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3的文章

港上月出口續跌28.9%

  港上月出口續跌28.9% 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12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481億元,12月出口按年跌幅擴大至28.9%,多過市場預期的23.4%,以及11月的24.1%,是連續8個月下跌,並創1954年4月後最大跌幅。香港12月商品進口貨值為3997億元,按年跌23.5%,較11月跌20.3%差,但勝預期的跌25%。分析預料,隨跨境運輸逐漸暢順,今年首季進出口將反彈。 香港12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516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2.9%。2022年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2021年下跌8.6%;商品進口貨值下跌7.2%。2022年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958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8%。經季節性調整數字顯示,2022年第四季較上一季,商品整體出口貨值下跌7%;商品進口貨值下跌6.5%。 去年貿易逆差3958億元   去年12月與2021年同月比較,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下跌29.2%。除了亞洲的目的地外,輸往其他地區的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   政府發言人表示,數據反映外圍環境惡化及跨境陸路運輸受阻的嚴重拖累。不過跨境陸路運輸在近期相關限制放寬後逐漸恢復,應會抵銷部分壓力。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認為,出口跌幅擴大主要原因,包括海外購買力下降導致海外貨存較大,進而導致購貨需求減少,這亦是主要原因;由於防疫政策限制,供應鏈有中斷風險;地緣政治原因,許多定單轉移至新興生產地。另外,香港禁止電子煙對業界衝擊較大,由於電子煙要和重貨一起運輸,而大大減少運輸次數,導致部分重貨選擇其他運輸航。   他續指,由於跨境運輸會逐漸暢順,料今年首季進出口將會反彈,不過海外經濟疲弱、定單外流等因素依舊需留意。 分析料首季可望反彈   有傳媒引述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出,2022年下半年香港出口表現遜色主要原因,包括疫情放緩,對抗疫有關產品的需求下跌,尤其對於內地醫療產品的需求下降,影響香港出口表現。 林俊泓表示,亞洲經濟仍在放緩,導致消費力疲弱,從而影響香港出口貨值;亞洲地區的電子產品、辦公室設備等存貨較多,惟需求疲弱導致定單數目少,生產商需要去庫存。 星島日報 27 Jan 2023

仲量聯行:內地客回歸 港投資物業成交額料升15%

  仲量聯行:內地客回歸 港投資物業成交額料升15% 受經濟金融環境動盪影響,仲量聯行最新研究報告指,去年亞太區地產投資總額較2021年下跌25%,預計今年投資總額跌幅收窄,但仍將下跌5%至10%;不過亞太區酒店投資總額因各國邊境重開,於去年已有10%至15%增長 ,預計今年將再增長約6%。 疫情近尾聲 市場對前景樂觀 報告同時指出,料內地與本港通關後,內地投資者將重返香港,商用物業的成交總額可望回升,預期今年投資物業成交總額將上升10至15%,新加坡資金亦已積極在港物色投資物業。仲量聯行亞太區首席研究官 Roddy Allan表示,疫情臨近尾聲,市場對前景漸感樂觀,今年亞太區地產總體投資表現可能會有改善,預計抗跌能力強、投資回報率較高的資產仍受到投資者關注,如數據中心、物流地產、分層住宅項目,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新發展項目等。 該行調查亦顯示,多達74%受訪企業願為承租有可持續發展認證的綠色辦公空間支付租金溢價,當中有22%的受訪企業表示目前已經在綠色辦公空間中辦公。 美聯商業高級營業董事劉志威表示,銅鑼灣商廈力寶禮頓大廈目前空置率僅約1%,但受近年經濟環境影響,成交價及租金均比2019年高峰期回落,目前中層A01室,面積約1132方呎,以意向呎價2.2萬元放售,即總價約2490萬元,較高峰期成交呎價約2.5萬元跌約12%,而意向呎租35元,總意向租金約4萬元,亦較高峰期回落約25%。 27 Jan 2023 明報

