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4的文章

美減息將至 地產收租股集體受捧

 美減息將至 地產收租股集體受捧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五於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發言,確認美國減息在即,美匯指數曾見逾一年低,在岸人民幣就曾創逾7個月高,支持港股隨美股外圍向上闖。恒指、國指及科指同升約1%。 息口敏感的地產、收租股領漲,十大升幅藍籌中有6隻屬地產相關股份,惟全日成交僅逾800億元,北水亦轉小量淨流出。分析指出,期指周四結算,港股後市有望逐步向上,上試萬八點或以上水平,惟升市仍待成交配合。 港股升186點 北水淨流出4100萬 恒指高開97點,已為全日低位,之後升幅擴大,最多升213點,高見17,826,收報17,798,升186點,是7月15日後收市新高,亦已全面升越50天、100天及250天平均線等中長線技術指標(見圖)。國指及科指同升近1%。 大市成交雖較上日增加6%至835億元,但已是連續6個交易日成交不足千億元。北水淨流出4100萬元,北水淨賣出最多的個股依次是盈富基金(2800)、騰訊(0700)及中海油(0883),淨沽分別達3.35億元、2.63億元及1.69億元。北水淨買入最多的個股是中移動(0941),淨入有1.2億元。 減息預期升溫,十大升幅藍籌中有6隻屬地產、收租股或房託基金。其中,九倉置業(1997)勁升6.4%;領展(0823)、恒隆地產(0101)、恒地(0012)、新世界發展(0017)及新地(0016)升3%至4%。 野村降MSCI中國股票評級 重磅科網股、金融股及高息中特估普遍向好。騰訊及周三放榜的美團(3690)升逾1%;阿里巴巴(9988)升0.8%。友邦(1299)見逾一個月高,升1.2%;平保(2318)再升1.8%;港交所(0388)升1.5%。中石油(0857)及中海油升逾1%。 野村發表報告,下調中國股票評級,指MSCI中國指數表現令人失望,將MSCI中國股票評級從長期策略性「增持」評級,下調至「中性」,並維持MSCI亞太(日本除外)指數年底目標707點。報告又指出,隨着美聯儲減息周期料將開始,是時候果斷加倉東南亞市場,將馬來西亞和印尼股票評級從「中性」上調至「增持」。 獨立股評人郭思治表示,期指周四結算,恒指昨升穿100天線(17,736點)及創8月份新高,可能與期指好倉作部署有關,後市有望逐步向上,上試萬八點...

建造業融資難 政府促銀行紓困

  建造業融資難 政府促銀行紓困 近月建造業屢傳財困或裁員,引起社會關注,發展局正從多方向提供支援,主動為建造業和銀行界建立溝通平台,並在昨天召開會議,就建造業融資問題交流意見。政府向銀行界重申,建造業前景向好,同時就已落實的工務工程更頻密支付工程費用等。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提出,建造業界面對最大的問題非現金流,而是項目不足,促請政府開展更多工程,由銀行提供低息貸款,助業界紓困。 已建立溝通平台 昨舉行會議 建造界近日去信發展局「求救」,指行業面對極度困難境況,促恢復暫緩的工程和外判更多顧問服務等。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透露,會牽頭建立溝通平台,讓建造界、銀行界和金管局代表直接溝通。 相關會議昨天舉行,共有約30人出席,金管局、銀行公會、中資銀行業協會、建造業議會等都有派員出席。發展局會後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在會上建造業界講及承建商和分判商在承造工程時面對的資金需求,以及目前在現金流上遇到的挑戰,希望銀行對相關企業提供更彈性協助。 金管局亦發文稱,該局與銀行業一直關注中小企的經營情況,昨天在會上銀行業確認對建造業的支持,會繼續為他們提供合適的貸款產品和銀行服務,金管局並向業界簡介近日與銀行公會成立的「中小企貸款專責小組」。 消息人士透露,今次會議早已約好,並非因突發情況臨時召開,銀行業在會上了解到建造業發展,有助日後審批信貸取得更多資訊。 議員促增加工程 予低息貸款 發展局表示,與會者一致認同建造業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大家應以同舟共濟、務實包容的態度幫助企業面對困難。 除溝通平台外,發展局也向銀行業大派定心丸,甯漢豪在港台訪問中提到,政府會向銀行業表達立場,重申未來每年基本工程開支約900億元,較過去5年平均多17%;政府已落實的工務工程,當局會在合適情況下,向承建商更頻密支付工程費用。 政府着力就現金流等為建造業界解困,惟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認為,承建商面臨現金流問題,工程銀碼大,即使已爭取工務工程由政府預繳部分費用,但批款流程慢,疫情期間需要2至4周,目前效率成疑,影響業界現金流;承建商過往投標價與政府預算造價有兩至三成「水位」,惟現時人手不足,需要加薪,令實際造價與目標有差距、盈利受壓,甚至有承建商因此「頂唔順」,希望銀行能提供低息過橋貸款,助承建商完成項目。 謝偉銓續稱,行內的顧問公司...

