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尋寶 瞄準新經濟股
10大行料着重改革轉型 科網環保先受惠
五中全會(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正式開鑼,「十三五」規劃(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至2020年)勢成討論焦點,投資界相信經濟轉型將是未來5年的核心,各種改革方案料成大市新推動力,科網、環保等新經濟概念股可望受惠。
滙豐:年底前 港股升浪現
本報綜合10家券商及基金意見,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在「十二五」明顯放緩,相信「十三五」的經濟增長目標至少降到6.5%,甚至有機會出現區間目標,經濟發展重心將側重於改革及轉型,再非大規模刺激固定投資。
滙豐中國證券策略總監孫瑜指出,過去4次年度會議中,港股表現普遍理想,會議結束後3個月大市平均升3%,因此預期估值偏低的港股在年底前會有一輪升浪,特別看好與國企改革、環保、基建投資、消費轉型及新興製造業五大主題相關的股份。
孫瑜稱,按照該行計算,中央在「十二五」完成了超過90%的設計目標,但「十三五」更強調改革,這較純粹的數字達標更困難,相信當局短綫會先推出救市政策,預防經濟大幅下滑。
市場預期未來5年會推出更多關於內需、環保及互聯網+等新經濟行業的政策,傳統行業則會更注重產業提升,並透過改革去提高效率及競爭力,投資者可以因應有關政策,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高盛:國企改革可炒預期
各項改革政策中,海外投資者對國企改革期望尤其偏低。高盛首席中國策略師劉勁津認為,這與中外期望不一樣有關,「外資以為國企改革是私有化的過程,一如70年代戴卓爾夫人改革,80年代列根的供應面改革,政府控制減少,將國企賣給市場,以市場主導去改善效率。但官方看法則是改革不是賣資產,而是做大做強,減少重複投資及控制成本,才有鐵路、船重組,航空亦有機會做。」
盡管中外對國企改革的期望存在差異,但劉勁津指,改革始終是正面因素,雖然成效要一、兩年後才有結果,但改革在全球均是一個故事,可以炒作預期。隨着中央更注重經濟增長的質素,如何平衡社區發展及環境保護料是「十三五」重點之一。瑞信指出,中央將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為空氣及水質素設立更嚴格的標準,同時制定更多環保指標,未來5年環保相關投資料達10萬億元人民幣,金額較「十二五」倍增,當中水務相關投資料佔一半。
撰文:陳韻妍、譚志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