美上季GDP升2.9% 勝預期 市場憂加息削消費 今年經濟添變數

  美上季GDP升2.9% 勝預期 市場憂加息削消費 今年經濟添變數 儘管面對美國聯儲局加息等不利因素,美國消費者在去年底的支出繼續增加,令美國去年底經濟維持穩健。美國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按季折合成年率增長2.9%,高於預期的2.6%增幅,儘管較第三季的3.2%增幅略為降溫,但對比首兩季GDP收縮已有所改善。受特斯拉(Tesla,美:TSLA)的業績帶動下,納指早段升逾1%。美國航空(美:AAL)第四季盈利8.03億美元,扭轉去年同期的9.31億美元虧損,股價早段微升。 美國2022年GDP增長2.1%。相比下,2021年的GDP增幅為5.9%。分析認為,2022年的增幅放緩,在某程度上反映疫情後經濟重啟、財政刺激措施等退場後,經濟增長恢復到較正常的速度。消費開支是美國經濟的主要引擎。去年第四季個人消費支出按季折合成年率增長2.1%,較第三季的2.3%增幅有所放慢。第四季約一半GDP增幅來自庫存增長,而政府支出增幅則達到2021年初以來最高。 Tesla績佳帶動 納指早段向上 部分市場人士憂慮,隨着美聯儲大幅加息的滯後影響逐漸顯現,消費者需求將進一步削弱,令第四季有可能是加息影響浮現前的最後一個經濟穩健增長的季度。 美國聯信銀行(Comerica Bank)首席經濟學家亞當斯 ( Bill Adams ) 表示,美國去年底面臨利率大幅上漲、消費者可支配開支減少,以及海外經濟疲軟等不利因素,預計今年上半年實際GDP增幅可能轉為負值。美國12月零售銷售額按月跌1.1%,是一年以來最大跌幅。美國12月二手樓銷售已連續11個月下滑。 若消費者增開支 軟着陸添動力 美國今年的經濟軌迹,很大程度取決於未來幾個月的消費表現。雖然消費者近期限制了對電子產品、家具和服裝的支出,不過通脹由歷史高位回落,例如美國核心個人消費(PCE)物價指數在第四季的增幅放緩至3.9%,較第三季的4.7%增幅顯著回落,而就業市場仍然穩健,或有助提升消費意欲。在截至1月21日當周,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按周減少6000人,總數降至18.6萬人,遠低於預期的20.5萬人。 美聯儲官員準備在下周的議息會議放慢加息步伐。Wilmington Trust首席經濟學家Luke Tilley指出,如果招聘活動持續穩健,而消費者繼續為服務增加開支,且企業並不削減資本支出,將有望為美國經濟軟着陸增添...

港股鴻兔大展 恒指彈升522點

  港股鴻兔大展 恒指彈升522點 (星島日報報道)踏入兔年港股紅盤高收,杜指連升四日後,港股跟隨外圍向上。恒指於長假期後高開高收,最終以全日最高位收市,收升五百二十二點,報二二五六六點,創近十一個月的高位。北水休市之下,大市全日成交額仍較上日增加約百分之二十五,至一一九五億元。市場人士認為,港股利好因素如通關及美國通脹見頂等,已大部分得到反映,後市表現仍要視乎美國息口動向,以及重磅股的業績表現。 美國昨晚公布,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年率初值為增長百分之二點九,預期為上升百分之二點六,高於預期。美股昨晚早段個別發展,杜指曾微跌二十四點,至於納斯達克指數在業績理想的特斯拉(Tesla)推動下,早段升近一百點,相當於百分之零點九的升幅。 港股方面,昨天新經濟股全反彈,騰訊(700)重上四百元大關,漲百分之三點八收報四○六點八元。 特斯拉推動  杜指升百點 網傳關於小米(1810)電動車的設計圖片,據內媒引述公司指,承認有關圖片是二級供應商保密的設計文件泄密,並稱會嚴肅處理,該股大升百分之十二 點五收報十三點三四元,為全日最大升幅藍籌。市場憧憬小米的汽車生產計畫,已進入最後階段;美團(3690)升百分之二點六收報一百七十二點四元。 新春票房造好  帶挈影視股 內地放寬防疫政策後首個農曆新年,新春賀歲片票房造好,帶挈影視股大升。IMAX中國(1970)公布,春節四天的開畫票房錄一點六一億元人民幣,按年升百分之四十二,創公司歷史第二高的春節檔四日開畫成績,該股揚百分之六點四收報十一點二四元;貓眼娛樂(1896)升百分之三點三收報十點六元。 全球兩大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和地中海航運(MSC)結束合作關係,市場憂慮或會再度引發運量過剩和運費下滑,航運股全回吐,東方海外(316)挫百分之二點六收報一百二十九點五元,為全日跌幅最大的藍籌;招商局港口(144)跌近百分之一收報十一點二。 後市表現還看美國息口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林樵基表示,港股勢頭向好,目前內地市場的壞消息較少,未來會繼續看好港股走勢,預計恒指將會繼續反覆向上,第一、二季或有機會上望二三二○○點,短期市場關注的焦點主要為美國GDP數據、美聯儲議息,以及三月的業績期等事項。他建議,投資者可留意傳統板塊,如內房股及內銀股等,另外相信新經濟板塊仍有上升空間。 27 Jan...

