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GDP收縮 財爺警告四大風險
政府將於本周五公布香港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數據,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天特別在網誌中預告香港第二季經濟按季出現收縮,遠較市場原預期增長0.3%為差,是2011年第二季以來GDP再現收縮。
他更警告,下半年香港將面臨四大經濟風險:美國或提早加息;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樓市再次升溫,資金若流出本港,股樓將受震盪;倘若本港政局不穩,更可能引發一場「完美的金融經濟風暴」,為國際大鱷提供機會,後果不堪設想。
曾俊華透露,次季來港旅客消費額大減、私人機構投資開支下跌、私人消費僅微增,三項數據皆是2009年首季以來最差。中大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私人投資減少,可能與佔中行動及其他政治爭拗影響投資信心有關。
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指出,香港很可能進入經濟回落周期,未來一兩年料間歇性出現季度萎縮。曾俊華在個人網誌中提到,上周三接到滙報,香港第二季經濟整體增長放緩,並不理想。外圍方面,美國經濟數據理想但未轉化為進口需求,歐洲經濟表現仍然疲弱,內地經濟增長則略為加快,故香港貨物出口只有輕微增長。
同時,本地需求增長放緩,訪港旅客人均消費明顯減少,珠寶首飾、手表、電器、攝影用品類別消費更首當其衝;本地失業率也由第一季3.1%升至3.2%,就業不足率升至1.5%。學者:經濟萎縮是嚴重警號展望今年餘下時間,曾俊華認為,如果一切正常,歐美可望溫和復蘇,內地增長平穩,貨物出口將有望改善。
不過,旅客人均消費短期內難以回升,但高基數影響將逐漸消退,服務輸出應可稍為回穩,第三、第四季香港經濟可望略有改善。曾俊華補充,經濟改善的前提是「一切正常」,但外圍和本地經濟其實充滿各種風險。
假如美國通脹突然惡化,聯儲局很可能提早加息;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增加,伊拉克、加沙的武裝衝突仍未平息,烏克蘭問題更引發歐盟與俄羅斯互相制裁,拖累歐洲經濟。這些風險除了影響國際貿易,更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資金流向可能逆轉。
加上本地樓市風險仍未完全受控,已有再升溫的迹象;如果資金短期內流出香港,對本地利率、股市和樓市均會造成震盪。莊太量教授認為,次季經濟萎縮是一個嚴重的警號,估計與失業率回升、「五一黃金周」消費不如去年及出口疲弱有關。另外,由於現在內地與許多國家已可直接貿易,毋須經過香港進行轉口,故令中港貿易大減,亦削弱香港經濟。
至於第三季本港股樓暢旺,若內地經濟可保持約7.5%增長,本地經濟有望好轉。內地保7.5%港料受惠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指出,內地旅客消費大跌加上內地打擊「假貿易」,以往「水分」被擠出,估計本港次季GDP負增長0.7%;並認為雖然連續兩季萎縮,香港進入「衰退」的機會不大,第三季GDP料將回升,一方面因股樓暢旺,帶動本地消費;而中美經濟加速復蘇,也料蓋過歐洲經濟因烏俄及中東戰線而減弱的影響。
政府經濟顧問將於周五(15日)公布第二季GDP數據和修訂全年預測。莊太量估計,全年GDP增長可能下調至2%左右。
11 Aug 2014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