人才計劃帶動 內地新來港學生申插班逾倍

  人才計劃帶動 內地新來港學生申插班逾倍 新學年即將開始,學界反映接獲內地新來港學生的新學年插班申請較去年急增,其中有部分學生於教育局轉介下獲插班。有中學校長向本報透露,至今接獲逾350份插班申請,相比去年的百多份增加逾倍,當中大部分是人才計劃下的受養人,以申請入讀初中為主。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表示,不少學校反映插班申請急增,相信與人才計劃下的受養人有關,今年有助紓緩學齡人口下跌危機帶來的影響。 聖士提反堂中學校長麥偉麟向本報稱,今年接獲逾350份來自內地的插班生申請,而去年只有約百多份,「由6月底到上月,差不多每日都有新來港學生來學校做入學筆試。」他透露,大部分申請人是人才計劃下的受養人,亦有部分屬「雙非」的「尾班車」。 麥偉麟表示,不少申請人有意插班入讀高中,「不過,我們會希望學生能先從中三讀起,這樣學生可嘗試不同科目,再選擇合適自己的高中選修科。」他亦指,在疫情前,內地來港學生主要來自廣東;在疫情後,隨着更多人才計劃開通,學校亦接獲來自北京、山東等地的學生申請插班。 主要入讀中二至中四級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校長歐陽麗琼向本報表示,新學年有近60名來自內地的插班生,人數較往年增加數倍,主要入讀中二至中四級。她指出,逾半插班生為「雙非」學生,其他包括中港婚姻家庭的子女、人才計劃受養人等。她透露,部分來自內地的插班生透過教育局轉介到學校申請插班,學校可按各級學額數目等因素決定是否接受轉介。她表示,以該校為例,教育局今年轉介10多名來自內地的插班生,但校方僅取錄其中數人。 歐陽麗琼認為,隨着疫後中港恢復正常通關,加上近年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有不少宣傳香港教育優勢的帖文,而「雙非」學生等或有感內地的高考壓力大、競爭大,未來亦有意前赴海外升學,所以選擇來港插班升學,以致內地插班生蜂擁而至。 本報向教育局查詢申請新學年插班的內地學生數字,教育局表示會為合資格入讀公營學校的6至15歲兒童提供學位安排支援,包括由內地新來港的合資格學生,不過,家長亦可自行聯絡學校申請插班,故未能提供相關數字。 有助紓緩縮班殺校危機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表示,不論學校地區或成績組別,不少學校反映插班申請人數比往年急增。她估計,申請插班的學生包括不少人才計劃的受養人,亦有過往在內地就讀的港籍學生。近年學界面臨學齡人口結構性下降的危機,李伊瑩認為,這批內地來港的學生「感覺上有助紓緩縮班...

在岸人幣曾升破7.12 創9個月高

 在岸人幣曾升破7.12 創9個月高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五明示已是時候調整利率政策,美匯指數跌至近100點水平,帶動人民幣中間價昨報7.1139,較上周五升219點子(1元等於10,000點子),為7月以來最大單日升幅。在岸人民幣亦一度升穿7.12水平,創近9個月新高。雖然預料美國減息在即,不過,分析指內地經濟增長疲弱料續減息,看淡人民幣的套息交易仍可持續,預期人民幣再升空間有限。 分析:離岸價料7.1附近遇阻 美國10年期債息跌至3.8厘,與中國國債同期債息收窄至1.641厘,接近2月以來最低水平。美元跌至8個月以來低位,人行中間價較市場以貨幣籃子測算中間價偏弱30點子,顯示監管當局在現水平沒有釋放支持人民幣信號。中間價公布後,人民幣離岸價由7.108高位回吐部分上周升幅,及後隨美元反彈,截至晚上8時下跌79點子報7.1228,在岸價升幅亦收窄至38點子,報7.1206。 人民幣月初升勢,部分受惠做淡日圓的套息交易平倉,帶動同為套息目標的人民幣走強,日圓兌美元昨上升0.2%。星展香港環球市場策略師李若凡表示,日圓走強和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加上內地出口商拋售大量囤積的外幣,均有利支持人民幣。 不過李若凡指出,日圓非商業淨倉位已轉為淨長倉,日本央行不急於加息,將限制日圓上升,美元亦被超賣,需要警惕非美貨幣有回調風險,特別是就業數據不支持9月減息半厘。就人民幣自身因素,由於內地經濟疲弱,人行或會進一步放鬆政策,現時推升人民幣緊迫性亦較低,預期離岸人民幣會在7.1附近遇阻力,再下一個阻力位為7.08。 看淡人幣套息交易料持續 人行昨日進行本月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如市場預期維持在2.3厘不變,投放額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本月淨回籠1710億元。加皇亞洲貨幣策略主管Alvin Tan指出,市場普遍預期人行將在未來數個月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人行確實也有釋放相關信號,令看淡人民幣兌一籃子新興市場的套息交易依然合理。據彭博社統計,本季借入沽出人民幣,並買入8隻新興市場一籃子貨幣的套利交易錄0.5%回報率,相對做淡日圓的套息交易則有7%損失。 27 Aug 2024

港股公司年內回購1648億破紀錄

港股公司年內回購1648億破紀錄 港股近年表現不振,迫使不少上市公司以回購一招托市。恒指公司昨日發表網誌指,本港上市公司今年內(即截至8月16日止)的回購金額達1,648億元的歷史新高。其中,年初至今新加入回購的上市公司回購金額有336億元,佔港股回購總額的20.4%。 恒指回吐 成交縮 至於大市周二表現高開低收,回吐58點或0.33%,收報17,511點,結束兩日升市。恒指昨日雖然高開92點,以17,661點的全日最高位開出,惟之後無以為繼,午後更倒跌119點,低見17,449點,尾市跌幅收窄,全日交投進一步降至745億元,是一周最少。「北水」單日淨流入17.94億元,全日沽空比率為19%。 內需消費股昨走勢個別,恒安國際(01044)及華潤啤酒(00291)淪為首兩大跌幅藍籌,收市各跌6.45%及5.62%,報23.9元及22.65元。至於兩隻股份顯著下挫,背後不約而同是遭大行唱淡。 其中,花旗最新微降恒安目標價至25元,指其中期業績較預期弱,主因紙巾及衞生巾行業產能供過於求,並估計恒安第三季業務表現挑戰較大,第四季則有望受惠去年低基數效應。 至於潤啤績後連環遭多家大行降目標價,其中摩根士丹利將目標價由42元削至32元,大和由34元下調至30元,而里昂下調潤啤全年銷量預測,將2024至2026年的每股盈利下調4至5%,目標價由33元下調至31元。 泡泡瑪特多賺九成 另邊廂,主攻「盲盒」的泡泡瑪特(09992)昨公布上半年純利為9.21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93.32%;收入錄45.57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61.98%。泡泡瑪特股價昨日曾高見42.95元,創52周新高,收報41.85元,升0.84%。 另外,有傳滙豐控股(00005)正考慮出售南非業務,而有興趣競投相關南非分行及證券業務的機構,包括來自內地及阿聯酋的銀行,滙控不予置評。滙控股價昨日升0.67%,收報66.7元。 新股生物製藥公司同源康醫藥(02410)首掛收升13.22%,報13.7元,料一手帳賺800元,惟同源康醫藥提醒,鑑於股權高度集中於數目不多的H股股東,即使小量成交,價格亦可能大幅波動。 21 Aug 2024