新地15商場新春營業額飈三成

  新地15商場新春營業額飈三成 【明報專訊】受惠於本港與內地通關,加上農曆新年消費旺季,今年多個商場均「丁財兩旺」;新地(0016)執行董事馮秀炎表示,集團旗下15個大型商場新春黃金檔期(1月19日至25日共7天) ,人流按年升25%、生意額按年升約30%。 馮續稱,15個主要商場包括觀塘apm、大埔超級城、銅鑼灣WWWTC世貿中心、尖沙嘴新太陽廣場等,受惠通關效應,商場接待不少來自廣東省的旅客,預計全面通關後,位於傳統旅遊區的商場如新太陽廣場,旅客比例可達五成,而坐落於商業地段的apm商場,旅客比例亦達一成。她總結,今年新春15個大型商場人流按年升25%,生意額按年升約30%,部分中式餐廳營業額已回復至疫前水平。 海味健康食品商戶最受內地客歡迎 另新地代理董事鍾秀蓮表示,同系12個大型商場,包括將軍澳東港城、北角匯、上水廣場等,在1月21日至1月25日(農曆年三十至年初四)5天連假期間,營業額按年升25%,人流增加20%。 新地代理租務副總經理孫雅茵稱,事隔3年後內地人士可以到香港探親及消費,新春節日氣氛較往年濃,旗下屯門V City、南昌站V Walk商場,人流及生意額按年增長分別15%及13%,當中海味、健康食品類別商戶,最受內地客歡迎。此外,沙田新城市廣場新春期間人流、生意額,均按年錄得雙位數增幅。 希慎商場銷售額按年增一成 此外,「銅鑼灣大地主」希慎(0014)一眾高層,包括希慎興業主席利蘊蓮、希慎興業執行董事及首席營運總監呂幹威等,昨日出席旗下銅鑼灣利園一期醒獅表演;呂幹威表示,連同農曆新年期間及之前歲晚,集團旗下商場銷售額按年錄約10%增長,集團正期待本港經濟全面復常。 明報專訊 26 Jan 2023

