其他亞洲貨幣昨同樣大跌,其中韓圜兌每美元曾觸及1,465.59的金融海嘯後逾15年來新低,其後一直於1,450關口附近徘徊,每萬韓圜低見53.11港元,部分原因是當地近日政局不穩。日圓兌每美元連失155、156、157關口,低見157.15,跌1.49%,每百日圓兌港元重新回落至「5算」以下,最低見4.945港元。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環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如果美元走勢比預期強勁,或對新興市場資產帶來不利影響。 20 Dec 2024 原文網址:美匯獨強 人幣逾一年低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1220-1220_00202_002/

港經濟明年恐僅增2%

 港經濟明年恐僅增2% 美銀:營商信心仍弱 消費力有限 陸續有金融機構發表明年的經濟展望預測。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預計香港明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2.7%;相對而言投行野村較為悲觀,預計將放緩至2.3%。不過,更悲觀的是美銀亞洲經濟團隊,預計明年香港經濟增長僅2%,即為2022年經濟錄負增長3.5%以來的新低! 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公布2025年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受政府增加刺激經濟及促進增長的措施以應對消費者信心疲弱和房地產市場放緩等不利因素影響,該經濟研究所預期,明年的香港經濟將增長2.7%,而內地經濟則維持穩定增長4.5%。隨着通脹緊縮的大環境紓緩消費者負擔,報告預計亞太地區的勞動市場將變得緊張,與通脹掛鈎的工資水平亦將追上市場步伐,有望增加消費。 Mastercard估亞太續增長 整體而言,報告預計明年亞太地區增長持續,並與今年水平相若,而通脹降低和利率放寬政策則可減輕消費者和家庭的經濟壓力;又料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1%,明年增長3.2%,內地和香港經濟將符合全球走勢。 投行野村發表的研究報告則預期,隨着特朗普與中國的貿易戰迫在眉睫,香港樓市的長期下滑以及政府財政狀況面臨的巨大挑戰可能會拖累經濟增長,預期香港GDP增長率將從今年的2.5%放緩至明年的2.3%,通脹率維持在1.8%不變。此外,預計今年樓價將繼續向下,按年料跌5%。 今年首3季度,名義零售額按年減7.6%,仍比2018年水平低22.7%。展望未來,料北上消費潮流持續阻礙本地消費復甦,但看到兩個正面因素或可抵銷相關影響,分別是明年內地入境遊客復甦或持續,但速度較溫和,以及入境外國遊客或持續增長,增速甚或高於內地遊客。 野村憂財赤升至2100億 野村預期,港府本財年的財政赤字將進一步增加至2,100億元左右(未計發行和償還債券和票據),若未獲改善,財政儲備可能會3年左右耗盡;預計港府須尋找新的方法來減少財政支出,又或在某個時候進一步增加稅收收入,而高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是一個潛在的目標。 不過,比野村更悲觀的是美銀,其亞洲經濟團隊預計,香港經濟今、明兩年分別增長2.5%及2%,指目前訪港旅客只重返2018年時的七成水平,雖然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但就業增長停滯,意味本地整體消費能力有限;私人投資自2019年起惡化,至今未見顯著復甦;營商信心疲弱,整體投資依賴政府的公共投資...

美國減息丨聯儲局減息0.25厘 明年料只再減息兩次

  美國減息丨聯儲局減息0.25厘 明年料只再減息兩次 美國聯儲局議息後宣布減息0.25厘,符合市場預期,為連續第3次會議下調政策利率。會後聲明指出,對未來幾年進一步減息持謹慎態度,預料2025年可能只會再減息兩次,2026年再減息兩次,2027年再減息一次。 明年核心PCE通脹料2.5%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結束一連兩日議息會議,於本港時間周四凌晨3時,公布今年內最後一次議息結果,將聯邦基金指標利率區間範圍由4.5厘至4.75厘,下調至4.25厘至4.5厘。 克里夫蘭聯儲銀行總裁哈馬克(Beth Hammack)希望本次會議按兵不動。四名官員則希望2025年減息0.25厘,或實施更小幅度的減息行動。 聯儲局利率點陣圖顯示,預計2025年也將減息0.5厘,對明年年底政策利率目標區間的中位數預測為3.9厘,9月時估計為3.4厘;對2026年年底的預期中位數為3.4厘,此前預計為2.9厘;預計2027年年底預期中位數為3.1厘,此前預計為2.9厘。預計長期聯邦基金利率為3厘,此前預料為2.9厘。 會後聲明提到,最近的經濟指標表明,經濟活動繼續穩步擴張,委員會認為實現就業和通脹目標的風險大致平衡,通脹邁向2%的目標,但仍然略高。 聲明指出,在考慮進一步調整利率時,將仔細評估最新公布的數據、不斷變化的前景和風險平衡。 聯儲局「經濟預測摘要」(SEP)估計,2025年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脹率為2.5%,此前預計為2.2%;預計2026年核心PCE通脹為2.2%,此前預料為2%;預計2027年核心PCE通脹為2%,與此前估計的升幅一樣。 聯儲局又預計,美國2025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2.1%,此前預料為2%;預計2026年GDP增長率為2%,與此前估計的升幅一致;預計2027年GDP增長率為1.9%,此前預料為2%;預計長期GDP增長率為1.8%,與此前估計的升幅一樣。 聯儲局亦估計,2025年失業率為4.3%,此前預料為4.4%;預計2026年失業率為4.3%,與此前估計的升幅一樣;預計2027年失業率為4.3%,此前預料為4.2%;預計長期失業率為4.2%,與此前估計的升幅一樣。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稍後將出席例行新聞發布會。 聯儲局下次將於明年1月28日至29日,舉行FOMC貨幣政策會議。在此之前,當選總統特朗普將於1月20日宣誓就職。 ...