金價突破2500關 金條首越百萬美元

金價突破2500關 金條首越百萬美元 現貨金價升勢停不了,昨升穿每安士2,500美元後頭也不回,一度高見2,531美元,升逾0.7%。以全球貴金屬交易中心倫敦一根400安士重的金條推算,價值已突破100萬美元,夠在香港買個中小型新盤!分析指,美國聯儲局9月減息機會增加,短線金價下一個較大阻力位在2,540至2,550美元,而明年更有機會挑戰3,000美元大關! 券商估明年中闖3000關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各國央行淨買入黃金達483.3噸,相當於近4萬根金條,央行購買力是支持今年以來金價反覆向上的主因之一,俄羅斯、中國、印度與土耳其都是主要買家。美國貨幣政策醞釀由緊轉鬆,為金價看漲的另一主要原因,始終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具有吸引力。 事實上,機構投資者對金價展望看法樂觀。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大宗商品策略師Wayne Gordon預期,到2025年中期,金價將邁向2,700美元。花旗指,黃金投資者情緒在未來3至6個月有望上行,預計到明年中期,金價將達到3,000美元,第4季平均價格預測為2,550美元。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5月中旬全球持倉額創2019年以來的最低值後開始出現轉變,6月開始ETF持倉出現兩個月的淨流入。世界黃金協會資料顯示,實物金條購買力強勁,尤其是亞洲家族辦公室,推動黃金消費創至少25年來最好的第二季紀錄。 值得留意,中國對黃金的需求在1月見頂後回落,7月黃金進口量按年減少24%至44.6噸,為兩年多來最低,而中國人民銀行上月亦連續第3個月未有購買黃金。不過,人行近日向商業銀行發放新的黃金進口配額,表明人行預計黃金需求將再上升。 其他大宗商品行情方面,市場擔心主要石油進口國中國的經濟疲弱,將不利石油需求,加上加薩停火談判現進展,油價連跌兩天,周一收市錄逾兩周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紐約期油及布蘭特期油周二均曾跌逾1%。 去年油氣業併購額增57%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報告顯示,去年美國石油及天然氣行業的併購交易活動涉額增加57%至492億美元,因能源公司在過去數年現金流改善下增加開支,預計在更多大型交易推動下,併購活動將持續到明年。 花旗集團則謂,隨着亞洲鋼鐵生產商減少產量,鐵礦石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跌至每噸80美元的區間。 21 Aug 2024

港上月CPI升2.5% 高預期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40821/s00004/1724172471490

 港上月CPI升2.5% 高預期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7月整體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2.5%,高於市場預期的1.6%,亦是去年11月以來的新高,當中交通、外出用膳及租金開支升幅最顯著。剔除所有政府一次過紓困措施影響,7月基本通脹率按年上升1.2%,亦較6月升1%為高,增幅追平今年2月水平。政府發言人表示,7月升幅較大主要因6月結束差餉寬減,預期短期仍維持輕微通脹水平。經季節調整後,截至今年7月止的3個月平均整體CPI每月變動率為0.6%,4至6月的3個月相應變動率持平;剔除所有政府一次過紓困措施的影響,相應變動率為0.2%及0.1%。 政府料短期維持輕微通脹 主要開支項目方面,7月煙酒價格按年升22.1%,較6月升幅再升0.1個百分點;整體食品價格按年增1.9%,與6月升幅一致,外出用膳和外賣價格增2.7%,基本食品亦升0.5%。此外,住屋開支物價按年增3.3%,其中私人房屋及公共房屋租金分別升2.4%及13.6%,較6月升0.6%及1.2%大增;電力、燃氣及水價格按年升2.3%,6月升幅為0.1%;交通亦升2.7%,較6月再升1個百分點。此外,雜項服務物價按年升2.7%,當中醫療服務物價升5.2%。 今年7月共有兩個主要開支項目錄跌幅,當中衣履物價按年跌1.2%,較6月的0.6%跌幅擴大;耐用物品物價亦按年跌0.9%。 政府發言人表示,7月基本通脹仍然處於輕微水平,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繼續錄得較快的按年升幅,而基本食品價格輕微增長;能源相關項目的價格繼續明顯下跌,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仍大致受控。整體而言,短期內應維持輕微通脹水平,本地成本或因香港經濟繼續增長而面對溫和上升壓力,外圍價格壓力呈大致放緩,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或帶來不確定性。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40821/s00004/1724172471490 21 Aug 2024