港股承旺勢 兔年紅盤迎高開

  港股承旺勢 兔年紅盤迎高開 今天是港股癸卯兔年首個交易日,承接恒指於農曆新年假期前突破兩萬二關口的強勢,再配合外圍在香港假期期間走勢穩中向好,港股年初五紅盤高開機會頗大。美股周三早段雖反覆受壓,ADR港股比例指數續造好,報22444點,較恒指上周五(20日)假期前收市高399點。 港股在虎年最後一個交易日衝上兩萬二點,大漲393點(1.82%),以22044點收爐。隨後在夜期時段再下一城,收報22221點,漲236點(1.07%),高水176點。俗稱「黑期」的香港HS50期貨愈升愈有,彈上22312點,高水超過250點。 瑞信大中華區首席投資總監邵志銘認為,農曆新年期間內地旅遊情況理想,反映疫後經濟重啟動力強勁,而且外圍表現不俗,故對港股在兔年首個交易日的走勢有信心。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表示,港股假期前在高位仍見有投資者追貨,料在資金繼續入市和投資氣氛轉好的情況下,港股紅盤高開高收的機會大。 大市超買 待回吐趁低撈貨 雖然港股於過去12個農曆新年假期後首個交易日,紅盤只錄得5次高收,另外7次均低收,惟在2022年的虎年和2021年的牛年皆能紅盤高收,今年有望連續3年報捷。不過,溫傑提醒稱,恒指短期內始終累升甚多,技術上已經屬超買,大市隨時面臨整固。因此,他建議未有貨的投資者可待回調時趁低吸納。至於有貨在手的股民可逐步鎖定利潤,但毋須急於清倉。 邵志銘則指出,港股近月儘管已大幅反彈,恒指預測市盈率卻只回到歷史平均的水平,加上內地經濟重啟令整體基本因素漸見改善,企業盈利有上調空間,所以就算技術走勢呈超買,也不會引發大型回調。他又說,現時港股超買是在內地重啟經濟的情況下出現,同一時間基本因素也有顯著轉變,由於企業盈利有機會上升和指數估值不高,超買亦不一定引發投資者套現。他提到,海外投資者對中港股市的看法與6個月前已截然不同,「6個月前投資者的問題是中港股市是否不可投資和如何處理手上的倉位,現時是詢問中國經濟是否回來和應否入市,這些都是好的訊號。」 看好旅遊醫療及科網股 板塊方面,邵志銘建議可繼續留意不同範疇的股份,包括受惠防疫措施放寬的旅遊相關板塊、因疫後全民健康意識提高而有利的醫療保健業,以及獲外資追入和監管風險降低的科網股。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紅盤高收也不意味強勢能夠維持全年,過去12年中錄得5次紅盤高收後,只得一次是整個農曆年均能報升。此外,恒指在...

外資湧A股 南水單月1125億新高 大行:中資股轉勢 基金低配轉增持

  外資湧A股 南水單月1125億新高 大行:中資股轉勢 基金低配轉增持 【明報專訊】自內地政府放寬防疫措施,A股市場氣氛明顯好轉,上證指數及深證成指本月至今分別累升5.7%及8.8%,外資亦更經滬深股通積極買入A股。截至1月20日,滬深股通(南水)1月已錄得淨流入1125億元(人民幣,下同),不單創歷來單月新高,亦超出2022年全年流入淨額900億元。花旗及瑞銀均指出,外資湧入A股除因A股升幅相對落後,亦反映基金從過去數年低配轉為增持,「南水北調」情况預期持續,並看好重磅科網、消費等板塊可在此輪升浪中受惠。 根據統計,滬深港通自2014年11月正式開通後從未有任何月份淨買入超越1000億元,前紀錄為2021年12月曾高見889.9億元。分析相信,外資湧入A股,反映對整體中資股投資情緒轉趨樂觀。摩根士丹利日前報告提到,根據其統計,現時新興市場或中國主動型基金經理當中,中資大型股例如騰訊(0700)及阿里巴巴(9988),其持股比例均低於MSCI中國指數的權重指標,例如騰訊的基金持倉與MSCI相距達2.8個百分點,反映大型中資股仍被嚴重低配。 騰訊阿里仍被嚴重低配 據大摩量化團隊反饋,長倉基金經理對中國的看法變得更積極,並相信會趁任何回調增持科技股或增長股的權重。該行又指,現階段養老基金、主權基金等投資者對中資股風險敞口仍很低,料相關長線投資者回歸,或會推動今年進一步上升勢頭,並相信外資重臨將於今年第2季更趨明顯 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高級投資策略師陳正犖表示,過往幾年市場對內地經濟有所擔憂,但隨內地重新開放,料經濟增長將於第2季顯著加快,全年增長5.3%。由於基本因素好轉,中資股有望進一步向上,不論是被動型或是主動型基金亦會從過往幾年低配,逐漸增持港股及A股。他指出,MSCI中國指數今年初至今升約15%,市盈率恢復至近13倍水平,但他認為升幅並未算十分進取。 花旗料今年MSCI中國回報30% 陳正犖認為,中國股市將集中於上半年錄得強勁升幅,下半年升幅或會減弱。他估計今年MSCI中國回報可達20%至30%,但僅收復2021至2022年約三分之二的失地,對國際投資者而言具有潛力。現時A股升幅較港股落後,近3個月恒指上升近三成,惟上證指數僅錄約6%升幅,是南水北調現象的主要原因。 瑞銀投資銀行香港策略師陳志立則表示,現時港股跑贏A股,A股估值較為吸引,加上美國10年...