人行約談金融機構 為債市降溫

  人行約談金融機構 為債市降溫 內地定調明年貨幣政策為「適度寬鬆」,減息降準預期升溫,中國長期國債火熱,債息進一步走低。人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報道,人行昨早約談本輪債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進的金融機構,要求關注自身利率風險,加強債券投資穩健性,並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示警利率風險 嚴打違規炒作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外滙利率策略主管王菊相信,人行約談的動機和之前一樣,意在防止長期國債倉位過於擁擠,帶來像美國矽谷銀行(SVB)的風險。目前債市已經計入了內地明年將減息0.4至0.5厘,監管可能覺得債券的收益率跌勢過急。 受消息影響,昨午中國長期國債收益率稍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1.77厘,惟其後又回落到約1.765厘水平。分析估計人行約談的效應短暫,難以改變國債走勢,若未來經濟數據復甦或股市轉好,債市則有望降溫。 年初至今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主要是債市在內地「資產荒」下維持強勢,內地經濟復甦遜預期,加上樓市股市雙雙受挫,導致國債需求激增,債價上升、債息向下。監管當局擔憂若市場突然逆轉,持有大量債券的金融機構或蒙受巨額賬面損失,有機會成為美國矽谷銀行爆煲的翻版,故頻頻出招冀為債市降溫。 搶購國債 反映對經濟乏信心 《金融時報》7月時已為市場炒作國債定調,金融機構瘋搶國債,等於預期以後利率愈來愈低,或像日本般進入長期低利率時代,如同「造淡」中國經濟。此意味對中國經濟增長缺乏信心,與官方宣揚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樂觀看法相違。 監管年內先後透過調研、撰文喊話、查處激進交易機構等方式來試圖阻止長期債息過快下行,但在中國經濟和信貸持續低迷的背景下,「資產荒」推動資金不斷進入債市,監管的調控反而變成了買入的機會。 雖然中國9月宣布多項刺激政策提振股市信心,帶動國債收益率一度上升,惟其後市場預測明年貨幣政策基調寬鬆,多個期限的國債收益率重回跌勢。上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5年貨幣政策的基調為「適度寬鬆」,適時降準減息,刺激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本周跌至1.72厘的歷史新低。 人行昨日上午據報約談了本輪債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進的金融機構,除了要求關注自身利率風險外,亦要求依法合規開展投資交易,並稱近期嚴厲查處了一批涉嫌出借賬戶、擾亂市場價格、利益輸送、內控缺失等違規行為的機構,同時正全面摸排違規行為線索,後續將保持常態化的執法檢查,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有交易...

