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2的文章

十點無綫財經新聞 8 Nov 2022

多家港銀加定存息 滙豐12個月享4.1厘

  多家港銀加定存息 滙豐12個月享4.1厘 (星島日報報道)美聯儲自從宣布加息後,資金陸續流出本港,銀行界之間的「搶息戰」更為激烈,多家銀行調高定存息以吸引更多存款,其中滙豐銀行港元定存連續兩周加息,加存息1年港元定期4.1厘,險勝其他兩家發鈔行,適用於尚玉及卓越理財客戶。花旗增加半年定期為3.58厘,12個月為3.94厘。分析指,銀行在年底有留資金需求,因此定期存款息有很大機會增加。 滙豐銀行最新推「新資金定期存款優惠」,由11月7日起12個月港元新資金定期存款優惠年利率尊享高達4.1%,滙豐在6個月港元定期增加至3.8厘,港元定期存款最低存款額為1萬元。滙豐半年存款優惠年利率與中銀香港相同,但遠低於恒生的優惠屬特選客戶專用4.5厘高,恒生其他客戶最高亦有4.05厘。至於3個月期年息,滙豐調升至3.5厘,中銀則有3.6厘。 此外,創興提高半年息0.5厘至4.6厘,起存額為100萬元;大新銀行亦上調1年期息率至4.8%,起存額均為20萬元。而花旗亦調高特惠年利率,3月、6月及12月分別為4.37%、3.58%及3.94%,不設最高或最低存款額限制。 上商財資業務處研究部主管林俊泓對於多家銀行上調定存息表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一直攀升,加上銀行亦擔心年終資金,之後又是農曆新年,在這個時間點上,即使無美聯儲加息,定存息依舊會上升。 創興半年息4.6厘   起存額100萬 另一方面,港元拆息(HIBOR)個別發展,據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與樓按相關的1個月拆息回落至3.19厘,連跌4日。港元隔夜拆息報1.54厘,較上日跌約0.20厘;1星期拆息降至2.47厘;兩星期拆息降至2.69厘。中長息方面,3個月拆息升至4.78厘;半年期拆息升至5.03厘;1年期拆息上揚至5.41厘。 金管局上周五在紐約交易時段承接30.5億港元沽盤,為2020年6月來首次,銀行體系結餘跌穿1000億港元關口,由5月起累計,金管局已承接逾2411億港元沽盤。  

內地上月服務業PMI連續兩月收縮

  內地上月服務業PMI連續兩月收縮 【明報專訊】中國10月份財新服務業經理指數(PMI)進一步降至48.4,較9月的49.3低0.9點,按年大跌5.4點,是連續兩個月收縮,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惟比較今年中國疫情大規模爆發期間已有所緩和。 標普的報告指出,中國服務業經營活動在10月份持續放緩,因疫情影響下企業經營受限,以及防疫措施抑制了市場需求。雖然新海外訂單量下降,但新訂單總量的跌幅較為輕微,收縮率仍有所放緩。不過,由於油價、人工等成本上漲,導致價格指數上升輕微加快,但整體成本漲幅在近14個月以來是第二低。 整體成本漲幅14月次低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10月份數據較上月低,因多地爆發疫情,防疫措施相對收緊,導致服務業景氣度連續第二個月位於收縮區內;並指出雖然經營預期指數為近6個月以來的新低下回升,但仍處於顯著的較低水平,市場氣氛未必太樂觀,企業家更會憂慮疫情反覆和全球經濟衰退。 港PMI回升 仍處收縮區 此外,標普的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由9月份的48略為上升至49.3,回升了1.3點,惟連續兩個月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反映香港私營經濟於10月持續收縮,因市場對香港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轉弱,企業便連續兩個月減產;有受訪業界指出,在經濟轉差和疫情反覆夾擊下,客戶需求轉弱,惟10月的跌幅已較上月略為收窄。 報告顯示,私營經濟繼續縮減就業職位,因應對減產和需求回軟並是2020年12月以來最急,更從最新數據顯示,企業在月內基於目前市道,積極去庫存,導致採購庫存出現6個月以來的首個跌幅。