外資爆買A股 11日涉945億

 外資爆買A股 11日涉945億 隨着內地經濟回穩,外資大舉掃貨,連續第11日淨買入A股,昨日經滬深港通再淨掃入47.35億元人民幣,累計金額達945.26億元人民幣,超越去年全年淨買入900.2億元人民幣,或創北向資金2014年11月開通以來的單月歷史新高。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稱,近期外資恢復對中國證券市場投資,1月上旬淨買入約126億美元的境內股票及債券。去年12月內地市場境外投資者淨增持73億美元境內債及84億美元股票。 外管局數據顯示,去年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支順差規模分別為1,073億美元和763億美元,單是12月銀行結售匯和涉外收支順差分別為70億美元和231億美元,外匯市場供求總體保持基本平衡。 今年估流入規模5千億 王氏認為,近年中國外債結構改善,企業跨境融資波動性降低,在內地經濟企穩回升、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以及避險屬性凸顯等因素支持下,外資將繼續穩步投資內地證券市場。 中資券商興業證券保守估計外資今年將流入3,000億元人民幣,若考慮資金回補、全球流動性由緊轉鬆、中國資產優勢重現,流入規模有望衝上4,000億至5,000億元人民幣。在外資流入下,東北證券建議關注科技和消費的龍頭企業。 人幣結算量料年增15% 德意志銀行料,人民幣國際化將在未來幾年穩步推進,料2023年人民幣跨境支付規模將增15%,未來5年人民幣結算量平均每年將增10至15%。 人民幣匯價方面,官方開出的人民幣中間價報6.7602兌每美元,較上個交易日跌380點子,是去年12月16日以來最大跌幅。現貨人民幣在岸價及離岸價在6.75水平徘徊。 另外,商務部聯合科技部發文,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提出鼓勵和支持外資研發中心承擔國家科技任務,參與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研發數據依法跨境流動,高效開展重要數據和個人訊息出境安全評估,促進研發數據安全有序自由流動。 東方日報 19 Jan 2023

標普料今年中國GDP增4.8% 內需成動力

 標普料今年中國GDP增4.8% 內需成動力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以「中國早前的政策轉變,推動其經濟復蘇」為題發表報告,指出中國經濟今年不會受到去年末的疫情爆發影響;在重新開關和結束「清零政策」的情况下,中國經濟將加速,預計今年GDP保持4.8%增長。同時,料中央大幅放寬財政或貨幣政策機會較低,又預計經濟重新開放將增加國內和全球的價格壓力,不過估計其去年通脹率遠低於美國和歐洲的通脹幅度。 調整疫情政策 推動需求復蘇 標普表示,在新冠疫情爆發下,中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陷入困境,或意味着拖垮今年GDP增長,不過,該行認為,當局以提早和更快的速度調整疫情政策,相信可推動國內需求復蘇,尤其是私人消費方面。 標普指出,在去年底,雖然中國經濟活動表現較該行所預期的底線更為疲弱,但預計包括消費者支出在內等最受衝擊的行業,將引領今年經濟復蘇;預計由今年第一季起,中國經濟按季增長速度將加快,又指出由於過去幾年人民累積一些過剩儲蓄,預料消費將成為今年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標普預計,中國不太可能再大幅放寬財政或貨幣政策,惟料地方政府發債或相對放寬,貨幣條件亦保持寬鬆,直至經濟復蘇至成熟階段且通脹壓力上升為止。此外,該行表示,當局近期對房地產市場採取「U-turn」式急轉彎政策,預料有助於穩定今年樓市表現;又有迹象顯示,當局計劃協助包括科技行業等私營機構發展。 明報 19 Jan 2023