草姬下限定價 頭槌飛最多派兩手 超購6082倍史上次高 暗盤飆28%

 草姬下限定價 頭槌飛最多派兩手 超購6082倍史上次高 暗盤飆28% 今日掛牌的保健品牌草姬集團(2593.HK)頂着「視帝」郭晉安的光環,成為散戶新寵。配發結果顯示,草姬公開發售部分超購逾6082倍,「頂頭槌飛」(公開發售最高認購額)最多只獲派兩手,國際配售僅1.79倍認購,該股最終發售價3.75元,下限定價。草姬昨於富途暗盤收升28.53%,一手800股賬面賺856元。 草姬由香港演員郭晉安胞姊郭致因創辦,明星效應加上多家券商為其開出50倍至100倍槓桿孖展,吸引一眾散戶入飛認購。公開發售超購6082.63倍,意味草姬成為史上超購王第二位,僅次於毛記葵涌(01716)的6288倍;一手中籤率3%,需認購1250手(100萬股)方穩中一手,6132張頭槌飛(每張價值約692萬元),每張最多獲派兩手,分派率0.07%。 券商指不值博 上市日有賺即沽 須注意的是,草姬國際配售部分認購僅錄1.79倍。經回撥後,公開發售佔比增至50%。該股最終以下限定價,淨集資9530萬元。原招股價每股3.75元至4.15元。 草姬昨於富途暗盤早段曾炒高至6元,較發售價飆最多60%,隨後升幅大為收窄,收報4.82元,漲28.53%或1.07元,一手賬賺856元;成交額3617.17萬元。該股於輝立及耀才暗盤分別收報4.79元及4.8元,各錄27.73%及28%升幅。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坦言,新股難抽中不代表股價一定大升,認為不宜以毛戈平(01318)來衡量草姬的表現。他又形容草姬暗盤表現算有交代,惟不建議股民高追。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也表示,草姬值博率不高,建議持貨者賺三成升幅便沽貨。 有市場人士質疑,這次草姬公開發售部分超購6000多倍,卻以下限定價,而且暗盤升幅只有不足30%,與當年同樣超購6000多倍的毛記葵涌(01716)暗盤價炒高6倍有極大差別,情況不尋常,直指國際配售需求不足。 英諾賽科每手3400元入場 另外,昨日有3隻新股啟動招股,其中包括內地氮化鎵晶圓製造商英諾賽科(02577)計劃發售4536.4萬股H股,香港公開發售佔10%;每股招股價介乎30.86元至33.66元,集資最多15.27億元。一手100股,入場費3399.95元。該公司昨日起至下周一(23日)招股,預期於本月30日掛牌。 同樣昨起至下周一招股的還有數字健康醫療服務平台健康之路(0258...

港股內憂外患 短期反彈乏力

  港股內憂外患 短期反彈乏力 股上周五只有半日市,但隨着美債息回落,道指和納指齊創新高,恒指夜期和反映中概股表現的納斯達克金龍指數亦均升逾0.5%。不過,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警告,若金磚國家削弱美元,他將會向來自金磚國家的貨品徵收100%關稅。分析指,特朗普的言論將為中港股市帶來陰霾,加上美股強勢亦正吸引全球資金的流入,料內地下月的經濟會議再無利好政策消息,恒指萬九關短期內或失守。 港股缺乏方向,恒指上周全周維持上落市格局,整個11月累跌893點,創今年1月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同時特朗普關稅言論再起,椽盛資本投資總監曾永堅表示,特朗普最新言論可能會對金磚國家的市場帶來陰霾,加上市場對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後美國的經濟表現抱有重大期待,預期特朗普正式上任前市場資金或維持流入美國,因此預期政治局會議(最快本周內舉行)和中央經濟會議,若大刀闊斧的救市政策訊息欠奉,恒指萬九關隨時失守。 特朗普關稅言論  利淡市場氣氛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亦表示,特朗普的關稅言論將會加劇市場對於中港股市的心理壓力,和利淡市場氣氛,加上近期港股成交回落,料港股短期內反彈乏力,恒指將維持在19000點至20000區間上落。 另外,中金最新報告則指出,受國內政策預期升溫與美債利率和美元回落等因素提振,港股上周結束了此前兩周的大幅回調,另由於港股對外部擾動「特朗普交易」更敏感,和外資的情緒變化也比國內投資者更劇烈,短期而言恒指萬九點關仍有支撐,但外部不確定性限制了恒指上行空間有限。 展望本周,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美國製造業PMI、美國勞工流動調查報告(JOLTS)職位空缺數、非農就業人數;以及中國11月財新PMI等重磅經濟數據將出爐。另外,包括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內的一眾聯儲局官員在本周均有公開發言,內容或包含未來減息安排的線索。 2 Dec 2024