彭博:內地政府減干預 新盤掀價格戰

 彭博:內地政府減干預 新盤掀價格戰 【明報專訊】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隨着地方政府減少干預,開發商爭相回籠資金,內地新建住宅市場打起價格戰。5月份北京郊區一個中等規模住宅項目突然降價18%,周邊新開發項目不得不跟着降價。另有知情人士指出,深圳政府同意一個項目的單價較一年前下調29%。 另根據中指控股和公開公告,多年干預過後,至少有10個城市已放鬆或取消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指導,讓市場需求發揮更大作用。雖然宣布降價的主要是中小城市,但北京和深圳的例子表明,就連特大城市的政府也開始根據具體情况放鬆房價。此舉預計將促使更多開發商降價,因為所參照的二手房市場降幅更大,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Kristy Hung認為有關情况亦不利於市場情緒,想買房的人會等待房價觸底後再入場。 地方政府據報允專項債資金 購待售住房 另外,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出,中國正考慮允許地方政府利用未來專項債籌集的資金,用於收購存量待售住房。今次是繼5月出台政策組合拳後,監管正進一步尋求新政以穩定房地產市場。知情人士指出,目前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而新方案將允許地方政府利用未來專項債籌集的資金,用於收購存量待售住房。截至8月,今年3.9萬億元人民幣(約5460億美元)的新增專項債額度發行已過半。惟知情人士稱,暫不清楚如果方案獲批,剩餘專項債額度中將有多少被用於收儲。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40821/s00004/1724172472381 21 Aug 2024

港15至64歲人口 5年減近27萬

 港15至64歲人口 5年減近27萬 【明報專訊】Portwood Capital董事總經理卓百德上文指2020至2022年疫情流行期間離港人士不少仍未回流。 根據政府統計處上周四發表數據顯示,今年中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753.18萬人,與去年底比較上升0.1%,而與去年中比較則下跌0.1%。政府發言人解釋,去年初本港全面恢復通關後,有不少一向在外地生活的香港居民相繼短暫回港,使去年中人口較前一年顯著上升,而這現象在去年稍後時間開始逐漸回復往常狀况,導致去年底及今年中人口均較去年中有所回落。 由於近年離港人口不少是比較年輕者,此情况亦加劇本港人口老化挑戰;15至64歲人口往往屬具備較高經濟能力及工作能力的人口,根據記者翻查政府統計處數據,本港15至64歲人口由2019年中的532.79萬人,下跌至今年中的505.84萬人(見表),減少了26.95萬人或5.05%,因此15至64歲人口佔整體人口比例亦由70.96%下降至67.16%。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19 Aug 2024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40819/s00004/1724000044536

中港股市成交縮 滬深4年新低

  中港股市成交縮 滬深4年新低 藍籌股業績高峰期將至,並有多項中美重要經濟數據短期內出爐,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導致中港兩地股市成交萎縮。滬深兩地股市總成交不足5000億元人民幣,為四年多以來最淡靜。恒指乾升21點,收報17111點,成交回落至只有703億元,為今年2月中以來新低。不過,北水卻連續兩天有進帳,昨天再流入43.5億元。 恒生指數昨天窄幅上落,全日收報17111點,升21點。大市成交較上周五急降兩成至703億元,是今年2月15日以來最少,當日為農曆新年假期過後,龍年的第二個交易日。 滬深股市同樣淡靜,上證綜指收報2858點,微跌3點,深證成指收報8373點,亦跌0.2%。滬深兩市成交額只有約4959億元人民幣,較上周五縮減12%,並創自2020年5月25日以來新低。 本周即將放榜的藍籌科網股,股價個別發展,周三公布業績的科網巨頭騰訊(700),昨天漲1.4%。周四派成績表的阿里巴巴(9988)上揚0.8%。大行里昂唱淡中資電信股業績,同在周四公布中期業績的中國聯通(762)急跌5.8%,收報5.97元,為表現最差藍籌股。 博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表示,資金正從中港兩地股市重新流入回穩的日、美等外圍股市,加上市場正觀望業績情況,因此兩地股市成交萎縮。不過,他預期隨着大藍籌陸續公布業績,港股成交有望重返千億元水平,恒指短期內亦有機會上試17300點。 專家:短期或上試17300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亦指出,中國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不明朗,加上中美關係緊張,因此外資不願沾手中港兩地股市,導致成交顯著減少。他續指,現時市場沒有特別消息,料恒指短期內維持反覆偏軟的走勢,將在16400點至17400點區間上落。 另有媒體引述消息報道,金管局近日已透過電郵向銀行界發問卷,希望了解業界就政府發行零售債券的營運準備,以及在惡劣天氣下維持正常交易的安排,銀行系統能否確保交收暢順,並需於上周內回覆問卷。港交所(388)將於下月23日落實「惡劣天氣不停市」新安排,因此估計新一批政府零售債券最快或於9月下旬登場。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表示,正進行零售債券籌備工作,政府會適時公布發行細節。 13 Aug 2024

外資撤離中國 上季金額創新高

  外資撤離中國 上季金額創新高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今年第二季「直接投資負債」減少1050億元(人民幣,下同),反映外商從中國淨撤出的資金額創下了有紀錄的33年以來最高,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次錄得負值,若今年趨勢持續,恐是34年來首度出現年度轉負。有經濟學家表示,由於海外高息、「中國+1」及地緣政治風險,即便中國仍具投資吸引力,外商仍會減少對華再投資,料拖累中國經濟增長和內需,但當前未見外商「退出潮」,且仍有大量外資進入中國。 今年上半年直接投資負債減少316億元,若趨勢持續,將是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年度淨流出。所謂「直接投資負債」,即是外國投資者直接向中國企業投資,形成對人行的負債。 恐34年首錄全年淨流出 根據彭博匯編數據,外商投資在過去的33年均保持對中國的正向流入,而且在2021年創下2.15萬億元的紀錄,但新冠疫情後外商對華直接投資持續下挫,去年第三季更首次錄得負值,約847億元外資凈流出,雖然第四季反彈後,全年直接投資負債增加2269億元,但仍比2022年下跌82%,並是3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彭博報道指,中國經濟放緩、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導致部分外商降低投資敞口,中國快速轉攻電動車也讓外國車企措手不及,促使部分外商撤出或縮小投資規模,儘管中國加大了吸引和留住外國投資的力度,但成效似乎仍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商務部早前公布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按年下降29%,至約5000億元人民幣,解釋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但是綜觀10年仍處相對較高水平;從2013至2022年,吸引外資規模以人民幣計連續10年增長。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表示,直接投資負債第二季轉負,或主要因外商累計很久未分配利潤或者已分配未匯出的利潤,現在開始匯出,和去年第三季末出現負值的原因一致。他稱,由於海外高息、中國低息,外商將利潤轉移至海外、匯回總部,或投資在「中國+1」地區,如墨西哥、東盟和印度等,而非留在中國進行再投資,即使中國投資的吸引力很強,但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外資必須布局全球。 或拖累經濟增長及內需 他稱,雖有小規模外商退出案例,惟並未見到「退出潮」出現,利潤大量匯出後,後續跌幅會減慢。他坦言,外商投資減少或讓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內需產生不利影響。 13 Aug 2024