大灣區營商景氣連跌6季 反彈空間大

 大灣區營商景氣連跌6季 反彈空間大 其中,反映去年第四季的「現狀營商指數」的8個子指數中,僅「成品/服務價格」高於50分界線,錄52.2,按季增長1.4;「原材料庫存」和「融資規模」分別錄31.8和30.9。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解釋,企業在調查期內的疫情防控放寬路線仍未清晰,故主力去庫存,並減少透過借貸融資來擴張業務。 至於反映未來營商信心的「預期營商指數」同樣低過50,錄45.1,趨勢與「現狀」類近,8個子指數中僅「成品/服務價格」繼續高於50,「原材料庫存」和「融資規模」則稍為上升至36.8和35.6。 港表現跑贏區內城市 渣打及香港貿易發展局於去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進行是次調查,訪問了約1,000家在大灣區營運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內地在調查進行中段才開始放寬防疫措施,因此預期指數尚未完全反映有關公布帶來的影響,削弱是次調查的前瞻性。報告指,假若往後各波疫情的影響逐步減弱,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在今年上半年將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城市表現方面,去年第四季,香港的「現狀指數」及「預期指數」均表現最好,但仍低過50。其中「預期指數」連續兩季上升,從上季的46.3升至48.4。 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表示,是次調查僅反映大灣區企業未來一至兩季的營商信心,料在確診高峰完結後,經濟將以內需主導得以改善,下半年的經濟表現會有更明顯的反彈,今年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望按年增長5.8%。 香港交易所(00388)主席史美倫亦對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前景有信心,她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時表示,隨着中國通關,經濟將會恢復增長,當地需求被壓抑,香港肯定能從中受惠。 她留意到市場流動性在去年下半年已回升,投資者情緒也在復甦,相信隨着中國重新開放,預計會有更多的資本流動,從而帶動金融活動。  東方日報 19 JAN 2023

恒指彈百點 莎莎升4.8%領漲零售股

 恒指彈百點 莎莎升4.8%領漲零售股 恒指昨日低開62點,早段低見21,422點,之後止跌回升,高見21,691點,最多升114點,收報21,678點。國企指數收報7,340點,升26點或0.36%;科技指數收報4,524點,升24點或0.54%。全日成交1,280.25億元,港股通淨買入11.22億元,兩日累計流入37.91億元。值得留意的是,南下「北水」今日起暫停,至1月30日才恢復。 社保基金掟工行H涉9億 金融股靠穩,中國人壽(02628)上揚1.8%;友邦保險(01299)及中國平安(02318)均升逾1%。工商銀行(01398)微升0.94%,惟據聯交所股權披露顯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在1月12日場內出售逾2.31億股工商銀行H股,平均作價每股4.084元,料涉逾9.4億元,持股比例降至8.91%。 市傳港府或於農曆新年前取消入境核酸檢測要求,莎莎國際(00178)收市飆升4.86%,領漲香港零售股;歐舒丹(00973,L'OCCITANE)升2.46%。 樂華暗盤飆41% 每手賺5千 新股方面,今日首掛的內地藝人管理公司樂華娛樂(02306),公開發售獲超額認購約27.68倍,認購一手中籤率50%,抽40手穩獲一手,錄得4張「頂頭槌飛」,每張獲派130手。據耀才暗盤,收報5.77元,較招股價4.08元升41.42%,一手帳面賺5,070元。以孖展息率3.68%、借6日計,每張「頂頭槌飛」扣除孖展息可賺約64.23萬元。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臨近農曆新年假期,大市走勢轉弱,成交亦轉趨淡靜,相信待兔年才有明確方向,但他同時認為短期下跌空間不大,恒指今年仍有望挑戰22,500點雙頂阻力,甚至更高水平。 東方日報  19 Jan 2023