財爺:須防金融持續波動

  財爺:須防金融持續波動 【明報專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回應美國加息0.75厘,指出加息屬於市場預期,由於美國通脹數據仍然高企、失業率偏低,將有可能進一步加息。但他預期日後加息步伐可能放緩,但不會很快停止加息。聯儲局已於今年連續第6次加息,累計升至3.75厘,金管局亦已上調基本利率至4.25厘。本港要預備在有關情况下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會否令金融波動持續。 陳茂波表示,本港第三季GDP負增長4.5%,為連續第3個季度收縮,經濟面臨不少挑戰,主要是出口連跌數個月,外圍經濟環境欠佳以及疫情打亂了跨境運輸。不過,他稱,若疫情持續受控,恢復對外往來,經濟會趨向穩定。至於本港樓市偏軟,料未來樓價會輕微下調,但檢視不同數據後,對樓市及金融系統影響輕微,籲市民毋須過分擔心。 余偉文:息率進一步上升 市民需有所準備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則表示,美國加息大致符合市場預期,並強調不會影響香港的金融及貨幣穩定。若當地持續加息,相信港元拆息會繼續上升。港元拆息跟隨美元拆息上升的速度和幅度,仍取決於本地市場港元資金的供求。而多家銀行已經上調存貸利率,包括最優惠貸款利率及新做按揭貸款的鎖息上限。

憂美息更高更持久 科網股急挫累港股瀉487點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一如預期加息0.75厘,卻意外傳來「鷹聲」,預料最終目標利率將更高且延續更長時間,隨即震散美股三大指數。其中對息口比較敏感的納指反應最大,周三(2日)急瀉近3.4%,以貼近全日低位收市。 成交額減至987億 港股亦跟隨美股走低,恒指昨天大跌487點或3.1%至15,339點,連升兩日斷纜,更成為亞洲區表現最弱指數。科指跌121點或3.8%,收報3035點,險守3000點;國指也跌近3.5%。 高估值的新經濟股領跌大市,十大跌幅藍籌,醫藥、科網股共佔六席(見表)。藍籌科技股「ATMXJ」全線向下,阿里巴巴 (9988) 急挫6.5%,全日收報63元;京東集團 (9618) 跌逾5.6%,美團 (3690) 下滑3.5%;蔚來 (9866) 急插8.9%至73.4元,網易 (9999) 亦跌6.9%。跌市影響投資氣氛,主板成交額昨天跌至986.53億元,較上日減少6.9%,中斷大市成交連續8天超過1000億元的紀錄。 北水繼續為主要買盤來源,昨天錄得76億元淨流入,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企於逾70億元高位。作為北水寵兒的騰訊 (0700) ,昨天錄得12.35億元淨流入,為全日淨吸資最多個股。康希諾生物 (6185) 是昨天北水淨沽最多個股,錄得8102萬元淨流出。該股在周三(2日)急飈63.4%後,昨天回吐34.8%;石藥集團 (1093) 也是急彈後受沽壓,全日跌9.7%,成為表現最差藍籌。 北水繼續買 淨流入76億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雖然港股不時出現反彈,主要屬於市場挾淡倉的短線升勢,後市表現普遍也是「彈完散」。從技術走勢而言,恒指正處於下降通道,加上市場欠缺利好因素,他形容港股「行兩步退一步」,短期亦難以有反彈。張智威建議,散戶可考慮中移動 (0941) 、兗礦能源 (1171) 、中海油 (0883) 等高息且具防守力的股份。 信誠:港股挾淡「彈完散」 張智威又認為,隨美國息口預期繼續走高,投資者目前仍未宜沾手科網股。他續指出,加息因素利好銀行股表現,由於匯控 (0005) 預期於2023及2024年度達至50%的派息率,故以該股為首選。 4 Nov 2022