美減息一厘機會73% 瑞銀看好增長股

 美減息一厘機會73% 瑞銀看好增長股 市場炒作美國經濟衰退恐慌之際,交易員對美國減息幅度的預期不斷上升。反映利率期貨市場的芝商所FedWatch工具顯示,交易員押注今年底前累計減息至少一厘的機率,已經達到73.6%,甚至有低機率(3.7%)大手減息1.5厘。無論衰退風險是否被誇大也好,聯儲局的政策預測似乎難免又一次要進行修正。 瑞銀財富管理最新估計,聯儲局為了保護就業市場,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減息一厘,減息是該行先前預測的兩倍。不過,該行同時認為,由於家庭財務狀況依然穩健,衰退風險似乎被誇大,投資者應避免對短期波動做出過度反應。該行對明年中標指的目標預測仍然維持5,900點,建議倉位集中在高質素的增長型股票。 隨着對減息預期的大幅升溫,投資者也開始關注聯儲局會否在常規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之外,進行額外的緊急減息。中金公司的報告認為,經濟狀況「尚未惡化到歷史上採取此類行動的程度」,過於主動降息反而容易造成恐慌,這亦意味着無論經濟情況如何,聯儲局最新也要等到9月中旬的議息會議才會減息。 道指早段跌245點 美股3大指數周一早段個別發展,道指曾跌245點,報39,251點;標指升13點,報5,357點;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升107點,報16,852點。 企業消息方面,數據資料備份服務公司Commvault公布截至6月底止一季業績,期內收入按年增長13.38%至2.24億美元;列帳純利按年增長46.7%至1,852.7萬美元;經調整純利按年增長18.06%至3,840.2萬美元。該公司估計,本季度收入將介乎於2.18億至2.22億美元,經調整的經營溢利率介乎19至20%。Commvault股價周一早段曾跌0.79%。 小牛電動上季轉蝕 中國電動單車公司小牛電動公布上季業績,期內收入按年增長13.5%至13.47%至9.4億元人民幣;經調整虧損為1,954.88萬元人民幣,按年由盈轉虧。小牛電動於美股早市曾跌2.46%,報1.785美元。 另外,近期半導體股經歷一輪大調整後,依然獲投資銀行唱好。其中,花旗認為人工智能(AI)相關的資本開支不斷增加,續看好半導體中動態記憶體(DRAM)的需求,首選為美光科技(Micron)。 原文網址:美減息一厘機會73% 瑞銀看好增長股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

高才通研放寬 大學非百強也開門

 高才通研放寬 大學非百強也開門 【本報訊】為搶人才而推出的「高才通」計劃,吸引內地及世界各地的人才來港。政府昨指截至7月底收逾34萬人申請,而現正研究改良計劃,希望更多內地年輕人來港後落地生根。政府指部分大學某科目較出名,但不屬於百強大學,會檢討會否加上相關學府,檢討結果會適時公布。 在收逾34萬份「高才通」計劃申請,政府指當中21萬份已批出,逾14萬名申請人來港,估計「高才通」的申請人來港後,每年可為香港帶來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佔GDP約1.2%。 冀更多內地年輕人來港 政府正研究「高才通」計劃的改良方向,例如有些大學某個科目較出名,但未必屬於百強大學;有些內地大學很好,但也未必進入百強大學,而政府希望多些內地年輕人來港,正朝着這個方向去做。實際上,政府近日接受內媒訪問時指「也有一些內地大學很好,但可能還沒到100強,我們也開門。」 對於要吸引多少人才來港,政府認為人才永遠不會嫌多,當高水平專才來到香港後在落地生根,對整體人口結構有利,亦加強香港經濟方面的競爭力。 13 Aug 2024

恒指萬七關得而復失 成交重上千億

 恒指萬七關得而復失 成交重上千億 prev next 【明報專訊】環球股市回升浪暫結束,美股周三高開低收,亞洲區股市昨日亦普遍下跌,惟獨港股上升。恒指曾升140多點,惟未企穩萬七點大關,收市僅升13點,萬七點關口得而復失。不過,北水就轉沽逾60億元,為近4個半月來最大走資額。分析指出,港股縱然有技術反彈,都屬「有波幅,無升幅」,始終日圓拆倉及美股波動,仍影響本港投資市場信心。 恒指低開104點,之後跌幅擴大,最多跌212點,低見16,665點,其後止跌回升,最多升145點,高見17,023點,收報16,891點,升13點。國指升0.14%;科指逆市跌0.47%。 北水轉沽61億 拋售港股ETF 大市成交重上千億元,達1028億元,較上日增加7.5%。北水淨流出60.87億元,終止連續3日流入,流出金額是3月25日後最多。北水淨賣出最多的個股依次是盈富基金(2800)、恒生中國企業(2828)及南方恒生科技(3033),淨沽分別達68.4億元、14.9億元及10.1億元。盈富昨成交居首達178.45億元。北水淨買入最多的個股是騰訊(0700),淨入達7.3億元。 重磅科網股做好,騰訊一度升3%支撐大市,收市仍升逾1%;阿里巴巴(9988)亦曾升逾2%,收市微升不足0.1%。創科(0669)績後獲券商正面評價,升3%,為表現最佳藍籌。內房物管股普升,世茂(0813)出售廈門項目還債,升6%,同系世茂服務(0873)升1.4%。 摩通發表報告指出,全球75%套息交易已平倉,G10貨幣、新興市場和全球套息交易籃子回報率自5月來已下跌約一成,跌勢已抹去年初至今回報,並大幅削減2022年來累積的盈利。摩通重申使用G10貨幣進行套息交易的時間已不多,雖然8月份全球央行政策會議較少,窗口可能有利於套息交易重新定價,但由於美國大選及美債息下降的不明朗因素,中長期來看,有關策略不具備吸引力。 分析:港股「有波幅 無升幅」 獨立股評人郭思治表示,港股雖略有反彈,但成交少,市場欠資金,買盤沒信心,恒指升至17,023點無以為繼,認為港股就算有技術反彈,都屬「有波幅,無升幅」,預期恒指支持位16,044點。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