高鐵「沖喜」名店街爆人龍

  高鐵「沖喜」名店街爆人龍 (星島日報報道)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復運首日,加上香港與內地首階段通關已超過一星期,本港多個購物區都轉趨熱鬧。其中在尖沙嘴旅遊區一帶人流暢旺,多處都見拉着行李箱操普通話的遊客,光顧名牌店鋪及金鋪等,有名店門外更見排隊人龍。有珠寶店職員說,近期生意好轉,營業額升約兩至三成。 闊別香港三年的王小姐表示,昨日先由北京到達深圳福田,之後再轉乘高鐵來港,這次亦是內地開關後,她第一趟境外遊,預計會留港遊玩兩星期兼歡度農曆新年。她在內地已訂好車票、酒店等。她指出,這次不單止會去迪士尼樂園、維多利亞港、大嶼山等熟悉的景點二次「打卡」,也計畫去看看在「封關」期間落成的故宮、M+博物館。「想探索多一些香港的變化。」 慕名逛故宮M+博物館 祁先生一家三口由東莞來港旅遊,他表示這次會留港幾天,以遊玩為主。「之前過來(香港)主要經高鐵站,這次是想帶小朋友玩迪士尼,大人主要以購物為主,疫情之前都經常坐高鐵來港。」 打算在港逗留兩天的內地旅客陳小姐表示,今次行程主要目的之一是購物辦年貨,形容能再次訪港感到親切及開心,目標購買名牌手袋及化妝品等,因兩地貨幣匯率差異,可用較優惠價格購物。 旅客彭小姐就說,今次坐高鐵來港主要是逛街,順道買過年糖果、朱古力,有些朋友託買護膚品、藥品等。她說現時網上買外國的東西很方便,之前三年都是上網購物多些,三年很多消費習慣都改變,會先逛逛。 西九商場多兩三成客 鄰近西九站的商場人流暢旺,有食肆職員亦表示,生意有好轉,較之前多了兩、三成客人。 在尖沙嘴遊客區,多處都見拉着行李箱操普通話的遊客,一些名牌商品店及金鋪等,也多了人選購心頭好,廣東道一些名門外,更出現排隊人龍等候入內購物。有珠寶店職員說,近期生意好轉,營業額升約兩至三成,有更多內地及菲律賓旅客到店內購物,但目前未見有旅客大手筆消費。 不過區內也有食肆負責人表示,疫情後生意跌近一半,即使現時通關,生意仍未見起色,仍以本地客消費為主,認為至少需等待通關後兩至三個月,情況才會好轉。 稻苗學會榮譽會長黃傑龍接受《星島》查詢時指出,兩地最近才恢復通關,未見對飲食業界有明顯幫助,口岸數據亦顯示北上人數比南下更多,但相信隨政府加大向外宣傳力度,會吸引更多遊客來港。他又稱,自從當局取消安心出行及疫苗通行證,市面氣氛轉好,加上今年農曆新年較早,連同對上的聖誕旺季,市民消費意欲強,因此對復常感到...