日央行:加息時機臨近 Yen價或轉強

 日央行:加息時機臨近 Yen價或轉強 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頻頻預告關稅隨時「大暴走」,加上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直接「出口術」,為日本加息臨近的預期「火上加油」,外匯市場近日顯著波動。展望今年最後一個月,除了「狂人」出其不意的言論外,焦點離不開美國聯儲局和日本央行的議息會議。 獨立外匯商品分析師盧楚仁預期,聯儲局在12月的議息會議有機會按兵不動,因美國經濟強勁,而且今趟減息周期已累計減息0.75厘,所以目前來說應沒有迫切減息壓力。另一邊廂,日本央行有機會加息,但機會率或只有50%。若日本加息,有機會令圓匯稍為回升,但因聯儲局未必減息,故此應該不會出現大規模拆倉繼而影響股市走勢。 澳元短期料闖0.66美元 植田和男沒有明確表示支持12月加息,但認為日本經濟及通脹朝着央行預測的趨勢發展,下次加息時機正在臨近。受此影響,日圓兌每美元上周六再度升穿150的關鍵位,但他補充,將密切關注國內工資趨勢,尤其是明年春季的薪資談判,以至美國的政策及經濟狀況。 盧楚仁續料,在12月圓匯可稍為看好,日圓波幅區間在145至156;美匯指數亦會保持強勢,料波幅在106至110水平。 上古國際集團董事梁彥穎則表示,從特朗普競選時提倡的經濟策略及公布的班底可看到,美國通脹可能會進一步上升。由於美日息差預期未有太大變動,因此他認為,掀起新一輪日圓拆倉潮機會不大。在預期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下,圓匯大致會在150至158之間橫行。 其他外幣方面,梁氏指澳洲倚重中國經濟,澳元兌美元暫在0.645水平有支持,短期有機會彈上0.66,但中期仍有機會尋底。 人民幣金價勢續受壓 至於人民幣,盧楚仁表示,在特朗普回歸概念下,人民幣整體仍有下行空間,因市場認為中央有機會加大人民幣的波動性,來應對未來特朗普進一步加徵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離岸人民幣兌每美元本月或會在7.2至7.4之間上落。 因環球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對原油需求持續疲弱會拖累油價,盧氏預期國際油價將續受壓,料紐約期油12月在每桶63至73美元之間上落。因應美匯強勢,黃金同樣續受壓,估計12月現貨金在每安士2,470至2,700美元之間波動。 俄羅斯貨幣盧布上周出現恐慌性拋售,該國央行表明今年底前將暫停購買外幣,市場關注俄國可能在海外市場沽售黃金儲備、套取美元以穩定匯市。 2 Dec 2024 原文網址:日央行:加息時機臨近 Yen價或轉強 | 東方日報...

內地新盤價按月升 深圳二手樓反彈

內地新盤價按月升 深圳二手樓反彈 內地樓市回穩信號在11月增強,中指研究院報告指,11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每方米約1.42萬元(人民幣‧下同),雖然按月跌0.57%,但跌幅較10月收窄0.03個百分點,且包括深圳在內共4個城市的二手樓價格按月止跌轉漲,打破百城連續7個月全跌的危局,深圳轉升0.21%,結束歷時18個月的跌浪。同時,一手住宅平均價格達1.65萬元,按月升0.36%,比10月的0.29%升幅擴大。 30城上月一手交投年內最多 業界一直質疑救樓市新政只帶來「量升價跌」現象,但11月漸見改善。上月百城二手樓價格按月下跌城市數量縮至96個,百城一手樓按月下跌城市數量亦較10月少3個,僅錄40個。惟按年計,百城二手及一手樓價格在11月分別挫7.29%及升2.4%,前者比10月的7.27%跌幅略擴0.2個百分點,後者則較10月的2.08%升幅加速增長。 中指院認為,9月底連串新政效果持續性強於以往。從交投來看,重點城市新樓及二手樓成交在9月底以來表現活躍,樓市出現階段性回穩。例如30個重點城市新樓銷售面積按月增12.4%,按年更急增20.6%。2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數按月升11.7%,按年同樣急增26.3%。其中,深圳新樓、二手樓成交按年均見翻倍增長。 上海房屋管理局數據顯示,11月上海二手樓總成交27,050萬套,為年內單月最多,單在11月30日就成交1,227套,為上月單日最高。 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也顯示,11月30個重點城市新樓成交達年內新高,按年增20%;首11月累跌26%,降幅較首10個月收窄3.91個百分點。12月恰逢房企業績衝刺季,供應料續回升,不排除部分房企進行年底促銷,預計整體成交可望回升。 百強房企的上月銷售成績方面,中指院指,百大房企銷售總額在首11月錄逾3.85萬億元,按年降32.9%,惟跌幅較10月縮窄1.8個百分點。單計11月,按年及按月各減9.46%及18.62%。 從操盤金額來看,克而瑞數據指,11月百強房企實現金額約3,633.5億元,按月轉跌16.6%,但較9月仍增44.3%;按年亦轉跌6.9%,惟跌幅低於往年同期。首11個月累計約3.43萬億元,按年降30.7%。 2 Dec 2024 原文網址:內地新盤價按月升 深圳二手樓反彈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