美失業救濟降 道指高開582

 美失業救濟降 道指高開582 市場憂慮美國就業市場惡化之際,周四最新公布的數據卻未有明顯轉差,一定程度上減輕衰退恐慌。美國上周首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減至23.3萬人,少過市場預期;而截至前周止持續申領人數達187.5萬人,符合市場預期。美股3大指數早段揚升,道指曾升582點,報39,345點;標指升99點,報5,299點;納指升384點,報16,579點。 普徠仕多元收益債券策略副基金經理鍾曉陽表示,市場早前高估經濟「軟着陸」的可能,惟現時已大幅上調衰退預期,或接近今年1月時的情況。不過,由於預計聯儲局將減息數次,故相信美國最終可能避過衰退。另外,市場對於經濟增長的憂慮已觸發大量交易進行平倉,但同時信貸估值出現改善,信貸息差或反映有更多機遇出現。 新藥帶挈 禮來多賺85% 企業消息方面,大型藥廠禮來公布截至6月底止一季業績,期內收入按年增長35.98%至113.02億美元,其中治療糖尿病的Mounjaro產生30.9億美元的收入,按年大增2.15倍;至於去年底才上市的減肥藥Zepbound(主要成分與Mounjaro相同,均為tirzepatide)就帶來12.43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季度列帳純利按年升68.27%至29.67億美元;經調整純利達到35.41億美元,按年大增85.94%。 基於該兩藥帶來的巨大增長,禮來把全年收入預測上調30億美元,最新預測收入區間介乎454億至466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利預測升上16.1至16.6美元。禮來股價早段曾升13.68%。 Robinhood純利飆6.5倍 另外,散戶鍾愛的美國證券交易平台Robinhood亦公布了上季業績,收入按年增長40.32%至6.82億美元;純利按年大增6.52倍至1.88億美元。期內,平台每月活躍用戶達到1,180萬人,按年增長約9%。該公司股價曾升5.72%。 漢堡王(Burger King)母公司RBI上季收入20.8億美元,按年增長17.18%;純利按年增長16.18%至2.8億美元。而人造植物肉公司Beyond Meat上季收入按年倒退8.77%至9,318.5萬美元,主要是銷量挫14%及均價升6.1%的綜合影響,淨虧損收窄至3,447.9萬美元。 9 Aug 2024 原文網址:美失業救濟降 道指高開582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

太古:中港擁最佳投資機會

 太古:中港擁最佳投資機會 公司半年少賺7% 太地15億回購股價漲11% 受飲料相關業務地域重組和內地收入減少等影響,綜合企業太古公司(A股︰00019,B股︰00087)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按年跌7.27%至39.14億元。主席白德利回應地緣政治風險問題時表示,集團繼續相信內地和香港有最佳投資機會,所以會繼續投資兩地。旗下太古地產(01972)昨日午間公布一項15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刺激股價漲11.71%至14.5元收市。 其他熱爆話題: 撇除投資物業重估影響後,太古公司上半年基本溢利按年降0.32%至55.76億元;以租金收入擔大旗的經常性基本溢利按年減少2.39%至47.62億元。中期股息按年多派約4%,A股派1.25元,B股派25仙。 分部業績方面,太古可口可樂上半年溢利顯著減少38.29%至8.78億元。公司解釋主要是由於去年下半年出售美國太古可口可樂所影響,但部分溢利減幅被今年2月新收購的泰國和老撾專營業務所抵銷。若撇除相關影響後,溢利應減少2%。另外太古可口可樂會繼續向美國太古可口可樂提供的管理及行政支援服務收取年度管理費。 內地飲料業務的股東應佔溢利為5.43億元,按年減少16.58%,撇除非經常性收益後跌12%,以人民幣計算,跌幅為7%。同樣以人民幣計,收入按年跌1%,其中汽水、果汁、飲用水分別按年跌3%、2%及6%,高檔茶飲跌17%,反觀能量飲料及高檔咖啡分別升37%及19%。 該企業的地產旗艦太古地產,上半年溢利17.96億元,按年跌19.2%,每股盈利0.31元。派第一次中期息0.34元,增加約3%。 3大商場維持100%出租率 對於內地業務,太地行政總裁彭國邦表示,內地零售銷售確實持續放緩,但轄下內地商場表現維持穩定,暫時未有內地租戶尋求減租的情況。公司預期內地的零售需求將維持堅穩。彭透露,計劃在今年第四季推出公司在內地首個住宅主導綜合發展項目陸家嘴太古源項目發售。 本地零售雖然受到港人北上消費及外遊等負面影響,但他指出,相關情況沒有對其商場構成影響,太古廣場、太古城、東薈城仍維持100%出租率。 至於住宅市場,彭國邦說,今年政府財政預算案以來,住宅物業的需求慢慢改善,但價格的改善程度不大。不過,隨着今年底減息,相信市場氣氛會逐步好轉,中線來說集團對香港住宅的需求有信心。 管理層又預期,香港辦公室市場在下半年受需求疲軟及辦公樓供應過剩...