緊隨美國 港多間銀行加息0.25厘 港府:樓價微調意料之中

 緊隨美國 港多間銀行加息0.25厘 港府:樓價微調意料之中 美國聯儲局今年連續第6次加息,並連續第4次加息0.75厘,累計3.75厘,為40年來最大幅度。本港各大銀行包括滙豐、中銀、渣打等均宣布跟隨加息0.25厘。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樓價未來續輕微下調是意料之中,認為現毋須調整辣招。 若手持600萬元樓、按9成、以30年分期計,加息後月供將增757元。學者指現時股樓偏軟,存款利息高,如有資金可分批定期。 美聯儲局決定再加息0.75厘,至介乎3.75至4厘,利率已升至2008年1月以來最高。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重申,致力將利率上調至足以令通脹回落至約2%,但未來決定加息速度時,會考慮經濟及金融活動,「減慢加息的時機或在下次出現」,又強調停止加息是「十分言之尚早」。 在本港,多間銀行先後宣布加息,滙豐及恒生今起上調港元最優惠利率0.25厘;中銀及渣打則於下周一(7日)上調港元最優惠年利率0.25厘,均由5.125%上調至5.375%。4間銀行同步上調港元儲蓄存款戶口的利率0.25厘。 陳茂波:暫毋須調整辣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美國加息幅度為40年來最高,認為美國通脹率仍超過8%,失業率偏低,不排除進一步加息,明言本港經濟仍面對挑戰,需預備針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本港第三季GDP錄得負增長4.5%,連續3個季度收縮,主要因外圍經濟環境欠佳,及疫情打亂跨境運輸,令出口大跌。他說,若疫情持續受控,恢復對外往來,相信本港經濟會回穩。恒生銀行首席市場策略員溫灼培相信,聯儲局未來會減慢加息,以免「落藥」太重損害經濟,估計息率或加至5厘才見頂。 專家倡資金分批定存增值 樓市方面,陳茂波指,目前負資產個案有約500多宗,與1997至2003年低潮時的逾10萬宗相比不多,經檢視發現不少涉銀行職員內部的高成數按揭貸款。他強調,政府正密切留意市況,認為樓價未來續輕微下調是意料之中,重申審視各種情況後,目前認為有關需求管理措施毋須調整。金管局總裁余偉文稱,市民在作出置業、按揭或其他借貸決定時,須小心評估及管理有關風險。 據銀行調高最優惠利率,以P按2.725厘計算,加息0.25厘後,P按升至2.975厘。假設手持600萬元樓、承造9成按揭,以30年年期計,連同按保費用,加息後月供升至約23,829元,較9月份加息時再增約757元。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 少明稱,雖然金管局近來調低壓測,...

強積金今年人均蝕6.24萬

星島日報報道)聯儲局今年累計加息達3厘,歐美通脹未見頂,加上中國堅持防疫及房地產政策等因素,股市大起大落,恒指周一更大跌逾千點,今年以來則暴瀉8080點,打工仔強積金亦「蝕到入肉」。積金評級預計,今年以來強積金帳面累蝕約2860億元,打工仔平均帳面勁蝕約6.24萬元,預期今年強積金或錄2008年以來最差表現。強積金顧問公司GUM指出,市場「跌得快亦可能升得快」,要捕捉低位較困難,呼籲具投資經驗的市民,可維持高風險資產配置,提高長投資回報 積金評級數據進一步提及,強積金10月至今帳面投資虧損約270億元,意味457萬名強積金成員,每人帳面平均損失約5900元,同時該機構擔憂,港股目前正處於2009年水平,創13年以來低位,或令強積金錄得自2008年以來最差年度表現。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Francis Chung)指出,金融市場下跌並非強積金體系造成,強積金制度仍然具備穩健性和安全性,但港股下跌對強積金成員的影響亦不容忽視。 強調制度仍穩健及安全 積金評級指出,計入強積金供款後,預期10月強積金成員平均帳戶結餘將跌至約20.6萬元,較上月減少約5000元,對比去年底則下跌約5.17萬元。若市場於10月最後一周保持平穩,則預計月底強積金總資產會達約9420億元,同樣水平上次見於2020年5月,當時強積金總資產約9275億元。 專家籲維持高風險配置 強積金顧問公司GUM(原:駿隆)昨日公布,截至10月23日,GUM強積金綜合指數累跌22.7%,接近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的31.1%跌幅,不少市民因此擔憂強積金投資前景不佳。執行董事王玉麟指出,雖然2008年金融海嘯時,該指數跌幅逾3成,但翌年即大幅反彈30.7%,認為市場「跌得快亦可能升得快」,呼籲有足夠投資年期(5年或以上)的普通市民,不需要過於保守,可維持高風險資產配置,提高長投資回報。 積金局表示,過去21年間強積金有14年錄得正回報,錄得負回報的年度其後通常亦能回升。以過去5年為例,強積金扣除收費及開支後,有3年淨回報超過1成,分別為2017年的22.3%、2019年的12.2%及2020年的11.7%;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錄得30.2%負回報,於2009年及2010年反彈錄得26.6%和7....