復常通關:港銀增人手 搶通關商機

  復常通關:港銀增人手 搶通關商機 助內地客解凍戶口 力攻跨境理財業務 時隔三載,兩地人民終於迎來日夜盼望的復常通關,不少人或即時飛奔前往擁抱親人,亦有不少投資者對重啟銀行「不動戶」心急如焚。雖然本港銀行早已為復常通關做足準備,尤其是本港過去3年因為疫情關係,很多非香港居民的客戶或因為難以親身來港,導致在疫情前已開設的銀行戶口變為「不動戶」,不過隨着本港復常通關,有銀行指已經增派人手,並成立大灣區專隊,以更有效地協助有需要的內地客戶重啟戶口及開拓業務,各銀行亦推出各式優惠,以搶奪通關後的跨境理財商機。◆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在本港不少銀行戶口,無論是儲蓄、支票或其他類別的存款賬戶,若在一段特定時間,無主動存入或支付款項交易,大部分銀行會歸納此類賬戶為不動戶,時間長短視乎不同銀行而定,而普遍時長是約半年至一年以上,部分是兩年將被視為不動戶,而在成為不動戶前銀行大多會發出提示信息,提醒客戶有關戶口將成為不動戶。 而成為不動戶或會為客戶帶來很多不便,因為銀行為了管理不動賬戶,或需承擔龐大的行政費用,因此銀行或會採取特定的內部程序,如要求支出的交易或需要額外的審批,部分銀行亦會停止提供某些服務,如自動櫃員機服務等,亦有部分銀行會向客戶收取小量的手續費。 辦理指定交易即可解凍 客戶如果要解除賬戶「不動戶」狀態,大部分情況只需於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成功辦理指定財務交易,包括定期存款、轉賬或轉數快兌換、繳付賬單、匯款,就可以解除提款賬戶的「不動戶」狀態,不過由於不同戶口都有機會涉及不同狀況,部分情況或需致電銀行進一步查詢,如未設有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又或當初在銀行登記的身份證明文件有效期已過期、住址有變更等。 滙豐:相關查詢增加 記者已在本港不同大型銀行進行實測,發現要為「不動戶」解凍方法其實都尚算簡單,只要根據上述步驟幾乎已可全數解凍。值得一提的是,若成為不動戶後一段更長時間,部分是1年或以上,亦有3年或以上,這些不動戶將成為深度不動戶或長期不動戶,若要為這些長時間不動戶口「解凍」,處理方法就可能比較費時,多數銀行會要求客戶親臨分行,並提供當初在銀行登記時的身份證明文件才可「解凍」。 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分銷主管彭淑貞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最近接獲有關不動戶的需求的確有所增加,因此該行亦已增加了額外人手,希望可以盡量為有需要重啟銀行戶口的客戶,提供最適時及有...

高才通一周 接2600申請批1400份 擇何時來港

  【明報專訊】政府「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上周三開始運作,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表示,截至昨早,「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接獲2600宗申請,已經批准1400宗申請,部分屬即日批出,部分審批需數天,形容反應「相當熱烈」 「高才通」計劃上周三起接受申請,「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同日開始運作,有意經各計劃來港者可在平台輸入資料,並連接到入境處網上平台遞交申請。孫玉菡形容,僅一周已有這數目,反應熱烈,提到高才通計劃下的簽證為期兩年,獲批簽證者可自行選擇何時來港。 內地人居多? 孫玉菡:暫僅有整體數 被問到申請者是否內地人居多,孫指目前僅有整體數字,稍後有仔細分析數據後會與公眾分享,早前目的是盡快開通窗口,讓有意者盡早申請。他稱會不斷豐富平台內容,並盡快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成立「人才服務窗口」實體辦公室。 被問及貧窮線會否取消,孫玉菡稱政府剛委任新的扶貧委員會,委員會的大原則是「精準扶貧」,具體工作要待新一屆委員會開會討論後,再向公眾交代。 被問貧窮線存廢 稱等新屆扶貧委開會 孫玉菡昨日傍晚前往新加坡和菲律賓馬尼拉訪問7日,了解海外招攬人才經驗,並探討如何更好地裝備菲律賓傭工,以應對香港人口老化。 孫玉菡今日至下周日會先到訪新加坡,拜訪當地政府負責人力和社會福利的兩個部長,視察持續進修和再培訓設施,並了解當地如何應對「零工經濟」下的勞工挑戰。他亦會與學者、大學生,以及在當地工作經商的港人會面。 下周日他會轉往馬尼拉訪問,與菲律賓政府高層官員講解香港在保障傭工方面的工作,就加強保障菲傭與監管職業介紹所交流,並會考察護理培訓機構,了解如何加強外傭在支援香港長者居家安老的角色。孫下周二晚返抵香港;離港期間,副局長何啟明會署任局長。 明報 5 Jan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