天水圍青年宿舍暫百申請 基金會:聯絡前海提供創業支援

 天水圍青年宿舍暫百申請 基金會:聯絡前海提供創業支援 【明報專訊】「將酒店和旅館轉作青年宿舍用途的資助計劃」第四個項目「琇居」招租,琇居行政總監蔡承憲稱,上周五至今已收到約百宗申請,指任何時間都接受申請,首批申請者會於本月下旬至下月下旬面見,合資格者最快10月1日入住。入住青年至少要參與200小時社區或志願服務,計劃亦有職業導向計劃、各行業從業者分享會、實習及文化交流等活動,供有興趣的入住人士參加。 琇居前身為天水圍悅品酒店,共336間房,提供最多672個宿位,平均月租3500元,項目由天水圍居民服務協會基金會有限公司與億京發展及策劃有限公司合作推出。 採計分制 申請者須面試 蔡承憲透露,將成立「申請及評核委員會」遴選申請,並採用計分制編配單位,考慮因素包括家庭狀况、現居住環境等,再按申請先後及單位空缺,邀申請人面談。 琇居管治委員會成員基金會主席梁志祥說,入住率愈高愈好,已與大灣區一些單位合作,為入住青年提供專業及創業支援,初步聯絡前海青年創業基地,會準備直通兩地巴士接送參加者,至於計劃會否納入社區服務時數,需再與民青局討論。200小時的社區服務時數為續約考慮因素之一,他稱曾與元朗民政專員討論,研參與關愛隊義工服務可否計入服務時數,「答案係正面、積極」。 冀日後讓商業機構配對入住者 就入住青年的生涯規劃配套,委員葉俊遠說曾與不同公司和機構聯絡,面見申請者亦會詢問其職業導向,冀日後可讓商業機構配對入住青年,強調着重生涯規劃及職業導向的項目。 大學畢業不久的申請者阿俊稱,他現從事倉務,月入萬多元,居住流浮山的他表示是受宿舍位置吸引,附近有輕鐵和巴士站,出入方便,他稱若成功入住希望參加職業導向,冀獲職涯意見。另一申請者大專生May說,因與家人生活作息不同,亦冀有更多私人空間,故決定申請。 申請人須為在職香港永久性居民,年介18至31歲,在港無擁有物業;單人申請的收入上限2.8萬元,雙人申請上限則為5.6萬,總資產淨值亦分別不得超過39萬元及78萬元,公屋或中轉屋申請者亦符合宿舍申請資格。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6%b8%af%e8%81%9e/article/20240809/s00002/1723142348594 9 Aug 2024

全球憂衰退爆股災 道指曾瀉1200

  全球憂衰退爆股災 道指曾瀉1200 美國經濟憂慮日益增加,以及日圓套息交易持續拆倉夾擊,環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美股連續3日恐慌拋售,道指周一曾暴挫超過1200點,歐股三大指數齊瀉逾1%至2%,亞股爆發小股災,以日股最傷,日經指數勁跌4451點,跌幅達12.4%,屬1987年華爾街股災以來最大跌市,即時陷入技術性熊市。 道指周一裂口低開681點後,跌幅曾擴大至最多1237點,低見38499點,標指一度重挫4.25%,近98%成份股向下,納指最多下滑6.36%,以重磅科企掛帥的納斯特100指數亦最多跌5.45%,創2022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另邊廂,俗稱「恐慌指數」的VIX波動指數一度爆升181%至65.73,衝上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水平。市況震盪,部分散戶交易平台出現系統故障。 日股冧逾12% 87崩盤後最傷 「科企七雄」甫開市合共蒸發市值1萬億美元,輝達(Nvidia)傳押後推出新款人工智能(AI)晶片,股價一度急插15.5%,收市跌6.4%。蘋果公司遭巴郡大手減持,股價應聲曾瀉10.9%,收市仍挫4.8%。 美市收市,道指仍跌1033點,標指挫3%,納指跌3.43%。歐股崩圍,英、法及德股分別下滑2.04%、1.42%及1.82%。 MSCI亞太指數最多瀉6.7%,東證及日經指數齊冧逾12%,皆從高位調整逾20%,進入技術性熊市,兩個指數的期貨曾觸發熔斷,日本軟銀股價暴瀉19%,創1998年上市以來最大跌幅。瑞銀調低日經指數今年底目標,由42000點削至39000點,仍遠高過周一收市的31458點。 其他亞股方面,台灣加權指數收市冧8.35%,創歷來最大跌幅,台積電股價破紀錄插水9.75%;南韓股市一度熔斷,收市瀉8.77%,SK海力士(SK Hynix)股價插水超過12%。南韓多個監管機構昨召開緊急會議,會後表示股市跌幅過大,呼籲市場參與者作出理性決定,當局必要時會採取穩定市場措施。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稱,密切注視股市跌勢。 摩通交易部門指出,科技股換馬的過程基本完成,市場正顯現趁低吸納的機會。另邊廂,屬美股大淡友的摩根士丹利策略員威爾遜警告,上周美國經濟數據出爐後,軟着陸的觀點開始受到部分市場人士質疑,又認為整體股票的風險回報繼續處於不利位置。 環球債市攀升,彭博全球綜合債券指數收復今年失地,最新轉為升逾5%,顯示投資者憧憬各地央行將進取地減息...

地產股逆市升 恒指跌幅縮至247點 最多挫504點 中銀:港股估值吸引有望回升

 地產股逆市升 恒指跌幅縮至247點 最多挫504點 中銀:港股估值吸引有望回升 【明報專訊】美國上周五(2日)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遠遜預期,失業率同步上升,引發市場憂慮美國經濟可達軟着陸的可能性,市場恐慌情緒亦伴隨着減息預期一同升溫,日、韓、台股爆發股災(詳見A1版)。港股未能倖免,恒指昨跌247點或1.46%,較早段最多逾500點跌幅減半,收報16,698點,成交額1350.15億元。有分析認為,市場正在調整對於美國減息的預期,令港股有所整固,但估值仍算吸引。 明報記者 江陵凱 恒昨早低開268點後,午後跌幅一度擴大至跌504點,低見16,441點,尾市跌幅收窄。國指跌98點或1.64%,報5876點。科指跌1.36%至3339點。 銀行資源股捱沽 美國減息預期升溫,息率敏感的銀行股首當其衝被拖累,上周公布業績的渣打(2888)及匯控(0005)分別大跌6.9%及5.6%。減息有利樓市,亦減輕重債地產股的利息支出,地產發展、收租股齊逆市做好,九倉置業(1997)逆市勁升6.2%,新世界(0017)及新鴻基地產(0016)分別升5.3%及3.9%,穩居三大升幅藍籌。經濟衰退憂慮下資源需求料減,中海油(0883)跌6.4%,成為跌幅最大的藍籌股,中石油(0857)亦跌5.4%。 北水淨買入近14億 北水則由上周五淨流出的18.96億元,轉至昨日的淨流入13.88億元,淨流入最多為騰訊(0700)的6.81億元,至於小米(1810)、建行(0939)及中海油,則分別淨流入2.72億元、1.82億元和逾7900萬元。北水淨流出最多為美團(3690),淨走資3.52億元,中國神華(1088)及中移動(0941)亦分別淨流出3.26億和1.61億元。 分析料恒指可重回18300點 中銀香港(2388)財富策略及分析處主管張詩琪認為,市場仍正在調整對於美國減息的預期,令港股有所整固,恒指目前回調到3月至4月時的16,000點至17,000點區間,但以現價的今年預測市盈率8.31倍計,估值仍算吸引。 她表示,中銀不設恒指目標價,但有待市場消化有關減息信息後,加上經濟溫和增長,以及美國減息提升資金流動性後,相信可支持恒指回到7月中的18,300點水平。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

港元拆息連跌3日 銀行紛削定存息

 港元拆息連跌3日 銀行紛削定存息 隔夜拆息昨跌約22.11點子,報3.87厘,創近一個半月新低,單日跌幅較上周五擴大;一星期及兩星期拆息分別報約4.11厘及4.2厘,挫約9.11點子及2.24點子,延續多日跌勢。而6個月及12個月拆息分別跌約1.35點子及1.31點子,報4.55厘及4.6厘,兩個月及3個拆息跌不足一點子。 滙豐3個月定期最多4.1厘 港銀陸續下調定存息率,「一哥」滙豐全新卓越理財尊尚客戶(即平均每日總值餘額至少780萬元)的3個月定期優惠年利率,由4.3厘下調至4.1厘,全面理財總值至少100萬元的全新卓越理財客戶3個月定存息亦由4.2厘降至4厘。 中信銀行(國際)港元定存息率亦廣泛下調,其中每日平均理財總值400萬元或以上的CITICdiamond客戶、起存額要求10萬元以上新資金,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期按日下調0.05厘、0.15厘及0.2厘,至分別3.85厘、3.8厘及3.45厘,舊資金更降至3.75厘、3.75厘及3.4厘。 中小行方面,富邦銀行下調多個定期的年利率0.1厘,只有一個月的最高定存息守在4厘,3、6及12個月存期最高息已降至3.9厘、3.8厘和3.7厘。大新銀行港元定存息率亦有所下調,全新VIP客戶3個月息率一周兩度劈0.1厘,現降至4厘,6個月則為3.7厘。 另外,華僑銀行6個月定期息由4厘減至3.88厘,3個月存期則維持4厘。 原文網址:港元拆息連跌3日 銀行紛削定存息 | 東方日報 | 產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40806-0806_00202_022/ 6 Aug 2024

人民幣8個月高 CNH衝穿7.1

  人民幣8個月高 CNH衝穿7.1 美滙指數上周五(2日)大跌,支持人民幣滙價走強,昨日亞洲交易時段,在岸人民幣(CNY)升765點子,報7.1385;離岸人民幣(CNH)一度漲穿7.1關口,高見7.0966,兩者同為約8個月以來最高。分析指出,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 人民銀行昨開出中間價報7.1345,較上周五的7.1376上升31點子,CNY早段已見強勢,一度彈穿7.13,高見7.1248,之後回順,亞洲盤收報7.1385,較上周五午市的7.215,升765點子或1.06%。CNH走勢更強,昨日曾高見7.0966,單日升值672點子或0.9%。截至今晨1時30分,CNY報7.1393,CNH報7.1375,每百港元兌CNH報91.66。 資金搶購 內地長債息新低 法國巴黎銀行大中華外滙和利率策略主管王菊表示,中資海外上市企業的派息高峰期已過,意味沽人幣買港元和美元的需求回落,更多企業要在人民幣反彈時「補套保」(補回套期保值、即對沖的倉位),帶動人民幣在未來一兩個月續升值。 今次人民幣反彈,較主要的推動因素是美滙回軟。昨日亞洲資本市場波動,更多避險資金湧入中國債市,10年期國債息一度跌至2.0825厘,跌穿2.1厘關口,30年期國債息低見2.2925厘,兩者均創新低。 在岸國債市場依然受追捧,國有大行似乎有出手遏債價,彭博報道指出,多間大行昨日大額出售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令債息由低水平回升,尾市10年期國債息重上2.145厘,30年期見2.34厘。 人行上月宣布,有出售中長期債券需求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參與機構,可申請階段性減免MLF質押品,即國有大行未來有機會可無需以國債做抵押品,仍能透過MLF取得流動資金。 6 Aug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